..續本文上一頁人,我覺得實修也是可以的,好好地念阿彌陀佛,但有些年輕人,還有機會跟世間人辯論佛教的道理,我覺得很有必要,大家還是要精通。
全神貫注地修持它的意義,諸佛菩薩最歡喜的事情就是這樣,因爲上師、大乘善知識全部是諸佛菩薩的化現,既然是諸佛菩薩的化身,我們就應在看破今世的前提下努力聞思修行,那個時候不管上師現得怎麼樣的忿怒相,但實際上這是上師最高興的事情,財物的供養幫助上師不一定高興,所以希望大家還是聞思修行。我想我們的上師一生當中創建學院就是要聞思修行,除了聞思修行以外有什麼,你們自己也看一看,這裏不開展其他地方的各種儀式,除了講經說法以外什麼事情都沒有,所以令諸佛菩薩和所有的傳承上師們歡喜的唯一的事情就是在看破今世的前提下聞思修行,這很重要。
從這個角度來說,現代人所謂的講聞只不過是相似的饒益他衆而已。
真正在看破今世的前提下,從這個角度來出發,現在有些人的講聞真正成了相似的利衆而已。
爲了貪求利養,所作的灌頂、傳授、引導等等聚集眷屬的方式,雖然看似利濟他衆,實際上卻毫無意義。”
因爲他的前提就是爲了發財,出去就是讓一個人幫他介紹其他的信衆,他要灌頂,他要傳法,但是他的目的是什麼呢?目的也許是得名聲,也許得財産。弟子聽聞的目的是什麼呢?弟子也並沒有看破今世,獲得灌頂以後,依靠這個灌頂攝受很多人,或者通過這次灌頂,要獲得即生中的圓滿,這樣不是修行人的作爲。表面上看,好像上師和弟子都在利益衆生,但實際上是毫無價值、毫無意義的事情。人身好不容易得到,佛法好不容易遇到,在遇到這樣殊勝的機遇時,我們還是應該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從現在開始大家好好地思維,扪心自問,這一點非常重要。
因此,思維一切都毫無價值,將短暫的此生無有留戀地抛棄,是至關重要的。
我們即生中做這樣的事情任何價值都沒有,不管你獲得了名聲、財富還是恭敬供養,但是實際上你自己內心根本沒有看破今世,對來世和對利生這些大的問題上面根本沒有想過,那麼不管別人怎麼樣恭敬,一點意義也沒有。所以我們作爲一個人,這裏的大多數人應該是具有一定智慧的人,到底有意義的是哪些,沒有意義的是哪些,一定要搞清楚!有時候看到這些噶當派的修行法門,好像當前很多人的所作所爲真的不是佛法,很容易生起邪見。真正的修行人是爲了來世,這樣你的修行會如法的,如果你爲了今世而這樣做,行爲和信心都不會如法。
這以上是講爲了上師不要積累財産。現在大城市裏面財富非常多,前一段時間法王圓寂的時候各個寺院裏來的人都開豪華型轎車,從財富方面都很不錯,這一點我們可以隨喜,但是現在很多高僧大德們的話題是什麼呢?根本不是談論解脫方面。“你的車是幾檔的,多少萬的。我有一個好弟子,有一個大施主。”聽起來包括自己在內都是無比傷心遺憾,以前追求的是電腦,但現在是轎車,修行好一點的對寺院有一點利益,但一般對自己的家人、朋友方面利益的現象非常多。
如果是真正的大成就者,這些都無關大局,他們根本不會執著有漏的財産,但不是大成就者的修行人已經陷入到物欲的財富當中,是非常遺憾的事情。
所有的弟子爲上師做事情的時候就是爲此等目的而做,然後上師們的目光也全部專注于此,真正的佛法被弟子和上師都已經抛掉了,真正的聞思修行或者教法、證法,弟子和上師都不重視,這樣看看誰來弘揚佛法?!我們是弘揚佛法者、修行者,其他世間上根本不懂佛法的一些人,在他們心目中,佛法的地位是什麼樣,這個大家不言而喻。
所以以後還是盡可能地追隨前輩高僧大德們的足迹,再加上自己知足少欲地過生活,盡量地做饒益衆生的事情是最好的,這樣別人誹謗你,別人說什麼都值得。《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裏面有一個教證:“總之,應當發心乃至僅有一個衆生未從輪回中解脫前我願爲度之而住于輪回中,日日夜夜無有厭倦地精進,若知曉于百俱胝劫能令一個衆生相續中生起一刹那的善心,也應當以最大的勇氣盡力而爲。”所以只要是利益衆生,做什麼事情都是值得的!
第十五無需爲師積財品釋終
十六 恒修死亡無常
作爲修行人,就應當實修舍棄今生的不共同直接因。如前所說,不能看破今生是不合理的,但如果沒有身體力行地實修舍棄今生的主因,就無法看破今生。
修行人不共的直接因就是要修無常。不能看破今世肯定不合理,如果沒有身體力行地舍棄今生就不能看破今世,只將看破今世作爲口頭禅是不行的,一定要從道理上想,今生最多是十幾年、幾十年,還是以後長遠的解脫最重要,自己作分析。
所以,通達最主要、最關鍵的實修內容勢在必行。
這在當前對于每一個修行人來講是非常重要的。
那是什麼呢?就是善加思維死亡無常。
看破今世的唯一因是什麼呢?就是平時善加觀察死亡無常。在講《劄嘎山法》的時候很多人的相續中生起了死亡無常的念頭,這是“山法”的加持,以前講過的法應再叁地看。世間的古人也是這樣講,孔子所說的“溫故而知新”,溫習以前舊的文章能得到新的知識和體會。所以我們沒有溫習就可能會忘失。這裏講的無常和《劄嘎山法》裏面講的無常大體上是相同的,但是也有不同的竅訣。
宗喀巴大師雲:沒有修持憶念死亡之過患就是這樣,人們雖然都意識到自己終究難免一死,卻在每一個日子裏,若無其事地認爲“死神不會在今天降臨!”
宗喀巴大師宣說了沒有修持死亡無常的過患:除了旁生以外,每一個人都知道自己總有一天會死,生命是很短暫的念頭和想法大家都有,但是他們仍對這件事情漠不關心。那天色達的班車出去的時候聽說一個退休的人積累了很多錢,他已是垂暮之年,人們都勸他做一點佛事,他說:“死是肯定會死的,但是我現在肯定不會死。”直至他臨走的那幾天都還在對別人說“死是肯定會死的,但是我現在肯定不會死”,結果他沒有到馬爾康就已經翻車死了。
“死神也不會在明天降臨!”就這樣直至結束自己的人生旅程,命歸黃泉的那一刻,都執持著自己萬壽無疆的念頭。
所以每一個人都說:“死是肯定會死,今天肯定不會死吧。”我有時候問金剛道友時說:“我會不會死呀?”他們的回答是:“你肯定不會死!你肯定不會死!”可是有什麼肯定的理由呢?根本沒有。怎麼肯定?人命只在呼吸間,人死時特別快。但是很多人都抱有自己會萬壽無疆的念頭,完成自己的人生旅途之間一直認爲我今天不會死,不會死。在這樣的分別念當中有一天死亡突然降臨,這時後悔也來不及了。
所以就像宗喀巴大師所講的內容一樣,從小到現在都處于“我今天不會死”的念頭中,如果我們真正會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死,肯定現在會精進的。
如果沒有極力對治這種錯誤觀念,就會被這種荒謬思想所蒙蔽,從而生起此生永駐的意識。
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這種錯誤的觀念,尤其是你到城市裏去,很多人從思想和行爲當中根本沒有體現出我要死的念頭,均被荒謬思想所逼迫,但是我們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就會一直認爲我生存。
並忘乎所以地宣稱:“這個我要占領,那個我也要擁有!”將所有的經曆都孤注一擲地投入到成辦今生的快樂上,嘔心瀝血、反反複複地冥思苦想掃除痛苦的計策。
很多人要這個要那個,因爲死亡無常觀得不好,所以所有的精力全力以赴地投入到今世的快樂上,我們看到這些世間人真的是這樣的。他一直在追求今生的快樂,掃除今生的痛苦。
至于如何從行動上去力爭獲得來世的安樂、殊勝的解脫以及遍知佛果之大義的進取心,卻沒有一點萌動的迹象,趨入正法也就無從談起。
這些人們即便想獲得來世的安樂,也可能是小士道的來世安樂。殊勝的解脫是中士道的殊勝解脫,遍知佛果是大士道的遍知佛果,這樣的進取心從來在他心的相續中沒有萌生過。
有些修行人看自己是這樣,看別人也是這樣,很多修行人表面上修行、念經、坐禅,但是真正爲了來世的解脫,爲了來世的佛果,爲了來世的意義方面進修的人恐怕極其罕見。但是如果沒有這樣,那你怎麼趨入佛法呢?小乘道的出離心和大乘道的菩提心都沒有,密乘道的決心,也是所謂的顯宗中的無二慧或者密宗當中的光明覺性,什麼都沒有希求,就是想今生中安樂,這種修法的目的不正確。
爲什麼這樣呢?沒有觀好死亡無常。如果認爲來世是長遠的、生生世世的事情,今世只是短暫幾十年的事,那麼這些人在心的相續中一定會生起希求來世解脫的心。
但是這些心一點萌動的迹象都沒有,怎麼會說趨入正法呢,從這個角度來說判斷自己是不是修行人要看自己有沒有來世解脫的向往。我聞思是什麼目的?考試是什麼目的?得一點分。得分有什麼目的呢?得分在別人面前體面一點,考得不好,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有什麼呢?從小到現在雖然入了很多的考場,但都是世間的學問,沒有想對解脫和來世或者自相續中真正種下殊勝的善根,如果即生中沒有完結,來世中也是,因爲佛教的學習不是一天、兩天,不是一個月、兩個月,不是一世、兩世的事情。如果能爲來世打一個很好的基礎,來世即便變成旁生,在相續中有菩提善根是多麼好啊!這樣的想法大家有沒有?如果沒有,修行也成了形象上的。
即使一時興起,而進行聞思修行等等,也只不過是爲了今生的眼前利益。無論如何行善,其善根的力量都是那麼微乎其微、無足挂齒,卻與罪墮、惡行緊密相連、息息相關。
所以我們沒有出離心和菩提心攝持,即使怎麼樣精進聞思修行,聞思修行的目的就是眼前今世的利益,所做的不管是什麼樣的善根,轉壇城也好、轉經輪也好,或者經常在上師面前打坐也好、雙盤也好、單盤也好,都無意義。
我有時候特別討厭有些人的說法,一問就是手印怎麼打,盤腳怎麼打,也許是我自己打不來盤腳的原因,我特別生氣。爲什…
《開啓修心門扉講記 下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