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开启修心门扉讲记 下册▪P26

  ..续本文上一页了一切衰落之门。

  如果我们像以前噶当派的博朵瓦尊者、普琼瓦尊者那样,时时刻刻将无常观念用在自相续中,那么这个人已经抵达了兴盛之门,意思就是说他的修行必定会成功,根本不会衰损。

  所以,千万不要执持只有无缘修持其他深奥法门的人才需要修持此法,以及仅需在观修之初稍加修持,而无需长期连续不断修持的观念,而应自始至终对此不可或缺的法门,从心灵深处生起定解,并持之以恒地修持。

  千万不要认为只有修甚深法门(就像大圆满、大手印,)的时候才需要修无常,一般的修行人根本不需要修持这样的法,这种念头也是不合理的。还有一些人认为刚开始修五加行的时候要观人身难得、寿命无常等,根本不需要长期观想,这样的念头完全是一种被错谬所遮蔽的思想,是不合理的。

  所以,我们作为修行人一定要持之以恒地修持这样的无上法门,在内心深处真正生起了无常观念,我们的修法就一定会成功。这些观念一方面需要上师三宝的加持,另一方面最好经常翻阅有关无常的书籍,《大圆满前行》中无常的窍诀也是非常殊胜的,原来讲解的时候觉得很多金刚道友心的相续中确实是生起了无常之念,我们讲札嘎仁波切的《山法宝鬘论》时,很多人也是对无常观念生起了一定的定解,这次金厄瓦罗珠加参也是在《开启修心门扉》当中把无常观念讲得淋漓尽致。

  自己的相续中生起这样的修行境界,就如同我们昨天所讲的一样,“温故而知新”,也就是说不要将以前得过的法抛到千里之外,而应将这些高僧大德们的窍诀融入自己的相续。

  布顿法王云:“此生无暇速疾睹死神,恰似牵至屠场之畜生,每一刹那均往死亡奔,当思注定死亡仁亲哲!

  布顿仁波切的名字是仁钦哲,他的《自我教言》中也是这样讲的:我们此生的暇满不会停留很久,很快的时间中会见到死神,在座的修行人,可能今年或者明年或再过两三年的时候一定会在阎罗卒手里,恰似旁生在屠宰场一样,因为屠宰场中的众生在很快的时间当中会被宰杀的,同样的道理,我们一刹那一刹那地趋往死亡的方向,因此一定要观想死亡无常的道理。

  莫为今明杂务念头转,百种心思终应归于一,可怖阎罗相迎于吾前,榻间呼吸断绝命终时,除法别无助益仁亲哲!”

  我们有各种杂念在心里延续产生的时候,所有的思维分别念全部归属于一处——所有的修法和事宜全部观到无常上面来。恐怖的阎罗来到我的面前迎接时,虽然很有可能在呼吸阶段死亡,但是此时除了真正的佛法以外别无依处了。

  不管是不是修行人,很多人临死的时候都异常恐惧,但是真正修行较好的人,临死时根本不会有恐怖之心,因此除了佛法以外没有其他所依靠处。

  上师如意宝也教导我们:“如果没有生起猛厉的死亡无常之意念,就会不知不觉地被繁花似锦、五彩缤纷的利益、名声所勾引,并为其所役使,无论行持闻思修持的何等善业,也全部成为相似之善,对来世没有利益。

  作者的上师如意宝,我们那天所讲的应该是克主杰,但是按照《东噶大词典》中说克主杰是他的上师,宗喀巴大师也是他的上师,两种说法,但不管怎样,他的根本上师如意宝是这样教导我们的。

  如果我们的相续中没有生起一个非常猛厉的死亡无常的念头,很有可能被世间上各种各样、花花绿绿、繁花似锦或者是五彩缤纷的名声所吸引。五彩缤纷的名声是用比喻说明,好名声是很多人特别喜欢求的,名闻利养也是如此。很多修行人的相续中没有生起无常之念,所以被世间各种名闻利养所勾召,为它所役使。不管他怎么样闻,怎么样思,只要相续中没有生起无常,没有看破今世,那么就全部成了一种相似的法。

  很多人是这样,无论背诵、闻思还是修行,如果他的相续中有无常之念,会对来世种下一个很好的善根,他精进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来世的利益,但是相续中没有生起无常,所作所为回向于今生,为今生中的自己做事情,今生为众生的利益而做事情的人也是极其稀少的,所以完全成了相似之善,对来世没有利益。

  在无法戒除浑浑噩噩的愚痴沉睡、说三道四、大吃大喝中,被这些无聊之事所转。

  真的非常可惜,我们的相续中如果无常的念头生起的话,不会整天睡懒觉,不会整天闲言碎语,也不会整天在大吃大喝当中度过自己千金难买的宝贵时间,根本不会!

  若能生起猛厉的无常之念,则不但在临终之时无有后悔之心,反而会在此基础上,对即将到来的死亡,生起乐不可支的欣喜之情。所以,思维死亡实在是事关重大!”

  真正的修行人因为一生中相续里生了无常之心,以此因缘在临死时根本不会有后悔心,为什么呢?因为他在活着的时候该修的法已经精进地修了,到真正死亡之时不但不后悔,而且心里也会生起极大的欢喜心。所以思维死亡实在是事关重大!

  

  2004年2月21日 第40节课

  《开启修心门扉》总共分十九个问题,现在讲第十六个问题——无常。这些噶当派的教言,从字面上应该没有什么不懂的,尤其对于有些知识分子来说浅显易懂,但是在实际行动当中真正要去行持却有非常大的困难,因此,有些行为并不是口头上说,而是在实际行动中身体力行。今天接着讲传承上师们对我们的教言。

  博朵瓦云:“法师们希求法师的法;

  博朵瓦格西这样认为:世间上的大法师们希求大法师的法,比如讲《俱舍论》的上师求《俱舍论》,讲中观的上师就求中观的法,而禅宗的上师还是求禅宗的法门,目的是什么呢?现在求哪一个法,以后就弘扬此法,目的就是以后当法师。当然,当法师是非常好的事情,但是一定要观察自己的动机和心情,看我当法师的目的是什么?我当法师的目的,如果是为佛法末期根本不懂佛法究竟含义的众生开示取舍的道理,这样的发心是正确的。如果自己觉得以后当法师时名声、财富、地位都会圆满,很多人对我恭敬顶戴,以这样的发心想当法师是根本不正确的。

  尤其我们作为修行人,内心的发心最重要,而不是表面的样子。

  今天有个道友对我这样说:“我现在没有成佛的目的,我闻思、背诵的目的,就是怕上师不高兴,我为了上师高兴而做这件事情,其实我心里什么目的都没有。”他很坦白、很真实。我想我可能也是这样,现在我在这里传法,但是不是真正为众生的利益?有时候根本谈不上,每一个凡夫人也有很多的毛病,但是我们发现自己的错误以后,不能直接观想,也应该间接地观:我现在这样做,是为了一切众生,众生是如此的痛苦……直接的意思可能是一种无记的状态,但是间接地或者逐渐地可以观想到真正发心的利益上来,这很重要。

  很多道友可能喜欢观心,观心的过程中自己的有些毛病可以掏出来,以后慢慢改正,无始以来的习气比较严重,再加上今生当中的习气也是比较严重,所以不能一蹴而就。

  老人们希求老人的法;

  老人的法是什么呢?就是念阿弥陀佛名号或者心咒,让老人去背诵很困难,你们有些老年人,精神是非常可佳的,前一段时间笔考的时候也有七八十岁的老年人,拿着电筒一直写,但是写也写不了很多,干脆你还是念佛号,完成三百万阿弥陀佛名号。不然人老了,以后住在这个世间从年龄的角度来讲也不是很长了,所以老年人求老年人的法。华智仁波切也讲过,年轻人的修行和老年人的闻思不一定成功。

  孤苦伶仃的弃儿希求离母之法,

  离母之法是一种比喻,意思是没有被上师摄受的,像孤儿一样的修行人求的是离母之法。我们大家都知道,世间上的有些孩子没有母亲,他的所作所为肯定没有规律。同样的道理,世间上的修行人没有被善知识摄受,没有真实的教言,他自己随心所欲做一些善事、功德,这就是离母之法。前面不会有发心,后面不会有回向,中间也可能被世间八法的念头所占据,所以说这样的修行不太好。在这个世间上,没有被大乘善知识所摄受的有些人的行为,自己认为是殊胜的善法,但实际上是离母之法。

  而我却认为无常法是最无与伦比的精妙大法。”

  博朵瓦格西认为无常法是所有佛法中无与伦比的。可能我们这里的有些人认为大圆满法是无与伦比的,我们可以这样说,大圆满也是无与伦比的法,菩提心也是无与伦比的法,无常法也是无与伦比的法。但是有一个问题,本来大圆满从法的角度来讲是无与伦比的,如果没有修好无常观的话,可能无与伦比的法不一定能用得上,因此修大圆满的人自相续中一定要有一个厌离心。

  我那天开玩笑说,现在很多人可能是世间法的大圆满:我今生一定要成就,为什么呢?轮回是很痛苦的,所以在痛苦的轮回中我要解脱。这是阿罗汉的大圆满,我自己在轮回中获得解脱的想法是否真正具足出离心也很难说,因为真正的出离心,就像关在监狱里面的人日日夜夜想从监狱中出来,但是我们修行人的心念中,轮回实在是苦不堪言,我真切地要寻求解脱,具足这样非常强烈的厌离心可能很困难。如果没有这样的厌离心,大圆满不一定修得成,如果有了厌离心,但是属于自我的厌离心也不行,如果是因众生在轮回中痛苦难耐,我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把众生从轮回中度化出来,这才是厌离心和菩提心所摄持的大圆满的修持。所以,我们修持佛法的时候应打好基础,尤其是显宗中的无常法,如果无常法在一个人的心相续中生起,定会屏弃世间八法,修行圆满。

  我前一段世间讲了,有一个法王在阿秋喇嘛那要求大圆满的法,阿秋喇嘛感叹他连一个简单的无常观都没修,还要希求大圆满,在课堂上也批评了,他老人家非常不高兴。我想对很多修行人来说,无常法和大圆满真的无与伦比、极其殊胜,尤其在末法时代,我们不能不赞叹。

  以前觉囊法王多罗那他老人家也是这样讲的:现在末法时代的时候,显宗中像以前那样成就的人为数不多,但密宗成就的人相比之下非常多,有些人一直赞叹显宗排斥密宗,这是佛法衰败的一…

《开启修心门扉讲记 下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净土教言讲记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