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开启修心门扉讲记 下册▪P4

  ..续本文上一页人、坏人都没有相应评价,全部鱼龙混杂,好修行人也不愿再安住在这里了,希求世间八法和名闻利养的人反而越来越多了。

  上师离开以后,我们不管在这里住多久,还是应该尽量地闻思修行,应该尽量保持一种清净、有意义的生活,这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希望,能否实现当然很难把握,因为每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这里野蛮的人多如牛毛,真正闻思修行的人却寥若晨星,心中的愿望不能实现,环境也于己不相适合的时候,独自离开是很简单的,不需要三天。但既然上师给我们创立了这样好的学院,我们还是应该努力地闻思修行,希望大家不要致力于积累财产,这不是我们发展的方向。

  第六放弃储蓄资具品释终

  

  

  

  

  

  

  七 唾弃饮食贪执

  总之,积藏财物等行为,无非是由贪恋饮食、担心冻馁致死、供养上师等等目的,以及尚未了知妙欲过患的缘故而导致的。其中,对饮食的贪得无厌更是于理不容。

  许多人积累财产的目的就是为了饮食等财物,害怕自己饿死、冻死,还有些人是为了供养上师等等。释迦牟尼佛的戒律中曾这样讲过:六群恶行比丘到处去化缘,积累了很多钱财,信众诽谤他们的行为,恶行比丘们说:“你们在家人要养家糊口,需要积累财产,但我们出家人也要供养上师。”释迦牟尼佛知道此事后严厉呵责他们:“为了供养上师也不能积累资财。”关于这一点下文还会叙述,专门有一个标题阐述这方面的内容。

  现在对佛法危害最大的就是上师与弟子之间的关系,弟子吹捧上师是某某的化身、某某的转世,四处传扬,许多人首先对他生起佛陀般的信心,其次是菩萨般的信心,最后是魔王般的执著,认为对方骗了自己的钱。这份关系的严重状况很多人都不知晓,因此对于恶行比丘的行为希望大家引以为戒。

  对我个人而言,在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再也找不到比上师如意宝恩德更大的人了,但对上师的供养方面从来没有向任何居士化缘,我认为这不符合佛教的教义,有些人因为不懂戒律和因果,认为自己没有享用,积累钱财是为了供养上师,但这不是修行人的做法,修行人知足少欲,如果上师有那么大的贪执,又怎能叫上师?许多人根本不知道贪执财物是不了知妙欲过患的缘故,尤其是对饮食的贪执是极其不合理的。

  在博朵瓦尊者身边的人,如果对自己的口腹之欲极端重视,修行就会误入歧途。尊者针对这些人,曾痛心地感叹道:“都是因为肚皮,而使“苍天颓塌”,所以他们修法也不能成功。”

  博朵瓦尊者身边对口腹之欲特别重视、误入歧途之人,尊者也曾对这些人痛心地说:这些坏人就是为了肚皮,致使苍天颓塌 。平时口语中呵斥别人时也常用到此喻,譬如说:“你这点法都修不成,是不是苍天颓塌?”又比如孩子出去放牛,如果弄丢了牦牛,父母会痛斥他说:“你这个愚笨的人,什么都做不好,天都塌了!”博朵瓦尊者也引用当时藏语中的一种比喻,意思是说这些人修不成功的原因就是为了肚皮,整日里大吃大喝而度日才修不成。现在美味的饮食极为丰富,但如果修行人也耽执于此,修行是不会成功的。我们修行不能成功的原因:第一是不能看破今世,第二就是特别重视饮食的原因。但很多人都不察觉,就开始怪上师、怪法门、怪……大家应该反观内心。

  智者旬呢哲云:“身语狡诈生长邪命因,过享信财善行减退缘,应当根除美味之贪欲,衣食弃置墙角岂非理?”

  智者旬呢哲这样说:身语狡诈是增长邪命之因,如果过于享用信财,自相续中的善根和境界全部都会减退,这一点我是深有感触的。以前我刚到学院的五六年、七八年中,虽然没有神通、神变等功德,但在夜晚经常做一些善梦,白天的信心、出离心、大悲心各方面都增长很快,近几年大概是享用信财很多的缘故,自己的出离心、菩提心日渐减退。从无著菩萨的传记中也不难看出,尤其是享用信财对自己的修行境界和造作善法方面有极大的危害,应像噶当派大德那样,尽量少用信财才好。

  本来戒律中也讲过,信众供养的财产送给别人有极大过失,比如你将居士供养的钱财送给其他居士就不合理,送给一个出家人就比较合理;将未受戒之人供养的财产送给受过戒律的人就比较合理;如果将出家人供养的财产送给一个从未受过戒的在家人就有过失。总而言之,信财的享用者一定要超过供养者本人的境界才可以。所以,在处理信财的过程中,我个人可能经常错一些因果,你们也可能是这样。信众的财产,有些是信财,有些是亡财,如果享用很多,自相续中的善根就会逐渐退失。我有时候将别人供养的财产给亲友一点点,他们自己也懂一些因果,很害怕,经常念金刚萨埵心咒。有很多信财不知如何处理,但布施可怜的众生应该是可以的,我有这种想法。

  我们应当断除对美味饮食的贪执,把衣食扔到墙角难道不合理吗?当然我们像米拉日巴尊者那样将所有的饮食抛之脑后,可能很多人都没有达到这种境界,有点困难,但是我们也不要每日只为饮食而奔波,整天除了对烹调食品感兴趣以外,对任何修行都不重视,这样不好,来到这个山谷不是为了散乱,相续中应有一个希求善法的念头才对。

  绰普索南桑给(无垢光尊者)的一番话也是妙语如珠:“虽受具信男女供衣食,恭敬侍奉自亦诈现行,为护他心自受束缚因,当行平等即是吾忠告。”

  绰普索南桑给是无垢光尊者,他的一番话也是妙语如珠:虽然蒙受一些信众供养资具,自己为了这些供养也需要诈现威仪,为了护持他人的心,自心已经遭受束缚,没有必要在人前诈现威仪,别人看见时,行为显得寂静调柔,实际自心如放纵的野马,这样不好,这就是我的忠告。无垢光尊者在《三十忠告论》中是这样讲的。

  从前,仲敦巴格西与四位瑜伽士前往热振。一天,已到骄阳当头,应当食用午餐之时,他们的食物却一无所剩。一行人饥饿难耐,正商量如何应对之际。衮巴瓦却胸有成竹地说:“我将会吃到那个从山嘴往上攀登的人所带来的食物。”

  仲敦巴和四位瑜伽士一起去热振,一天到了中午午餐的时候,他们任何食品都没有,正在思量该怎么办之时,衮巴瓦很有把握地说他准备吃从山下向上攀登之人所带来的食物,他是显现神通才如是说。

  当他示现神通的话音刚落,一位施主便携带着丰盛的斋食即时而至。(他们终于得以饱餐一顿。)仲敦巴格西向来喜欢隐藏功德,(所以对衮巴瓦显示神通的行为极为不快,)声色俱厉地训斥道:“衮巴瓦,你不要妄自尊大!”

  这时就有一位施主带着丰盛的斋食来到了他们面前。仲敦巴格西喜欢隐藏功德,本来噶当派的格西都是如此,如法王如意宝一样,一生之中不说神通,如是他就很不高兴的训斥衮巴瓦,不许他说神通。

  我们很多修行人稍微有一些梦境、他心通等就四处宣说,有些人相续中无有任何功德,却口无遮拦地乱说。学院中的道友中有些智慧还是很不错的,但是经常说一些神通,“我知道你的心是什么……”你们私下说的话,我全部已经问到了,我采访了很多人。我对说神通的人看法不太好,经常说一些奇奇怪怪的话,有些人对你很恭敬的,但是我觉得你没有神通,所以,乱说神通没有必要,不管是看病还是做其他事情,用神通是根本不合理的,以后不要弘扬神通,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和证法并不是以神通来弘扬的, 否则佛陀在世时就会用神通来弘扬了。因此,我们应努力弘扬慈悲菩提心,说那些稀奇古怪的话语,很多人对此情有独钟,但这并不是佛法的精华。

  噶当派的大德根本不说神通,像衮巴瓦这样的大成就者说得并不明显,仲敦巴仍极不高兴地训斥他。

  

  

  2004年2月2日 第28节课

  噶当派的大德们一向就是这样以隐藏功德为本,故有“隐藏功德者,邪魔不能害”之说。

  噶当派有这样的教言:“隐藏功德者,邪魔不能害。”这句话大家应该记住。我们相续中无论具有神通、神变等怎样的功德,在别人面前不要泄露,这样做邪魔外道都无法加害于你,反之,会经常遭受邪魔的危害。

  因此,修行人最关键的是把精力用在出离心和菩提心上面,不要经常说三道四,言谈山上有魔、山下有鬼,慢慢自己的境界全都被魔所转移,自己内心清净也不会有邪魔的侵扰。有些大概是民间传说的分别念很重,就经常处于魔的境界中。比如认为死过人的房子里有魔,所以不能住,但是这种说法是完全不合道理的,因为上师如意宝为主的高僧大德早已加持过这里的山山水水,乃至每一寸土地,是有护轮的,这里所有的土地全部是清净的,有些道友真正该执著的相续中特别可怕的烦恼魔,傲慢、嗔恨魔不去执著,反而随顺它们,根本不存在的所谓外魔,认为它恐怖至极,尤其作为修持密法之人应该将魔化为自己的助伴,将自之身体全部布施于它,修古萨里时,魔是最好的对境,许多瑜伽士求之不得,经常到尸陀林中修习此法。希望大家在学院中不要说“这里有魔,这里有鬼”,民间的说法不要用在学院中。有些人修行不好,看见一些道友就认为是魔,一切行为都是神神道道、奇奇怪怪的,这是不合道理的。

  无论是修习显宗、密法的人都应该是非常普通的人,高僧大德也都显现为普通人才有超越的功德,一般看起来是做超凡行为的人不一定具有超凡的功德,有些人自己一定要显示神通、神变装作高僧大德,摇身一变成为众弟子的怙主,这种行为是具有欺骗性的。上师如意宝是全世界那么多高僧大德的上师,但是我们追随他老人家那么多年,何时看到他老人家显示神通、神变,或以神通来抉择某个人的身上有魔、有鬼?这一点大家非常清楚。

  我们既然是他老人家的传承弟子,以后在语言上就不要信口开河,即使没有人对你有信心,无论是活佛、堪布、还是其他修行人,行为上都要做一个普通的修行人,如此一来,修行容易成功。如果你的行为不符…

《开启修心门扉讲记 下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净土教言讲记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