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開啓修心門扉講記 下冊▪P4

  ..續本文上一頁人、壞人都沒有相應評價,全部魚龍混雜,好修行人也不願再安住在這裏了,希求世間八法和名聞利養的人反而越來越多了。

  上師離開以後,我們不管在這裏住多久,還是應該盡量地聞思修行,應該盡量保持一種清淨、有意義的生活,這是我們大家共同的希望,能否實現當然很難把握,因爲每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這裏野蠻的人多如牛毛,真正聞思修行的人卻寥若晨星,心中的願望不能實現,環境也于己不相適合的時候,獨自離開是很簡單的,不需要叁天。但既然上師給我們創立了這樣好的學院,我們還是應該努力地聞思修行,希望大家不要致力于積累財産,這不是我們發展的方向。

  第六放棄儲蓄資具品釋終

  

  

  

  

  

  

  七 唾棄飲食貪執

  總之,積藏財物等行爲,無非是由貪戀飲食、擔心凍餒致死、供養上師等等目的,以及尚未了知妙欲過患的緣故而導致的。其中,對飲食的貪得無厭更是于理不容。

  許多人積累財産的目的就是爲了飲食等財物,害怕自己餓死、凍死,還有些人是爲了供養上師等等。釋迦牟尼佛的戒律中曾這樣講過:六群惡行比丘到處去化緣,積累了很多錢財,信衆誹謗他們的行爲,惡行比丘們說:“你們在家人要養家糊口,需要積累財産,但我們出家人也要供養上師。”釋迦牟尼佛知道此事後嚴厲呵責他們:“爲了供養上師也不能積累資財。”關于這一點下文還會敘述,專門有一個標題闡述這方面的內容。

  現在對佛法危害最大的就是上師與弟子之間的關系,弟子吹捧上師是某某的化身、某某的轉世,四處傳揚,許多人首先對他生起佛陀般的信心,其次是菩薩般的信心,最後是魔王般的執著,認爲對方騙了自己的錢。這份關系的嚴重狀況很多人都不知曉,因此對于惡行比丘的行爲希望大家引以爲戒。

  對我個人而言,在整個叁千大千世界再也找不到比上師如意寶恩德更大的人了,但對上師的供養方面從來沒有向任何居士化緣,我認爲這不符合佛教的教義,有些人因爲不懂戒律和因果,認爲自己沒有享用,積累錢財是爲了供養上師,但這不是修行人的做法,修行人知足少欲,如果上師有那麼大的貪執,又怎能叫上師?許多人根本不知道貪執財物是不了知妙欲過患的緣故,尤其是對飲食的貪執是極其不合理的。

  在博朵瓦尊者身邊的人,如果對自己的口腹之欲極端重視,修行就會誤入歧途。尊者針對這些人,曾痛心地感歎道:“都是因爲肚皮,而使“蒼天頹塌”,所以他們修法也不能成功。”

  博朵瓦尊者身邊對口腹之欲特別重視、誤入歧途之人,尊者也曾對這些人痛心地說:這些壞人就是爲了肚皮,致使蒼天頹塌 。平時口語中呵斥別人時也常用到此喻,譬如說:“你這點法都修不成,是不是蒼天頹塌?”又比如孩子出去放牛,如果弄丟了牦牛,父母會痛斥他說:“你這個愚笨的人,什麼都做不好,天都塌了!”博朵瓦尊者也引用當時藏語中的一種比喻,意思是說這些人修不成功的原因就是爲了肚皮,整日裏大吃大喝而度日才修不成。現在美味的飲食極爲豐富,但如果修行人也耽執于此,修行是不會成功的。我們修行不能成功的原因:第一是不能看破今世,第二就是特別重視飲食的原因。但很多人都不察覺,就開始怪上師、怪法門、怪……大家應該反觀內心。

  智者旬呢哲雲:“身語狡詐生長邪命因,過享信財善行減退緣,應當根除美味之貪欲,衣食棄置牆角豈非理?”

  智者旬呢哲這樣說:身語狡詐是增長邪命之因,如果過于享用信財,自相續中的善根和境界全部都會減退,這一點我是深有感觸的。以前我剛到學院的五六年、七八年中,雖然沒有神通、神變等功德,但在夜晚經常做一些善夢,白天的信心、出離心、大悲心各方面都增長很快,近幾年大概是享用信財很多的緣故,自己的出離心、菩提心日漸減退。從無著菩薩的傳記中也不難看出,尤其是享用信財對自己的修行境界和造作善法方面有極大的危害,應像噶當派大德那樣,盡量少用信財才好。

  本來戒律中也講過,信衆供養的財産送給別人有極大過失,比如你將居士供養的錢財送給其他居士就不合理,送給一個出家人就比較合理;將未受戒之人供養的財産送給受過戒律的人就比較合理;如果將出家人供養的財産送給一個從未受過戒的在家人就有過失。總而言之,信財的享用者一定要超過供養者本人的境界才可以。所以,在處理信財的過程中,我個人可能經常錯一些因果,你們也可能是這樣。信衆的財産,有些是信財,有些是亡財,如果享用很多,自相續中的善根就會逐漸退失。我有時候將別人供養的財産給親友一點點,他們自己也懂一些因果,很害怕,經常念金剛薩埵心咒。有很多信財不知如何處理,但布施可憐的衆生應該是可以的,我有這種想法。

  我們應當斷除對美味飲食的貪執,把衣食扔到牆角難道不合理嗎?當然我們像米拉日巴尊者那樣將所有的飲食抛之腦後,可能很多人都沒有達到這種境界,有點困難,但是我們也不要每日只爲飲食而奔波,整天除了對烹調食品感興趣以外,對任何修行都不重視,這樣不好,來到這個山谷不是爲了散亂,相續中應有一個希求善法的念頭才對。

  綽普索南桑給(無垢光尊者)的一番話也是妙語如珠:“雖受具信男女供衣食,恭敬侍奉自亦詐現行,爲護他心自受束縛因,當行平等即是吾忠告。”

  綽普索南桑給是無垢光尊者,他的一番話也是妙語如珠:雖然蒙受一些信衆供養資具,自己爲了這些供養也需要詐現威儀,爲了護持他人的心,自心已經遭受束縛,沒有必要在人前詐現威儀,別人看見時,行爲顯得寂靜調柔,實際自心如放縱的野馬,這樣不好,這就是我的忠告。無垢光尊者在《叁十忠告論》中是這樣講的。

  從前,仲敦巴格西與四位瑜伽士前往熱振。一天,已到驕陽當頭,應當食用午餐之時,他們的食物卻一無所剩。一行人饑餓難耐,正商量如何應對之際。衮巴瓦卻胸有成竹地說:“我將會吃到那個從山嘴往上攀登的人所帶來的食物。”

  仲敦巴和四位瑜伽士一起去熱振,一天到了中午午餐的時候,他們任何食品都沒有,正在思量該怎麼辦之時,衮巴瓦很有把握地說他准備吃從山下向上攀登之人所帶來的食物,他是顯現神通才如是說。

  當他示現神通的話音剛落,一位施主便攜帶著豐盛的齋食即時而至。(他們終于得以飽餐一頓。)仲敦巴格西向來喜歡隱藏功德,(所以對衮巴瓦顯示神通的行爲極爲不快,)聲色俱厲地訓斥道:“衮巴瓦,你不要妄自尊大!”

  這時就有一位施主帶著豐盛的齋食來到了他們面前。仲敦巴格西喜歡隱藏功德,本來噶當派的格西都是如此,如法王如意寶一樣,一生之中不說神通,如是他就很不高興的訓斥衮巴瓦,不許他說神通。

  我們很多修行人稍微有一些夢境、他心通等就四處宣說,有些人相續中無有任何功德,卻口無遮攔地亂說。學院中的道友中有些智慧還是很不錯的,但是經常說一些神通,“我知道你的心是什麼……”你們私下說的話,我全部已經問到了,我采訪了很多人。我對說神通的人看法不太好,經常說一些奇奇怪怪的話,有些人對你很恭敬的,但是我覺得你沒有神通,所以,亂說神通沒有必要,不管是看病還是做其他事情,用神通是根本不合理的,以後不要弘揚神通,釋迦牟尼佛的教法和證法並不是以神通來弘揚的, 否則佛陀在世時就會用神通來弘揚了。因此,我們應努力弘揚慈悲菩提心,說那些稀奇古怪的話語,很多人對此情有獨鍾,但這並不是佛法的精華。

  噶當派的大德根本不說神通,像衮巴瓦這樣的大成就者說得並不明顯,仲敦巴仍極不高興地訓斥他。

  

  

  2004年2月2日 第28節課

  噶當派的大德們一向就是這樣以隱藏功德爲本,故有“隱藏功德者,邪魔不能害”之說。

  噶當派有這樣的教言:“隱藏功德者,邪魔不能害。”這句話大家應該記住。我們相續中無論具有神通、神變等怎樣的功德,在別人面前不要泄露,這樣做邪魔外道都無法加害于你,反之,會經常遭受邪魔的危害。

  因此,修行人最關鍵的是把精力用在出離心和菩提心上面,不要經常說叁道四,言談山上有魔、山下有鬼,慢慢自己的境界全都被魔所轉移,自己內心清淨也不會有邪魔的侵擾。有些大概是民間傳說的分別念很重,就經常處于魔的境界中。比如認爲死過人的房子裏有魔,所以不能住,但是這種說法是完全不合道理的,因爲上師如意寶爲主的高僧大德早已加持過這裏的山山水水,乃至每一寸土地,是有護輪的,這裏所有的土地全部是清淨的,有些道友真正該執著的相續中特別可怕的煩惱魔,傲慢、嗔恨魔不去執著,反而隨順它們,根本不存在的所謂外魔,認爲它恐怖至極,尤其作爲修持密法之人應該將魔化爲自己的助伴,將自之身體全部布施于它,修古薩裏時,魔是最好的對境,許多瑜伽士求之不得,經常到屍陀林中修習此法。希望大家在學院中不要說“這裏有魔,這裏有鬼”,民間的說法不要用在學院中。有些人修行不好,看見一些道友就認爲是魔,一切行爲都是神神道道、奇奇怪怪的,這是不合道理的。

  無論是修習顯宗、密法的人都應該是非常普通的人,高僧大德也都顯現爲普通人才有超越的功德,一般看起來是做超凡行爲的人不一定具有超凡的功德,有些人自己一定要顯示神通、神變裝作高僧大德,搖身一變成爲衆弟子的怙主,這種行爲是具有欺騙性的。上師如意寶是全世界那麼多高僧大德的上師,但是我們追隨他老人家那麼多年,何時看到他老人家顯示神通、神變,或以神通來抉擇某個人的身上有魔、有鬼?這一點大家非常清楚。

  我們既然是他老人家的傳承弟子,以後在語言上就不要信口開河,即使沒有人對你有信心,無論是活佛、堪布、還是其他修行人,行爲上都要做一個普通的修行人,如此一來,修行容易成功。如果你的行爲不符…

《開啓修心門扉講記 下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淨土教言講記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