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开启修心门扉讲记 下册▪P11

  ..续本文上一页依靠他也会生起贪嗔痴之心。但是如果我们认清电脑是假合的,人的五蕴也是假合的,首先对此法的执著已经断除,依靠他所生起的贪心、嗔心、痴心也会断除的,而后无贪、无嗔、无痴的境界也会生起,这一点非常重要。

  比如两个人同时看到了对面的一盏灯,一个人的反映很平淡,另一个人却对它生起强烈的贪执,如果这盏灯被别人拿走,自然在此人的相续中会生起无可抑制的嗔恨心,而那个没有执著的人的相续就不会产生此类烦恼,因此首要关键的是断除执著。我去杭州时曾遇到过一位老中医,是一个博士生导师,他在二十多年来每天都要念一遍《金刚经》,因为《金刚经》主要抉择的是空性法,他并没有说想解脱,只想对万事万物没有很大的执著,这样比较舒服、快乐。虽然他的发心并不究竟,没有为自己的解脱,更没有为众生,目的只是为了让自己断除执著,过一个舒适的生活,但他所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

  我们对任何事物,只要去执著,痛苦就会如影随形,三毒烦恼而带来的痛苦五花八门、数不胜数,根源都是执著,因此,我们应该有时候用智慧的宝剑将执著抉择为空性,有时候用大圆满的本来清净来观一切都是虚幻的。这些道理在《大圆满虚幻休息》中有详细的阐述,凡夫人执著那些无意义的事的确毫无用处,只能徒增痛苦,何时我们能达到这种境界,经常观死无常,观如幻如梦,如果高僧大德们传记中记载的境界能在我们身上体现出来,那无论别人怎样评价,自己是真正的修行人了。

  因此,了知妙欲的过患极为关键,在众多的经典以及论著中,都不吝重墨,大张旗鼓地对此理加以明示。在本人所著的《善护论》等著作中,也广泛深入地宣说了这一主题。

  能了知过患也很困难,尤其是年轻人,现在的修行人在当今物欲横流的金钱社会,能把握自心的修行人为数不多,一旦因缘条件具足,大多很难把握。比如没有电话时,也只能安于现状,一旦具足条件,便会随它而转了,尤其是年轻人从前没有接触过新时代的新鲜产物,看到电脑、传真机等便自然生起贪欲心,没有任何主见,这一点大家也是理解的,但是还是应该控制、把握自己,不要舍弃修行人的形象,知道欲妙的过患极为关要。

  第十一忆念妙欲过患品释终

  

  十二 唾弃世间八法

  一言以蔽之,切莫沾染世间八法这一点也是极其首要的。

  总而言之,我们无论行持何等事宜,不被世间八法染污是首要的。

  直贡法王曾云:“无论如何于死皆不利,世间琐事虚伪不可依,八法仿佛彩虹之图案,是否值得信赖当观察。”

  直贡法王也讲:无论如何,对死亡尚且是不利的,何况说活着的时候,世间之琐事均是虚妄的,不要依靠它。世间的称讥毁誉,利衰苦乐,这就是世间八法,实际上就如同天空中五彩缤纷的彩虹,孩童们都非常喜欢,以前我做孩童时一直想得到彩虹而去追逐彩虹,有时在山上放牦牛的时候会从这边山追到那边山,到了对面山,彩虹又跑到很远的地方了,世间八法也是如此。

  麦彭仁波切也说:“名声虽然是令人悦意的,但是越希求越远。”其实财产也是这样,越求越远,可是如彩虹般的世间八法,你到底值不值得去依赖、希求它?作为修行人,应该仔细观察,许多修行人真的变成那样,特别可怕。

  我们在如此的寂静地能修持这样舍弃世间八法的法门,是很有福报的,很多人的意乐是对名声、财产极为看重,整日追逐这些,但作为修行人并不应该这样,尤其是凡夫修行人,如果你真正是一个大成就者就另当别论了,但是真正的成就者在当今社会还是比较少的。从前世人公认的大成就者都是现的凡夫相,那么自相续没有毫许功德的我们装作大成就者也没有任何实义。

  我们这里这么多希求解脱的修行人,均是依法王如意宝的威力而显现的,否则这么多的好修行人肯定找不到,我即便是身体再差也会振作精神,尽量为大家传授殊胜的妙法。

  世间八法的彩虹非常绚丽,如果一直被它引诱,最终只得枉费了难得的人身,待到命归黄泉之时也许还在执迷不悟。你们应该在班里依止堪布、堪姆,一天里听两三节课是正常的,不要贪执玩乐。现在闻法的机会是很难得的,像学院中这样的闻法机会在其他地方可能真的找不到,我并不是在自我标榜。

  有人想要自己静一静,与谁都不想接触,我也是同任何人都不传讲佛法,整天都吃着牛肉、睡着,暂时来讲是过得舒心惬意,但这不是一个智者的行为。你们想静一静,静一百年也可以,我不会打扰你,但还是希望你在辅导的堪布、堪姆面前听一个法要,这些佛法逐渐会令你的相续有所改变,逐渐会摧毁世间八法的怨敌,否则就会被世间八法的彩虹所引诱,这一点你们看看世间上很多修行人和世间人吧,尤其世间人大多是随名利而转,但他们仍然执迷不悟。

  热比旺修也云:“追求世间之八法,称颂讥讽毁与誉,利益衰损苦与乐,于彼欣乐与憎恨,妄念粗大之诸众,虽为修士无修心,往昔今后当下行,可否抛却诸八法,应当扪心而自问。”

  热比旺修尊者讲:什么是世间八法呢?就是人们很喜欢的赞颂、不喜欢击毁,喜欢的名义、不喜欢的衰损,喜欢获得利养、不愿遭遇衰败,愿意获得安乐、不愿感受痛苦。这就是世间八法,四个喜欢,四个不喜欢。

  妄念粗大的此类凡夫众生,是表里不一的修行人,他们根本不修心办道,整日里为世间八法疲于奔命。

  我们的往昔、今后、现在,希望大家应好好地观心,依自己的良心,不要人云亦云,观察自己以前的修行有没有被世间八法所染污,我现在的所作所为是不是以世间八法的前提而行持?我现在怎么办?以后又该怎么办?从三个方面扪心自问。有时候可以观察得到,以前自己的确是受到名闻利养的蛊惑才去做某件事情,所作所为彻底无有意义,如果以后还这样放荡不羁就无药可救了,如来亲临也没有办法。

  有些人以前也许被世间八法所染,当然作为凡夫人如果一刹那也不生起贪念和寻求安逸的心是不可能的,但是要知道是否被世间八法染污的界限,就应该观察自己:我来到学院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不是为了获得名声和快乐,而是为了获得解脱的话,就说明世间八法之心不重。

  比如我打算到汉地去,目的是什么呢?如果想得到很多钱,得到名声,那么你去的目的就是已经被世间八法所染,干脆不要去了,如果你的目的是看到众生很可怜而为让他们获得一点解脱的法要,就可以去。在利生的过程中,偶尔生起追求世间八法之念的情况也可能存在,但主要的目的不会改变。所以,我们还是应该详细地观察自相续,凡夫人倘若没有观察自己的相续和行为,整日做世间八法的仆人还不自知的现象就很可能发生。

  第十二唾弃世间八法品释终

  2004年2月7日 第32节课

  十三 切莫贪欢逐乐

  《开启修心门扉》共分十九个问题,前面十二个问题已经讲完了,下面开始宣讲第十三个问题——切莫贪欢逐乐。意思是说:作为一名真正的修行人,最好不要贪执世间的快乐来度过自己的生活,否则修行不会成功。

  善知识桑莫瓦见到世间之人为八法而辛勤劳碌,不由得触目兴叹:“世间八法对于我们世间众生而言是极为普遍的。

  大尊者桑莫瓦的生平简介在注脚中写得很清楚,此大德在噶当派的教法和传承中是非常了不起的,是对佛教有巨大贡献的人。

  世间上的人们整天为世间八法而忙碌,所以他非常感慨地说道:从未学佛的世间人不懂得要远离世间八法的道理,连什么叫做世间八法也不懂,但是对于沉溺于轮回泥沼的修行人来讲,追求世间八法仍是极为普遍的现象,上至妙高法座上的所谓大德,下至沿街乞讨的乞丐,凡是信仰佛教、自称是修行人的行列中,希求世间八法之人的数量之多难以估量,所以说极为普遍。

  其中,对快乐的追逐更是普天率土之众生的共同行为。

  世间八法中的每一个法人们都非常有兴趣,尤其是希求快乐、不愿意痛苦的众生可以说是普天率土随处可见。为什么这样讲呢?我想很多修行人对名誉和赞叹不是很执著,但是喜欢懒惰、喜欢快乐,自己有一点财产和能力的时候就开始修漂亮的房子,在房子里整日不出来,使用一些高档的消费品来享受生活,学院中也是有个别的修行人就是如此,将房子装修得特别豪华,念经、听课等什么都不想参加,在寂静地方整日享受快乐。华智仁波切在《莲苑歌舞》中专门驳斥这种人的行为,在寂静地方希求快乐不是修行人的行为,修行人都如此地追求快乐,世间人就更不必说,这是很多人的共同行为。

  于此大地之上,所有的众生都在为自己所希冀的快乐而东奔西跑、昼夜颠簸。

  在整个大地上,可以说所有的众生,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你如果去观察,街道上、火车里、飞机中……不管是哪一个场合,多数的众生都是为了自己的快乐才熙熙攘攘,都是为了自己的快乐而东奔西跑。比如你坐班车时,可以观察一下,里面的三四十人,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为了自己获得成功和快乐,去市场中,有成千上万的人聚集一处,那么这么多人的心里面藏着什么呢?就是“我要获得快乐!”因此根登群佩大师在有些道歌中说:“没有眼睛的蚂蚁为了快乐而奔跑,没有四肢的蚯蚓也是为了快乐而忙碌。总之,世间上的人们都是为了寻求快乐而奔忙。”所说的原因也是如此。

  其实,一切快乐的根源都潜伏着痛苦。所以,我们不应该面对快乐就欣悦开怀,值遇痛苦就灰心丧气。

  我们在三界轮回中,大家用智慧去观察,所有快乐的本体不离行苦,这一点《中观四百论》中将一切感受皆为痛苦的原因讲得特别清楚。

  我很希望新的一年中,很多人都能认识到释迦牟尼佛在众多经典中所说的一切受是苦、一切行是无常的道理,这在《中观四百论》前几品当中讲得非常细致。因为快乐的根源是痛苦,所以我们在遇到快乐之时不该欣喜若狂,忘乎所以,…

《开启修心门扉讲记 下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净土教言讲记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