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開啓修心門扉講記 下冊▪P11

  ..續本文上一頁依靠他也會生起貪嗔癡之心。但是如果我們認清電腦是假合的,人的五蘊也是假合的,首先對此法的執著已經斷除,依靠他所生起的貪心、嗔心、癡心也會斷除的,而後無貪、無嗔、無癡的境界也會生起,這一點非常重要。

  比如兩個人同時看到了對面的一盞燈,一個人的反映很平淡,另一個人卻對它生起強烈的貪執,如果這盞燈被別人拿走,自然在此人的相續中會生起無可抑製的嗔恨心,而那個沒有執著的人的相續就不會産生此類煩惱,因此首要關鍵的是斷除執著。我去杭州時曾遇到過一位老中醫,是一個博士生導師,他在二十多年來每天都要念一遍《金剛經》,因爲《金剛經》主要抉擇的是空性法,他並沒有說想解脫,只想對萬事萬物沒有很大的執著,這樣比較舒服、快樂。雖然他的發心並不究竟,沒有爲自己的解脫,更沒有爲衆生,目的只是爲了讓自己斷除執著,過一個舒適的生活,但他所說的也有一定的道理。

  我們對任何事物,只要去執著,痛苦就會如影隨形,叁毒煩惱而帶來的痛苦五花八門、數不勝數,根源都是執著,因此,我們應該有時候用智慧的寶劍將執著抉擇爲空性,有時候用大圓滿的本來清淨來觀一切都是虛幻的。這些道理在《大圓滿虛幻休息》中有詳細的闡述,凡夫人執著那些無意義的事的確毫無用處,只能徒增痛苦,何時我們能達到這種境界,經常觀死無常,觀如幻如夢,如果高僧大德們傳記中記載的境界能在我們身上體現出來,那無論別人怎樣評價,自己是真正的修行人了。

  因此,了知妙欲的過患極爲關鍵,在衆多的經典以及論著中,都不吝重墨,大張旗鼓地對此理加以明示。在本人所著的《善護論》等著作中,也廣泛深入地宣說了這一主題。

  能了知過患也很困難,尤其是年輕人,現在的修行人在當今物欲橫流的金錢社會,能把握自心的修行人爲數不多,一旦因緣條件具足,大多很難把握。比如沒有電話時,也只能安于現狀,一旦具足條件,便會隨它而轉了,尤其是年輕人從前沒有接觸過新時代的新鮮産物,看到電腦、傳真機等便自然生起貪欲心,沒有任何主見,這一點大家也是理解的,但是還是應該控製、把握自己,不要舍棄修行人的形象,知道欲妙的過患極爲關要。

  第十一憶念妙欲過患品釋終

  

  十二 唾棄世間八法

  一言以蔽之,切莫沾染世間八法這一點也是極其首要的。

  總而言之,我們無論行持何等事宜,不被世間八法染汙是首要的。

  直貢法王曾雲:“無論如何于死皆不利,世間瑣事虛僞不可依,八法仿佛彩虹之圖案,是否值得信賴當觀察。”

  直貢法王也講:無論如何,對死亡尚且是不利的,何況說活著的時候,世間之瑣事均是虛妄的,不要依靠它。世間的稱譏毀譽,利衰苦樂,這就是世間八法,實際上就如同天空中五彩缤紛的彩虹,孩童們都非常喜歡,以前我做孩童時一直想得到彩虹而去追逐彩虹,有時在山上放牦牛的時候會從這邊山追到那邊山,到了對面山,彩虹又跑到很遠的地方了,世間八法也是如此。

  麥彭仁波切也說:“名聲雖然是令人悅意的,但是越希求越遠。”其實財産也是這樣,越求越遠,可是如彩虹般的世間八法,你到底值不值得去依賴、希求它?作爲修行人,應該仔細觀察,許多修行人真的變成那樣,特別可怕。

  我們在如此的寂靜地能修持這樣舍棄世間八法的法門,是很有福報的,很多人的意樂是對名聲、財産極爲看重,整日追逐這些,但作爲修行人並不應該這樣,尤其是凡夫修行人,如果你真正是一個大成就者就另當別論了,但是真正的成就者在當今社會還是比較少的。從前世人公認的大成就者都是現的凡夫相,那麼自相續沒有毫許功德的我們裝作大成就者也沒有任何實義。

  我們這裏這麼多希求解脫的修行人,均是依法王如意寶的威力而顯現的,否則這麼多的好修行人肯定找不到,我即便是身體再差也會振作精神,盡量爲大家傳授殊勝的妙法。

  世間八法的彩虹非常絢麗,如果一直被它引誘,最終只得枉費了難得的人身,待到命歸黃泉之時也許還在執迷不悟。你們應該在班裏依止堪布、堪姆,一天裏聽兩叁節課是正常的,不要貪執玩樂。現在聞法的機會是很難得的,像學院中這樣的聞法機會在其他地方可能真的找不到,我並不是在自我標榜。

  有人想要自己靜一靜,與誰都不想接觸,我也是同任何人都不傳講佛法,整天都吃著牛肉、睡著,暫時來講是過得舒心惬意,但這不是一個智者的行爲。你們想靜一靜,靜一百年也可以,我不會打擾你,但還是希望你在輔導的堪布、堪姆面前聽一個法要,這些佛法逐漸會令你的相續有所改變,逐漸會摧毀世間八法的怨敵,否則就會被世間八法的彩虹所引誘,這一點你們看看世間上很多修行人和世間人吧,尤其世間人大多是隨名利而轉,但他們仍然執迷不悟。

  熱比旺修也雲:“追求世間之八法,稱頌譏諷毀與譽,利益衰損苦與樂,于彼欣樂與憎恨,妄念粗大之諸衆,雖爲修士無修心,往昔今後當下行,可否抛卻諸八法,應當扪心而自問。”

  熱比旺修尊者講:什麼是世間八法呢?就是人們很喜歡的贊頌、不喜歡擊毀,喜歡的名義、不喜歡的衰損,喜歡獲得利養、不願遭遇衰敗,願意獲得安樂、不願感受痛苦。這就是世間八法,四個喜歡,四個不喜歡。

  妄念粗大的此類凡夫衆生,是表裏不一的修行人,他們根本不修心辦道,整日裏爲世間八法疲于奔命。

  我們的往昔、今後、現在,希望大家應好好地觀心,依自己的良心,不要人雲亦雲,觀察自己以前的修行有沒有被世間八法所染汙,我現在的所作所爲是不是以世間八法的前提而行持?我現在怎麼辦?以後又該怎麼辦?從叁個方面扪心自問。有時候可以觀察得到,以前自己的確是受到名聞利養的蠱惑才去做某件事情,所作所爲徹底無有意義,如果以後還這樣放蕩不羁就無藥可救了,如來親臨也沒有辦法。

  有些人以前也許被世間八法所染,當然作爲凡夫人如果一刹那也不生起貪念和尋求安逸的心是不可能的,但是要知道是否被世間八法染汙的界限,就應該觀察自己:我來到學院的目的是什麼?如果不是爲了獲得名聲和快樂,而是爲了獲得解脫的話,就說明世間八法之心不重。

  比如我打算到漢地去,目的是什麼呢?如果想得到很多錢,得到名聲,那麼你去的目的就是已經被世間八法所染,幹脆不要去了,如果你的目的是看到衆生很可憐而爲讓他們獲得一點解脫的法要,就可以去。在利生的過程中,偶爾生起追求世間八法之念的情況也可能存在,但主要的目的不會改變。所以,我們還是應該詳細地觀察自相續,凡夫人倘若沒有觀察自己的相續和行爲,整日做世間八法的仆人還不自知的現象就很可能發生。

  第十二唾棄世間八法品釋終

  2004年2月7日 第32節課

  十叁 切莫貪歡逐樂

  《開啓修心門扉》共分十九個問題,前面十二個問題已經講完了,下面開始宣講第十叁個問題——切莫貪歡逐樂。意思是說:作爲一名真正的修行人,最好不要貪執世間的快樂來度過自己的生活,否則修行不會成功。

  善知識桑莫瓦見到世間之人爲八法而辛勤勞碌,不由得觸目興歎:“世間八法對于我們世間衆生而言是極爲普遍的。

  大尊者桑莫瓦的生平簡介在注腳中寫得很清楚,此大德在噶當派的教法和傳承中是非常了不起的,是對佛教有巨大貢獻的人。

  世間上的人們整天爲世間八法而忙碌,所以他非常感慨地說道:從未學佛的世間人不懂得要遠離世間八法的道理,連什麼叫做世間八法也不懂,但是對于沈溺于輪回泥沼的修行人來講,追求世間八法仍是極爲普遍的現象,上至妙高法座上的所謂大德,下至沿街乞討的乞丐,凡是信仰佛教、自稱是修行人的行列中,希求世間八法之人的數量之多難以估量,所以說極爲普遍。

  其中,對快樂的追逐更是普天率土之衆生的共同行爲。

  世間八法中的每一個法人們都非常有興趣,尤其是希求快樂、不願意痛苦的衆生可以說是普天率土隨處可見。爲什麼這樣講呢?我想很多修行人對名譽和贊歎不是很執著,但是喜歡懶惰、喜歡快樂,自己有一點財産和能力的時候就開始修漂亮的房子,在房子裏整日不出來,使用一些高檔的消費品來享受生活,學院中也是有個別的修行人就是如此,將房子裝修得特別豪華,念經、聽課等什麼都不想參加,在寂靜地方整日享受快樂。華智仁波切在《蓮苑歌舞》中專門駁斥這種人的行爲,在寂靜地方希求快樂不是修行人的行爲,修行人都如此地追求快樂,世間人就更不必說,這是很多人的共同行爲。

  于此大地之上,所有的衆生都在爲自己所希冀的快樂而東奔西跑、晝夜顛簸。

  在整個大地上,可以說所有的衆生,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你如果去觀察,街道上、火車裏、飛機中……不管是哪一個場合,多數的衆生都是爲了自己的快樂才熙熙攘攘,都是爲了自己的快樂而東奔西跑。比如你坐班車時,可以觀察一下,裏面的叁四十人,他們的目的是什麼呢?就是爲了自己獲得成功和快樂,去市場中,有成千上萬的人聚集一處,那麼這麼多人的心裏面藏著什麼呢?就是“我要獲得快樂!”因此根登群佩大師在有些道歌中說:“沒有眼睛的螞蟻爲了快樂而奔跑,沒有四肢的蚯蚓也是爲了快樂而忙碌。總之,世間上的人們都是爲了尋求快樂而奔忙。”所說的原因也是如此。

  其實,一切快樂的根源都潛伏著痛苦。所以,我們不應該面對快樂就欣悅開懷,值遇痛苦就灰心喪氣。

  我們在叁界輪回中,大家用智慧去觀察,所有快樂的本體不離行苦,這一點《中觀四百論》中將一切感受皆爲痛苦的原因講得特別清楚。

  我很希望新的一年中,很多人都能認識到釋迦牟尼佛在衆多經典中所說的一切受是苦、一切行是無常的道理,這在《中觀四百論》前幾品當中講得非常細致。因爲快樂的根源是痛苦,所以我們在遇到快樂之時不該欣喜若狂,忘乎所以,…

《開啓修心門扉講記 下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淨土教言講記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