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迦叶品》所讲的,有人住在大海中却煎熬而死的说法或者死后奔赴恶趣怎么会存在呢?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应该观察。
如果希望此生与痛苦毫不沾边,与快乐相偎相伴,乐不可言、喜不自胜,名利兼收、万事畅顺。
有些人不愿与痛苦沾边,一点也不愿意苦行,整天都与快乐相偎相伴,过着乐不可言、喜不自禁的生活,这个时候还要名利双收,而且顺利快乐。
即使进行传授灌顶、讲经说法、听闻讽诵,也都是被追求此生福报之念所支配,那么,将来于此轮回中所承受的痛苦,也必将由这些世间八法而导致。
如果你是这样的目的,自己想获得利养、快乐和名利,哪怕你讲经说法或者听闻佛法,不管做什么样的佛事全部是被今生的贪念所支配,这样一来后果是什么?就是在无边的轮回中感受无边的痛苦,来源全部是世间八法。
如果仍放任自流、执迷不悟,让黑白花三种世间八法越发增上,变本加厉,实在是毫无价值。与肩负对疾病毫无疗效的药囊八方奔走的说法别无二致。
作为修行人,《开启修心门扉》前前后后都已经提了很多次了,以世间八法做任何善事,没有一点意义和价值。但是能不能做到关键是看自己,有些智力清醒、如理如法的人今后会倍加注意,有些说一百遍也不一定起到作用。
如果我们没有用药来对治自己的烦恼,就与药的口袋整天带在身上却没有给别人治疗、自己也没有吃的道理没有任何差别了。
因此,事到如今,难道你还不明白必须从心底里彻底抛弃今生快乐幸福的原因吗?
有些人学佛已经很多年,到目前为止这一点应该懂了,如果希求即生的快乐是我们修行人最主要的目标和宗旨的话,那一切的一切都完蛋了,你现在还没有明白吗?不过很多修行人学佛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而且想方设法依靠各种渠道获得财产和快乐,这一点藏传汉传当中都有,这就是当前修行人的弊病,目的是什么呢?以佛法作为买卖品,即生中过得很快乐的话,那跟世间人不分轩轾了。
如果有人发问,由世间八法或者烦恼所引发的一切,都是造作恶业而趋往恶趣的因吗?可以这样回答:一般来说,除了以殊胜出离心所摄持的以外,所做的由世间八法所引发的所有黑白花三事,都只能成为感受轮回痛苦的因。
以世间八法所引发的一切业是不是恶趣的因?如果有人这样发问的话,我们回答得非常全面,我们不管做任何一件事情,如果是名闻利养的发心干脆把这件事情放下来,如果不是名闻利养的心,而是为利益众生的发心,不管别人怎么说都应该做。
所以,释迦牟尼佛的佛法在众生的内心当中弘扬是极为重要的,现在很多人可能受唯物论的影响根深蒂固,这样一来说得好听、做得好看、摆得很整齐就认为是佛法,实际上不一定。真正的佛法应该是心里通达。现在很多人不管是对业因果、对三宝还是对菩提心的认识都太浅薄了。
昨天有些道友这样提问:以前在僧众里面皈依、出家,看了很多僧人的行为不如法,后来心里面产生了什么样的念头呢?我以后皈依佛、皈依法,不皈依僧。曾经有个老领导也这样说过,他说:“我在街上看到很多出家人的行为是不如法的,有时候到舞厅里面去,有时候打蓝球,有时候打乒乓球,做各种非法之事,所以,我只对佛陀、佛法很有信心,家里摆有佛像和佛书,但是我不皈依僧众。”
这些人认为所谓的皈依僧,就是皈依穿着出家人衣服的人,他们对三宝的概念认识得非常粗浅。为什么这么讲呢?并不是穿着红衣服的就叫做僧众,大小乘的僧众是什么样的大家都知道,但这些人连什么叫僧众还不知道,认为不皈依僧就是不皈依出家人,但事实并非如此。
很多人认为释迦牟尼佛已经圆寂,现在只有佛像,这就是佛宝,法宝只有《华严经》等几本经,出家人就是僧众,这叫做僧宝,实际上完全错了。但很多人这样认为是情有可原的,现在汉地很多佛学院根本没有佛教的教育,只有世间的老师讲物理、化学、政治常识,在藏传佛教中稍微好一点。
但是我以前遇到过的一个领导确实是这样讲的,当时我跟他说也没有任何用处,因为他对佛法的认识很粗浅。我们这里的有些修行人不会这样。
以后我们弘扬佛法的时候不要着重在外面的宣传,希望传递佛法的时候应该传递到人的心里面。
因为很多人的无神论的概念和意念特别强盛,无法逆转,但是造一个金碧辉煌的寺庙不一定是弘扬佛法,那些大肆宣传的也不一定是。佛法的价值和智慧让人们从心里接受,人们进一步认识什么叫做三宝、什么叫做出离心、什么叫做菩提心,让他们懂得这样的道理才算是真正弘扬佛法。这也是为什么要求大家每天都背诵,每天都在这方面下工夫的原因。
现在我们五明佛学院可以说在全世界来讲,闻思修行应该算是无与伦比、独一无二的,我们应该有责任想尽一切办法将自己所认识的、所懂到的知识在别人心里弘扬开来!不然所谓的佛法中到底哪些是修行人,哪些是非修行人,哪些是真正有功德的法谁都不知道,佛教里面所讲的道理谁都不接受,就是依从自己心中所想而去做,这就成了佛法是不合理的。
因此全部都是烦恼,只有成为恶趣痛苦的因。
因此,以烦恼所牵引的一切佛事活动,都没有丝毫价值。这就是此经的用意所在。
另外,判定是否为恶趣之因以及罪业的界限,可以从两方面加以陈述:
在上中下三士道中,小士道所积累的一切善根,因为仅仅是为了获得轮回安乐而做,所以也就属于以世间八法或烦恼而造作或积累的。虽然这部分善根属于以贪欲心所积累的善根,但仍属于善业而并非恶业。
小士道的修行人为了获得人天的圆满,而去积累布施以及持戒等福报资粮;为了获得色界与无色界的圆满,而修持寂止、胜观以及止观双运的禅定等等。这些以烦恼及世间八法所作的不是罪业而是善业。在诸大论典中,都将这些善业称为“随福德分善”。
同理,上界所属的一切烦恼,以及由其所积累的业,都不属于不善业的范畴。同样,以救畏与善愿所持守的戒律,以及因善愿所作的布施等也属于善业。因此,以世间八法与贪欲等烦恼所造作或积累,不属于罪业或不善业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的。
无著菩萨云:“上界的烦恼谄诳等等,全部都是寂止的紧密所依,是以众多善法所摄持的,故不会成为不善业。”
好,讲到这里。
2004年3月8日 第54节课
下面我们开始讲《开启修心门扉》,不知道今天讲得好不好,本来觉得从头彻尾都解释得不错,没有想到昨天解释得不好,但也没有办法补,算了吧,下一世再补。
如果刨根问底,想弄清哪些属于善业,哪些属于不善业的话,可以这样回答:凡是被诸佛菩萨所呵斥,并从未赞叹过的业,及其所引发的烦恼就属于不善业;
如果真正要弄清哪些是善业,哪些是不善业,虽然表面上大家都能分清楚十种善业和十种不善业等等,但是真正要严加分析,在自己和他人的身上都可能分析不出来。那么如果有些人真正想弄清哪些是善业,哪些是不善业可以这样回答:总而言之,凡是诸佛菩萨、高僧大德和传承上师们在有关经论当中,从来没有赞叹过而且极其呵斥的,都是不善业,这是一个方面。还有凡是贪嗔痴所引发的业也是不善业。
以前听说有一个法师自我标榜是密宗的大德,密宗的禁行行为是如法的等等,另一个堪布反问他说:密宗的比如双运、抽烟、喝酒,如果真正如法,当你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你的相续中有没有自相的烦恼,有没有贪嗔之心?比如说你贪执烟的味道有没有?如果有,你的行为不叫什么密法,这是世间的凡夫贪心。后来那个人说:反正说也是这样,不说也是这样,密宗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那个堪布说:我们不谈密宗的功德,就在谈论你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有没有贪嗔痴自相的烦恼。后来听说那个人没有正面回答。
确实是这样,不管你有什么冠冕堂皇的借口,或者你说得怎么样动听美妙,但实际上自己知道自己的相续,你有没有凡夫贪嗔痴的心理,如果有,那么所作所为均是不善业。这样分析得很清楚,也很容易。
与这些相对立的业及其所引发的一切就属于善业;此二者均未包含的身口意三业,就被称为无记之业。
那么与之相对立的,也就是说高僧大德一直所赞叹的,从来没有呵斥过的,还有无贪、无嗔、无痴所引发出来的业属于是善业。
《俱舍论》当中讲的无记业,大家都非常明白,就是所谓的无记法,也不叫善业,也不叫恶业,在平庸的心态中所做的业就叫做无记业。
因此,虽然以烦恼所引发而并非罪业的情况很多,但为了此生的名闻利养、快乐幸福而做的灌顶、传法、诵经、念咒等等,都属于恶业与罪障的范围。
当然虽然是以烦恼引发的而不是罪业的情况也不胜枚举、屡见不鲜。
可能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认为为了名闻利养,为了快乐幸福而灌顶、传法、诵经、念咒等等都是善业,但我们必须要搞清楚,它不是善业,为什么不是善业呢?因为第一个目的就是以自私自利的心自己获得快乐、自己获得名闻利养,因此,有些人被人请到别的地方去灌顶的目的是什么呢?他私人得到一点利益,你自己也获得了一些钱财,在这样的发心驱使下,所作所为都属于不善业。很多人不承认,为了修寺院去灌顶,别人如果说这是不善业,他可能大发雷霆,但实际上就是这样,你的心一点也不清净,根本不是想利益众生,所以这些情况我们务必要认清。
因为在这些行为中,出卖甚深妙法、贪图之心、损害之心、狡诈谄诳、诈现威仪、谄媚奉承、旁敲侧击、巧取讹索、赠微博厚、废言绮语等恶业与罪障大行其道,如同滂沱大雨般接连不断地倾盆而下的缘故。
在这样的发心驱使下,出卖佛法的现象也层出不穷,有些金刚道友出去有各种各样的目的,譬如出卖佛法,佛陀也在佛经中讲了出卖佛法的过失:比如说你把宝剑交到屠夫的手上,让他杀生的过失和让别人出卖佛法这二者…
《开启修心门扉讲记 下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