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好像世间上的骗子很少,佛法中的骗子非常多,一想起这些心里都不是很舒服。
绰普译师也感慨万千:“永久之意未了知,岂受众托为首领,实为无薪之仆从,平庸空名哎呀呀!”
绰普译师深有感慨地说:调伏自相续中的烦恼是一种永久的事宜,这一点还没了知,就想成为众生的首领,就像有些人,自相续中的烦恼一点都不观察,想依靠学院获得一些名利地位,永久自利的出离心在自相续中还从未产生过,却百般欲求名声和地位有何用处?即便是变成众生的领袖,实际上如同没有薪资的仆人一般平平庸庸,只是徒有虚名而已,如世间人一样了无实义。因此,最重要的是要观察自己的相续,想要从轮回中获得解脱的出离心和利他菩提心应该具足。
至尊热达瓦云:“以八法缘何时不能撼,乃至自心尚未坚定时,除非独调自相续以外,以行他利损自利莫为。”
至尊热达瓦忠告我们说:依靠世间八法的因缘,除了调伏自相续以外,最好不要形象似的利他事业。乃至自己的心还没有坚定之前,任何时候也不能动摇,否则会毁坏自己的相续,最好不要作假象的行为。
一定要明确怎样才能调伏自相续,凡夫人首先应该调伏自相续中的烦恼,但是我们一直等到烦恼全部灭尽以后才利他,这是不现实的事情。自己观察自己的相续,虽然相续中存在烦恼,但是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去做为僧众发心等利他行为还是非常重要的。在即生中具足了这份利他菩提心是非常难得的,即生中种下的这颗菩提心的种子在来世也一定会成熟的。学佛不仅仅是一两个月的事情,也不仅仅是一生中的事情,而是要考虑到生生世世,许多高僧大德的教言书中也是这样讲的。
有些人认为学佛是一个很短暂的事情,应该六个月中必须成就,这一点我也能够理解,但是学佛的事情不只是一世两世的事情,而应该是多生累劫的打算。当然,如果你即生中信心和精进都具足,像以前的高僧一样在很短暂的时间内获得解脱也未尝不可,但这是具有一定困难的。
我们应该把眼光放远一点,做一个生生世世的打算,即生中一定要发菩提心,发利益众生的愿,这颗种子也一定会种在自己的阿赖耶上面,这样一来,种子一旦成熟,成佛大愿也就很快会实现了。
有些孤陋寡闻、对佛教一无所知的人,希望在喝一碗茶的工夫就能成佛作祖,如果没有成佛他就会离开此地到另外一个地方去,这样一来,你的教言、仪轨、上师都换了,在那里再试一试,几天、几个月、几年当中,觉得此地与前一个地方没什么区别,就又去寻找新的目的地,再将所有的上师、仪轨、教言换一遍,最终的结果只会是徒劳无功。
以我们读书为例,你在日本小学已经毕业了,再到中国可能又要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在中国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已经学圆满了,你又到韩国去,他们的教育方式、传统都是不同的,又要重新开始了。有些道友可能会换很多上师,但最终自己会失败的。像米拉日巴尊者那样成就的也许会有,但是会很罕见吧!自己应该观察。
对于我个人来讲,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在这里闻思修行,修持上师如意宝的法门已经足够了,只要我的精进足够,所有传承上师的教言已经归集于他老人家的教言之中了,以我现在的年龄,短暂的人生中也没有很多的时间,以后的时间中,我想法门是不会换了,虽然法门都是清净的,但是自己又要重新做人了。虽然释迦牟尼佛所有的佛法全部是相同的,但是传承并不相同,对我们愚痴的众生来讲,就有截然不同的感觉,因此,不要换很多方式,这样起不到任何作用。
我希望大家还是心无旁骛地安住在一个地方,专心致志地依止一个法门,如果仅是浏览其他法门的书籍,了解其他上师的教言是可以的,但是无论即生中能否成就,专修一个法门是至关重要的。
还有一些对佛教一知半解的人,认为在某地学佛很麻烦,听说有不下工夫就可以马上成就的另外一个地方,然后就风尘仆仆地前往。其实佛教的传统都是一模一样的,如果你自身的习气很重,到那里也只是说法不同、宣讲的方式不同而已,最终也可能一无所获,然后又去观望其他的目标。如果在开始的两三年中你便精进地下工夫学习功课,你会获取许多知识,看许多的书。结果你全部都舍弃了,本来人的一生是很短暂的,这样辗转几次,可能你的生命都会用尽的。对懒惰、懈怠者来讲,到哪里都没有一个所谓的佛果会无缘无故地从天上掉下来,世上没有这般轻而易举的事情。
第四屏弃相似利他品释终
下面还要讲一点。
五 割弃利养
看破今生并抛弃恭敬利养十分关键。
这里的“利”是指得到财物,“养”有得到别人恭敬的意思。所以,我们看破今世后还应该生起看破利养之心,这一点十分关键。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中云:“佛言弥勒,诸菩萨摩诃萨当观利养,生养贪欲;当观利养,坏失正念;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中如是说:佛陀告诉弥勒大菩萨,你应该仔细观察分析利养,利养是引生贪欲之因。很多希求利养之人相续中的贪欲心是与日俱增的,一旦生起利养之心,相续中有关佛法的正知正念也全部会失毁的。
当观利养,以其得失能生傲慢卑恭,如是滋长愚痴;于成自利之亲友家悭吝、耽著,生诸诳惑;
细致入微地去观察利养就会知道,得到利养之时会生起傲慢心,失去利养的时候,就生起卑恭心,从以前具足利养到现在一无所获,内心会非常悲伤,有些人到其他的地方去得到一些利养,就认为自己很了不得,相续中一点智慧都没有,认为:我现在很不错,你看我有大哥大,很了不起啊,人们都没有,我功德很大,肯定是个活佛吧。失去利养的时候,就开始说:“本来我是很了不起的,但是你们不接待我,我一定要让非人接待我。”吓唬他们。其实人都不接待你,非人怎么会接待你?
依靠利养会增长愚痴心,有些人本来不具功德,别人对你稍微恭敬和供养少许,他就会认为自己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如果有施主供养他人,他就会滋生嫉妒心,同时也产生耽著和诳惑之心。
舍四圣种无惭愧故,一切诸佛所不许可。数习骄逸生高慢故;于师轻慢为魔党羽;乃为放逸散乱之根源;
依靠利养,自相续中的四圣种、沙门四法也会舍弃,无有惭愧,一切佛都极其呵责利养,不会开许。
依靠利养,自相续中数数串习骄傲之心。得到利养以后,对上师也不恭敬,比如说从外地回来后得到很多利养,在以前有过法缘的上师面前骄傲得不可一世,与从前大不相同了,上师和道友都不理,自以为了不起,实际上已经变成了魔的党羽。
利养也是散乱的源泉,有些修行人以前很出色,后来就变成了追求利养的修行人,这是很有可能的。譬如我,刚来的时候一无所有,发心也比较清净。现在回忆起来,从前没有较好的生活条件,但自己是一个真正的修行人,现在真的成了魔的党羽了。为什么这样讲呢?自己有利养时,在谁面前都认为自己高人一等。
掠夺善根,贪著财物衍生愚痴;抢夺三善;如电、如轮、宛如霹雳;为众多烦恼所染污;于亲友施主家瞻候颜色而生忧恼;
利养越来越多的人,就越来越愚笨,因为他不愿意闻思修行,这是显而易见的,有些财力不错的道友,总喜欢离开这里出去散乱,如此一来,他的愚痴心和不如法行为越来越增长,真正的善法不能行持,掠夺身口意所有的善根。
利养就像闪电、旋火轮、霹雳一样虚幻无实。它还会令自相续为众多烦恼所染污,因此过知足少欲的生活极为重要。
利养还会让你经常顾及亲友、施主的面子,除非你不执著利养,亲友、施主不高兴也无所谓,但是你要耽著利养就会经常与他们电话联络感情,他们的快乐与否也成了自己忧喜之因。
扰乱自心;
爱物损害心生忧患;
于四念处多所忘失;衰损白法;于四正断多有退失;神变神通多有削损;先得利养日后弃失;与怨相处,亲友相弃;引诱他方犹如淫女;
以前听《智慧品》时,四念处记得很清楚,耽著利养的人从外地回来以后,四念处也遗忘无余。
从前四正断的功德和神通神变呈增长之势,耽著利养之后就会有损害。从前得到的利养慢慢会退失。
从前与怨敌关系紧张,但是为了利养也要与怨敌和睦相处。
倘若亲友在利养方面制造违缘,马上就会舍弃他们。
经常引诱他人,与妓女无别。
失毁禅定及四无量;
众生因是深堕地狱、旁生道及阎罗世界;当观(贪著)利养,与提婆达多之行径等同。
贪著利养也与提婆达多的行为别无二致,是堕入旁生、饿鬼、阎罗世界的因。
弥勒,菩萨如是观察利养过失,乐于少欲,不生热恼。何以故?弥勒,少欲菩萨,于此过患悉不生故,彼修佛法不生违缘;
我们发了菩提心之人一定要观察利养的过失,应欢喜于知足少欲。这样才少生烦恼,许多过患都不会产生,而且修持佛法也不会有任何违缘。我们不难看出,一个不喜欢希求名闻利养的修行人,修行是很成功的。有些人认为居士们都糊里糊涂,通过各种手段来欺骗他们,但这只是自欺欺人而已。就如同根登群佩所说的:“他们对世间法是很精通的。”总有一天你怎样装模作样他们也会知晓你的卑劣行为,对于知足少欲过清净生活的修行人之功德,他们也会心知肚明,所以大家都应该做平凡的修行人。
譬如一些堪布、堪姆稍微获得了一些名声和财产,这时就考验你能否知足少欲,如果你再去发展名声和财力,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最后自己成了财富的奴仆。因此,自己只要吃穿具足就应该知足当下,末法时代在这种境界中安住下来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当今时代是金钱社会,很难在金钱面前抗拒诱惑,如果做到像古代修行人一样的人,可能会困难重重,但是知足少欲是能做到的。如果无勤中得到了利养就应该布施,但不要刻意去寻求它。有些人不知满足,在这里住两三个月就又找借口出去化缘,闻思修行的智慧少许也不具足,还有一些道友一直安住在寂地修行,我认为一生如果能这样结束是很有意义的。
在家出家诸众…
《开启修心门扉讲记 下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