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開啓修心門扉講記 下冊

  2004年1月31日 第26節課

  四 屏棄相似利他

  這一品是講,對于凡夫人,尤其是自私自利之心極爲嚴重的人,爲別人講法、灌頂以及傳授一些甚深的教言,都是不合理的,這方面大家應該注意。

  諸如宣講、聽聞、傳承、引導等等的相似利他之舉,也應當毅然屏棄。

  我們在利他的過程中應該注意的是,雖然我們是凡夫人,但是也可以真正行持利他行爲。比如說我做某件事情,不是爲了得到名聲、財富、供養和他人的恭敬,唯一的目的就是爲了利益別人。真正圓滿的利他之心,只有一地菩薩以上才可以真實具備,但是現在作爲凡夫的我們也是可以行持利他,這種利他行爲在我們平時的言談舉止中也可以觀察出來。比如說,觀察我講經說法的過程中有沒有尋求利養之心,有沒有希求名聲之心,認爲我這個人很了不起……

  我昨天就觀察過自己爲你們傳講《開啓修心門扉》,應該是清淨的發心。因爲我觀察過我講解此法並沒有想尋求大供養的發心,這裏聽法的人全都比較窮,所以我也不會有什麼收入。希求恭敬之心也沒有,凡是聽聞此法的人一定會心存恭敬,但是依靠此等會不會得到一些名聲呢?除了在這裏聞法的人以外,其他人並不知道我在這裏傳講此法。所以我認爲我現在傳講《開啓修心門扉》的發心不是尋求名聞利養之心,發心是清淨的。

  你們在聽受和爲別人傳講的過程中也應該如此。當今末法時代,傳播佛法的人可謂是寥若晨星,在這樣五濁興盛的時代,即使是心存看破今世、舍棄今世之念的人也如昙花一現般難得,因此,雖然自知爲凡夫,沒有任何超凡的境界,但是,我們凡夫人在發心清淨的前提下爲別人傳講,使別人的相續中能夠有所收益,就還是應該利益他衆,讓自己做一個真正合格的修行人。噶當派的有些修行人喜歡獨自修行,爲別人傳法的時候全部都變成了相似利他?也不一定。但如果你傳法的目的當真是爲了自己的名聲弘傳四方,或在財産方面有所收益,這種發心肯定是相似利他。

  所以,當別人請求你傳法時,或者遇到一些不懂佛法的人之時,比如每一個人的家中都有一些親戚朋友,其中有些接受佛法,有些不一定接受,但無論怎樣,還是應該盡己所能地講一講佛法的道理。

  還有一些可憐的旁生,它們不懂法語,可以在它的耳邊念一些觀音心咒、釋迦牟尼佛名號和心咒等等。我的司機這一點做得還不錯,我給他講過這些道理之後,當我們開車出去到菜市場的時候,他看到一些魚類,可以看得出他不是僞裝而是從內心裏可憐它們,如果自己沒有能力買,他便盡力地爲它們念“嗡嘛呢叭美吽”、“達雅他,嗡牟尼牟尼嘛哈牟尼耶娑哈”,我心裏很高興。我們平時也應該這樣,如果是自私自利的發心,無論怎樣的環境下,最好不要去傳授,雖然我們都是煩惱深重的凡夫人,但如果是善心的驅使下,認爲有些衆生很可憐,對佛法一無所知,那麼你爲他傳授一些顯宗的法要是可以的,對雙方都有利益,但是密宗的灌頂和甚深的竅訣,則必須要觀察對方的根器和法相,還要衡量自己是否具備傳法的能力,不能隨便傳授,這裏的意思仍然是舍棄相似利他。

  卓衮巴大師也說:“對修行人而言,應當身著綴滿補丁的衣衫,手持诃子念珠,門口印滿清晰的鳥迹。

  卓衮巴尊者的意思是說:作爲一個修行人身體應該穿著比較破爛的衣物,不要對穿著太過講究,無有必要一天換一件衣服,手上應該持著诃子的念珠 ,平時以閉關的形式安住,不與人來往,山洞或房屋的門口上只有小鳥雀的腳印,人的腳印根本看不到。

  我們這裏有部分的修行人常年真正在閉關修行,這些真正實修的人是可以開許他們閉關的。但是對于新來的人,任何修行境界都沒有,卻選擇閉關,這是懶惰人的借口,所以不予開許。

  在修行之時,無論是誰爲懈怠懶散之人講經說法,都絕對沒有利益。格西是不會歡喜的,我也會將此人視爲精神癫狂者。”

  無論何者在實修的時候對散亂者和懈怠者講經說法,絕對是沒有任何利益的,無論給他講多麼甚深的法門,他也會充耳不聞,所以沒有必要爲他們講經說法,不如還是安住在自己的山洞中修行爲好。

  上師是不會歡喜的,尊者自己也認爲自己不如法修行卻給此類懈怠、懶惰者傳授佛法,是瘋狂者的行爲,不如在自己的屋子裏獨自修行。

  雖然卓衮巴尊者說這些傳法的人是瘋狂者,不努力修行,但是我們還是應該善加取舍,不能依文解義,法王如意寶也始終非常重視講經說法,在沒有一定的境界之前,是不開許閉關的。附近有些寺院中閉關的人,就有發瘋回來的情況,大小便都不能自理,給金剛道友添了很多麻煩,有些雖然沒有癫狂,但是言談中還是透露出一種不正常的現象。所以,我們還是應該做一個普通的、真正的修行人,先打好一個牢固的基礎才可以閉關。

  比如我,一生中並沒有閉關,始終在做講法、翻譯經論等事宜,但即便我今天死了,我不後悔,我認爲這是一生中最難得的事情,所以,也希望你們在沒有自私自利之心而懷有一顆利他之心的前提下,爲別人宣講佛法的道理,以這種心態來傳法,只會有利益的。

  藏巴加惹也告誡後人:“沒有春天的播種,而希冀獲得秋的果實是餓鬼(的癡心妄想);時機沒有成熟,而企圖度化衆生實在是徒勞無益。”

  春天沒有播種,卻希望收獲秋天的果實,這是餓鬼的癡心妄想,無法實現。

  時機尚未成熟卻想要度化衆生是無有意義的。什麼叫做時機沒有成熟呢?比如你自相續中,除了追逐名聞利養之外,無有毫許利他之念,你講法的對境也不是真正尋求佛法的人,這時可以說你和對境二者都是時機沒有成熟。

  但是我認爲我們在這裏講聞佛法應該是時機成熟的,爲什麼這麼講呢?在這裏傳法者的相續中不一定是依靠他衆欲令自己獲得某種利益,聽法者也不是想求得一些名聲和利養,而是想在痛苦的輪回中真正獲得佛法的甘露妙味,以難得之心來希求,所以應該說是時機成熟。

  如果是百分之百、方方面面都十分圓滿也是不可能的。以前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他住在舍衛城,當時城中有七十萬人,其中五十萬人是對佛陀有信心的,十萬人不但對佛陀沒有信心,還執持邪見的,還有十萬人則是保持一種平等心的人,既無有信心,也不生邪見。在這個世界上斷證功德圓滿的人是誰呢?就是世尊釋迦牟尼佛,在佛陀親自降臨人間轉*輪之時,也達不到七十萬人中所有的人都對他恭敬。寂天菩薩爲什麼在《入行論》中說:“有情種種心,諸佛難盡悅,何況劣如我?故應舍此慮。”這樣說的原因就在此。所以我們一定要等待時機,一定要百分之百的人都對你恭敬得五體投地,這是我們在凡夫位的時候任何人也做不到的事。

  因此,無論別人說什麼,自己觀察自己的相續,自利的心比利他的心少一點,大多是利益衆生的心時,還是應該講法,尤其是末法時代,我認爲相當重要。首先是發一個利他的心爲別人傳法,最後發一個殊勝的願來攝持,這是非常有利益和有必要的。但是另外也有些人的確是時機沒有成熟,因爲他自私自利的心特別強,所作所爲除自私自利外毫無利他可言,到處去傳法或灌頂,他的目的唯一是自己獲得錢財,或者通過這種方法來獲得一些名聲,這種前提和發心的情況下,的確是時機沒有成熟。這樣的人還是住在一個寂靜的地方好。我們這裏的有些人,有些有堪布、堪姆的頭銜,有些沒有,當你回去遇到一些居士和出家人的時候,有必要與他們交流一下顯密甚深的道理,或者爲他們傳授這些道理,我認爲這沒有什麼害怕的。如果在一個不具法相的上師面前接受灌頂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但是你們卻不感到害怕,爲別人發清淨心傳授一個顯宗的法要有什麼可怕的呢?有些人不懂佛法,自己非常愚癡,認爲在別人面前聽法可能很危險,這無所謂,只要你把金剛密乘戒好好守護,以同修道友來對待就可以。

  因此,具有佛法的智慧非常重要,當今末法時代真正的時機成熟,如同以前獨覺傳法,上身起火,下身降水,之後顯示不同的神通神變讓衆生起信心,這樣的善知識現在一定是沒有的,所以只要對方具備一個善心來爲你傳授佛法,我們都應該接受,這樣做只會有利益,不會有任何減損。希望大家也應該如是思維,時機成熟之時爲大家盡心盡力地傳播佛法很有必要。

  這裏的道友,現在有機會聽受如此甚深的佛法,在其他地方,這些傳承和教言是非常難得的,一些大名鼎鼎的所謂活佛,我不一定對他起信心,因爲有些所謂的活佛們的行爲均是非法。但是我對這裏的堪布、堪姆很起信心,爲什麼這樣講呢?因爲他們在學院裏依止上師的時間也很長了,人格也都很穩重,希望你們還是要仔細觀察,人們有時對外面有名聲的人特別有好奇心、依止心,對自己身邊的賢善道友卻一點信心都沒有,難道不是舍近求遠、南轅北轍、緣木求魚嗎?

  博朵瓦也叮囑我們:“修行人應當勵力調伏自相續,首要之舉就是如此。以他利爲主的行爲並沒有開許。只需在心裏想著利益他衆,除此之外,身語不一定親自而爲。”

  博朵瓦尊者告誡我們說:尤其是對名聞利養特別重視的修行人,首先是應該努力調伏自相續,這是最主要的事情,對他來講,利益衆生是沒有開許的。

  這些人整天以堪布、上師、法王的名義假說利益衆生,到漢地去宣揚:堪布要印法本,要做何等何等的事情。但他的心裏無有絲毫利他之念,這種行爲是不開許的。

  利他的時機還未成熟,最好在心裏利益他衆就可以了,自己對佛法一無所知,對佛法的基礎,人身難得、壽命無常等《大圓滿前行》的認證考試還可能得零分。這樣的人還打著學院的旗號去漢地弘法利生,到各地去宣揚自己是法王身邊二十年的管家,要給大家灌頂等,這種人的確利益衆生的時機尚未成熟,如果你真正有一顆利益衆生的心應該好好修自他相換,但他可能不會修的,這就是騙子,現在…

《開啓修心門扉講記 下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淨土教言講記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