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有必要。在這裏噶當派主要是宣講無常,修持無常確實對自己的修行有很大的利益,有些人修菩提心、修出離心,尤其是修無上大圓滿。以前上師講過很多,我也講過,除了個別新來的人以外,以前講的《直指心性》、《大幻化網》、《叁自解脫》還有《直斷要訣》等等的覺受和境界如果沒有,作爲甯瑪巴的傳承弟子,尤其是學密宗的人來講修持密法和祈禱密法還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此,我想講完《入菩薩行論》以後,要在得過灌頂、真正聞思修行的人面前,講一些無垢光尊者和麥彭仁波切的大圓滿法,不然以後有沒有這樣修行的機會很難說。
所以,修持密法和觀無常方面,要依止上師,書也一定要看,有些人對密法很有信心,比如很多人能背誦《直指心性》而且每天都讀一遍,或看幾個頌詞,這也是很必要的。《竅訣寶藏論》裏面也有很多的教言,密法和顯宗的法都已經給大家講過,只不過現在時間比較緊,背誦其他論典也是可以的。我有時候這樣想:個別的人修行密法的時間是少一點,但是真正用在聞思上,時間一點都不浪費,一點都不可惜,全部是智慧的結晶,都沒有大的差別,只不過把密法全部放棄的話對于我們修密宗的人來講有點可惜。
宗喀巴大師雲:“首先依靠福田力,內心力量方生起,供養上師叁寶業,應當連綿不間斷。”
宗喀巴大師說:依靠上師和福田力,供養上師叁寶,自己好好忏悔,自相續中也會生起功德。
因此,在對上師、本尊、護法供養供物及食子時,應當盡力祈禱以生起此念。並對修習此法的功德,不修此法的過患善加思維,而恒時對修行生起莫大的願望。
自己努力地祈禱:讓我的相續中一定要生起無常的念頭、一定要生起大圓滿的無上覺性、一定要生起菩提心,經常在上師叁寶和本尊面前頂禮發願,早中晚均如是思維,充滿信心。任何一個世間法或出世間法,如果你沒有信心、耐心的話,都不可能有活力,如果沒有活力和動力,任何事情不可能成功。成功在于我們的心力,因此首先對此法門一定要有信心。
僅僅在座中修習還不夠,在所有的座間,也應當反複憶念死期不定、一切無需的兩種根本大義。念誦有關方面措辭尖銳、語言犀利、旗幟鮮明的詞句,以增強意念。
光是閉關和入定是不行的,在座間,甚至在提水的時候或者燒火的時候也要觀想死期無定和一切無需。(現在很多人提水的水桶變成了裝色拉油的桶,很難看,不過也可以,尤其是力量不太足的人提一桶水剛好夠自己一天用,不過有些大概七、八十歲的老年人提兩桶水還走得飛快。)
“旗幟鮮明”是不是世間上的語言?噶當派的很多教言是旗幟鮮明、直截了當,說得還是一針見血。
不要說造作惡業方面的世間事務,即使是佛法方面的其他無關緊要的事,也應當盡量削減。如果出現不虞而至的違緣障礙,也應當以自己正在觀修的法門予以遣除,從根本上斷除製造違緣的因素,聚集不可或缺的順緣。
當出乎意料的違緣貿然造訪,就用所觀的法去遣除,比如說出現身體上或生活上的各種違緣時,用觀無常法或者觀菩提心、出離心。任何一個法,只要修得好一點,此法就可以作爲它的對治,聚集不可或缺的順緣。
絕不染指一切與此法相違背的事情,勵力勸谏他人趨入此法的修習,並對此法極力贊歎。
盡心盡力地將自相續中的境界轉告別人,比如說我相續中對無常法有一種感觸,看見有緣衆生的時候,甚至我坐車時候的鄰座,我把無常的法講給他聽,碰到修行人的時候,也宣講無常法門的好處,《劄嘎山法》有如何的教言,《大圓滿前行》當中有如何的教言,給他推薦一些好書,贊歎功德,語言的功效不可忽略,比如我贊歎《開啓修心門扉》,勸勉別人去看,他看了以後也會感覺裏面的內容很不錯,如果別人說這是一般的書,他看了以後也覺得是很一般,因此,我們應經常給別人推薦有關無常修行的法,讓他好好地看書。
如果這一切都已經具足的話,那麼,就在短暫的今生,此念也一定會在相續中生起。即使沒有生起,那麼在來世生起也就易如反掌了。
如果特別重視,那麼短暫的人生中出離心、菩提心和無常觀一定會生起來。在座的人中大多數的人可能有希望生起,但還有部分的人……博朵瓦格西的兩千個弟子當中真正能看破今世的只有五百人,我們這裏真正能看破今世、生起無常觀的有多少也不知道,即使即生當中因業力特別深重,沒有生起也不會白費,所觀修的串習在來世中生起是輕而易舉的事。很多人出家的因緣是非常巧妙的,有些是聽到上師的功德,有些是看見出家人,這說明我們以前有這方面串習的緣故,這是智者的一種選擇,極爲重要。
從前有一個人,當他在偶然的機會看到一具女屍被開膛破肚的景象,(恐懼厭惡之余,)心中反反複複地思量:這個女屍如此令人惡心,那麼,天下所有的女人也都應當如此,包括我自己的身體也不能例外啊!
他看見女屍後真正生起厭惡之心,包括自己和他人的身體生起了無常觀和不淨觀。
他死後轉生于印度,成爲福報可與多聞天子相抗衡的一位大國王的王子,取名爲“紮巴”。
紮巴成年以後,被許多美豔絕倫的後妃衆星捧月般地圍繞,集百般嬌寵于一身。
他可能也修了不淨觀,此處沒提。他轉世長大以後在王宮裏享受生活,如星星捧著月亮一般,有成千上萬的王妃集聚在一起,集百般嬌寵于一身。白居易有個詩詞中說“後宮佳麗叁千人,叁千寵愛于一身。”這是對楊貴妃如是說,楊貴妃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與唐明皇在皇宮裏過著窮奢極欲的生活,將國家大事全部棄舍一旁。當時白居易說後宮佳麗叁千人,叁千指很多的意思,叁千寵愛全部歸于楊貴妃一人身上,當時國家動亂,但唐明皇不爲所動,大家都有很大的成見,都特別討厭貴妃,後來國王不得已賜她自殺,貴妃後來吊死。喇嘛欽!這也是無常的。
一次,當他盡情地與衆妃享受完具備各種妙欲之遊舞嬉戲後,衆妃都進入了夢境。他環顧四周的後妃們,忽然感覺自己仿佛置身于腐臭熏天的屍陀林一般,立刻生起肮髒與反胃作嘔的感覺。他一下子驚恐不安起來,迅速倉皇出逃。最後來至佛陀身邊,拜見了佛陀。以聽聞佛法而現見四谛,成爲一名名爲“紮巴”的大阿羅漢。
他看到人的身體後有這樣的感受,是因爲他觀過無常觀,看女人的身體觀過不淨觀,此時具備因緣馬上就生起來了。
原來是王子,後來變成了大阿羅漢。
據說,佛陀在世間界初轉*輪之時,緊隨佛陀身邊的五位比丘與紮巴等五近比丘中的紮巴,指的就是這位紮巴。他最終(因爲觀修無常的緣故,而)獲得了阿羅漢果位。
紮巴的前世因緣是這樣的。這說明從兩方面打算很重要,有些人有即生成就、即生成佛的機會,有些即生中不一定成就,弘法利生的事業不一定能展開,但是能弘法利生固然最好,如果不能,這一輩子應該有個好結局,一定不要在即生中心生邪見,應如理如法地修持,這樣來世一定會成熟前世的因緣,這一點每一個修行人應該有所打算。很多人說即生中沒有成就就沒有任何意義,一定要成就!一定要成就!!一個乞丐馬上要去美國,一定要去美國,任何能力都沒有,去美國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但是你即生當中作准備,來世也有解脫的機會,強迫不一定修行成功,因此,不要把藏密和佛法看得太稀奇了,否則修行萬一不成就沒有力氣重整旗鼓,特別可惜。
所以,有一些基礎的人,尤其是在學院中呆了五六年以上之人的見解就比較穩固了,以後即使上師和道友不在身邊,不管遇到何種情況,到哪一個環境當中,我覺得此人肯定會以修行人的身份終其一生。新來的有些人雖然聰明,但是半途而廢的情況也不乏其人,因此,長期修行很重要。即生不成功,種下來世的善根,修行人應有這樣的打算。
如果我們也能如此仿效他的行爲,現在以真實的無常心進行修持,則即使有其他什麼功德暫時沒有生起,也必將會在往後的日子裏紛纭而至。因憶念無常,則會對一切都無有貪求,就無需因此而造作非法之業,這樣,即使是聖妙的佛地,也能毫無阻礙地趨往。所以,我們應當精勤地修持無常。
除了無常以外,其他的任何功德和覺受在相續中暫時沒有生起,以後生起也輕而易舉,所以,從世、出世間法等多方面來觀想,無常觀並不困難,從一些盛衰不定的公案也可以了知。
原來長春製藥廠的老板叫做王彥申,他的家産曾有上千萬,名噪一時,後來他失蹤了,他的原配妻子死了,可能他的很多資産被再娶的妻子攜之而逃之夭夭,後來他又娶了一個妻子,他自己得了腦瘀血,當他精神失常的時候,他的妻子又把他的全部資産傾囊奪走,後來他沿街乞討,特別可憐,而且精神也有點失常,頭腦不太清醒,但他特別憎恨後來的這兩個妻子。我們在南方的時候知道了這個情況,他曾經合作的一個老板看到這個情況比較同情他,把他送到養老院,在養老院中他也經常特別不高興地說:“我恨這些人,我的財産……”他稍微清醒過來就一直這樣說。
《大圓滿前行》裏面也講了,上半生富裕的人最後淪落乞丐的也有,上半生是乞丐,下半生也有富裕的情況。如果我們經常把這樣的無常觀念挂在心上,雖然神通、神變、生起次第、圓滿次第等境界和覺性全然無有,但是對今生的貪念自然看破,如果看破,對解脫肯定有強烈的希求感,這就是爲什麼噶當派的修行人除了無常觀任何境界都沒有提倡的原因。
本來《菩提道次第》主要抉擇的是大乘菩提道次第的一種法要,但是這位尊者是格魯派的大德,無常的科判本來已經講完,但是他老人家一直想方設法、不厭其煩地講無常,講到第十八、十九個問題,修持正因、修持正果、正行、加行全部在講無常。意思就是要我們能在相續中真正生起無常,倘若生起無常之念,雖然對世間法還有一些貪念,但是這種貪念弱得就像春天的和風,一點都不冷,雖然相續中具有貪嗔癡,但是不會很強烈,不像沒有觀過無常的世間人,對名…
《開啓修心門扉講記 下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