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開啓修心門扉講記 下冊▪P19

  ..續本文上一頁一塊金子不能當裝飾品,你如果把它做成耳環裝飾在耳朵上就很好。能利用這些痛苦的和快樂的分別念,就沒有一個不是修行。

  密宗的一些修行人和噶當派的一些修行人,在觀看娛樂活動的時候,看見鮮花,都馬上供養,當下生起的歡喜心,也想讓衆生獲得。所以修行人不一定要坐在一個地方,頭上觀一個馬頭金剛才修行很好,隨時將違緣和痛苦轉爲道用就是修行。

  我們如果能生起如此定解,則能將過失轉爲功德,將痛苦化爲快樂。修法之時,無論出現何等的違緣障礙、艱難險阻都不能損害。

  生起了這樣的定解後,本來是過失也可以轉爲功德,痛苦化爲快樂。這樣,你修行過程中不管遇到什麼樣的艱難困苦,全部都轉爲道用了。

  博朵瓦尊者雲:“有的商人在下雪之時也會說:“這樣對馬蹄有利。”晚上下雨的時候會自我安慰:“這樣敵人就不會來侵擾了。”

  博朵瓦尊者說:以前過路的商人也是特別害怕下雪,本來以前藏地的商人從康定把很多行李馱在馬上面過路,如果第二天下雪的話可能就走不成了,下雨的時候也同樣,晚上連個住處也找不到,因爲商人夜晚時一般在露天過夜,所以他特別傷心。

  但是有些商人,這樣的天氣還是會轉爲道用,他會說:沒有事,下雪很好,因爲天氣太幹燥,馬蹄會慢慢裂開,馬就不能上路了,如果下雪,馬走路時很方便,下大雪也很好,對馬蹄有利。

  有些司機也同商人一樣,開車時都是祈禱千萬不要下雪,不然路上打滑,很害怕。

  晚上下大雨時,大多數的商人不喜歡,但是有的商人也會說:晚上下大雨,敵人就不會來,我們就安心地睡了。他們的觀點不同。

  同樣的道理,大多數的修行人不喜歡遇到痛苦,“最好我燒香拜佛不要有痛苦,不要有磨難,平平安安,我的修行要成功。”他是這樣來求加持的,但是有些個別噶當派的修行人不會這樣。他希望修行過程中發生一些違緣和痛苦,假設有違緣和痛苦就可以轉爲道用。

  同樣,我們也應將疾病、貧困、誹謗,乃至夢中的痛苦都轉爲道用而使罪障清除,並生起諸多功德。

  同樣,我們遇到一些病苦、困難、毀謗,甚至我們做夢的時候,夢中不吉祥,都可以轉爲道用。小乘的轉爲道用用出離心來攝持,比如說我做了可怕的夢,今天可能不吉祥,但通過可怕的夢可以知道輪回都是痛苦的,自相續中生起出離心。如果是大乘就用菩提心和無二空性來攝持。

  那天我們學院幾個負責人商量第二天出發到別處,有些人說明天是不吉祥的日子,不要出去,後來我們幾個人說:“沒事,不吉祥轉爲道用就可以,明天就出發。”後來好像各方面還是可以的。

  轉爲道用有時候用無二慧的空性來攝持,用空性來攝持哪裏有不吉祥和吉祥的事情。如果不是自己的事情,以利益衆生的心來轉爲道用,如果只想著我自己不要遇到違緣,不要遇到痛苦,自私自利的心沒有去掉就不能轉爲道用,但是以菩提心、利他的心來攝持,可以轉爲道用。

  因此,甚至我們遇到夢中的痛苦以上都可以用菩提心、無二智慧和空性見解來轉爲道用,這樣不但不起違緣,而且産生了很多功德。

  此時,能出現違緣障礙反而成了再好不過的事情。如果能這樣的話,違緣就成了我們修行的最佳良伴。”

  違緣成了我們最好的助緣。

  

  

  

  

  

  

  

  

  

  2004年2月16日 第36節課

  那麼,如何將痛苦轉爲道用呢?關于此理,正如前面所引用的《入行論》以及前輩上師們的教言中所講的那樣,不論出現何等不願出現的事情,都應當反複思維如果悶悶不樂實在于理不容,歡欣鼓舞才是理所當然的道理,繼而滿心歡喜並以發心攝持。

  在修行的過程中到底怎樣把所有的痛苦轉爲道用,如同前面所講的《入菩薩行論》還有一些高僧大德們所講的教言一樣,平時在我們修行的過程中遇到什麼樣不悅意的事情,不管在生活上、心情上還是在修行上,有些人生病,有些人做事不能如願以償等等,都應該自己反複思維,這樣想:如果我對這件事悶悶不樂也實在是不合理的,應該歡欣鼓舞地面對它,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修行好的人,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用歡喜心來對待,發菩提心來攝持,這件事情就變成順緣了。

  如同匝哦之女的公案那樣,爲衆生的利益而回向,並修持自他相換等等,這就是最爲關鍵的要訣。

  匝哦之女的公案在《大圓滿前行》中有,他用腳踢母親的頭,受了很多苦,最後當他受報應的時候,他想:在這個輪回當中還有許許多多像我一樣用腳踢母親的頭而感受這種痛苦的衆生,願所有這些衆生的痛苦都成熟在我的身上,由我一人來代受,願其他一切有情生生世世不再感受這樣的痛苦!他這樣想的時候,頭上的鐵輪立刻騰到虛空當中,所有的痛苦都消于法界了,而且他自己也轉生到天界當中,所以這樣的自他交換相當重要。

  我昨天也提了,很多人生病的時候爲了治好自己的病而修自他交換,比如說頭痛得特別厲害的時候就想:衆生的痛苦我一個人代受,願通過這種方式馬上康複。這種想法肯定不正確,摻有自私自利的心,自他交換是不管我的人生中苦也好,樂也好,反正所有衆生的痛苦就成熟在我的身上,這樣觀想的功德也相當大。

  當然我口頭上是這樣說,實際上自己也修不好,有時候還可以,自己沒有生病、沒有打針輸液的時候沒有這種機會,自己生病,經常打針時,觀想衆生的痛苦讓我代受,用世間的語言來講是抓住機遇利用起來,這些是非常關鍵的。

  我們作爲修行人整天叫苦連天、怨天尤人,這樣不好。所以從道理上通達所謂的修行,心裏要串習。以前不是這樣,現在重新來過,這叫做修行。不然我們小時候心裏面一點也沒有想,到了白發蒼蒼時實際上還是原來的那個人,只不過是聽了一些法,有一些功德。自他交換、痛苦轉爲道用、違緣轉爲道用的這些法根本沒有修的話,人到暮年仍然如此。你在喇榮住了十幾年,痛苦與剛來時一模一樣。但是我想,心的力量是不可思議的,應該有很大的改進,因此,希望平時我們的生活中遇到什麼,一定要轉爲道用非常重要。

  當然,雖然道理是這樣,但也不必矯枉過正。如果我們患了疾病,有治療的手段,還是應該及時治療,而不應諱疾忌醫。智者們對此也是認可的,故沒有什麼不合理。

  道理是這樣的,但你覺得不用轉爲道用,苦就苦,痛就痛,違緣就違緣吧。矯枉過正就是本來是糾正偏失錯誤,卻超過了應有的限度,又到另一個極端,不能這樣。

  《四百論》中也講:“雖見身如怨,然應保護身,具戒久存活,能作大福德。”雖然身體就像怨敵一樣,但是我們還是應該保護,因爲利用這個身體可以行持很多善法。有些人太過分了,什麼都轉爲道用,不喝藥也不看病,這樣不合理,不能諱疾忌醫,否則就會病入膏肓、無可救藥了。以前晉國有一個醫生叫扁鵲,他對齊桓公說你的病在皮膚上,該治了,他覺得無所謂;勸他說已經到了肌肉裏,應該醫治,他又不答應;後來到了骨髓中時,他想求醫治病,但這時已經病入膏肓,醫生也已經無計可施了。

  現在很多人也對我這樣講:“你現在有治療的必要,一定要到醫院裏,不然病入膏肓,你自己也會後悔的,你不該諱疾忌醫。”也許是吧,不管怎麼樣,也許齊國國王和我有統一的觀點,但是有機會還是要看,因爲釋迦牟尼佛的《廣傳》中也說,生病時要治療,治療的手段也是佛的加持。比如說我們從來不信佛的人的手裏拿了中藥、西藥,但你如果觀想爲佛的加持,你並沒有舍棄佛教,心唯一皈依佛就可以了。

  不過有些高僧大德的看法也不相同,曲恰堪布從來不看病,來了醫生他就罵一頓。聽說他有一次生病,別人爲他從縣上請了一位醫生,他根本不看,“你們懂什麼,我不看,我是學佛法的,我是皈依叁寶的,你們的力量還超越叁寶的功德嗎?我不相信,你給我滾,不要給我看。”最終沒有看,高僧大德的行爲也不大相同。

  但我認爲還是應該看病,雖然身體不好,但是始終不看病吃藥,簡直成了*輪功的徒弟了。

  恰卡瓦菩薩雲:“內心常與樂相伴,

  恰卡瓦菩薩的這個竅訣很殊勝:我們的心不管遇到何種情況都要與樂相伴。比如說有些人稍微贊歎,就不亦樂乎,稍微毀謗一點,就痛苦不堪,這樣不合理。作爲修行人,應讓心常常與安樂相伴,遇到什麼樣的環境、對境、生活,用自己的修行對治非常重要。

  遇境皆與修結合,

  不要遠離快樂的心,遇到什麼樣的環境,全部轉爲道用。比如說你住在特別好的星級賓館,也要觀想萬事萬物都是如幻如夢的,住在一個非常簡陋的房間裏,這也與修行結合。你遇到一個好人或是壞人,都可以作爲修行的助伴。遇到快樂的時候是修行的助緣,遇到痛苦的時候也是同樣。不然我們修行人要選擇一個特別寂靜的地方,特別快樂的地方,這在一生中也是不能實現的,因此,修行好不好,主要是看他遇到任何一個對境的時候能不能全部與修行來結合。

  果報皆知業追討,

  自己現受的果報,不管生病還是心情不快樂,歸根結底歸咎于業,前世造的業,今生肯定會受報應,這樣我們對叁寶也不會退信心,對上師也不會生邪見,不然有些人稍微有一點事情就全部歸根于叁寶上,歸根于上師上,這樣自己的修行也不會成功。

  觀修衆生之深恩,此四行乃勝方便。”

  要思維所有衆生的甚深恩德,經常幫助你、給你飲食的人,很多人對這些恩人都有報恩之心,認爲是恩重如山,但是經常恨你、毀謗你的人,很多人把他當作怨敵來對待,這就不對了。如果你的修行好一點,會依靠所有的衆生增長自己的修行。

  這四種行爲是最方便的殊勝。

  上師們也都這樣說:無論出現何種事與願違的結果,都絕不以分別念跟隨,而是坦然安住,這就是將惡緣轉爲道用的殊勝方法。

  上師們也是這樣說的:不管你出現什麼樣的惡緣,什麼樣不順利的事情,不要跟隨當下的…

《開啓修心門扉講記 下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淨土教言講記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