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開啓修心門扉講記 下冊▪P28

  ..續本文上一頁是不同的,每一個都有獨特、具針對性的竅訣,能真正刺破我們過失的心髒,因此希望大家記住每一位上師的教言。

  我講了《俱舍論》和《入菩薩行論》以後,自己心裏覺得這些論典真是很重要,無論如何要講完。實際意義上,很多金剛道友的相續中非常圓滿完整地聽受五部大論也很困難,像格魯派講一部論典也需要五六年、七八年,在一年的時間中掌握大概的內容也應該可以,所以希望大家珍惜時間。

  尤其是《開啓修心門扉》,表面上看它是一個非常低的加行,也是一種進入菩提道次第的門檻,但是關鍵看你怎麼樣認識,你如果真正以公正、客觀的態度來對待,你的相續中可能會收獲匪淺的。

  如果你沒有這樣,大圓滿也不一定對你有利。因此,我們修行的過程中關鍵是用自己的信心來對待,遇到哪一個法都是無上的妙法,至高無上的法寶,遇到哪一個上師,你認爲這個上師是很了不起的,他的語言你也會接受,接受以後你的相續中也會有所助益。就像《劄嘎山法》中所講的一樣。

  夏沃瓦也抽薪止沸地指出:“能迫不及待地觀修無常之人,都是探尋到法之根本的明智之士,而觀修空性只不過是漂在口頭上的浮誇之舉。相比而言,就顯得極不深入紮實。”

  夏沃瓦一針見血、真正地說到竅訣要點的方式指出:能迫不及待觀修無常的人,是真正探詢到佛法深要的人。不管是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南傳佛教,觀修無常對每一個修行人來講非常重要。如果有一個人,一生中所有的精力用在觀無常方面,自然而然其他的修行也會水到渠成,真正深入到佛教的最內層去。

  如果這些人無常的基礎一點也沒有,然後說一切空性、光明,還有氣脈明點等等,這樣的說法實際上是漂在口頭上的誇誇其談而已。

  很多道友特別喜歡《上師心滴》,他們問《上師心滴》可不可以看,問他們修五十萬加行了沒有,有些人說沒有修,聽說裏面風脈明點很殊勝,聽說冬天修明點不用穿衣服。好像不穿衣服的竅訣在世間上是最好的,目的就是這樣。有些人聽說修《上師心滴》特別快,“我特別喜歡快,不喜歡慢。”但是這個快艇,還是要付出無常的價錢,否則恐怕根本無法登上。大家口頭上的一些大圓滿的覺性本智、自然本智,實際上有非常殊勝的依靠,這一點我們是不可否認的,對信心非常大的人來講還是非常了不起,但是沒有打好基本的佛法基礎之前還是很困難的,這也是爲什麼說最初修無常很重要,中間修無常很重要,最後也是不可缺少無常的原因。

  光是口頭上的誇誇其談,相對而言並不深入、不紮實,這是夏沃瓦格西講的。

  他身邊的一位小僧人深有體會地說:“不了知無常而做的轉繞之事,只不過是讓腳白白地疼痛而已。” 夏沃瓦聽了此話,喜出望外地贊歎道:“他說的可是千真萬確的啊!”

  他身邊的一個小僧人轉繞佛塔,我們這裏轉繞壇城,有人說已經轉了一千遍了、一萬遍了,但是你的相續中有沒有無常觀念,如果在無常觀的基礎上發無上菩提心來轉繞,轉繞一次的功德也是不可思議。但是無常觀念一點也沒有,想讓自己長命百歲或無記的心態中轉繞,實際上就像那個小僧人所說的一樣,不觀無常的轉繞佛塔實際上是讓腳白白地痛而已。

  其實不可能沒有一點功德,這裏是加上否定詞而已,有是有一些功德,無記法的心態來轉繞也有功德。以前一條河裏面有陳舊的佛塔,樹葉子上的七個蟲轉繞以後也有一些功德,它們都根本沒有發心,但是畢竟轉繞了佛塔。可是這個功德很渺小,可以說是微不足道的功德,因此,我們也應以菩提心來攝持,所以,像小僧人所講的一樣,如果沒有無常的基礎轉繞,這個善根並不是很大,後來夏沃瓦格西聽到小僧人的話以後,他喜出望外地贊歎一點也沒有錯。

  事實也是如此,有些格言在小僧人的口裏也可以說出來。

  前一段時間在玉樹,那裏有一個老僧人,他可能是一個真正的菩薩都不知道,因爲這個人特別喜歡助人爲樂,比如說別人有什麼事情找他的時候,他自己無論有什麼事情都放下來,去幫助別人做。這恐怕很多人是做不到的,首先是“我”的事情做完了以後再做別的事情,這是很多人的習氣和性格,但是那個老僧人十年如一日都是那樣,所以有時候在普通人的身上也可以學得到很多知識。

  那天我們選管家的時候,有些人願意當管家,因爲要接觸很多人,有些人有知識、有功德,功德也可以學得來,有些人的性格不好、人品不好,有很多過失,通過他的過咎也可以自我檢點,所以修行稍微好一點的人,什麼都會變成他真正的老師。如同夏沃瓦格西在這位小僧人的口裏面也學到了知識一樣。

  衮巴瓦雲:“無常與業因果之法,如果聽的人以爲毫無價值,講的人也認爲不名一文,將其作爲婦道人家修持之法,則他們既不是智者,也不是尊者與賢者。”

  衮巴瓦格西講的內容大家耳熟能詳:講法的人也認爲今天講《開啓修心門扉》是一般共同的法,不是什麼大圓滿、大中觀,可能沒有什麼價值、功德、利養吧。聽的人也認爲無常法和業因果法是很低劣的法,分文不值,如果聽一個大圓滿就很好,現在我們已經沒有福報了,很倒黴,現在不講大圓滿、大中觀,整天就是講無常法,沒有價值,不如不聽,做一頓晚飯很有價值。很多人都這樣認爲。

  還有認爲這些法是在家婦女或是兒童所學的一種法,實際上這些自以爲是的人是愚者,不是智者、不是賢者,也不是忍者,我們道友當中可能不是智者、不是賢者的人還是有一部分吧!如果是講一些密法,把錄音機什麼都准備好,極其珍惜、重視這個機會,講一些無常法的話,“無常法我早就知道,春夏秋冬就是無常的,我的生命也是無常的。”表面上看來春夏秋冬也是無常的,人的年齡等很多方面是無常的,但是真正深入細致地懂得這個道理的人恐怕還是極爲罕見。

  香怎耶巴也說:“如果上午沒有生起無常之念,中午貪圖今世的念頭就會擡頭;如果中午沒有生起無常之念,晚上就會被貪圖今世的念頭所俘虜。

  香怎耶巴說:無常以每天思維的方式來修是最好的。如果我們上午沒有思維無常的觀念,那麼很有可能在中午的時候,貪圖今世的念頭擡起頭來,生起世間貪念,它就開始擾亂我們。如果你上午坐禅努力地修無常,最少也是在今天覺得一切都是無常的,你就沒有希求世間八法的念頭了,中午的心應該能平穩地過下去。如果你中午的時候沒有修無常,很有可能在晚上的時候生起世間的貪念。

  如果邁入貪圖今世的軌道,則無論如何努力,也不能趨往正法。”

  因此無常觀念一天修一次還是不夠的。有些人說不懂怎樣修法,其實修法沒有什麼不懂的,只不過是我們不修,我們凡夫人一直認爲無常沒有什麼修的,菩提心沒有什麼修的,這一點我懂,懂是懂,但是我們心相續中的習氣是很可怕的,所以說大家應該記住無常。

  我們前一段時間也講了孔子說的“溫故而知新”,這作爲佛教徒來講也很必要,爲什麼這樣講呢?你以前修的無常觀念,日日夜夜都串習,那麼一生中所有的世間八法才能偃旗息鼓。我想這幾天觀無常的人會有一些,但是再過十五天的時候有沒有就很難說,去年我們修《劄嘎山法》的時候大概十五天或一個月左右,看破今世、無常觀修得很不錯,但後來再過了一兩個月以後很多人的相續中就蕩然無存了。所以,真正的修行人不需要很多法,要重點抓住關鍵的幾個法。

  很多人說要打坐,打坐我很贊歎,早中晚都可以打坐,但很多人看來打坐主要坐金剛跏趺坐,對這點很重視,第二個就是什麼都不執著,呆坐一會兒,這就是他所謂的打坐。但是這是哪一本書裏面的傳承?光是什麼都不想地坐著,這叫做無記法,是阿賴耶的一個種子。你如果真正想打坐,早上起來想一想萬法都是無常的,不知道何時會死,閉著眼睛修一下。早上無常觀的修法,最少在中午之前不會做世間法。現在很多修行人、非修行人整天到城市中去化緣,做非法事的原因就是他的相續中沒有生起無常,如果他的相續中生起了無常,一定在行爲上會是如理如法的,沒有時間做非法行,因此,我們早中晚都要觀無常,這樣我們心的相續一定會逐漸趨向善法,所作所爲也會如法的。

  金厄瓦仁波切也雲:“如果清晨沒有觀修一座無常之法,白天就會被今世之念所左右。”

  金厄瓦仁波切告誡我們早上起來的時候要觀。我今天說了,在座的金剛道友可能明天會觀的,但是最多堅持十五天,以後會不會又銷聲匿迹了?有些人因爲心比較穩重,不易被外境所轉,能持之以恒地修。如果能修,將來變成一個好修行人是沒有很大困難的,但關鍵是我們以後能不能堅持,這是最大的一個問題。

  作者也是這樣講的,如果早上觀修無常的話,這一天不會被世間的念頭所左右,如果沒有觀肯定是相反的結果。

  羅德益西炯曾向仲敦巴請求賜予教言,仁波切正對一位尊者肆無忌憚地搞世間法極爲不滿,就借題發揮道:“尊者如此熱衷于搞世間法,以備關鍵時刻之需。

  益西炯當時很想在仲敦巴面前得到一個教言,但是仁波切正好遇到一位道友搞了世間法,他非常不滿,就借題發揮,比如去外面化緣或者做什麼不如法的事情,憑借這個主題來批評,當時這樣說的:這個壞蛋認爲搞世間法是最重要的,關鍵時刻最能派上用場,功德最大。

  但真正到了關鍵時刻,這些都不能派上用場,安閑之時口頭所標榜的信心,實爲鹦鹉學舌,(不能解決燃眉之急。)

  但是你現在所做的世間法,千鈞一發的時候根本用不上。形象上不如法的自不必說,但是爲了名聲、爲了衆人的恭敬而造經堂,塑了很大的佛像,最關鍵時能不能用得上,恐怕是用不上的。比如說要斷氣的時候,自己內心中沒有一點境界,經堂對你來講用不用得上?你表面上搞了各種各樣的世間法,比如說自己給自己做了一個畫冊,很多人大力宣傳,對我恭敬,但是我臨死的這一刹那,這本書對我來說能不能用得上?或者我得了很嚴重的疾病的時候對我來說能不能用得上?所以…

《開啓修心門扉講記 下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淨土教言講記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