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我們要心上起修,不要在口頭上,無常觀念經常用在生活當中去觀察。真正遇到違緣和困難的時候,要用得上已經思維過的道理。比如說轉繞壇城功德很大,但是如果沒有發心的攝持,臨死的時候是用不上這個功德的。
在安閑的時候口頭上經常自我標榜對上師信心很大,對佛法信心很大,但是過了一段時間,有一天上師要批評你的時候,你可能對上師和弟子之間的關系不會用師徒之間的關系來對待,那個時候你或者用人民內部矛盾,或者是用敵對的關系來處理——這個上師無緣無故、平白無故地怎麼怎麼,我也不客氣!你平時說對上師信心很大,是不是所有的叁千大千世界的衆生中我的信心是第一?上師也開心、你也開心的時候在上師面前說過特別好聽的話,但是關鍵的時候可能一句批評也忍不了,原因是我們平常沒有修,如果你真正觀修上師的功德,真正把上師看作佛陀,一兩句的批評不可能讓你有很大的改變。有時候佛法還是需要考試,所謂的修不一定是掩門觀修,每天所講的內容隨時隨地在自己心裏面去思維,思維以後再繼續串修,這個叫做聞思修行。
只有屢屢憶念死亡與業因果,等到關鍵之時,才能招之即來並令問題迎刃而解。
如果你真正要觀想因果還有壽命無常的關系,死亡無常的修法的力量,自己還是可以用得上,比如說我們平時觀死亡無常,平時觀業因果,死的時候就不會很緊張,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每一個衆生都會經過死亡這一關,因爲你以前做好了一切准備。有些道友遇到違緣的時候能從容面對,原因就是他經常在這方面思維,有些道友遇到最關鍵的時候跟平凡人沒有什麼差別,好像和從來沒有學過法、從來沒有學過宗派的人一樣,那個時候緊張得不得了,特別痛苦,這就說明我們平時沒有把法融入到自己的心間。
因此,不善僅能生痛苦,豈言以此而解脫?我當恒時于晝夜,勤思此理方妥當。就應當這樣做,你知道嗎?”
不善法經常會生痛苦,怎麼說是以這種方式解脫呢?當時仲敦巴格西一邊批評不聽話的道友,一邊給他講了這個教言,懂到就一定要修,不修是不行的。
金厄瓦將此言複述給博朵瓦,博朵瓦羨慕地說:“格西有一門對誰也不傳授的秘訣,沒想到卻告訴給他了!”
批評他的時候金厄瓦可能當天在場,對于益西炯求教言的時候仲敦巴很不高興……在博朵瓦面前說了。博朵瓦說聽說仲敦巴格西有誰都不傳的甚深密法,非常甚深的密法沒有想到今天已經傳給了益西炯。以前噶當派的上師最甚深的教言從不外傳,所以噶當派對死亡無常的法像我們對無上大圓滿法一樣沒有差別,因爲依靠這個觀修方法有很多人獲得成就。
阿衮巴雲:“我如果沒有在之前觀修一座無常之法,就不會傳法。”
阿衮巴每一次傳法的時候都觀想一座無常法,之後再給別人傳法。我肯定做不到,每一次傳法之前可能觀修一個常法,我經常打算將來怎麼。很多人聽法之前有沒有觀修一個無常法,“我今天去聽法,回來的時候會不會死呢,到底我還能不能再回到家裏呀?”有沒有這樣觀想無常,如果隨時隨地這樣觀想的話,所作所爲不會被世間瑣事所轉。
他對所有的人都將此法作爲竅訣而悉心傳授。我們也應當讓此法在相續中毫無缺憾地完整保留。
他在所有的人面前把無常法講得最細致,我們也非常希望這樣的法在每一個人的相續當中完美無缺地保留下來,但保留下來也非易事,看你能不能經常反觀自己,如果境界不好,遇到一些外境的時候就會出現常有的心。
我都經常想我們在座的金剛道友未來的前途,有些人真的變成大法師弘法利生,有些人到寂靜的地方去精進實修,一生成就的可能也有,也有一些個別的可能再過了幾年以後自相續中生起邪見,還有還俗的,可能有各種各樣的人。從現在佛教的一般規律來推測也看得出來,但是最關鍵的是不能改變自己的見解,如果有觀無常的心就根本不會被世間的心所轉移。
嘉地的江擦多策曾不經意地說了一句:“我要到上面去燒點茶水,請你馬上給我傳個法。”博朵瓦隨即不悅地說道:“若能多多觀想無常之法,舍棄今生而追求來世之大義就如拾地芥般容易。就像現在你喝茶很容易,不喝卻很困難。”同時又簡明扼要地囑咐他應當時常觀察業因果、輪回過患、菩提心與空性等法。
這一段可能在翻譯上有一點問題。意思是這位尊者跟博朵瓦尊者說:我在上面燒一點水,希望你趕快給我傳一點法。我們有些人也是這樣,“我已經買完了車票,上師你可不可以給我傳一個法,我明天馬上要離開。”當時格西也是在上師面前這樣說的,正燒水,“水可能馬上要開了,希望你在這之前給我傳一個法。”博朵瓦格西隨即說:我給你傳的就是無常法,你好好地觀修無常,舍棄今生和追求來世的大意就像我們拾起地上的芥子一樣容易得到,就像是你喝茶很容易,不喝茶很困難。
也帶有一種諷刺性,因爲他說水馬上要燒開,馬上要得到一個法,所以他對喝水很有信心,不喝水很困難。但你要真正想成就應好好地觀想無常,不觀無常很困難,就像現在你不喝水一樣,看破今生和一切世間的修法很容易,就像你現在喝水一樣,博朵瓦格西從反方面來這樣講的。最主要的給他傳的是無常法,稍微簡明扼要地講了菩提心等的功德。
夏沃剛巴將此言告知普穹瓦,普穹瓦連忙恭敬地摘下帽子說道:“哎呀呀!只有我們尊者說的這席話,才是異常珍貴的啊!”
夏沃剛巴將博朵瓦的教言告訴給普穹瓦。
普穹瓦摘下帽子(噶當派的很多人起信心的時候不管被人看見沒有,馬上摘下帽子,這是他們的一種傳統。我們這裏也是這樣,有些人不要說沒見到上師,見到上師的時候也是好像帽子已經用釘子釘在頭上一樣,根本不會摘下來,有些可能因頭上有一些不好看的東西,也不願意。)這樣說的:上師所說的話真的非常珍貴!觀無常,以後看破今世很容易,希求來世的大意也很容易,表面上看來無關緊要,但是真正的修行人把這個看作是非常珍貴的教言,對他來說一生中有很大的利益。
2004年2月23日 第42節課
下面我們講《開啓修心門扉》中的第十六個問題,也就是說觀修無常。觀修無常的道理相當重要,但是我們這裏的有些人因爲觀得無常太好了,所以什麼聞思修行都不願意,這一點是當前的一個弊病,希望大家注意。以前我有一段時間也有這種感覺,什麼都是無常的,背誦有什麼意思,講考有什麼意思,但這可能是個違緣,因爲雖然是無常的,但是最有意義,自相續中真的要紮下佛法的根,還是要不斷地聞思修行,可以在空閑的時候觀無常,不一定從早上到晚上一直觀。但有些人不願意背誦,要觀無常,打無常的旗號給自己開一條路,結果背誦的時間根本沒有觀無常,你就散亂。所以,聞思修行的人很好,比如說背誦就是把文章的內容全部了如指掌以後才能背誦。我剛到學院的時候背得不是很多,但是當時背過的現在回憶起來還記憶猶新,沒有背過的,雖然當時心裏面記得很清楚,但是現在都不行。
有些人觀得無常太好了,覺得什麼都無常,結果你的一生可能也是很漫長的,在漫長的一生中經常在自相續中漫延邪見,最後無常的念頭也可能被打下了,這樣不太好。
堪巴龍巴雲:“我希望你們能以觀修無常的方式而修行,至于其他的方式,則除了讓內心煩亂焦灼以外,還會有什麼呢?
堪巴龍巴說:我希望你們修行時以觀無常爲主,除了觀無常以外,其他的方式除了令心焦亂以外再無其他。比如說你沒有無常的基礎觀風脈明點,或者是做其他的佛事,或者是朝山拜佛,這也是一種善根,但不是真正佛教的精華,因此對他來講觀無常是最重要的。
若能憶念無常,就會産生對一切非法都不需要的意念。
如果我們無常觀得非常好,對世間的非法就不喜歡希求。學院當中當然有些人學習非常好,但也有些人整天搞一些非法,整天都是說說笑笑,喜歡打扮,所有的時光浪費在無意義當中,這是我們耳聞目睹的事,這些人好好地觀一觀無常可能就不會有這樣的想法了。還有很多人經常破壞紀律,如果心相續中真的有個無常的觀念,就不會對非法行興趣盎然,因爲人身非常難得,何時死都不知道,就會自我鞭策。
我想在座的大多數金剛道友觀無常比較認真,因此非法行也比較少。
如果自己在後天必定死亡,那麼,即使所有的水都變成酥油;一切的山都化爲黃金;全部的人都成爲自己的兒女,又有什麼用處呢?”
在藏地,尤其是在春天的時候,小牛還沒有出生,這個時候酥油很少,所以窮人特別向往酥油,家庭比較窮困的人向往所有的水都變成酥油湯該多好,整個山都變成酥油那樣。大家可以這樣想,如果我們真的後天死,所有的水變成酥油湯,(說“湯”好一點,因爲酥油是固體)所有的山變成黃金,全部的人變成自己的兒女,對你來說有沒有用?所以以這種概念來比喻,世間的一切財富、一切眷屬、一切人對自己來講真是沒有任何用處。《大圓滿前行》當中也講了,我們離開人世的時候哪怕有成千上萬個眷屬,也不可能帶走一個,就像從酥油裏面拔一根毛發一樣,根本沒有辦法讓任何衆生和任何財産對死亡有任何利益。
普穹瓦曾生動形象地教導說:“你們若能觀修無常與業因果,就等于是現量地見到我了。我這個頭童齒豁的老人,(並不值得一見。)
普穹瓦在藏地是非常有名的,很多人想拜見他。很多人想見無著菩薩的時候,他在門口上也寫了 “勝法以及今生計,二者無法同時成,若能共成則必定,自我欺騙無懷疑。與我會晤無他言,期望各自勤修善”的教言,前面也是這樣講的。
當時很多人想拜見普穹瓦格西時,他教導說:你們如果真正對我有信心,就好好地觀無常和觀業因果,這和見到我沒有差別。像我這樣沒有頭發、牙齒也脫落了的老人,見到也無用,你的相續中如果有個無常觀,沒有見到我也還是…
《開啓修心門扉講記 下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