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典太簡單了,請求再背幾部論典。但衆生的根基千差萬別,前世的程度也不盡相同。總的來講有些人背得很好,但是不一定長期,如果不能長期,只不過種下善根而已,所謂的學法是要有長期的耐心,大家一定要記住。
《忏悔禮贊》雲:“心相續之愚癡惑,痼疾根源所依靠,斷手足之麻風病,少許藥物豈見效?”
宗喀巴大師引用了教證,教證的意思是:心相續中的煩惱實際上是一切病根的依靠處,這並不容易斷掉。與前所說相同。
旃紮古昧雲:“內心之樹無始即具備,長期煩惱苦汁以滋潤,無力變爲美妙之甘饴,點滴功德之水有何益?”
阿舍黎旃紮古昧的教言說:內心具足無始以來的樹,意思是通過煩惱的苦汁滋潤,現在一下子變爲美味的甘饴,點滴水是辦不到的。它是經過長期煩惱的苦汁滋潤,因此現在我們用短暫的佛法之水可能不利。
對于這些道理,我們若能持續不斷地修持,內心就會隨之而習以爲常。在修行的開初會覺得艱難重重,以後就會自然而然地趨入門徑了。”所以,現在就應當盡力修持無常等法。
我昨天聽噶當派的教言是這麼講的:“雖然心有很多過失,但是可以轉變,這是它的功德。”我覺得噶當派的教言,一句話也獲益,雖然我們的心有貪嗔癡等無窮的過失,但是就如同有些特別調皮的小孩子,只要有個好老師管他,最後會變好。修行人也是如此,首先好像什麼都修不成,但是長期地精進修學,加之護法不可思議的威力,會自然起信。所以應該修無常法。
有些人在去年修習的時候,還會傷感怖厭、情不自禁地思維死亡,而現在卻無論怎樣觀修,意識中都是懵懵懂懂、一片迷茫。就自暴自棄地說:“看來我是修行無望了!”
剛來的時候覺得可以,但好像越來越沒有希望了,整天迷迷糊糊,又想吃又想睡,除此之外好像整天無所事事,特別痛苦,准備買老鼠藥自殺,失望地抱怨自己。看來修行無望,已經失去了呆在山谷裏的緣分,想到其他地方參學,也許能辦到到印度去的護照。
印度也是同樣,無論到哪個國家,自己精進與否與地方和上師都無關,關鍵靠自己,一直歸結于外境,不是修行人的做法,如果修行好一點,有了上師的竅訣,在哪裏都可以。
其修行也隨之而江河日下、一瀉千裏。但是,如果能遵循殊勝上師的言教觀修,立刻就會接連不斷地在相續中生起無常之心。若能生起無常之心,則空性等等的觀修也會立竿見影,圓滿一切觀修之道也就在朝夕之間了。
他的修行一直隨著時間而流失,江河日下,也就是說長江大河的水日夜流向下遊而不止,日趨衰落,一下子跌落千裏。
有些人一直覺得自己毫無希望,實際上是沒有信心,只要具足信心,修行下降也會有提升的機會。
立上無常的杆子,空性的影子立即就能顯現。先打好基礎,一切就很容易了。
誠如嘉爾瓦羊衮巴所說:“慣于惡念習氣如卷紙,新生覺受依緣而毀滅,
嘉爾瓦羊衮巴尊者講:我們的惡念習氣就像卷紙一樣,把卷了的紙拉直又自然會卷曲,無始以來的惡習也是如此,從前的惡習很容易生起,新的覺受、信心、決心依靠一個小小的違緣就會毀壞無余。
短暫修習不能破迷亂,諸位修士應當恒常修。”“
這句話很深,短暫的修行根本破不了我們無始以來的迷執,一定要有長期的修行。
羊衮巴又說:“香上師說:“欲求立即生暖相,急轉直下之前兆,務當持續盡力修,恒常修習勿急躁,如糌粑粉莫急吞。”
羊衮巴尊者引用香上師的話說:有些人在短時間內就一定要獲得暖相和成就,這是他在短時間中倒下去的一種標志和象征。
尤其剛來的人有這種毛病,在學院裏住的時間較久的道友,雖然修行不一定好,但是比較穩重,不會那麼希求境界。剛學佛出家的有些人發的願也特別可怕,“一定要精進,叁天之內不成佛就要下地獄,由護法神砍我的腦袋。一定要在最快的時間內獲得成就的暖相,馬上要見到本尊,生起次第、圓滿次第、出離心、菩提心在我的心相續中立即要生起來,如果不生起來,這樣的人身一點意義也沒有。”
但是很快的時間中獲得修行的暖相,是他很快的時間中倒下去的一種象征。所以,一定要在恒長的時間中盡力地修持,不要太急躁,盡快在相續中生起覺受不是那麼簡單的。慢慢修快快成就,如果快快修就會快快倒下去。
應該先在糌粑粉末中倒一點水,再加一點酥油,然後慢慢揉,之後慢慢吃。不然直接吞下糌粑粉末會有嗆死的危險。所以說我們修行的時候不能太急躁,也不能太緩慢。有些人覺得不要緊,今天睡覺,明天睡覺,明年再修,後年再修,這樣的話,無常到來是很危險的。
這些說法實在是舉足輕重的要領,希望我們大家能將此理穩妥實施並悉心體會。將無始以來的積習抛舍,讓不習慣的無常之心等在相續中紮根,並以此而長時修習。”
羊衮巴尊者又說:這些說法是具有重大意義的一些要領,希望大家不是僅在口頭上說。
那天有些道友在講考的時候也講得很深,要求我們最好不要在口頭上說。我們以前得過的一些密法的傳承,像《直指心性》、《大幻化網》的法要希望大家不要忘,不然我們每天在理論上纏著,臨死之時可能用不上。除此之外,每天一定要觀修佛法,這一點務必記得!我們的心串習到幾十年以後,好像自己一無所獲,但是和初學佛的時候相較,原來幼稚的希求和行爲自己都感到啼笑皆非。剛來的時候雖然心很切,但是很愚癡,會有這種感覺。因此,大家在修持過程中一定要以實際行動來行持,經常觀想。
以前無常、空性、菩提心這些修法,我們心的相續一點也不習慣,李連傑等一些其他人的相貌處處浮現于腦海當中。我昨天一說李連傑的時候,大家好像一只眼睛有兩只那麼大,這些就是我們的習氣,像歌舞、電視、電影這些五花八門亂七八糟的習氣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相續中根深蒂固,觀無常、菩提心、空性、出離心,尤其是大圓滿的覺性和覺受方面的習氣寥寥無幾,但是我們要舍棄以前特別習慣的生活,沒有習慣的習氣種在相續當中,重新過一種新的生活,踏上一個新的旅途,這就是我們修行的目的。
第十七不斷修持品釋終
2004年3月3日 第50節課
原來我們認爲上師圓寂以後,大家肯定會離開或者很多人都不想聞思修行,現在看來,可能是上師給我們上了生動的無常課吧,以前不太喜歡聽課的人現在也是……那天我統計,男衆有一個人不聽我的課,女衆當中有一個人,以前都不會這樣,有聽課的部分,也有不聽課的部分,但是現在大家還都樂意聞法。昨天看喇嘛班也有這種情況,大家都覺得聞法的機會相當難得,以後不管到哪裏,可能真正聽受佛法和研究佛法的機會不一定很多,有一種鞭策,很好。從這個角度來講是不苦,但是從輪回皆苦的角度來講還是很痛苦的。
下面講第十八個問題,修持正因。
十八 修持正因
諸位修行人還應當修持在相續中生起無常之心等等的種種正因。
諸大善知識們都衆口一詞地說:觀修之時,對于無常而言,能專注到什麼程度,內心就盡量配合進行思擇;
我們觀修無常、菩提心還有大圓滿,在修持的過程中一定要專注,內心盡量地去配合自己的境界,去思擇。
如果不能專注,就盡力陳設各種供品供養叁寶並修習七支供;
有些人背誦也不行,專注無常也不行,心特別散亂煩躁。男衆稍微好一點,不知道是他們四大的原因,還是前世業力的原因,他們的情緒還比較穩定。但是女衆經常有這種情況,心裏面確實很想專心學習,也同時明白機會難得,但實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心不堪能,觀無常、背誦等等都沒有辦法,這個時候應該靜下心來,在上師和佛菩薩的像面前好好地忏悔,作七支供,一些偶爾的違緣障礙也可以通過這種辦法遣除,這是高僧大德們給我們唯一的辦法。
如果這些條件仍不具備,就不要勉爲其難,只需將心思轉到思維業因果方面;
實在是任何法也修不下去,心不要苦苦地專注,修行的心不能太勉強了,否則反而起反作用。
比如實在不能背誦就觀修,不能觀修無常,可不可以觀想輪回因果,輪回因果也不行,那你就什麼都不要想,專心地忏悔,念金剛薩埵心咒,如果念金剛薩埵心咒還不行,那就只有拿一條白色的繩子去外面看一看!
如果這一點還是力不從心,就盡力淨除罪障;如果心力仍不夠成熟,就順其自然,心中能憶念到什麼,就根據自己的情況隨力而修。
很多人確實想了很多辦法,問了上師、空行母、地行母,該念的經也念了,該忏悔的已經忏悔了,但有些就像《彌勒請問經》裏面所講的一樣——前世的業障。前世斷了傳承,前世沒有好好地聞法,前世誹謗其他的高僧大德和說法上師,所以,今世對聽法的興趣漠然、耽延修行,也有一些即生當中的違緣,但也實在不能太勉強,否則起反作用。可能到外面去看電視,你的心很能專注吧,到處去花錢,結果一無所得地回到學院,也有這種情況。
但坐下來安住非常重要,這裏也只有這樣的辦法了。
一種修法若能獲得成功,其他的成就也會相應而至。
如果一個法能成功,比如說你對觀無常特別有信心,其他菩提心和出離心也很容易生起,如果你對出離心很有興趣,那麼其他的功德也相應而至。
所以,應當量力而行,盡力修持自己力所能及的修法。
這是修行人非常重要的,有些時候不能太緊張,因爲修行是一輩子的事情,不是一個月、兩個月的事情,要長期精進,不要一兩個月、一兩天當中特別精進,晚上一點鍾的時候還在看書,但是第二天早上八點鍾還在睡懶覺,這種精進不太好。
在修持無常之類的法門時,應當依止一位恒常修持無常的上師及道友。
比如我們修無常,依止在這些方面有經驗的上師和有感觸的道友。
閱讀的書籍也選擇無常方面的經論,包括行持積資淨障的一切善行,都應緊密圍繞生起無常之心的主題。
選擇無常方面的經論也很…
《開啓修心門扉講記 下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