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者的教言。(其实缘起还是很好的,因为我昨天刚思维要不要讲,而且我得了一个最近的传承,但结果今天在此处也讲了最好的药。)《札嘎山法》里面讲过这个公案,享用以后最好不要呕吐,我们修任何法以后,可能生邪见,马上就吐了,把法本送给上师和道友就要离开,只学一个净土宗。这说明他把以前所学全部都吐了,这个人很可怜。
我们这里的人会不会这样,我有点害怕,很多时候传密法执著比较大,有些人学了一段时间就学不下去了,特别愚痴,把密宗的法本也交给上师,交给道友,去还俗了,去显宗道场了,这说明将药已经呕吐无余,很可怜的,给金刚道友添很多麻烦,药也不吃,水也不喝,那就是世间的一个恐怖主义的绝食反对,这样不行,所有的金刚道友一定要配合吃药,一定要配合吃饭,有些病人如果精神有问题还情有可原,否则就不好,男众和女众中以前也经常出现。
比如说我,每天尽量吃药,不管这个肉身能维持多久,别人对我好心好意供养的药,反正全部都吃,每天都吃很多,也许不会有副作用,也许药性反应也不知道。有些病人不吃药,这样不好,如果实在不行,以很平静的状态中离开这个世间,这是我们最好的一个修行标志。
有些人准备舍弃密法,舍弃菩提道次第法要的时候,就拔他的头发。出家人头发也没有,拔耳朵吧。有些人准备把密法妙药舍弃的时候,旁边的道友应该帮助他,不要让他呕吐,吐了特效药,你的病肯定治不好的。
如果现在还未曾服用,也要为了方便以后随时享用,而时刻揣于左怀。
在此处阿底峡尊者是用藏族的服装来衡量的,一般藏族人将东西揣在左怀,右怀这边有领子,不太方便,揣在左怀把右手拿出来很方便,害怕掉下来的时候再放在最里面。
如果担心其失落,就最好置于怀底。”
意思是你想舍弃密法,想舍弃上师的窍诀或者忘失的时候,再三地看这本书,立刻要记清楚,这里有很多的隐含意义。
2004年3月6日 第52节课
夏沃瓦云:“对于上中下三种士夫而言,这种修心既是传戒,也是求学。
夏沃瓦说:我们讲上士道、中士道、下士道的修行真是非常重要,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很多修行人不懂什么叫做上士道的人,真正发了菩提心的人才算是上士道的人,中士道的人是自己想获得阿罗汉或者自己想获得寂灭果位的人,下士道的人大家都知道,就是为了人天福报,根本不想从轮回当中获得解脱的人。
现在的有些修行人,一定要到很富裕的大施主面前享受一辈子的快乐生活,这些修行人应该是下士道的人。
有些人说我一定要求密法,即生当中一定要成就,不管众生,反正我自己要获得密法的即生成就,这可能是中士道的人。
有些人,自己的成就不重要,只要对众生有利我要成就,如果对众生无利,我一个人成就有什么用呢!这样的发心是真正的大士道的人。
表面上看来可能有些人疯疯癫癫的,但是心里的发心是上士道的,有些人整天给别人夸夸其谈,讲经说法,高高在上,但也许是人天福报的因缘也没有,下士道的境界都不具足也不知道。
如果是牦牛可以从价值上衡量,这个牦牛的身体比较大,起码有三千斤,肯定值三千块钱。但是人在自我衡量的时候应该清楚,有些修行人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一切都完蛋了,从此以后可能还俗好,或者再也不学好,这样退失信心的行为也是不如法的,一定要有信心。
但也不要自以为是,我们一般的凡夫人算不了什么,自己心知肚明。因此,三士道的教言对一个修行人来讲也是传戒,如果传了这样的教言,也是我们求学中最主要的一个目标,求学的目标是什么,大家一定要记住。
比如说我们上一所学校的目的是毕业以后找一个好的工作岗位,自己一辈子快乐地过生活,这是一般世间人读书的目的。但是我们现在读佛学院,每天不管是闭关也好,闻思也好,目的是什么呢?就是为度化众生,这是我们上士道发心最起码的一个基本条件。因此,大家在这方面串习自心。不是上士道的人可以炼根,可以转移自相续,逐渐依靠善知识和教言还是可以转变相续的,这不是亘古不变的东西,人天福报或者是下士道的发心都不具足,光是不得不听一堂课,浑浑噩噩的心态中不好,应该是无论早上起来、晚上睡觉,随时发心,逐渐成熟这样的发心,这也是一种求学。
若能这样使自心谙熟以后,就不会生起追寻物质财富的念头,就能以此而获得众人的拥戴。
如果我们的心真正与法相应,将前面讲的看破今世和名闻利养的虚伪性修炼成熟的话,就不会生起追求世间财富的各种念头。许多人研究学问的目的是自己想获得快乐、发财,如果以这个目的和前提来学真的没有多大意义,不如念咒语好一点,但是我们为了利益众生,为了利益自相续,闻思是非常需要的。
我们的心真正与法相应,就不会生起希求世间八法的念头,也不会需求获得众人的爱戴,不会生起这方面的心。
所以,也就是最上乘的积累资粮,也就是最上乘的迁就他人。”
我们要学习三士道,最好、最上乘的积累资粮,就是大家在发心上改正自己的错误,最好地随顺他人、最好地迁就他人,也是先懂得三主要道的要领,这极为重要。
宗喀巴大师的这段教言更是传颂千古、荡气回肠:“暇满义大极难得,亦如水泡速灭尽,何者悉皆不跟随,黑白业果毫不欺。长久思此缘起法,此四法根若稳固,其余善法容易生。”
宗喀巴大师的这段话在千秋万代中传为佳话,感人至深,给我们留下了思考的空间和余地,宗喀巴大师的教言和善说我们值得好好探索和思维,他是怎么讲的呢?
暇满难得、人身无常像水泡一样,除了业因果,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毫不失坏地跟随自己,我们要长期思维这方面的道理。暇满大义、极为难得、寿命无常和业因果这几个法的境界在相续中已经稳固的话,其余善法容易生。
依科喇嘛在色尔坝地方呆过,他让弟子们在几年当中修加行,打好加行的基础,以后修行会成功的。原来我们上师到美国去,那边有一个叫仲巴的仁波切,他每讲一个引导,在六年当中让弟子修这些加行,反反复复地修,加行的境界在心的相续中生起来的时候再给他们传一些密法中较高的引导文。
在学院的时间比较长的人在这方面会有很甚深的体会,没有打好基础的人喜欢说自己有神通、神变,让大圆满第一步境界的人举手,第三步境界的人举手,有几百个人举手,不用修加行,交六百块钱就可以了,大家都是菩萨。说起来的时候都很舒服,我们也不愿意当凡夫人,我们都是菩萨,都是第一地的,第二地的,大圆满三步境界。但是明天遇到对境的时候原来的一地菩萨开始生起极大的嗔恨心,抽出长长的刀子准备杀人。自欺欺人没有多大的意思,所以,宗喀巴大师也说基础稳固以后,其他的境界自然唾手可得。
“彼等未执利乐根,自诩智者与禅师,若贾金洲空手归。”
如果没有抓好利乐的根源,自己认为我是了不起的智者、大班智达、博士、硕士、学士等等,有些人说是禅宗的第几代祖师,名片可以写,画册可以做,光盘也可以做,自认为高高在上,很多事情是人为的。有些大成就者和真正的大菩萨依此真正会利益众生,但自己的境界自己知道,自相续一点境界也没有,就像商人到了金洲空手返回一样(这里的“贾”指的是商人),虽然你来到人间做了很多非法的事情,在人们的哈达和鲜花当中度过了你的一生,实际上扪心自问,最后离开的时候一无所获。
那天我对有些堪布说:来到这里我尽心尽力,闻思修行确实在十几年当中很精进,但是在修行方面,尤其是甚深大圆满方面修得不多,可能死的时候会后悔,但自己没有认为我是怎么了不起。所以,我们这里的人还是要看清自己,别人不能衡量你,自己看自己的相续中有没有出离心,没有出离心,不要说大圆满的瑜伽士。大圆满的成就者,连一个小乘的修行人也不如,欺骗别人很不好。
有时候我想:如果没有境界就不能传,可能小乘的法也不能传了,因为小乘的出离心很难以生得起来,大乘的菩提心很难以生得起来,如果什么境界都没有就不准传,那么我现在连传小乘法的资格都没有,但既然小乘法都传了,虽然没有大乘境界,但是只要我对这个法没有邪见,有清净的传承,对别人有利,以此作为理由,不得不传,自我安慰。
“南洲聪睿顶中严,名称幡幢照诸趣,龙猛无著渐传来,谓此菩提道次第。
南赡部洲极其聪睿的顶饰,所有的人当中最聪明的人应该是龙猛菩萨和月称菩萨,现在所谓的有些专家、博士,他们的智慧恐怕无法与他们相提并论,我们可以看得出他们的传记和造论,现在的有些专家在一门学科中遣心研究,结果六庄严中名声非凡照耀整个六道的龙猛菩萨和月称菩萨,他们所传下来的法门是什么呢?就是《菩提道灯论》和《菩提道次第论》,他们坚持广行派和深见派传给阿底峡尊者,阿底峡传到宗喀巴大师,实际上《菩提道灯论》应该是阿底峡从印度金洲那传过来的。
尽满众生希愿义,故是教授大宝王,摄纳经论千流故,亦名吉祥善说海。
他满足众生的希求意愿,而且是真正的大如意宝,它摄纳了所有释迦牟尼佛的八万四千法门,也名叫善说海。纵横交错的河流全部汇入于大海,所有的经教全部归入于《菩提道灯论》和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论》。
我想我们应该讲《菩提道灯论》,因为《开启修心门扉》里面两次都已经提到,之后我们再讲一个无垢光尊者的法,不然我们就不是无垢光尊者的儿子了。
证一切法互不违,经论悉皆成教言,易证佛陀之密意,重罪险隘亦能救。
这是宗喀巴大师《菩提道次第论》中最主要的教言,我们以前学《札嘎山法》的时候也考试过。证悟一切佛法互不相违,所有的经论成为自己的教言和窍诀,这样才很容易证悟佛的密意,从最可怕的险隘当中…
《开启修心门扉讲记 下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