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可以说是很少的,没有被世间八法所斩断的完整的一个小时的修法,也觉得非常少。因此,如果从今以后还是这样恍恍惚惚、忙忙碌碌当中过活,虽然获得了人身,也遇到了极其难得的上师和佛法,但是不是有点可惜?
因此静下心来,前面有发心,中间不被世间八法所染污,最后有回向,时间比较短一点也是可以的,每天或者是几天当中这样有头有尾地修行还是极为重要。当然,所作所为全部以三轮体空,或者是三轮清净来摄持,作为凡夫人是困难的。比如说我今天念一个释迦牟尼佛的仪轨,开头时应该发为一切众生的心,中间最好不要希求名闻利养,最后作回向。这时候自己也觉得很欣慰,虽然做不到 24小时全部修清净心,但是5分钟也算是完整了一个清净的修法。我们值得思维,不然死时不定,很快会降临在每一个人的头上,到时可能来不及观想。
羊衮巴也如此论述道:“应当对思维死亡无常、业因果以及轮回过患之修法生起强烈的信念;
羊衮巴有三大应当:对思维无常和业因果、轮回过患的修法生起强烈的信念,看看大家有没有兴趣,听了《札嘎山法》和此论以后,很多人不像外面的修行人一样,稍微对业因果和轮回的过患生起强烈的信念和信心。作为修行人,这是第一个条件。
应当将妙欲视为过患,并以知足少欲之心而生起迫切感,从而令厌离心获得收效与进展;
第二个条件将世间的色声香味触五种妙欲看作过患,知足少欲也要有紧迫感、迫切感,不要觉得以后再知足少欲,这样对自己的修行也有效益和进展。
应当视上师之一切行为为功德,进而清净邪见之罪过,并潜心专注地祈祷,令敬信之心能更上一层楼。”
第三个是把上师的一切行为视为功德,清净自相续中所有邪见的罪过,这也非常重要。可能自己的福报比较浅,自己的分别念非常重的原因,经常把上师的所作所为看作是过失,自己的邪见越来越深重,上师要调化很多弟子,不一定是你一个人面前显得那样。
这次翻译的印度大成就者的传记有一个特点,这些弟子们在上师面前有一定的忍耐性,有些弟子,两三年中上师一个字都没有传他,让他做偷盗、邪淫、抢劫等很多坏事,但是弟子根本不会对上师生邪见。如果我们这里,不要说给他一个法都没有传,不让听课可能不要两个月就跑了,“我来到这里的目的就是想听法,你对我一个法都不传,你这个坏蛋,我一定要离开。”会这样说的,但古代人的根基和现在的根基不能比,现在众生的根基太差了,再加上我们的很多坏习气太重了,善心极为微薄,在善法面前要站起来显得极为困难,我们还是要效仿前辈的高僧大德。
传记中好多地方看弟子对上师的信心,上师也不像现在的一些上师那样,现在的很多上师自相续没有功德,有些会讲一点,有些也不会讲,所以弟子也很差,上师也很差。以前的上师,相续是有功德的,而且他有能力摄持,他让弟子偷盗,最后偷盗根本不会是修行当中的障碍,这就是我们密宗中的殊胜的禁行特点,我们对密宗不可思议的行为应该生起信心,在自己心里面生不起信心的时候看一些前辈高僧大德们的传记。
再加上本来上师不是对有些金刚道友批评,上师批评的对象在东方,但是西方的有些人就开始自作多情地认为天天都在课堂上那么多人当中骂他,有些想离开,经常有这种心态。《上师心滴》依止上师的修法当中也讲过,这是魔王波旬专门制造修法过程中的违缘。但实际上上师对有些道友稍作批评,我觉得也不能敌对来看待,世间当中也有敌对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等等,对有些人说一句就有很大的怨恨,“这个人以前就恨过我,又一而再、再而三地批评我,我现在再不可能容忍了。”要真正站起来对抗上师又不敢,因为如果在学院当中开除,几乎在中国再难抬起头来,因为学院的名声太大了,包括国外的人也知道学院的情况。但是有些人是在积聚能力,蓄意反抗。
自己心里面有时生起一些邪念也在情理之中,自己忏悔就对了,对大众的一些语言也承受不了的话,恐怕真正的密宗的法器更无从谈起。
因此,不管是哪一个上师的行为,应该看为功德,然后断除自相续中的邪见,一心一意地祈祷,自相续中的净行自然生起来。
帕莫哲巴也云:“恒时思死亡,掂量所积业。”
帕莫哲巴说:经常观死亡无常,经常造一些善业,为来世做准备。以前宗喀巴大师也说:如果思维死亡无常,积累后世之业,如果思维业因果,没有空闲散乱。
噶mb若波多杰云:“死主驾到之时辰,难保内心之平稳,将往何处无定准,今当周密审慎思。总之若能善思量,且具信心诚稀罕,未具今当生毅力。”
噶mb若波多杰说:死主真正驾到的时刻,很难以保得住自己内心的平稳。很多人认为车到山前必有路,但是不要说死主,病魔来到你的面前时,很多人都难以保住内心的平稳,是不是现在要死了,痛得不得了,观想、修法根本派不上用场。因此,大限来临之时,无常观得比较好的人首先都有所准备。无著菩萨在传记中也说了,对死亡早有准备,因此没有什么可怕的。
同样的道理,我们现在的金刚道友,包括有些法师,不知道死的时候心情能不能保持平稳,有些修行稍微好一点,首先就思维死亡无常的人,真正临死的时候不会有困难,有些人死的时候病得特别可怕,有些人也不一定这样,面对死亡还是有困难的,因此经常要观想死亡无常。
总的来讲,如果善加思维,真正对死亡无常具有信心的还是极其罕见,如果你不具这种信心和毅力,就应想尽办法在自相续中培养这方面的毅力或者勇气,做好准备,对死亡有没有像米拉日巴一样的把握和境界,立刻死也一点都不怕。
绰普译师生动地比喻道:“为了所行皆趋法,念无常苦极重要,犹若骐骥以鞭策,贪嗔自灭甚奇妙。”
绰普译师说:我们的所作所为全部趋入正法的话,必须要意念死亡无常和轮回的痛苦,观想死亡无常对我们趋入正法有极其重大的作用,就像用鞭子抽打一匹骏马,本来它的脚步就比较快,用鞭子抽它,它会飞驰起来。因此,本来你是一个修行人,再观想寿命无常,修行转为道用,就更快更殊胜。骐骥一越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这是荀子的名言,骏马怎么快也不可能一越就飞十步,普通的马慢慢地走,持之以恒地走,它的功夫完全已经胜过骏马。
有些道友智慧不是很高,但是平常持之以恒地背诵、看书,结果他的成绩完全超越一些聪明的人,所谓的一些聪明人,两三天中比较精进,但是他的功夫根本不能超越恒时精进者,所以,以前古人也用骐骥的比喻,持之以恒的精神特别值得赞叹。
那天考试的时候我在想,有些平时特别精进,虽然智慧不高,但是特别精进的原因,考试成绩还是超越很多人,所以持之以恒地精进很重要。这里主要是讲用无常的鞭策来增上我们的精进。
加哲仁波切云:“无所伏敌亦无所护亲,承颜候色上司下属无,依止寂地若未调自心,汝尚有何可为玛呢瓦?
加哲仁波切就是无著菩萨,经常读诵他的语言在自相续中自然而然生起菩提心,因此,我想我们讲一遍《入菩萨行论》还是很有必要的,加哲仁波切的话对我们来讲极为重要。
我们这些修行人没有所降伏的敌人,也没有所护持的亲友,不必看别人的脸色行事,不必对上面恭敬和对下面守护,上面没有官员压迫,下面也没有下属。意思就是说作为修行人除了自己以外,上面没有上帝来管你,下面没有仆人来承侍你,除了自己的吃喝拉撒以外,不要看谁。
除了依止寂静的地方调伏自己的心还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呢?玛呢瓦地方的修行人,你们要想一想,你们整天说我的亲友、怨敌、上面的领导、下面的眷属,这些都没有必要,你依止寂静的地方观想自己的心,在有生之年中能不能把自己的心调得平稳,应该这样想。这是一个教言。
秋贮春享尚且无把握,春粮秋令未积为愚人。定死弥留之际有益法,如今尚未修持太愚蠢。
很多人都想在秋天储存,春天的时候享用,秋天的时候买一点牛肉,到了春天的时候美美地吃。但是到了春天的时候到底会不会享用得到,也许到时候你已经死了都不知道。
听说一个色达的人买一些牛肉存在门洞里面,准备到成都去过年,春天的时候回来吃,但回来的路上在马尔康就翻车死了,他的牛肉还在那,开春也享用不了。
还有些人如果没有准备春天的粮食,秋天的时候也享用不到,也就是说没有做到春耕,就没有秋收。人们都认为这是愚痴人,但是加哲仁波切认为不一定有把握真正会享用,不一定是真正的愚痴,真正的愚痴人是什么呢?我们一定会死,死时唯有法是有益的。法对自己的生生世世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有些人没有修持,整天消磨时光,所谓的愚痴就是没有立即修持佛法。
追寻向往此生圆满福,人天难得焉能求菩提?
有些人一切所作所为全部是希求今生的圆满、无病、财富、名声等等,所有的追求就是为了今生,这种行为连人天的果都得不到,何况是菩提呢!
有些人到藏地来求法,求法的目的是好好弘扬,但弘扬是为了什么呢?就是得法师的名称,或者别人的恭敬,或者家人的赞叹。他的发心只有在今生的圆圈当中,根本没有超离的念头,这样的目的,来世连人天的果位都得不到,如果闻思修行就是来世的人天,也许是得到人天果,但是对来世的人天尚且没有想。
所以,我们求法的目的是超离轮回,利益一切众生,获得佛果,这几个问题相当重要!如果没有这个因,修行也没有很大的意义。
比如有些人喜欢学因明就是为了懂因明,不懂因明跟现在的知识分子、唯物论者的面前不好交代,不好意思,所以一定要精通因明。有些人想精通大圆满,精通大圆满就是要今生成就,今生成就又怎么样呢?因为听说成就很快乐,他可能根本不知道佛果。
所以真正的修行不要欺骗自己,现在自欺欺人的人非常多,汉地也好,藏地也好,很多人是“自动上师”。什么叫做自动上师呢?一般的上师需要依靠其…
《开启修心门扉讲记 下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