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值得的,如果你的相续中没有无常观和因果观,看我一百遍又有何益?
华智仁波切在临近圆寂的时候,很多弟子也想见他,他是这样说的:如来芽尊者的遗塔在那边,你们不转遗塔,整天绕着我干什么,不要到我这里来。
若能如此观修,则即使犯失四他胜罪,也可以将罪业清净,这就是我的遗嘱。”
小乘当中最严重最可怕的是四根本戒,杀盗淫妄四他胜罪可以说是一生中难以清净的,但是你心的相续中真的能生起无常观的话,像这样的罪业也能得以清净。但我们学习大乘的时候大家都知道,如果心的相续中真的生起了菩提心,四他胜罪也得以清净,但是无常观能令他胜罪得以清净的情况,以前在其他的教言中是见所未见的,但普穹瓦格西是这样讲的。可能是普穹瓦接近圆寂的时候,很多人想见他,他教诫观无常就是他的遗嘱,除此之外无其他遗嘱。
柳吾色巴也说:“相续中生起随念死亡之心乃为其一;舍弃今生乃为其二;修习正法乃为其三,此三者是相依而存的。
柳吾色巴也叫益西巴,他说:我们的相续中生起死亡无常之心,还有舍弃今世和修习正法这三点在一个人的相续中基本上是同时存在的。意思是什么呢?比如说无常观得很好,那么看破今世和修行正法这两点也可以在此人的相续中具足,如果能看破今世,他的相续中舍弃今世和修持正法也会具足。
我们这里有些修行比较好的人,观无常也不错,不会希求今世的名闻利养,会认真地修持。所以说这三个要点同时存在,只要具足其一,其他的两点肯定具足,如果一个人日日夜夜勤修,他的相续中肯定有看破今世和无常观。
妄想不死乃为其一;对此生宁死不放乃为其二;造作恶业乃为其三,此三者也是同存共亡的。”
同样的,如果有人认为自己会长久存活,那么他临死也不会放弃今世和造恶业,这三个业也是共同存亡的。或者说有些人宁死也不舍今世,这样的人无常观得不好,而且正法也肯定修不好,整天都是造恶业。所以坏人具足这三点,好人具足前面三点。
又说:“以观修无常而从贪执今世中得到救护;以观修业因果而自八无暇中得到救护;以观轮回过患而自一切三界中得到救护;以慈悲心而从沉陷小乘中得到救护;以观修空性而从执著外相中得到救护” 等等,对各种行为进行了广泛地宣说。
有些人这样讲的:我贪执今生的分别念特别重,有什么办法呢?观无常就会从贪执今生当中获得解脱。
有些人这样想:将来转生到八无暇处特别恐怖,不想转生怎么办呢?好好地观业因果,就像《三主要道论》当中讲的一样,“人生难得寿无常,修此可断今生执,无欺因果轮回苦,修此可断后世执。”
如果你不想再转生在三界轮回中,就观轮回的过患。
小乘中没有究竟的慈悲心,所以说修慈悲心可从小乘的执著当中得到救护。
如果特别执著外相,观空性肯定从中获得解脱。
往昔的(诸大德们),也将思维无常作为殊胜的窍诀。《毗奈耶经》中有这样一段公案:厄扎塔依国王的王妃沃已被判定将于7日之内死亡。(国王无奈之际,)只好将王妃交与一名为“比丘尼母”的女阿罗汉,女阿罗汉安排王妃削发出家并嘱其观修无常,王妃7日后死亡且转生于天界,后在佛陀前聆听正法而现见真谛。”
《毗奈耶经》中有这个公案,厄扎塔依国王的王妃被有神通之人判定七日当中死亡,国王实在是无可奈何,当时将王妃交给了女阿罗汉,她没教她念阿弥陀佛或是念观音心咒,而是在七日中要她好好地观修无常。王妃死后,因她观修无常的加持和功德,转生到天界,变成一位天子。释迦牟尼佛初转*轮的时候有天子听法,不一定是她,这是我分别念加的,但是释迦牟尼佛初转*轮的时候,五比丘和八万天子已经获得真谛。
有些人也像国王这样,对于老年人非常严重的病情束手无策,或带到寺院里面,或者是交给一个比较有修证的上师,要他超度。有这种说法。无常的加持力非常大!以前的高僧大德,尤其是噶当派和噶举派的有些高僧大德,不管是年轻人、老年人,就是要他观无常,这就是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中没有任何危险性、非常可靠、有加持的修法。因此,有些老年人认为自己什么都修不来,怎么办呢?一方面念阿弥陀佛名号,一方面每天都观无常,除此以外,很多人修玛哈嘎拉、大威德、黑噜嘎,有耳有鼻的,固然很好,世尊也给我们开示过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但是能否修好很难说,观无常没有这种风险。
因此,你们有些愚笨的人或者觉得自己现在已经老了,什么法都修不下去,观无常就可以。如果观无常实在是观不来,你就看今天外面的天气怎么样,明天是不是这样?今天你的心情怎么样,明天是不是如此?而且去年的时候我们学院是什么样的气氛?今年在四十九天的前几天时又变成了什么样?今年开春、夏天的时候变成什么样?而后从自己的身体观,现在我们骨肉组成的身体再过几十年的时候变成什么样?到时可能连骨髓也是不可能见到的。
有一个无常的故事,原来有一个国王,他有一个王妃,王妃和国王的感情很不错,有一天那个国王想知道她是不是真心对自己好,他就躲藏在花园里面,让下人传言国王被老虎吃了,后来有人真正告诉了王妃,因为王妃对国王特别执著,一听到这个消息,王妃马上就死了,之后国王特别后悔,把王妃的尸体放在尸陀林,国王特别伤心,一直在尸陀林里面守着她的骨架,呼唤王妃的名字,她好像叫玛热达娜。
有些人说他在尸陀林里面过了八年,有些人说过了十二年,不管怎么样,国王在尸陀林里呆了很久。后来有一个上师拿着瓦罐也到那里去了,国王还在伤心,上师把名叫哲达的罐子不小心打在地上,摧毁了,那个上师也一直哭:“我的瓦瓶!”国王说:“你这个上师很愚笨,瓦罐在地上已经烂了,你不应该这样哭,或者你再找一个也是可以的。”上师说:“你的王妃已经死了,你也是同样,我的瓦罐还有一些碎片可以拣,你那个骨架连王妃的一个微尘也没有了,但是你还在哭,你真是很愚笨。”他们俩这样对话以后,他也对无常观和对上师的行为生起信心,被他度化了。
因此,思维无常就是实实在在的正行。若认为这不是正行,而是另有其他的正行,这个思维无常之法仅为趋入前行的方便,则是极大的愚昧与荒谬!
我们很多人这样想:无常在《大圆满前行》中立为共同加行,因此修无常只不过是最开始时观一观的必要,真正的正行是在密法当中,或者显宗中的空性、胜观等等。但是这样的说法非常错谬。
大家都知道,《札嘎山法》里面讲无常的重要性中也有这个问题:有些人认为空性很殊胜,实际上与无常法对修法证悟的快慢和深浅方面没有差别,认为修无常的境界很浅、修其他法的境界很深的这种想法也是不对的。还有有无违缘方面,修行能不能究竟方面,从四个方面加以宣说。
有些没有福报的人,一讲大圆满里面的无常观就认为很简单,以前也听过,根本没有融入自心,有福报的人对无常观真正会深入自心。
我有时候认为自己的修行特别差,一点福报也没有,但确实认为无常法很殊胜,如果没有懂得无常,不会修成其他的法,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还是有一些福报。我们讲《俱舍论》的时候讲过九种人,下品中的上品、上品中的下品等,我想我是下品中的中品。你们中的有些人认为这是一种前行的法门,讲得多也无有意义,我认为这是没有福报之人的想法,关于这一点,下文还将继续阐述。
(如果这样认为的话,)则菩提心与空性等等也不可能成为正行,因为它们之间是不可能找出什么差距来的。
如果无常不是正行,那么菩提心和空性等等也不可能成为正行,为什么呢?因为二者之间是不可能找出差距来的,完全相同,不管是证悟深浅方面还是所证的境界方面,了无差别。
颇瓦法与临终之际的甚深大法也就是观修无常。关于这一点,从前面所讲的公案就可见一斑。所以,这样做也是理所当然的。
所以老年人修不来颇瓦也不要紧。有些人对我说:“我的头发都白了,牙齿也已经脱落了,我很快要离开这个人间,你一定要给我传颇瓦。”但传颇瓦会不会修错也不好说,还是老老实实念阿弥陀佛,颇瓦只不过是个别人的风脉明点开顶的一种方式,不一定所有的人都要修。但是无常是所有法中最甚深的,如果能在自相续中生起正量,你临终时的颇瓦法也可以作为无常法。因此,不管年轻人还是老年人的颇瓦法,也是可以用观无常来替代的。
佛陀所宣讲的三解脱门中的无愿解脱门,也就是指以对世间的一切观修无常及痛苦,从而对尘世间的一切无有艳羡之愿的意思。
佛陀的三解脱门是因无相、体空性、果无愿。三解脱门中的无愿解脱门是指的什么呢?所有万事万物观无常和痛苦的本性,这样一来,对万事万物不会有一刹那的羡慕、希求之心。
所以,应当对这一切有为法都是刹那坏灭、连续坏灭之无常的道理善加思维并长时观修。
有为法一刹那一刹那地连续坏灭,或说我们的相续坏灭、瓶子的相续坏灭,对这种无常的道理我们应善加思维、观修。
往昔,佛陀在获得了寂止与胜观的无量禅定时,却仍然没有获得解脱的果位。
以前释迦牟尼佛在一些外道的上师面前获得了胜观和寂止,但是因为他当时没有得到无常的法门,所以没有得到解脱。
才开始深深地领悟并精勤地观修世间道中不存在的脱离世间之道——无常等四谛十六行相,终于以此获得了殊胜的甘露果位,当时佛陀所观修的无常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无常。
后来他精勤地修佛法,修世间道当中根本没有的无常等四谛十六行相,终于获得了殊胜的甘露果位。所以,有些人认为无常不是成佛之因,最深的是其他法。其他法也有最深的,但是你认为无常法不是佛教内在精华的话,那可能对你来讲也不一定能获得其他法。《札嘎山法》里面用山羊比喻这类人确实恰如其分,有些人到一个地方认为不行,然后又到另一个地方。这个法可能不行,又找另一个法。一直…
《开启修心门扉讲记 下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