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魔鬼了,特別可怕。應生歡喜之處,他們卻顛倒生嗔,此類凡夫難以取悅。因此,最好遠離這些凡愚,到寂靜處閉門禁語,與誰都不交往。否則,自己的出離心、空性慧,乃至生死大計都會受到障礙。
如果你對他忠言勸告,他會不分青紅皂白,嗔心大起,反而遠離一切善法,如果你不對他言聽計從,他就又起嗔心,導致墮入惡趣。
“是故近親友,徒然自招損,彼既無益我,吾亦未利彼,故應遠凡愚。”
因此,親近並依靠此類親友,一定會招來各種各樣的損害,彼此之間均無助益,最好離群索居,到寂靜地方去修行至關重要。否則我們自相續中還沒有生起真實無僞的菩提心,想利益他衆一定會是舉步維艱的。
噶當派的很多高僧大德,緣一切衆生修菩提心,自己先住在一個寂靜的地方盡量調伏自相續,之後再到城市中行利生事業,他們的傳統非常好。而這裏有些人剛出家沒有幾天,便急不可待地要去弘法,辦甯瑪巴最有名望的道場,我告訴他至少要學叁四年,他不聽就回去了,但我聽說他現在馬上要還俗了。
作爲凡夫人,我們的相續很“堅硬”,應該專注于調心,你如果在寂靜地駐留十幾年、二十幾年,相續中的智慧一定會穩固,菩提心也會日漸增長,這時候再去度化衆生,世間的燈紅酒綠也不會對你的相續有很大染汙了。我們是發了大乘菩提心的人,應當利益身邊的衆生,不然他們很可憐,但是應該時機分明。
《因緣品》也雲:“一切時日如怨敵,凡愚相伴痛苦生,愚夫莫見亦莫聞,更莫依止方相宜。”
《因緣品》中的意思是說:一切時日當中凡夫愚人與怨恨的敵人不相上下,與這些凡夫愚笨的衆生相伴,任何痛苦都可以從中滋生、繁衍。因此,首先應對這些凡夫愚童敬而遠之,在他的口中說不出有助于我的出離心和智慧的言語,而只會經常說出有關貪、嗔、癡的語言,所以,不要去見他們,也不要聽他們的話,更不要依止他們,只有這樣才會幸福快樂。所以說,我們平日裏首先應遠離那些修行不好、人格很差的人,否則如果與他們接觸,終有一天會遭受痛苦和憂愁。
秋吉瓦的一段話可謂字字珠玑:“過去衆多佛陀未調化,所有大力菩薩亦未調。呵責懷恨稱贊生驕慢,于強生嫉均者相比拼,傲視低卑執持粗暴心,縱宣法語亦作貪嗔行。
秋吉瓦的這段話,每一個字價值昂貴,猶如如意寶珠:現在這些凡夫衆生,過去的衆多佛菩薩未能調化,時值今日,所有的大力菩薩也不能調化他們。
對于此類凡夫,如果我們呵責他們的錯誤,揭穿他們的過患,他們就會耿耿于懷,記恨于心;倘若贊歎他們,他們當下生起傲慢心,又高高在上了。此類凡夫對強者心生嫉妒,與平等者相比拼,想要與他們一試高低,又歧視于比自己福報下劣的人,所以我們對此類人宣講佛法並無助益,反而成爲引生貪嗔之因。
我們平時在與他們的社會交往中也不難看出,除了佛教徒稍微好一些,許多凡夫愚衆,贊歎他們,他們立刻高慢得不可一世,我們去幫助利濟他們,他們也不會知恩圖報。
如此凡夫愚衆于現今,吾無力化故當調自心。
對于此類凡夫愚衆,我們作爲一個真正的修行人在沒有能力度化他們的情況下只有先調伏自心,到一定境界的時候再去調化他們,否則我本欲用無貪、無嗔的法門度化他們,卻極有可能沒有幾天他們就把我度化了,他們是用貪、嗔、癡的方式來度化我,所以最終也只是無能爲力、一事無成。學院裏的有些人,自己無有絲毫的境界,卻准備度化家人,結果被家人好生教訓,再也沒有回來,從此以後,他就只有規規矩矩地爲家裏做事,聽家人的話,這樣的人就是“本欲度他,反被他度”的實例。
利他乃法根本之密意,當觀所調化者之根器,知其隨眠多寡前後際,不貪自利能調方調禦。
那麼佛經中說要利益衆生,我卻不去利益衆生,只貪自利,這二者之間難道不相違嗎?下面就宣說無有矛盾之理:
佛經中雖說利他是一切萬法的根本,但是此中密意是什麼呢?雖然在佛經中說利益衆生很重要,但佛陀所說度化衆生的密意是:知道一切衆生的根基、一切衆生的隨眠煩惱、一切衆生的前際後際 、自私自利的貪欲心少許也無有,這種情況下可以調化衆生,也可以利益衆生。如果你自私自利之心一點也沒有斷除,對衆生的根基一無所知,衆生的隨眠煩惱、前際後際也全然不知,口上說利益衆生,其實自心全部被自私自利所充滿,以這種心態來幫助衆生是非常困難的。佛陀所說的密意應該是這樣解釋。
己尚追尋名利及樂贊,不具神通若欲行他利,猶如無翅妄想遨藍天,他利未成自利衰敗因。
反之,如果有人希求名聞利養、快樂幸福、美言贊歎,不具神通的人想要利益、幫助他們,此人就如同沒有翅膀想翺翔藍天一樣,根本不會成功。不要說成辦他利,連自利都會衰敗的。尤其是噶當派的高僧大德,譬如阿底峽尊者也是這樣講過:“爲亡靈超度之人至少是登地的菩薩,否則自度不能,還欲超度別人是可笑之因。”阿底峽尊者的其他教言中也說到:“不具神通之人,利益他衆也是極難成辦的。”無垢光尊者的《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和其他的法門中也這樣講過。
真正的利益衆生,要攝受眷屬,一定是具有神通、神變之人才能成辦,否則我們這類的凡夫,尚未調伏自相續中的煩惱,自相續與世間普通人的相續一模一樣,有些人也可能超越了普通人的根基,怎麼解釋呢?有人說:“我現在有一千個弟子,我有二百五十七個弟子,我把皈依證也發給他們了。”從某個角度來講,讓沒有皈依過佛門的人皈依,使他們種下善根也很好,但從他個人的角度講,很可能依靠這些弟衆,自相續中的煩惱越來越增盛,名聞利養的心也越來越增長。所以,噶當派的傳統是不具神通之人大多都不會攝受弟子,而當自己具有一定的智慧之時,才去攝受弟子。嚴格一些好。
然而現在有很多人,自己本不具神通卻經常言說神通,我曾在課堂上說過多次,我們學院裏的金剛道友,經常有一些說的,也有一些聽的,常常說:“我具有神通,你前世是什麼,後世是什麼,你應這樣做……”一種神神秘秘不正常的心態,這樣不好。希望你們真正要弘揚佛法,自己也想真正變成一個修行人,最好不要亂講,有些世間人可能會對此有信心,看你很了不起,有神通神變,有他心通。如果你真有他心通,就到我面前來考試,其實沒有吧!你們在其他弟子面前說的那些話,到我房子門口的時候怎麼沒這麼說過?要切記:做說神通之類的事情無有任何實義,世間上很多愚癡的人都認爲這是佛法,但這不是佛法!
所以,今後我們弘揚佛法的過程中,以一般普通人的身份來弘揚。佛陀怎麼講,我們從道理上也如是講給別人聽,也許對方不一定接受,因爲末法時代的人非常愚癡,如果是一個很奇妙、很神秘的東西,他會接受,真正甚深的法,如出離心、無常觀等的法門,世人不一定認可,但即便不能接受,最好我們也不要出賣自己,不要暴露自己愚癡的行爲。所以,我認爲現在許多人是掩耳盜鈴,或者很多行爲自己還不知道是個錯誤,就在別人面前宣說,這樣也無利益。
我們學院的弟子們總的來講還是很出色的,言談中都可以分辨出是一個如理的修行人,其他地方來的修行人卻不一定是這樣。我們喝碗茶的工夫讓他講一講,他也許會一直講:“我的夢境是這樣的,我夢中看到了什麼,我天眼開了……”一直講著奇奇怪怪的事情,除此之外,佛法的道理誰都講不出來。
現在密法在漢地不能弘揚開來,原因我認爲有兩種:一是一些密宗修行人到了漢地,要麼化緣,要麼灌一個頂,除這兩點以外,弘法利生的方便幾乎是沒有的,很多人講不來密法甚深的道理、邏輯推理,用世人容易接受的顯密融合的道理來開示的也是少之又少;另一方面是互相之間語言溝通的困難,去漢地的很多人有各種各樣的目的。因此,漢地的一些出家人和居士都特別排斥藏傳佛教,對于藏密的修行人,許多寺院裏也不會接受,特別的害怕。爲什麼呢?密宗很多所謂的上師喜歡講神通,喜歡說一些奇奇怪怪的語言,另外弟子們也開始隨學,這樣就在弘揚佛法方面起到很大的障礙。
大家以後如果有因緣弘法利生的話,希望你們不要說神通,我們的上師如意寶一生當中從來沒有說過神通,從來沒有認定活佛,但是他老人家弘法利生的事業,在全世界的影響力是怎樣的,大家都是非常清楚的。但是有些說神通、神變的人,一時可能會平步青雲,但最終卻一敗塗地,就再也擡不起頭來,從此就消失了。所以我們以後弘法利生的宗旨和方法,大家應該知道。
這裏有這麼多的弟衆,也許以後會遍布各地去弘法,但也可能有些人著重弘揚神通和灌頂,我覺得形式上灌一個頂非常簡單,首先沐浴,然後拿一個寶瓶……灌一個頂可能不需要兩個小時,但是真正有沒有灌頂的能力和資格,還是需要自我權衡的。
來了一個上師,首先他給大家灌一個頂,攝受一個弟子,不化緣,從第二次開始,他就要修什麼寺院、壇城、佛境、無量宮、蓮花生大士的紅色銅山、香巴拉的無量宮殿……所以很多人不能接受。有些人一看到密宗的上師來了,他的信仰非常狂熱,但是到城市中去的所謂上師、活佛們不化緣的幾乎沒有。口頭上說沒有化緣,慢慢觀察,你們化緣的數目和方法只不過是一種善巧而已,別人說出你們的教言的時候特別可怕。
這些上師們要麼依靠灌頂來攝受弟子,要麼就以化緣來攝受弟子,所以密宗真欲在城市裏面弘揚開來恐怕有些困難。我認爲外在的建築物並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什麼呢?就是釋迦牟尼佛的教法和證法弘揚開來非常重要。
你們可能有很多打算,要幫助很多人,當然這也是對上師的一片好心,上師喜歡財産,你對他在財産方面作下等供養,可能對上師來講已經是上等供養了,現在的很多上師,用聞思修行來供養,他就不太歡喜,用財物供養,他就樂意接受,因爲時代已經變了。
我想我們弘法利生的時候能不能開示菩提心…
《開啓修心門扉講記 上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