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就像前面所講的一樣,我們無始以來積存了很多習氣障礙等等,恐怕倏地在你的相續中生起會有很大困難。
但是還是全心全意地通過各種途徑想盡一切辦法使之生起,通過長久的串習,經常翻閱這些教言,與看破今世的金剛道友經常接觸、往來,逐漸在自相續當中依靠上師叁寶的加持就可以生起來。這一點至關重要。
寂天菩薩在《集學論》的開頭,也是如此殷切教誨:“何得無散具相勝妙法,將獲前所未得之歡愉,更勝于此安樂不曾有,圓滿菩提無盡之勝樂,以及無等佛果皆能獲。”
寂天菩薩在《集學論》中這樣說道:任何一個人如果得到了不被世間八法所散亂的、具有法相和勝相的看破今世的法門,那麼他將來獲得什麼呢?前所未有的歡躍。此處的“何”是代詞。
看破今世的法門沒傳之前,很多人的目標都不盡相同。即生中得成就、即生中能治病、消除即生中的痛苦等等,有這些方面的打算,但是獲得佛法以後就完全不同了,爲的是來世解脫。這樣大家在心裏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歡快及法悅。依靠它獲得了前面所講到的大安樂圓滿菩提是菩薩的果,即從一地到十地之間的菩薩的無盡安樂以及無等釋迦牟尼佛那樣的如來正等覺圓滿的佛果。
佛陀(在《因緣品》中)也說:“如若貪諸欲,欲念反將棄,若舍諸貪念,將獲勝妙樂。乃至欲相隨,永不得餍足,何者以智慧,斬彼方滿足。貪念不能餍,以智能知足,以智得足者,叁有不能轉。”
如果我們頑固地死守貪執世間欲妙的念頭,欲妙將把你舍棄,如果有些人以智慧觀察,斷除了世間的妙欲,就會自然而然獲得勝妙的安樂。我們以貪戀得不到滿足,但是以智慧來剖析才能得到,這就是社會上很多人的心理現狀。
有些在家人對男女關系或者是對飲食、財産方面的貪戀難以斷除,而且越享受就越貪得無厭。但是出家從根本上斷掉以後心裏也再不會起執著,無論經過多長時間,不管對飲食還是感情都能斷掉,這也是通過智慧來剖析的。比如說《入菩薩行論》中第八品第九品裏面的觀不淨觀,或者第九品中談到的法無我和人無我的關系來分析的時候,相續中的貪戀和束縛以智慧來斷除、剖析以後才能獲得滿足,如果以智慧而得滿足,這種人在叁有當中是根本不會流轉的。這些都是佛陀對我們的教誡。
聖者無著菩薩也殷切教導:“以智慧而生存所能感受之勝法妙用,以享受飲食、女人、歌舞所獲之樂受無法與之相提並論。”
無著菩薩說:如果我們不是以愚癡和盲目,而是以智慧來生存,就能獲得佛法的妙用,如果有些人以飲食、女人、歌舞等等世間所承認的樂受來生存,二者完全不能相提並論。爲什麼呢?如果你詳加觀察,它的性質、結果、來源等等很多方面大相徑庭。
爲什麼是這樣呢?因爲享受飲食等所獲之樂受,不能周遍全身;需要依外緣而獲得;不能恒時隨心所欲而得,只是暫時性地偶爾獲之;並非遍布叁界;其後不能獲得聖財;享受之後即消耗殆盡;怨敵等能從中作梗;不能攜往來世;依之不能究竟滿足;並且滋長今生來世之一切痛苦;猶如麻風病人搔癢之樂一般僅僅是將息滅痛苦冠以快樂之名而已。由此衍生貪欲等各種煩惱,造作殺生等種種惡行。
爲什麼是這樣呢?下面是作者的分析:飲食、女人、歌舞等,很多人特別喜歡享受,但是依此樂受不能周遍全身,而且依靠外緣獲得也不是輕而易舉的,也是通過錢財、名聲、地位等經過很長時間的奔波和努力才能得到,不能隨心所欲長久而得,只是暫時性偶爾獲得,也並不是遍布叁界。
這是很深的教言,你們應該好好地領會,我有時候講得不太好。
這以上是講我們對女人、飲食、歌舞或者是世間的妙欲而奔波,但每一項並不是很容易獲得。比如我們說有些老板很富裕,但是他的錢財不一定是如法而獲得的,也許是在很多衆生身上通過各種欺騙或者狡詐的行爲、手段才能獲得。有些人殺生獲得錢財,雖然富裕和享受快樂,卻是通過各種惡行來獲得的,因此沒有什麼值得羨慕的。
而享受妙法所獲之樂受,可以周遍全身;可以隨時獲得;遍布叁界;其後能獲得聖財;享受之後不但不會窮盡,反而日益增上;怨敵等不能從中作梗;可以攜往來世;依之能究竟滿足;並且不會滋長今生來世之一切痛苦;並非僅僅冠以快樂之名。且能摧毀一切煩惱及惡行。由此可見,佛法是極爲殊勝善妙的。
佛法的快樂根本不同,做簡單的事情來解決大問題,享受佛法獲得的樂受可以周遍全身。有些修行比較好一點的,從佛法中所得的受益完全容易了知。
就吃肉而言,吃肉的快樂就不能周遍全身,只是舌頭上的一種享受而已。獲得佛法一定是周遍全身的,爲什麼周遍全身呢?如果獲得了佛法的一定境界,病痛也會變成快樂,世界上的很多痛苦都可以轉爲道用。所以,佛法的力量不可思議,大家要反反複複地思維才知道,如果沒有思維就根本無法了解它的堂奧。佛法的善根可以帶到來世,甚至生生世世,並不是冠以快樂的名稱而已。世間的有些人獲得很高的名聲或者所謂飲食的快樂,同時也造下了很多殺業。還有世間上的感情等等,實際上是將痛苦的名字改爲快樂,但佛法的快樂完全是一種真正的快樂。今天講到這裏。
大家休息一下,我說幾句話。
明天開始講《佛子行叁十七頌釋》,是大智者根桑曲紮造的講義,已經翻譯了,這幾天最好不要斷課。有些事情大家可能知道,也可能還沒有知道,逐漸地知道好一點。總的來講,《竅訣寶藏論》中有雖欲無法擺脫之六法:“家人親友雖欲恒不離,相依相伴然卻定別離;美妙住宅雖欲恒不離,長久居住然卻定離去;幸福受用雖欲恒不離,長久享受然卻定舍棄;暇滿人身雖欲恒不離,長久留世然卻定死亡;賢善上師雖欲恒不離,聽受正法然卻定別離;善良道友雖欲恒不離,和睦相處然卻定分離。”
我們作爲修行人,跟一般的世間人不相同,修行人遇到快樂的時候也像剛才我們所講的一樣,有一種對治的能力。比如說對待快樂,世間上的人們會忘乎所以非常歡樂,我們這裏開“金剛娛樂法會”的時候也說過,我們是修行人,不要像發瘋了一樣,不要當作真實的實有,這是不究竟的,《大圓滿虛幻休息》也說是如幻如夢,作爲修行人有能力和有辦法面對。世間人遇到一些痛苦的時候自殺等,有很多愚癡的做法,從來沒有聽過佛法的一個人,他的父母死了,一定非常傷心,可能去自殺,就是他的痛苦的感受實在無法控製,但修行人雖然親身的父母死了,這種感受在內心當中也極度刺痛,這一點毫無疑問,但修行人應該完全不同。
我想我們這裏的有些人所受的佛法的教育還較少,我原來也說過,有些像一兩歲的孩子,有些像十幾歲的孩子一樣,但實際上不管怎麼樣,大家應該認真地面對現實的問題,很多事情應該逐漸圓滿地處理,我們活在這個世間會遇到各種突如其來的事情,但是遇到痛苦和悲傷的事情時應該把它化爲力量和勇氣,這就是智者的行爲。
我們這裏修行的狀況我也跟大家說一下,我原來也發過願,五部大論一定要在叁年的時間中講完,現在基本上已經過了一年,原來有這種發願,現在也是如此,希望大家安定下來,不要胡思亂想。比如說現在冬天的時候不要做非法的事情,這一點我今天提醒你們,你們最近也不要到處亂跑,這是我的一個希望,最少也是在100天之內,任何人不准賣房子。我們做任何一件事情,雖然修行不好,但是人應該有一種良心,大家應該安住。這幾天學院的負責人白天晚上都在商量,解決很多問題,盡量地滿足大家的願望和想法。
以前我們寺院的帝察活佛圓寂,一般來講大成就者也有入定五六天的,入定叁天的,從圓寂一直入定,在入定的過程中弟子的痛哭聲都不吉祥、不允許的,這也是一種傳統。雖然自己的上師圓寂,感情上應該理解,但是有時候也並不是無法控製,如果能保密也有虹身的現象,一般念49天的經,根據情況,在五六天,叁或七天之前要若無其事地對待、保密。當時是夏天,帝察活佛的遺體有點不好瞻仰,但是後來不管怎樣也讓信徒一一地朝拜,之後做火化。所以,做任何事情都按照傳統和規矩比較如法,高僧大德的傳記、傳統,所有的四衆弟子一定要重視。
我們要在聞思修行方面下大力量,我昨天也講了千萬不能斷傳承,傳承斷了有什麼樣的過失,大家都清楚,這一點我也不用說,講者講得效果也不好,簡單地講或者慢慢地在字面上作個解釋。一會兒可能要念《普賢行願品》,僧衆這幾天大概從上午九點鍾到十一點半都念《普賢行願品》,下午從一點半念到四點,沒有其他念誦,做一些發願比較重要。
我忙開會,事情特別多,暫時講《佛子行》,不管怎麼樣,我想聞思修行是一生當中最重要的,我沒有出現身體上的違緣或者其他違緣以外,既然發了五部大論的願,我也盡心盡力地翻譯,盡量地講好。希望你們也是看書,心裏平穩一些,愚癡的人遇到一點點事情就開始波動,在行爲上也有很多不如法,過了一段時間這個人的愚癡就全部暴露無余,這樣不好。
這麼多弟子,做什麼自己應清楚,現在是冬天,天氣也特別冷,總的來講大家遇到快樂的時候,不能爆炸式地控製不住心情,這不是修行人的做法;遇到痛苦的時候昏倒在地,沒有勇氣站起來,這也不是修行人的作爲。大家應該想盡一切辦法逐漸地面對最刺痛的心情和天氣,尤其是今年的冬天非常難過,大家的心情我也很理解,但是要通過各種方法慢慢習慣。
明天念經的時間沒有變,你們或者在經堂裏或者在家裏好好地念《普賢行願品》,如果有新的規定,我們寺院的負責人也會告訴大家,自己應該如理如是地念百字明、金剛薩埵心咒或者《普賢行願品》。在很多事情方面,大家都是大人,遇到痛苦的事情也應該盡量地將痛苦的心情化爲力量,遇到違緣的時候也不能輕率地做一些舉動。
以前其他寺院出現的一些事情,別人談起來也是很不愉快的,比如說附近的有些寺院裏面出現過違緣,弟子根…
《開啓修心門扉講記 上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