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開啓修心門扉講記 上冊▪P17

  ..續本文上一頁這些關鍵性問題大家要銘記在心!

  在佛教中調心非常重要,調伏自心也有不同的方式,根基好一點的人應該用大乘的方式來調心,天天發菩提心的功德是非常大的,前面也再叁地講過。所以,我想我們講學了《開啓修心門扉》以後,很多人應該反省自己以前的聞思修行是不是沒有搞好?是不是沒有具足發心的條件?如果沒有,從現在開始能不能稍微改正?我們的人生是很短暫的,在短暫的人生當中自己雖然做不了很多事情,但是做的一些小小善行能不能全部以菩提心來攝持、能不能減弱自己對今世的貪戀?

  作爲凡夫人,一點貪執世間八法的念頭都沒有,我們真的做不到,每天都會有很多分別念不斷湧現,但也不能以此借口就不去對治,常常觀察自己的身心很重要。

  所以,如果我們對今生的享樂牽腸挂肚、心馳神往,爲了達到目的,處心積慮、絞盡腦汁,則僅僅獲得更爲勝妙的來世安樂都不可能,又怎能妄想菩提的果位呢?

  如果我們修行人只是爲了今生的享樂,所有的牽挂全部用在追求今生上,爲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將所有的力氣、心思,甚至腦袋裏面的所有液體全部用完了也沒有絲毫意義。真的有些人修行的目的全部是追求今生的享樂,這一點我們在學習“看破今世”的過程中大家應該深刻地認識到。

  發心如果是爲獲得即生的快樂,來世的安樂不可能無緣無故地來到你的面前,菩提的果位就更遙不可及,因爲你想都未曾想。剛來的很多人也可能要爲獲得佛果而修行,但是慢慢變成所謂的法油子,原來是很不錯的一個正方形,但慢慢變成圓形,最後慢慢變成長方形了,修行人“變形”的情況非常嚴重。

  我從自身角度來觀察,也有這種感覺,剛來的時候,好像上師講什麼都會覺得是非常殊勝的竅訣,一定會用心記住,但現在上師講了半天,覺得:這個我也懂,我也聽過,不過這個地方上師講錯了,應該是按照我的觀點來講。經常在內心當中生起分別念。

  爲什麼前面講需要信心的刀背和智慧的刀刃?因爲沒有信心的話,就像佛陀身邊的善星比丘,他依止佛陀那麼多年,但最後把佛陀的說教看作一種邪說,最終對自己的相續是不利的。所以擁有信心非常重要,如果沒有信心,即便給你講課的老師是一個博士後,你也會從他所說的語言中挑出一些毛病。因此,沒有信心不行,沒有智慧就不能取舍。

  所以,我覺得有些修行人越來越“變形”是非常可惜的。藏地有一種說法:烏鴉的兒子越來越黑,老鷹的兒子越來越白。老鷹的兒子剛生下來的時候是黑色的,隨著它逐漸長大就變得越來越白了,據說烏鴉的孩子剛生下來的時候是白色的 ,可它越來越變成黑色的了。

  同理,有些修行人原本是個好修行人,過了兩叁年就大相徑庭了,信心也沒有、智慧也沒有,受持的戒律也慢慢退失。還有些人可能因緣不同,最初不喜歡看書,行爲也不好,好像有被開除的危險,但慢慢地,他竟然變得很好了。也有些人一直都很好。所以人類就像是《親友書》裏面所說的:“當知人類如芒果:外似成熟內未熟,內成熟外似未熟,內外未熟內外熟。”有四種情況,修行人也是這樣。

  但無論怎樣,不管你是住在深山、城市還是寺院裏面,都應該觀察自己的所作所爲是不是爲了希求今世而奔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總的來講不是好修行人。如果不是爲今生而是爲來世的解脫,不管別人怎樣評論你,實際上你就是好修行人。

  因爲修行人從外相上根本難以抉擇,如果是牦牛,這個牦牛肥一點,能值一千八百塊錢等等,從外相上可以這樣說。而修行人是從內心中的發心來分的,有些人所作所爲都用菩提心來攝持,可是外相上看起來也許他的行爲不一定很如法,他每天說別人的過失,但也許他內心中觀一切都是清淨,說過失也是菩提的妙用也不知道。因此所謂的修行人從外相上肯定看不出來,表面上每天過午不食、持戒清淨,給別人講經說法一天都不會間斷,但實際上內心全部爲了今世就不是好修行人。所以,大家應該分析、觀察自己的善心,自己所做的什麼樣,內心當中,自己知道自己是不是一個修行人。

  我知道自己不是修行人,這並不是自謙的語言,用這些教言來自我觀察的時候覺得非常慚愧,只不過我在法座上給別人說法,不是認爲自己有境界才來說法的,只是這些道理確實是佛經裏面講的,所以,我雖然不是好修行人,但是我宣講了這些道理以後,會不會有些人就變成好修行人了,有這方面的懷疑和希望,給大家說法的原因就是這樣。

  要知道,包括來世投生地獄都是因爲前世業力,以及臨終之時貪戀溫暖之類的強烈念頭,而使自己來至地獄的熊熊烈火等等當中的。

  轉生在地獄的衆生,一方面是受它前世業力的支配,另一方面是它當時的發心所決定。比如說轉生到燒熱地獄的衆生,它覺得已經找到了一個很溫暖的地方,想在這裏住一會兒,以這種動念就投生到了燒熱地獄。有些禅宗和淨土宗的上師常悲悲切切地說:“千萬不能生起這樣的念頭啊,同學們啊,這樣的念頭對我們來說,來世、今世毀壞得無窮無邊啊!”原因就是這樣的。

  一切都是以猛烈的意念積聚衆多之業,而使心念成爲現實的。所以,我們應義不容辭地抛棄對今生的貪執。

  應該義不容辭地抛棄,不能讓它有出頭的機會,必須要斷除今世的貪執,否則要變成一個好修行人是不可能的。因此大家一定要精進。

  

  

  

  

  2004年1月3日 第11節課

  至尊文殊菩薩曾送予宗喀巴大師一段至理名言:“如果開初沒有對輪回産生出離的厭惡心,縱然孜孜不倦地聞思修行,也完全不會超越輪回及惡趣的因。應當將生圓次第等高深的法暫時束之高閣,精勤修持出離心,直至生起出離心爲止。”

  宗喀巴大師親見文殊菩薩的時候,文殊菩薩對宗喀巴大師說過這樣的教言:起初應該對輪回生起真實的出離心和厭惡之心。爲什麼這樣講呢?大家都知道,首先我們應該認識輪回的本性,輪回的本性就像是《中觀四百論》裏面所講的一樣,根本沒有快樂,不管是有財産、有地位、有名聲,或者有怎樣的利養恭敬等世間的一切享受,但是除了個別具有修證境界的人以外,始終保持一種快樂心境是很難辦到的,這說明輪回的本性就是痛苦。所以,在叁界輪回中,我們一定要想盡一切辦法獲得解脫,需要有這樣的勇氣和魄力。

  我們現在的器世界中,不管轉生到南贍部洲,還是北俱盧洲,或者是轉生到天界、餓鬼、地獄當中,整個叁界輪回都沒有一個地方是快樂的,這一點,《大圓滿前行》中講輪回過患的時候,就應生起這樣的意念,如果你沒有生起,表面上孜孜不倦、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地聞思修行,但也很有可能變成輪回和惡趣的因,無法擺脫輪回。

  尤其是講《開啓修心門扉》的時候,大家應經常按照噶當派的教言內觀,觀察自己的內心在希求什麼,做的是什麼,想的是什麼,具足《入菩薩行論》中講的正知正念。

  當然我們作爲一個凡夫人,經常現前前世的業力,今生中有些人雖然沒有造多少惡業,卻因前世的業力,完全能控製心念很困難。但首先我們從道理上應該明白,之後慢慢在行爲和心性上約束,人的行爲和心都可以有一定的發展空間。爲什麼現在社會上也是把學習和教育放在所有工作中的最首要位置?只因人的心有能力轉變和發展,如果沒有能力,沒有種子,當然會困難重重。所以,我們經常要觀察自心,以前是個壞人,如今應通過教言對治自己,文殊菩薩親自給宗喀巴大師開示的時候也是這樣講的。

  像生起次第、圓滿次第、大圓滿、大威德等等的高深法門,當然從它加持的角度來講是其他法要不可逾越的,但是作爲一個初學者,不要盲目地希求這些法,這不是智者的行爲,對于這些高深的法門,暫時應束之高閣。

  可是很多剛剛皈依的人就要看《上師心滴》,“上師您一定要開許,我特別想看《上師心滴》,我雖然沒有得過灌頂,也沒有修加行,但是我對大圓滿的信心特別大。”他可能有一些盲目的信心,同時也經常聽人們說《上師心滴》是至高無上的法門,所謂的文殊大圓滿是非常不錯的法,于是認爲看一遍就可以馬上開悟,立即脫離肉身飛往清淨刹土。但實際上對一般根基的衆生來講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必須要次第來修,否則就像沒有讀過小學的人要看一個大學教程,能不能馬上考到博士後的學位呢?這是很困難的,從世間學問的教育次第來衡量也是很困難的。

  所以,暫時應該把這些高深的法放下,一定要在自相續當中生起出離心,如果真正按照《叁主要道論》裏面所講的一樣,恒時對世間法一刹那也不生起羨慕之心的要求相當困難,但是生起一般的出離心不是很困難的。

  我們經常這樣觀想:叁界輪回中不管轉生到哪裏,都沒有很大的意義,我還是早一點解脫的好,所有的衆生也非常可憐,每一個衆生都被生老死病還有叁根本苦、八支分苦所逼迫,所以,從現在開始,我一定要生起從叁界輪回中解脫的出離心。

  這樣才應該是初學者的一種修法,因此起初時候的前行法門非常重要。希望你們在座的人首先從《大圓滿前行》開始修起,自相續中應該生起每一個修法的境界,比如說人身難得、壽命無常的這些道理在自相續當中成熟,以後再聽一些比較高深的密法,終能得到利益。

  比如說陶師做完罐子以後,起碼好幾天之中要放在太陽下面炙烤,然後在火中燒,最後才可以在裏面倒水、裝東西,但是你剛剛做完以後就馬上倒水,一定很快就破碎了,故應該有一個成熟的過程。

  我們修法的時候也應該首先把共同外前行修法的每一個道理在自相續中生起定解,生起真正的出離心,這樣以後修習大圓滿法才會獲得利益。但是現在大多數人是顛倒的,首先要求最高的《上師心滴》或者是《文殊大圓滿》最高的妙用灌頂,然後修托嘎,修本來清淨,最後修大圓滿的前行,修人身難得,次第完全本末倒置,不應該…

《開啓修心門扉講記 上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