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開啓修心門扉講記 上冊▪P35

  ..續本文上一頁了,上面稍微垮了一點,但他的心髒大概從六點鍾一直燒到九點半左右還不融化,後來我們學院的負責人再叁商量,覺得這也是爲了後來的衆生而留下來的,就請回到他老人家原來的無量宮殿中保存了起來。

  我們大家都知道,大圓滿的修行成就者中有眼珠不壞、舌頭不壞,還有心髒不壞的,眼、舌、心,很多續部當中有記載。以前的很多高僧大德,像漢地鸠摩羅什是舌頭一直燒不壞,還有很多高僧大德的心髒和眼珠留下來的情況在曆史上是屢見不鮮的。雖然一切萬法都是無常的,上師的色身已經離開了我們,但是這所謂的金剛心已經留下來了!

  最近新來的人,有時間可以聽聽課,轉轉壇城,如果沒有什麼事也不要在學院破壞紀律。現在法王的後葬全部已經圓滿結束了,我們非常擔心在處理後事的過程中出現一些違緣,處理後事的各方面也是比較如法,所有常住的人、新來的人在這方面還是很發心支持的,所以這件事情非常圓滿。

  下一步大家都不應該從此全部倒下去,我們不是一般的世間人,應該是修行人,雖然修得不好,但是所謂的修行人在違緣和痛苦面前應該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世間人遇到痛苦時或者想自殺,或者實在沒有辦法而選擇其他的道路。我們上師的色身雖然已經離開了,但是上師的教言,上師的甘露法寶全部留存在這個世間,有教言就和上師在沒有什麼差別,因此,從今天開始大家應該逐漸將聞思修行納入正軌,希望大家不要在聞思修行方面有所退失。

  有些人認爲上師沒有了,馬上要離開,離開也是可以的,因爲以前你們也是依止上師如意寶而來的,但是離開以後不管到哪裏,像這樣聞思修行的道場恐怕找不到。有些金剛道友曾經離開了,回來了以後,我的邪見中看出他們好像沒有很大的收獲,不管是在修行的境界還是人格脾氣方面能夠觀察出來,連基本的法理都不懂,一直搞世間法,回來以後與我們這裏的修行人有很大的差別。

  我們常住的人,有些修行真的很不錯,但是這僅僅是我的贊歎,你們要去其他地方當然我也沒有意見,但是我不太想理那些離開的人,有很多金剛道友回來以後問我有什麼教言,既然已經舍棄了我們而依止了其他的上師,我想也沒有什麼可說的了,你有你的金光道,我們還是走自己的獨木橋,沒有什麼教言,我的教言你不一定聽,但是你的修行境界各方面如果有發展固然是很好的。

  希望大家誠心思維,學院中真正想安住下來的、如理如法的修行人,如果沒有出現什麼大違緣,我想在這幾年中好好地培養,對他的各方面我們也盡量地照顧,不想聞思、不守清規戒律又經常跑來跑去的人,准備離開。我心裏想什麼,嘴裏就說出來,不像現在的有些人心口不一,這就是所謂的狡詐者,《薩迦格言》當中也是這樣講的。我的心髒不好,因爲你們而使其他道友在課堂上受影響也不好,真的要住下來要如法。有些人可能認爲上師沒有了,學院肯定會解散的,但是有一部分解散,有一部分聞思修行的人還繼續下去,因爲上師培養了我們這麼多年,我相信我們有這個能力,不管是從管理上、智慧上,還有培養人才的能力應該是有的,五明佛學院不會因此垮下去!

  法王的法體很多人看都說縮小了,你們拜見的過程當中也有明顯的感覺吧,大家都知道以前他老人家的法體非常龐大。以妄語來贊歎自己的根本上師也是不合理的,這些道理在《君規教言論》中也有宣說,所以我一直沒有提,又擔心說上師縮小可能第二天又有很多人去看,這樣次序就會混亂,就一直不敢說。但有緣、有信心的人拜見的過程中也肯定有這種感覺,不是我在這裏宣揚,昨天丹增活佛他們也拍了照片,但是什麼時候公開不太清楚。從我個人的角度講不管上師縮小也好,擴大也好,不管怎麼樣從信心上確實沒有任何改變,真正認爲上師是金剛持如來的化身,所以我一點也不在乎瑞相。

  確實不管是從教法還是弘法利生的事業推測,完全是如來的化現,我沒有任何懷疑。但是有些世間人特別可憐,尤其唯物論的一些人對外相特別執著,對上師的法身舍利不一定執著。現在社會上的傳說也是法體縮小了,我們學院裏學因明的、平時不大接受別人的觀點的堪布也都有不同程度的看法,有些人說縮得非常小,有些說反正有一點縮小,不管怎麼樣,從自己的感覺上不折不扣地評價還是有一點縮小,雖然上師如意寶以前說過,廣傳密法的原因身體不一定縮小,也許有可能增長,但是確實五佛冠帽好像都一天比一天顯得大了,你們很多人可能也有這種感覺,我順便提一下。

  我們照常聞思修行應該沒有大困難,因爲大家都是修行人,尤其很多男、女衆確實做得很好,遇到困難痛苦的時候應該堅強,遇到高興的事情時也能堪忍,有承受能力作爲修行人來講是非常重要的。整個過程中大家肯定會傷心,這一點毋庸置疑,有時候想起來很多事情好像如夢初醒的感覺,但是不管怎樣,萬法都是無常的,在我們的根本上師和金剛道友身上發生的事情,不久的將來也會發生在我們的身上,因此很多高僧大德的圓寂全部是爲了在衆生面前顯示無常。

  我想這個修心法門講完以後,我們就講法王如意寶的《厭離今生》,以前益西彭措堪布翻譯過。我看了《教言集》,以前我們沒有翻譯的很多教言以後盡量講,這樣就與上師在我們身邊沒有很大的差別,以前他老人家在世的時候也經常看不到,一直住在他老人家的無量宮當中,但是他的教言我們經常有接受的機會。同樣的道理,現在上師的色身雖然已經融入法界,但我們反反複複去看上師如意寶的《直指心性》、《忠言心之明點》、《教誨甘露明點》等等的教言,實際上跟上師交流和拜談沒有任何差別。因此,希望在座的人也不要太傷心,應該自我安慰。

  大成就者葉莫瓦說:“覺受未能得增上,猶如杲日隱月光,彼皆二取貪境致,具緣之士當斷執。”

  如果我們沒有看破今世,修行的境界就不能增上,就像太陽隱蔽了月光一樣,這全部是能取、所取的貪執境所致的。很多人不管是修密法還是修顯宗的法要,境界和覺受始終沒有進展,此中原因是什麼呢?全部是我們對外境能取、所取的執著所導致的,有緣的人一定要首先斷除執著,不管是對財物的執著、對人的執著、對名聲的執著等等,我們很多的執著無非是對今世的執著,所以很多人覺得自己以前修行是可以的,但修行越來越搞不上去,爲什麼呢?不用問上師,成就者葉莫瓦已經講得很清楚了,就是貪執今世的念頭較重的原因導致的,所以,我們對二取、對外境的貪執應該盡量地斷除,不然自己的修行不一定能增上。

  藏巴加惹也說:“修士如若乏主人,則如風掃富翁財,雄獅淪落爲狗伴,稀世珍寶陷淤泥。當具斷貪之主人。”

  藏巴加惹的這個教言下面還有大量的解釋,意思就是說:修行的士夫不能缺乏主人,如果缺乏主人,就像是富翁的財産全部被風掃光了一樣,這種修行人最後會一敗塗地,就像雄師最後淪落爲惡狗、稀有的珍寶陷在泥土當中不能發揮作用一樣,我們作爲修行人第一個條件就是斷除貪執,斷除貪執就是所謂具足主人,如果說一個家庭沒有主人,那麼他們家裏面的財産就會被其他人偷盜搶奪或隨便享用,自己一點也享用不到,沒有主人的家財就是這樣,不能看破今世的沒有主人的修行人,他所有的境界,有些會忘失,有些以各種原因而退失,所以作爲修行人,如果沒有主人,修行是不能成功的。我想有些人可能已經缺乏主人了,雖然在這個上師面前聽一點,那個上師面前聽一點,自己也看一些書,但是缺少最主要的主人,就是看破今世的條件不具足,如果你能斷除對今世的貪執,看破、放下,那麼你會自然而然精進修行的,但是你整天爲家庭、爲自己的名聞利養而奔波,同時又想增上自己的修行境界是不能現實的,因爲你的心思大量地放在今世上面了,修行實在是不可能成功。

  如果從心坎深處生起了舍棄貪執今生之念,則無論修習其他任何之法,都不在話下。只需稍下工夫,就能大見成效。

  如果首要的條件——對今世的貪執真正能放下來,不是口頭上說,而是在內心中認識到今世只有短暫的幾十年,不該特別地執著,如果從心坎深處生起看破今世的念頭,修任何法稍加鞏固就沒有困難。

  比如說修菩提心,如果沒有看破今世就沒有出離心,菩提心是不可能生起來的。爲什麼呢?真正想利他是乃至生生世世都利他,並不僅僅是短暫的今生當中利他,因此,菩提心的基礎是出離心,出離心生得起來,菩提心也生得起來,菩提心生起來後修其他任何法門都輕而易舉。很多人認爲自己原來的境界很不錯,爲什麼後來就越發不見進展,原因就是看破今世還沒有修好,修好這一點,很多修行的功夫就很容易現見。

  反之,如果沒有生起舍棄貪執今生之念,即使生起了一些覺受及證相,也會倏然退失。這是屢見不鮮、時常耳聞的事實,並且以理證也是可以成立的。

  反過來說如果沒有生起看破今世的念頭,也許你在修行的過程中能看到明點、證相、生起次第的法相,或者你真的認爲自己已經證悟了,就是一些暫時的覺受和證相而已,就像沒有牆基的牆上的花紋一樣,很快的時間中會銷聲匿迹。這個事實我們經常看得到,聽得到,而且不說教證,通過理證也是能成立的。因此,爲什麼有些人的境界就像雲間的太陽一樣稍微顯一下就很快消失,原因是沒有打好基礎,否則這些境界是不會消失的。

  卓衮巴大師也雲:“如若此生未斷除,縱生信覺及禅定,猶如前輩諸大德,刹時一切皆退卻。設使此念已堅定,勝法自于相續生,安住並且輾轉增,所有卓然之妙慧,恰似高廣虛空生。猶如撒播賢妙種,此念固增智超群。”

  卓衮巴大師說:如果我們沒有生起看破今世的念頭,雖然禅定和覺受像以前的高僧大德那樣已經生起來了,但是也有可能在一刹那中全部都消失得無蹤無影,因此,觀察自己是否具備第一個條件——看破今世。

  如果看破今世的念頭不但在自相續中生起,而且比較穩…

《開啓修心門扉講記 上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