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开启修心门扉讲记 上册▪P34

  ..续本文上一页得不是很广,只是有时候出现一些,但是大家应该认识到菩提心的重要性,如果我们相续中没有菩提心,自私自利就成了轮回的因,不一定成为解脱的因,不一定成为佛果的因,也很可能变成非法的因,也就是说恶趣之因。

  原来上师如意宝讲过一个公案,托嘎如意宝对这个公案特别重视。学沃色迦有口才,讲经说法非常得心应手,他的眷属中有一来果和无来果的,还有很多超越凡夫的圣者,但是他的母亲性格不好,经常向他告状,后来学卧色加对他的弟子取马头、牛头、狗头等恶名,最后他自己变成一种非常可怕的大鱼。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还授记他在将来的成千上万个劫当中仍在受苦。一个讲经说法的大法师,因为有母亲为恶友,最后自己造了如是的恶业。上师如意宝在讲《百业经》的时候大家也非常清楚,平时说话的过程中不能给别人取恶名。因此,我们自己闻思修行没有纠正发心就很可能变成恶趣的因,闻思修行的过程当中应该尽量地调伏自心,原来刚强的习性和恶劣的习气一定要尽量地改正。

  这里也说千方百计地为众生着想是最殊胜利众。我原来也说过,我们不一定都要变成高僧大德,非要坐在法座上只依靠讲法来利益众生。我看很多人还是很不错,接触别人的过程中想尽各种办法引他们入佛门,比如说首先给从来不信佛教的人讲一些佛教的功德,如果佛教的功德他不能接受就先给他从世间法上说服,他稍微对你有一点信心和感情的时候再通过不同的方式令他趋入佛门,这就是利益众生。一个人一生当中能度化一个众生也有无量的功德。还比如我们接触一些旁生、一些凡是具有生命的众生的时候,自己有能力就马上放生,如果没有能力放生,在它的耳边念一些咒语,这些都是弘法利生,都是利益众生。利益众生的事情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只不过是在程度和范围上有一点差别。

  每一个居士,哪怕是一个很弱小的居士,在回去的路上会接触很多人,比如说坐班车时旁边有一个人,那么就可以问一问他信不信佛教,如果他不信佛教,让他说出理由,有什么理由可以证明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不正确,可以与他辩论。如果他信,我们从见解上可以与他沟通。

  所以,弘法利生随时随地都可以做,佛法的结果就是弘法利生,自己稍微有一点见解的时候,一定要度自己身边的众生,因为身边的众生我们有能力度,有办法度,这样会有很大的利益。我们给旁边的人一点财物也许暂时给他解决一些问题,但这不能解决长远的问题,如果在他的相续中真的撒下了解脱的种子,功德才是无量的。因此,以后大家应该大胆地弘扬佛法,这很必要,弘扬佛法一定要从我们每一个修行人实地做起。

  任居何处能知餍足是最殊胜的富豪;

  不管你住于何处,只要你有知足少欲的心,你就是最殊胜的富豪。现在很多富豪是非常贫穷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他一直忙碌,一直觉得自己没有财产,其实你只要知足少欲就是最殊胜的,奔公甲只有一个瓶子和一件袈裟,其他一无所有,但是他心里很满足,心里很满足是很快乐的,这就是所谓的富翁。

  前往任何国土能随遇而安是最殊胜的故乡;

  不管你到哪一个国土都是很快乐,这就是最殊胜的故乡。有一些修行境界的人,像以前根登群佩、虚云老和尚,他们不管是到了哪里都能接受,不管是到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到哪一个方所。有利益众生的心,什么事情都好办。因为他对自己没有执著,如果对自己的执著非常大,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整天就是为了“我”而奔波和痛苦,如果没有所谓自私自利的“我”的执著,不管到哪里都尽心尽力地利益众生,自己就不会有大的痛苦。

  无论卧居何方能欢畅欣悦是最殊胜的无量宫殿;

  不管到哪里,住五星级的宾馆、坐高级的轿车也很快乐,很简陋、破烂的五块钱的旅店也很快乐地唱金刚歌,都是如幻如梦的,没有什么可执著的,如果有这样的境界,生活就有一定的价值和利益。

  哀伤是经验最殊胜的良伴;

  有时候哀伤的经验在人生当中是最殊胜的良伴。挫折和痛苦是一生当中最难忘的、对修行最有帮助的一个好友。比如说你的上师离开了,你的道友离开了,这样无常和伤心的事,是在修法中最有能力的一种鞭策、最好的一个劝阻,是这样的意思。

  持之以恒是最殊胜的壮士;

  独立自主是最殊胜的强大;

  内心不为贪嗔之念所转是最殊胜的悲心;

  这里是从胜义悲心的角度来讲的,因为胜义悲心以贪心和嗔心是根本不会转变的。

  遮止非理作意是最殊胜的持戒;

  内心具有证悟是最殊胜的摄受空行。”

  所谓世间的空行母不一定是最殊胜的空行,内心当中证悟空性才是真正的般若佛母,这就是最好的空行母。

  这是藏巴加惹对我们的教言。

  加哲仁波切云:“舍弃今生是最善妙的清净业障之法。”

  加哲仁波切也说:我们能看破今世、舍弃今世的话,这就是最好的忏悔方法,最好的金刚萨埵心咒。

  根方扎加尊者的弟子喀 格西,一向为人贤达,福泽盖世,却不幸罹患麻风病。

  喀 格西对人一向豁达,性格很平和,他的福报也是超越世人的。有些高僧大德得各种各样的病,死的时候也有很不吉祥的暴死现象,以前静命菩萨也是被一匹马踢死的,对于有些高僧大德死亡和得病的方式,有些人很不理解,其实所谓的高僧大德是在轮回当中显示为一般的众生,不可能是直接以佛和菩萨的形象来度化众生的,因此上师如意宝健在的时候也经常说我的身体……嗯……

  想尽一切办法都无力回天。在一天夜晚,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独自一人陷入了沉思:既然得了这种病,就应当远离人群,真正地飞遁离俗、归隐山林,将自己的一切身财都捐作善法。到节莫山崖的岩石下去过枕山栖谷的隐士生活,向素昧平生的过往行人乞讨口粮,专心专意地念诵观音心咒。他就这样一直思索着,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

  当时他得麻风病的时候想尽一切办法终究回天乏力。一天晚上他睡不着,非常痛,于是他想一定要从世俗中逃出来。

  我们有些病人,有些精神痛苦的人也应该这样想,现在我的病也治不好,我的痛苦也消不了,莫不如归隐山林。有些人说有狐狸、老虎等很多众生缠绕着自己,如果你真正是去了很多医院也实在没有办法,最好把自己的身体和受用全部捐给这些众生,捐作善法。

  他自己心里这样打算,一定要到节莫山的岩石下,把山作为枕头,山谷作为自己的栖身之处,应该过这样的隐士生活,因为自己现在病得这么严重,去了很多医院也没有用,看了很多医生也不一定说得让我心满意足,所以,我还是到山谷里面去过隐士的生活,一心一意地念诵观世音菩萨心咒,修自他交换就可以了,再也不求任何医生,再也不去看病了,最后就进入梦乡。

  他梦见自己被一股巨浪冲击着,极其惶恐不安,正当生死攸关、千钧一发之际,一名白人挺身将他从水中救出放到了节莫山崖的岩石之上。自己的身体中流出了大量的液体。当他一觉醒来,床榻之上积满了水,他的麻风病也不治而愈。

  他在梦中非常害怕,就在被水冲走的生死攸关、千钧一发的时候,有一个人把他放在了节莫山的岩石上,最终他的病也不治而愈了。我们在生活中很难免出现违缘,修这种法还是很殊胜的。

  总而言之,看破今生的信念如果前所未生,就当励力生起。如果已经生起,就应令其越发增盛,历久弥坚。

  我们如果看破今世的信念和智慧还没有生起来,就应该想尽办法使它生起来,如果我们真的能看破今世,觉得现在世间的所作所为都没有意义是很好的。

  我想在学院里面常住的大多数出家修行人应该是已经生起了看破今世的定解,不然这里这么寒冷,有时候连青菜都买不到,如果这些人住在城市里,生活肯定比在这里好,因此,很多人在相续当中应该已经生起看破今世的念头了,如果已经生起,就应当随着时间的推移使之历久弥坚,智慧越来越增强,信心越来越坚定,不会遇到违缘和损失。

  舍弃今生是修行人唯一的出路。

  大家都认为自己是修行人,修大圆满法,修宁玛巴的法,但是你观察自己有没有具足第一个条件——看破今世,如果没有,所谓的修行人就是假修行人,如果你已经看破今世,对世间的所作所为真的看淡了,觉得没有任何实义,觉得是自欺欺人而已,如果有这样的信念就是已经生起了看破今世的境界。在此基础上继续修持,所有境界、功德、智慧、悲心也会油然而生的,如果没有这个基础,真是黄粱美梦,怎样希求也不一定实现。

  因此,我们作为修行人,看破今世是唯一的修行之道,所以这本书也是把看破今世的这一品讲得较广,费了大量的笔墨阐述了很多高僧大德的教言,我们的心并不是石头般刚强,应该有一点转化。以前对看破今世没有很大的转变,但通过这些教育,很多人的心里面应该是有所改变的。我刚翻译完的时候,我打电话问这里的修行人《开启修心门扉》怎么样。很多修行人说:“非常好,您老人家以后能不能给我们讲一遍。”我确实心里面很想讲,这次可以说是如愿以偿了。在讲解的过程中,希望大家将重要的教言铭记于心,我想讲解此法在人生当中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因为很多法一讲再讲很不现实,舍弃今世是修行人唯一的出路,一定要牢记在心,不然这个再重要,有时候在语言上也无法表达,但是心里面的确觉得对修行人非常重要。

  

  

  

  

  

  

  2004年1月25日 第20节课

  (2004年1月24日法体荼毗)

  法王如意宝老人家在世的时候曾要求不留遗体,也不能修舍利塔,生前再三地嘱咐。他说如果一个人的肉身一直存放,就好像寺院都已经变成尸陀林一样,失去了寺院的价值,所以不要求留遗体。

  昨天火化的过程当中他老人家的心脏一直烧不坏,后来我们也保存起来了,这也是很好,昨天现场有些人也看到了,火力非常猛,塔子上面装有的钢条都已经融化…

《开启修心门扉讲记 上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