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開啓修心門扉講記 上冊▪P34

  ..續本文上一頁得不是很廣,只是有時候出現一些,但是大家應該認識到菩提心的重要性,如果我們相續中沒有菩提心,自私自利就成了輪回的因,不一定成爲解脫的因,不一定成爲佛果的因,也很可能變成非法的因,也就是說惡趣之因。

  原來上師如意寶講過一個公案,托嘎如意寶對這個公案特別重視。學沃色迦有口才,講經說法非常得心應手,他的眷屬中有一來果和無來果的,還有很多超越凡夫的聖者,但是他的母親性格不好,經常向他告狀,後來學臥色加對他的弟子取馬頭、牛頭、狗頭等惡名,最後他自己變成一種非常可怕的大魚。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還授記他在將來的成千上萬個劫當中仍在受苦。一個講經說法的大法師,因爲有母親爲惡友,最後自己造了如是的惡業。上師如意寶在講《百業經》的時候大家也非常清楚,平時說話的過程中不能給別人取惡名。因此,我們自己聞思修行沒有糾正發心就很可能變成惡趣的因,聞思修行的過程當中應該盡量地調伏自心,原來剛強的習性和惡劣的習氣一定要盡量地改正。

  這裏也說千方百計地爲衆生著想是最殊勝利衆。我原來也說過,我們不一定都要變成高僧大德,非要坐在法座上只依靠講法來利益衆生。我看很多人還是很不錯,接觸別人的過程中想盡各種辦法引他們入佛門,比如說首先給從來不信佛教的人講一些佛教的功德,如果佛教的功德他不能接受就先給他從世間法上說服,他稍微對你有一點信心和感情的時候再通過不同的方式令他趨入佛門,這就是利益衆生。一個人一生當中能度化一個衆生也有無量的功德。還比如我們接觸一些旁生、一些凡是具有生命的衆生的時候,自己有能力就馬上放生,如果沒有能力放生,在它的耳邊念一些咒語,這些都是弘法利生,都是利益衆生。利益衆生的事情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只不過是在程度和範圍上有一點差別。

  每一個居士,哪怕是一個很弱小的居士,在回去的路上會接觸很多人,比如說坐班車時旁邊有一個人,那麼就可以問一問他信不信佛教,如果他不信佛教,讓他說出理由,有什麼理由可以證明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不正確,可以與他辯論。如果他信,我們從見解上可以與他溝通。

  所以,弘法利生隨時隨地都可以做,佛法的結果就是弘法利生,自己稍微有一點見解的時候,一定要度自己身邊的衆生,因爲身邊的衆生我們有能力度,有辦法度,這樣會有很大的利益。我們給旁邊的人一點財物也許暫時給他解決一些問題,但這不能解決長遠的問題,如果在他的相續中真的撒下了解脫的種子,功德才是無量的。因此,以後大家應該大膽地弘揚佛法,這很必要,弘揚佛法一定要從我們每一個修行人實地做起。

  任居何處能知餍足是最殊勝的富豪;

  不管你住于何處,只要你有知足少欲的心,你就是最殊勝的富豪。現在很多富豪是非常貧窮的,爲什麼這麼說呢?他一直忙碌,一直覺得自己沒有財産,其實你只要知足少欲就是最殊勝的,奔公甲只有一個瓶子和一件袈裟,其他一無所有,但是他心裏很滿足,心裏很滿足是很快樂的,這就是所謂的富翁。

  前往任何國土能隨遇而安是最殊勝的故鄉;

  不管你到哪一個國土都是很快樂,這就是最殊勝的故鄉。有一些修行境界的人,像以前根登群佩、虛雲老和尚,他們不管是到了哪裏都能接受,不管是到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到哪一個方所。有利益衆生的心,什麼事情都好辦。因爲他對自己沒有執著,如果對自己的執著非常大,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整天就是爲了“我”而奔波和痛苦,如果沒有所謂自私自利的“我”的執著,不管到哪裏都盡心盡力地利益衆生,自己就不會有大的痛苦。

  無論臥居何方能歡暢欣悅是最殊勝的無量宮殿;

  不管到哪裏,住五星級的賓館、坐高級的轎車也很快樂,很簡陋、破爛的五塊錢的旅店也很快樂地唱金剛歌,都是如幻如夢的,沒有什麼可執著的,如果有這樣的境界,生活就有一定的價值和利益。

  哀傷是經驗最殊勝的良伴;

  有時候哀傷的經驗在人生當中是最殊勝的良伴。挫折和痛苦是一生當中最難忘的、對修行最有幫助的一個好友。比如說你的上師離開了,你的道友離開了,這樣無常和傷心的事,是在修法中最有能力的一種鞭策、最好的一個勸阻,是這樣的意思。

  持之以恒是最殊勝的壯士;

  獨立自主是最殊勝的強大;

  內心不爲貪嗔之念所轉是最殊勝的悲心;

  這裏是從勝義悲心的角度來講的,因爲勝義悲心以貪心和嗔心是根本不會轉變的。

  遮止非理作意是最殊勝的持戒;

  內心具有證悟是最殊勝的攝受空行。”

  所謂世間的空行母不一定是最殊勝的空行,內心當中證悟空性才是真正的般若佛母,這就是最好的空行母。

  這是藏巴加惹對我們的教言。

  加哲仁波切雲:“舍棄今生是最善妙的清淨業障之法。”

  加哲仁波切也說:我們能看破今世、舍棄今世的話,這就是最好的忏悔方法,最好的金剛薩埵心咒。

  根方紮加尊者的弟子喀 格西,一向爲人賢達,福澤蓋世,卻不幸罹患麻風病。

  喀 格西對人一向豁達,性格很平和,他的福報也是超越世人的。有些高僧大德得各種各樣的病,死的時候也有很不吉祥的暴死現象,以前靜命菩薩也是被一匹馬踢死的,對于有些高僧大德死亡和得病的方式,有些人很不理解,其實所謂的高僧大德是在輪回當中顯示爲一般的衆生,不可能是直接以佛和菩薩的形象來度化衆生的,因此上師如意寶健在的時候也經常說我的身體……嗯……

  想盡一切辦法都無力回天。在一天夜晚,他輾轉反側,難以入眠,獨自一人陷入了沈思:既然得了這種病,就應當遠離人群,真正地飛遁離俗、歸隱山林,將自己的一切身財都捐作善法。到節莫山崖的岩石下去過枕山棲谷的隱士生活,向素昧平生的過往行人乞討口糧,專心專意地念誦觀音心咒。他就這樣一直思索著,不知不覺進入了夢鄉。

  當時他得麻風病的時候想盡一切辦法終究回天乏力。一天晚上他睡不著,非常痛,于是他想一定要從世俗中逃出來。

  我們有些病人,有些精神痛苦的人也應該這樣想,現在我的病也治不好,我的痛苦也消不了,莫不如歸隱山林。有些人說有狐狸、老虎等很多衆生纏繞著自己,如果你真正是去了很多醫院也實在沒有辦法,最好把自己的身體和受用全部捐給這些衆生,捐作善法。

  他自己心裏這樣打算,一定要到節莫山的岩石下,把山作爲枕頭,山谷作爲自己的棲身之處,應該過這樣的隱士生活,因爲自己現在病得這麼嚴重,去了很多醫院也沒有用,看了很多醫生也不一定說得讓我心滿意足,所以,我還是到山谷裏面去過隱士的生活,一心一意地念誦觀世音菩薩心咒,修自他交換就可以了,再也不求任何醫生,再也不去看病了,最後就進入夢鄉。

  他夢見自己被一股巨浪沖擊著,極其惶恐不安,正當生死攸關、千鈞一發之際,一名白人挺身將他從水中救出放到了節莫山崖的岩石之上。自己的身體中流出了大量的液體。當他一覺醒來,床榻之上積滿了水,他的麻風病也不治而愈。

  他在夢中非常害怕,就在被水沖走的生死攸關、千鈞一發的時候,有一個人把他放在了節莫山的岩石上,最終他的病也不治而愈了。我們在生活中很難免出現違緣,修這種法還是很殊勝的。

  總而言之,看破今生的信念如果前所未生,就當勵力生起。如果已經生起,就應令其越發增盛,曆久彌堅。

  我們如果看破今世的信念和智慧還沒有生起來,就應該想盡辦法使它生起來,如果我們真的能看破今世,覺得現在世間的所作所爲都沒有意義是很好的。

  我想在學院裏面常住的大多數出家修行人應該是已經生起了看破今世的定解,不然這裏這麼寒冷,有時候連青菜都買不到,如果這些人住在城市裏,生活肯定比在這裏好,因此,很多人在相續當中應該已經生起看破今世的念頭了,如果已經生起,就應當隨著時間的推移使之曆久彌堅,智慧越來越增強,信心越來越堅定,不會遇到違緣和損失。

  舍棄今生是修行人唯一的出路。

  大家都認爲自己是修行人,修大圓滿法,修甯瑪巴的法,但是你觀察自己有沒有具足第一個條件——看破今世,如果沒有,所謂的修行人就是假修行人,如果你已經看破今世,對世間的所作所爲真的看淡了,覺得沒有任何實義,覺得是自欺欺人而已,如果有這樣的信念就是已經生起了看破今世的境界。在此基礎上繼續修持,所有境界、功德、智慧、悲心也會油然而生的,如果沒有這個基礎,真是黃粱美夢,怎樣希求也不一定實現。

  因此,我們作爲修行人,看破今世是唯一的修行之道,所以這本書也是把看破今世的這一品講得較廣,費了大量的筆墨闡述了很多高僧大德的教言,我們的心並不是石頭般剛強,應該有一點轉化。以前對看破今世沒有很大的轉變,但通過這些教育,很多人的心裏面應該是有所改變的。我剛翻譯完的時候,我打電話問這裏的修行人《開啓修心門扉》怎麼樣。很多修行人說:“非常好,您老人家以後能不能給我們講一遍。”我確實心裏面很想講,這次可以說是如願以償了。在講解的過程中,希望大家將重要的教言銘記于心,我想講解此法在人生當中也可能是最後一次,因爲很多法一講再講很不現實,舍棄今世是修行人唯一的出路,一定要牢記在心,不然這個再重要,有時候在語言上也無法表達,但是心裏面的確覺得對修行人非常重要。

  

  

  

  

  

  

  2004年1月25日 第20節課

  (2004年1月24日法體荼毗)

  法王如意寶老人家在世的時候曾要求不留遺體,也不能修舍利塔,生前再叁地囑咐。他說如果一個人的肉身一直存放,就好像寺院都已經變成屍陀林一樣,失去了寺院的價值,所以不要求留遺體。

  昨天火化的過程當中他老人家的心髒一直燒不壞,後來我們也保存起來了,這也是很好,昨天現場有些人也看到了,火力非常猛,塔子上面裝有的鋼條都已經融化…

《開啓修心門扉講記 上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