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下來的教言非常多,果倉巴的教言我曾引用在《藏密素食觀》中。
米拉達波瓦和果倉巴最初的時候也貧困,後來在衆多的貧民中脫穎而出,雖然在家的時候非常痛苦,最後變成天底下最快樂的人了。我們這裏的有些修行人已經在學院當中呆了幾年、十幾年,真正獲得了佛法的微妙精華,現在不管是遇到生活上的什麼困難,仍然會非常快樂,這一點很多修行人也深有體會,現在不管你變成什麼樣,富裕也可以,貧窮也可以,生病也可以,健康也可以,反正你的生活與世間人比較起來完全是不相同的,世間人所作所爲都非常執著,他們經常非常痛苦,但我們很多修行人像米拉達波瓦一樣是天底下最快樂的人。
如果回顧古往今來所有前輩大德們的事迹,就會發現他們都是沿著同一條足迹走過的。我們應當對此審慎思維,如果能舍棄今生,則絕對不可能不幸福。反之,如果不能看破今生,而企圖得到幸福快樂,簡直癡心妄想!
從釋迦牟尼佛到後來的無垢光尊者、麥彭仁波切等我們前譯甯瑪巴的一些高僧大德的事迹來看,他們都是沿著同一條路走過來,爲什麼這樣講呢?因爲最初的時候他們的生活也顯得非常窘困、痛苦,但他們通過苦行以後不但人們對他恭敬,自己在生活上、修行上也非常快樂,這就是我們修行的一條軌道。
如果沒有舍棄今世,不管你的生活表面上怎樣好,但實際上你要想獲得快樂是根本做不到的,根本不可能現實。因此,關鍵的問題,就像我們要開車,就要弄懂最主要的竅訣,不懂就不一定能開好。
同樣的道理,我們在修行的道路上首先是對世間的所作所爲盡量不要太執著,一定要看破,否則我們的修行不一定成功,無論你是在家人還是出家人。當然出家人應該已經看破了家庭、房屋、財産,但是我想在家人也有在家人的看破,爲什麼這樣講呢?有些在家人明明是吃穿不愁,但是他還想繼續發展,結果一無所得,所以在家人應該知足少欲,在具有一定條件的時候,應該有一種滿足感,沒有滿足感就不能看破,有了滿足感就是看破的前行。
我們這次法會當中也有很多在家居士參加,按照《開啓修心門扉》裏面所講的一樣全部要看破的話,對在家居士來說可能還不能實現,因爲還破不掉對家庭的很多執著,但是我們最主要的,首先不要盲目地去希求大圓滿、大手印,因爲沒有一點基礎卻尋求這些是不現實的,一定要從佛法的基礎開始,佛法的基礎是什麼呢?對世間法不能太執著,世間的所作所爲沒有太大的意義,自己要在這些方面下工夫,這樣一來生活也會很快樂,而且修行也會很成功。因爲你懂得怎樣做世間法都沒有很大的意義,只有修行才有意義,因爲修行能解決今生的快樂生活,也能解決來生的很多問題,所以我們對修行一定會看中。
出家人當然更不必說,現在的很多出家人整天都是在一些名利、財富上打轉,讓人觸目傷心。尤其是現在依靠佛法的手段、依靠上師的手段來欺騙很多衆生這一點,一些狡詐的人經常欺騙信衆,這方面希望在家人也要注意。上師圓寂以後有些人還是利用這一點來欺騙錢財,這沒有任何意義。前一段時間很多人說學院開法會,資金非常緊張,你們如果願意發心,應該把錢打在他的卡上面,這種現象如今已經見怪不怪了。很多漢地的居士也沒有頭腦,爲什麼說沒有頭腦呢?首先他們根本不觀察,只要來活佛、上師,他們就很崇拜,過了兩天以後就開始說他的過失,開始誹謗他,這樣不好。首先應該仔細地觀察,以前的假活佛比較多,現在的假堪布也比較多,我們學院當中有些不要說堪布,連一個輔導員的資格都沒有的人到了其他地方就完全成了堪布,聽到這些堪布的名稱,有時候我都很驚訝。
現在國外也有這樣的情況,印度金剛座有一個喇嘛,他告訴旁邊的人等其他人來的時候叫他活佛,他們在朝拜金剛座的時候,有人說:“活佛,你好。”之後一些香港和其他地方的信衆就認爲他是真的活佛,就很恭敬他,後來他被請到臺灣去傳法,但他什麼法都不懂,後來可能也有一些收入。這些都是出家人不好的行爲,一般來講在家人說出家人的過失、看出家人的過錯是不合理的,但是自己首先觀察善知識是合理的。現在這個社會非常複雜,出家人當中也有假的,在家人當中假的也特別多,只要有一個地方說某個人很了不起,人們就都隨聲附和、盲目崇拜,過一段時間此人騙了很多人的時候就毀壞了他們的信心,最後他們對整個寺院都不起信心,以爲所有人都是假的。
都是假的是不可能的,我想我們學院中的成千上萬個修行人,修行非常好,從境界各方面來講在末法時代非常難得的善知識也很多,但是也有一些假的,這些方面你們一定要分析。我們買東西的時候,商場裏的假冒僞品也是數不勝數,沒有智慧的人經常會受騙。同樣的道理,我們在接受佛法的過程中,佛法是真的,但是有些人沒有修持佛法,有各種各樣的目的。
你們一定要辨別,有人第一次來的時候你不一定馬上要去依止,先打聽一下這個人是否是真正的善知識,他的行爲怎麼樣,一定要好好地觀察,觀察過後你才去依止就不會錯。尤其現在我們都比較擔心,這次法王圓寂以後很多人很高興,有各種目的,不知道有些喇嘛的行爲是真還是假,但是很多人發心要修金子靈塔,銀子靈塔,到漢地或者是到其他地方化緣,一開口都有點害怕。一方面他自己獲得財産我們也沒有什麼嫉妒心,但是我們都不願意看到有人依靠上師如意寶的名聲和上師如意寶的後事來欺騙衆生,上師對誰結緣,他真的能獲得很大的利益,上師的威力不可思議,很多人最好不要利用上師和其他成就者來養活自己。
有些人貪圖今世的快樂,獲得今世的快樂簡直是癡心妄想,這種行爲是完全不合理的。
所以,無論如何都應將未能舍棄今生之念,視爲擦屁股的石頭一般,刻不容緩地將其抛棄。
所以對不舍棄今世的念頭、耽執今世的念頭就應該像擦屁股的石頭一般看待,《劄嘎山法》裏面也有這種比喻,《劄嘎山法》裏說:“在匆匆忙忙之中于上師前聞受教言後,就像丟棄擦屁股的石頭一樣舍棄上師與同修道友而到處遊走。”這種人不是修法的法器,不具足法器的資格,《劄嘎山法》裏面主要是從依止上師方面來比喻的。古代有這種生活傳統,我原來認爲很多人對藏傳佛法的這種道理不一定理解,但實際上漢地比較偏僻的地方也有這樣的習慣。
這裏是比喻我們對今世的一切都不應執著,一看到今生的利養、錢財、名聲、地位,無有興趣,這樣的人才算是真正的修行人,應刻不容緩地將其抛棄,對今生的念頭一刻鍾也不拖延,最快的時間中把它舍棄,必須要有這樣的境界。
羊衮巴說:“此生牽連斷,舍棄吃與穿,蔑視己身壽。應當思維噶舉派大德們倜傥不羁的灑脫行爲,生起厭離、堅忍之心,依止深山,在阒無一人的寂地潛心修持,持之以恒地熏修,內心必定會生起夢寐以求的境界。”
今生的親友、兒女、地位和財産的牽連和執著一定要斷除,同時對自己的吃穿、身體和壽命這些方面的執著也盡量地斷除,當然我們現在完全斷絕食物肯定是不行的,但是對生活方面不能太講究。今天按照曆算是農曆大年初一,很多人也特別執著,但今年我們法王如意寶圓寂,大家都不會過年。世間上從昨天的大年叁十以來,吃飯都特別的講究,可能要做一天的時間,形狀、顔色各方面都非常執著,世間上的人們非常愚癡,不如利用這些時間精進地修持,因爲過了一年我們的壽命也短了一年,活在人間的時間越來越少,應該利用這樣的時間來好好修持,但是人們不是這樣,他們對吃飯非常執著,大城市中的人們在穿著方面也比較奢侈,上午換一件,下午也換一件,買很多高檔的衣服。但實際上我們的身體不高檔,買高檔的衣服也不一定有很大的利益,如果真正能看破今世,對吃穿、生活、身體、壽命等等不會很執著的。
噶舉派大德們很知足,他們的生活根本無有什麼束縛,具有無牽無挂的灑脫行爲。到杳無人煙的地方去潛心修持,這樣內心當中夢寐以求的境界才能現前出來。否則整天都忙著好吃好穿,一直沈溺在現代的生活當中,心裏面想生出境界來也沒辦法現實。現在有些人的生活條件特別好,而且希求奢華生活的心態也非常強烈,整天都是爲吃穿而忙碌,今天應該穿這件好衣服,明天要換那件好衣服,後天再換一件,一直執著。今天中午吃什麼好吃的,晚上又吃什麼好的。現在大城市裏面吃飯的應酬我是非常討厭,爲什麼呢?爲了吃一頓飯,花很長的時間,很多人所謂的歡聚一堂,就是一直吵吵鬧鬧沒完沒了,大概吃一頓飯也要兩叁個小時,覺得非常可惜,沒有任何實義。
吃飯隨便一點就可以,吃點水果,吃一點飯,馬上就解決了這個問題,之後用這些時間可以看書、修行,將佛法中真正的智慧容納于自己的相續,這是多麼有意義。但是世間人根本對這些不屑一顧。所以,生活與佛法都需要觀察,但是現在 很多人沒有頭腦,覺得他們的這種習慣很有意義,我們的這種習慣沒有任何意義,這是他們的看法。
葉衮巴上師也講出一段肺腑之言以提醒後人:“人們與其談論許多似是而非的大道理,不如拜讀諸佛菩薩的傳記,了解彼等從當初直至後來是如何實踐的。只有這樣,才是極爲善妙,不會被诓騙的啊!”
葉衮巴上師所說的這一段話我也有同感,人們的確經常談論似是而非、似乎正確無誤的道理,實際上這種道理一點也不合理,似是而非的大道理講起來是多麼的精彩,但是不如拜讀一些諸佛菩薩、前輩噶當派大德們如何修持,如何精進,他們對人身的態度是如何等方面的教言,這樣心裏面還是很快樂的。看看米拉日巴還有噶當派的這些大德們最初時候是怎麼樣,中間是怎麼樣,最後獲得什麼樣的成就,從這方面去觀察是有意義的。我們這些世間人開始的時候是爲了生活而忙碌,中間的時候也是爲了生活而忙碌,當離開人世的時候你的生活仍然沒有任何實義和價值。所以,還不如拜讀…
《開啓修心門扉講記 上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