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开启修心门扉讲记 上册▪P30

  ..续本文上一页下来的教言非常多,果仓巴的教言我曾引用在《藏密素食观》中。

  米拉达波瓦和果仓巴最初的时候也贫困,后来在众多的贫民中脱颖而出,虽然在家的时候非常痛苦,最后变成天底下最快乐的人了。我们这里的有些修行人已经在学院当中呆了几年、十几年,真正获得了佛法的微妙精华,现在不管是遇到生活上的什么困难,仍然会非常快乐,这一点很多修行人也深有体会,现在不管你变成什么样,富裕也可以,贫穷也可以,生病也可以,健康也可以,反正你的生活与世间人比较起来完全是不相同的,世间人所作所为都非常执著,他们经常非常痛苦,但我们很多修行人像米拉达波瓦一样是天底下最快乐的人。

  如果回顾古往今来所有前辈大德们的事迹,就会发现他们都是沿着同一条足迹走过的。我们应当对此审慎思维,如果能舍弃今生,则绝对不可能不幸福。反之,如果不能看破今生,而企图得到幸福快乐,简直痴心妄想!

  从释迦牟尼佛到后来的无垢光尊者、麦彭仁波切等我们前译宁玛巴的一些高僧大德的事迹来看,他们都是沿着同一条路走过来,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最初的时候他们的生活也显得非常窘困、痛苦,但他们通过苦行以后不但人们对他恭敬,自己在生活上、修行上也非常快乐,这就是我们修行的一条轨道。

  如果没有舍弃今世,不管你的生活表面上怎样好,但实际上你要想获得快乐是根本做不到的,根本不可能现实。因此,关键的问题,就像我们要开车,就要弄懂最主要的窍诀,不懂就不一定能开好。

  同样的道理,我们在修行的道路上首先是对世间的所作所为尽量不要太执著,一定要看破,否则我们的修行不一定成功,无论你是在家人还是出家人。当然出家人应该已经看破了家庭、房屋、财产,但是我想在家人也有在家人的看破,为什么这样讲呢?有些在家人明明是吃穿不愁,但是他还想继续发展,结果一无所得,所以在家人应该知足少欲,在具有一定条件的时候,应该有一种满足感,没有满足感就不能看破,有了满足感就是看破的前行。

  我们这次法会当中也有很多在家居士参加,按照《开启修心门扉》里面所讲的一样全部要看破的话,对在家居士来说可能还不能实现,因为还破不掉对家庭的很多执著,但是我们最主要的,首先不要盲目地去希求大圆满、大手印,因为没有一点基础却寻求这些是不现实的,一定要从佛法的基础开始,佛法的基础是什么呢?对世间法不能太执著,世间的所作所为没有太大的意义,自己要在这些方面下工夫,这样一来生活也会很快乐,而且修行也会很成功。因为你懂得怎样做世间法都没有很大的意义,只有修行才有意义,因为修行能解决今生的快乐生活,也能解决来生的很多问题,所以我们对修行一定会看中。

  出家人当然更不必说,现在的很多出家人整天都是在一些名利、财富上打转,让人触目伤心。尤其是现在依靠佛法的手段、依靠上师的手段来欺骗很多众生这一点,一些狡诈的人经常欺骗信众,这方面希望在家人也要注意。上师圆寂以后有些人还是利用这一点来欺骗钱财,这没有任何意义。前一段时间很多人说学院开法会,资金非常紧张,你们如果愿意发心,应该把钱打在他的卡上面,这种现象如今已经见怪不怪了。很多汉地的居士也没有头脑,为什么说没有头脑呢?首先他们根本不观察,只要来活佛、上师,他们就很崇拜,过了两天以后就开始说他的过失,开始诽谤他,这样不好。首先应该仔细地观察,以前的假活佛比较多,现在的假堪布也比较多,我们学院当中有些不要说堪布,连一个辅导员的资格都没有的人到了其他地方就完全成了堪布,听到这些堪布的名称,有时候我都很惊讶。

  现在国外也有这样的情况,印度金刚座有一个喇嘛,他告诉旁边的人等其他人来的时候叫他活佛,他们在朝拜金刚座的时候,有人说:“活佛,你好。”之后一些香港和其他地方的信众就认为他是真的活佛,就很恭敬他,后来他被请到台湾去传法,但他什么法都不懂,后来可能也有一些收入。这些都是出家人不好的行为,一般来讲在家人说出家人的过失、看出家人的过错是不合理的,但是自己首先观察善知识是合理的。现在这个社会非常复杂,出家人当中也有假的,在家人当中假的也特别多,只要有一个地方说某个人很了不起,人们就都随声附和、盲目崇拜,过一段时间此人骗了很多人的时候就毁坏了他们的信心,最后他们对整个寺院都不起信心,以为所有人都是假的。

  都是假的是不可能的,我想我们学院中的成千上万个修行人,修行非常好,从境界各方面来讲在末法时代非常难得的善知识也很多,但是也有一些假的,这些方面你们一定要分析。我们买东西的时候,商场里的假冒伪品也是数不胜数,没有智慧的人经常会受骗。同样的道理,我们在接受佛法的过程中,佛法是真的,但是有些人没有修持佛法,有各种各样的目的。

  你们一定要辨别,有人第一次来的时候你不一定马上要去依止,先打听一下这个人是否是真正的善知识,他的行为怎么样,一定要好好地观察,观察过后你才去依止就不会错。尤其现在我们都比较担心,这次法王圆寂以后很多人很高兴,有各种目的,不知道有些喇嘛的行为是真还是假,但是很多人发心要修金子灵塔,银子灵塔,到汉地或者是到其他地方化缘,一开口都有点害怕。一方面他自己获得财产我们也没有什么嫉妒心,但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有人依靠上师如意宝的名声和上师如意宝的后事来欺骗众生,上师对谁结缘,他真的能获得很大的利益,上师的威力不可思议,很多人最好不要利用上师和其他成就者来养活自己。

  有些人贪图今世的快乐,获得今世的快乐简直是痴心妄想,这种行为是完全不合理的。

  所以,无论如何都应将未能舍弃今生之念,视为擦屁股的石头一般,刻不容缓地将其抛弃。

  所以对不舍弃今世的念头、耽执今世的念头就应该像擦屁股的石头一般看待,《札嘎山法》里面也有这种比喻,《札嘎山法》里说:“在匆匆忙忙之中于上师前闻受教言后,就像丢弃擦屁股的石头一样舍弃上师与同修道友而到处游走。”这种人不是修法的法器,不具足法器的资格,《札嘎山法》里面主要是从依止上师方面来比喻的。古代有这种生活传统,我原来认为很多人对藏传佛法的这种道理不一定理解,但实际上汉地比较偏僻的地方也有这样的习惯。

  这里是比喻我们对今世的一切都不应执著,一看到今生的利养、钱财、名声、地位,无有兴趣,这样的人才算是真正的修行人,应刻不容缓地将其抛弃,对今生的念头一刻钟也不拖延,最快的时间中把它舍弃,必须要有这样的境界。

  羊衮巴说:“此生牵连断,舍弃吃与穿,蔑视己身寿。应当思维噶举派大德们倜傥不羁的洒脱行为,生起厌离、坚忍之心,依止深山,在阒无一人的寂地潜心修持,持之以恒地熏修,内心必定会生起梦寐以求的境界。”

  今生的亲友、儿女、地位和财产的牵连和执著一定要断除,同时对自己的吃穿、身体和寿命这些方面的执著也尽量地断除,当然我们现在完全断绝食物肯定是不行的,但是对生活方面不能太讲究。今天按照历算是农历大年初一,很多人也特别执著,但今年我们法王如意宝圆寂,大家都不会过年。世间上从昨天的大年三十以来,吃饭都特别的讲究,可能要做一天的时间,形状、颜色各方面都非常执著,世间上的人们非常愚痴,不如利用这些时间精进地修持,因为过了一年我们的寿命也短了一年,活在人间的时间越来越少,应该利用这样的时间来好好修持,但是人们不是这样,他们对吃饭非常执著,大城市中的人们在穿着方面也比较奢侈,上午换一件,下午也换一件,买很多高档的衣服。但实际上我们的身体不高档,买高档的衣服也不一定有很大的利益,如果真正能看破今世,对吃穿、生活、身体、寿命等等不会很执著的。

  噶举派大德们很知足,他们的生活根本无有什么束缚,具有无牵无挂的洒脱行为。到杳无人烟的地方去潜心修持,这样内心当中梦寐以求的境界才能现前出来。否则整天都忙着好吃好穿,一直沉溺在现代的生活当中,心里面想生出境界来也没办法现实。现在有些人的生活条件特别好,而且希求奢华生活的心态也非常强烈,整天都是为吃穿而忙碌,今天应该穿这件好衣服,明天要换那件好衣服,后天再换一件,一直执著。今天中午吃什么好吃的,晚上又吃什么好的。现在大城市里面吃饭的应酬我是非常讨厌,为什么呢?为了吃一顿饭,花很长的时间,很多人所谓的欢聚一堂,就是一直吵吵闹闹没完没了,大概吃一顿饭也要两三个小时,觉得非常可惜,没有任何实义。

  吃饭随便一点就可以,吃点水果,吃一点饭,马上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用这些时间可以看书、修行,将佛法中真正的智慧容纳于自己的相续,这是多么有意义。但是世间人根本对这些不屑一顾。所以,生活与佛法都需要观察,但是现在 很多人没有头脑,觉得他们的这种习惯很有意义,我们的这种习惯没有任何意义,这是他们的看法。

  叶衮巴上师也讲出一段肺腑之言以提醒后人:“人们与其谈论许多似是而非的大道理,不如拜读诸佛菩萨的传记,了解彼等从当初直至后来是如何实践的。只有这样,才是极为善妙,不会被诓骗的啊!”

  叶衮巴上师所说的这一段话我也有同感,人们的确经常谈论似是而非、似乎正确无误的道理,实际上这种道理一点也不合理,似是而非的大道理讲起来是多么的精彩,但是不如拜读一些诸佛菩萨、前辈噶当派大德们如何修持,如何精进,他们对人身的态度是如何等方面的教言,这样心里面还是很快乐的。看看米拉日巴还有噶当派的这些大德们最初时候是怎么样,中间是怎么样,最后获得什么样的成就,从这方面去观察是有意义的。我们这些世间人开始的时候是为了生活而忙碌,中间的时候也是为了生活而忙碌,当离开人世的时候你的生活仍然没有任何实义和价值。所以,还不如拜读…

《开启修心门扉讲记 上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