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開啓修心門扉講記 上冊▪P24

  ..續本文上一頁個很可憐的在家人。所以,大家應該牢牢記住以上所講的噶當派之十大妙法,以後我遇到一個道友就要問叁金剛是什麼,你不要說這個金剛、那個金剛……

  關于此理,佛陀以當年如何義無反顧地出家,在六年中栉風沐雨,艱苦卓絕的行爲,爲我們後學者如何出家修道等做出了最好的示範。若能深解其意,則前輩聖哲的修要指南是極爲深奧的,故當深切領會以上修法精要。

  佛陀出家,是在六年當中不怕風吹雨打的艱苦卓絕之行爲。大家都知道,佛陀當時是怎麼樣堅決,我們出家的時候也應該這樣隨學,家裏的人肯定不支持,這一點佛陀早已經說過的。有的人這樣講:“你們佛教不是很慈悲的嗎,一定要把我的兒女放出來,你看我們家裏的老人多麼可憐啊,你一點悲心都沒有嗎,你這個人真是太討厭了。”

  佛陀當年出家的時候、高僧大德當年出家的時候遇到了什麼樣的違緣,像漢地的弘一大師、印光大師等等,此類意義要深思。

  此等十法是當之無愧的“十大至寶”,一旦讓其深入內心,則可摧毀塵世的一切迷亂;吸幹貪欲的茫茫大海;鏟除八法的重重高山;推翻煩惱的穩固堡壘;搗毀惡業的堅韌航船;趨至對治的遼闊平原。實爲不可多得的勝妙至寶。

  如果得到了世間的珍寶,大家都可能歡喜雀躍的,但是這沒有很大的意義,因爲即生當中珍寶對我們有用,但是乃至生生世世,不會像菩提心和出離心那樣對我起到作用。所以,我們一旦在心相續當中生起以上所講的十大至寶,可以吸幹貪欲的茫茫大海……乃至最後可以趨至一切對治的遼闊平原,這些全部是用比喻來說明的。

  有天我和齊美仁真堪布談話的時候說到,不管根登群佩到印度還是到尼泊爾等地,從他的道歌和他寫作的詩歌中看得出他的逍遙自在和他不羁的生活方式,因爲他內心當中對今生沒有任何貪執,他這種境界真像是在遼闊的平原上一樣,沒有任何痛苦和約束,自由自在。

  我想我們這裏的有些修行人如果沒有出家、沒有依止法王如意寶的話,可能還是爲家庭和生活而痛苦。現在看來很多人對世間八法看得很淡泊,已經具有一定的境界,這一點是令人羨慕的。我們看到忙忙碌碌的世間人天天爲無有意義的瑣事奔波,心裏面只生悲心,一刹那也不會生羨慕,這就是我們現在獲得的境界,也是上師叁寶的加持力所現。因此,最後到達對治一切或者是不用對治的境界,如果按照無上大圓滿的說法:一切分別念自然消于法界的時候,是不同尋常的境界。尤其對大圓滿和菩提心的修行稍微究竟的人來講,真正能摧毀輪回。

  這就是真正的珍寶。真正的珍寶跟其他世間的珍寶最好不要搞錯,很多人把珊瑚等等當作珍寶,特別愚笨。我的弟弟就是這樣,我天天罵他,可是他的習慣始終改不了,我給的一點點生活費全部被他買成珊瑚挂在脖子上,看了以後特別生氣。他這個人從小倒是很好,我沒有發現他做壞事,但是人的習慣和愚癡已經無法改變了,他悄悄地將錢全部都變成石頭,也不能吃也不能穿,但是他認爲這是至寶。我不是這樣認爲的,可能是個人的見解不同、性格也完全不同的緣故,我在這方面從小就沒有興趣,但是在法寶上面只要看到無垢光尊者、麥彭仁波切的教言就手舞足蹈,我死了不可惜,但是我的法寶全部留在人間,太可惜了。(你們不要對他說,不然他肯定會生氣。也不要給別人說,只是聽了以後笑笑默許就可以了!)

  噶當派的十大至寶——真正的至寶就是這樣。我也是好心好意翻譯以後獻給你們了,你們最好不要把這些至寶扔出去,將真正的至寶扔出去,不是至寶的石頭作爲頂飾就本末倒置了。

  在以下的文字中,仍將大處落墨,廣泛地對其進行宣講,以便大家能徹底通達明了。因此,看破今生之法極難通曉測度,是人們都很難證達且極爲隱秘的妙法。

  下面還要進行廣泛宣說。這是一般人不能通曉的,它就是所謂的密法,很多人都說來到這裏就是要聽一點密法,我今天就給你傳了甚深的密法,需要薩瑪雅 。去年我和俄巴堪布從廈門回來,分手的時候,他要到紅岩去,俄巴堪布特別喜歡《開啓修心門扉》,他說經常看能壓服自己的煩惱、對治自己的煩惱,他不管到哪裏去都帶著它,我讓他借給我,因爲我准備用藏文打出來,他卻不借,我有點不高興地問他爲什麼,他說:“不能公開,這個是密法。”我說:“這算什麼密法,這是加行,最簡單的法。”最終我還是不得不複印了,藏文打出來以後印了好幾千本,去年慈誠羅珠堪布講的時候,可能有一千多人聽了,他們也覺得受益匪淺,所以說它真正是密法。俄巴堪布說得是對的,當時他說對自己有利的最殊勝的法最好保密,不要公開,但最後還是公開了,藏文印了很多,漢文也印了很多。

  能夠修持此等深密無上之法的人們,將獲得他人所不能具有的,獲取利樂之方法。

  別處得不到的在這裏可以得到。在漢地和藏地的寺院裏面呆了很多年,也上了很多佛學院的人,但是有些人一樣做不到裏面所講的道理,即便做不到,但是心裏面明白也非常好。做,現在有些困難,但是我們已經知道了方向。

  另外,此深妙大法還具備超勝他法的殊勝特點:可以獲得今生的愉悅,來世的安樂,直至獲得叁菩提之間的一切利樂都可以不費吹灰之力,輕而易舉地成辦。

  搞懂方法很重要,比如說修車、修錄音機,把要點搞清楚會很快的。

  也許有人會提出質疑:看破今生之法難道不是放棄今生安樂之法嗎?既然是舍棄今生安樂之法,又豈能成辦今生之安樂呢?

  這是令今生安樂、來世安樂的法,爲什麼這樣說呢?

  這種說法雖然言之有理,但是,正如“企盼超勝嘗苦痛,希求盛名斷勝緣,追尋高位墜深淵”之說法一樣,倘若如蟻附膻般地瘋狂追逐幸福享樂,結果反會大失所望。

  這是以比喻來說明:有些人企圖獲得超勝一切的樂果,結果沒有想到自己已經落到恐怖的深淵當中。有些人特別想希求名聲,結果全然斷卻了緣分,世間人經常有這種情況。追求高位最後墜深淵,譬如有些領導特別想當縣委書記,到處去賄賂,結果被別人發現,就像前一段時間朝鮮總統那樣,最後生命也很難保得住,本來想搖身一變成爲總統、縣委書記,甚至公社的村長,各有所求,非常可憐。敦珠法王說:“猶如雀棲樹梢之地位,高貴抑或卑賤皆相宜,自受苦厄源泉莫企盼,願能勤修殊勝之佛法。”所以,世間人們特別喜歡追求高位,但是結果自己落到萬丈深淵當中。

  就像螞蟻特別喜歡最腐爛的肉和最穢臭的地方,它瘋狂似的追求,我們如果也這般瘋狂地追求今世的快樂,結果也會大失所望。因此即生的安樂並不是非要希求,大多數的人拼命地去尋找即生的快樂,拼命尋找的過程中不但得不到,痛苦反而更勝一籌。

  據說有一個活佛到某地去弘法,結果那裏的人沒有接待,他們說:“上師,你這次不來可不可以,我們好多人不太歡迎你,怎麼辦?”他說:“人不接待,我去了可能沒有很大的意義,但是我覺得非人特別歡迎我並一定會接待我,我是爲非人而去的。”非人歡迎的話,讓非人買飛機票嘛!

  反之,如果對它們抱著不屑一顧、興趣索然的態度,幸福安樂反而如運諸掌般地容易獲取。

  如果我們對世間八法的態度興趣索然、不屑一顧,覺得得也可以,不得也可以,對世間名聲看得淡泊,反而幸福安樂就像在自己的手掌中一樣,不期然就會獲得。我們這裏有些人還算是很不錯,從言行舉止各方面來看,有意義的就去做,沒有意義的不做也無關緊要,世間人完全不是這樣,一定要拼命地獲取、尋找快樂,尋找的過程中往往得不到,最後大失所望。

  瑜伽行者們將受用福報視若草芥,卻有“受用不舍瑜伽士”之說法,難道不是嗎?即使英名蓋世、超絕塵寰的佛陀,也豈不是因爲斷除了妙欲的緣故嗎?

  我們修行的瑜伽士把福報看成草芥一樣淡,那麼所有的受用不會舍棄瑜伽士的說法,難道不是嗎?

  大家都知道,美名已經遠播整個世界的偉大的佛陀也舍棄王位,舍棄一切的名聞利養,結果他的成就遠遠超勝一切。

  我們這裏有些人剛出家的時候家裏也很反對,但是你的修證越來越增上的時候,名聲也超越其他人了,因爲最初的發心特別純淨。你回去利益人們的時候,別人原以爲你發瘋了,結果你沒有發瘋,當時可能我們發瘋了,他們會這樣想。

  

  

  

  

  

  

  

  

  2004年1月8日 第15節課

  (法王如意寶圓寂後的第一節課)

  藏巴加惹的一段話也可謂千錘百煉:“具修證者之門房,幸福快樂已困躺,饕餮之徒難尋訪;對治士夫之門房,看破塵世已困躺,具貪嗔者難尋訪;斷根源者之門房,舒心愉悅已困躺,具希憂者難尋訪;知餍足者之門房,富貴榮華已困躺,具貪念者難尋訪。”

  藏巴加惹有一個教言,這個教言也非常純潔、非常殊勝:具有證悟之人的門口上,幸福和快樂困躺著,也就是說隨時隨地都具有快樂,只要有修證,那麼外境或者外緣根本不會令他的心痛苦。可是喜歡吃喝玩樂的饕餮之徒根本沒有發現,根本沒有得到。在具有對治能力的修行人的門口上,看破今世已經困躺著。能對治自己的煩惱、能控製的人,看破今世是非常容易的。但是具有貪心和嗔心的人根本沒有得到。對輪回的根源、煩惱的根源和一切的牽連全部斷除的人,他的門口上舒心悅意已經困躺著,可是對于有希望和有憂慮的人卻很難尋訪。知足少欲的修行人的門口上,所有的榮華或者財富全部已經圓滿具足了,可是具有貪戀者根本沒有得到。

  具證者森丹華雲:“追求此生享樂乃痛苦,風卷此念方可得恒樂。”

  他是這樣講的:追求今生快樂是痛苦的因,那麼我們貪執今生的念頭被風卷走了,已經斷根了、摧毀了,這樣一來所有的快樂恒時都存在。

  夏沃工巴也開門見山地說道:“如果相信我的話,立時就可獲得安樂,即使相信我,也沒有其他的高招,沒有其他的訣竅,就…

《開啓修心門扉講記 上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