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開啓修心門扉講記 上冊▪P21

  ..續本文上一頁家了,打電話告訴這個大和尚時,“啊,你出家了!簡直是……”將他狠狠地痛斥了一頓。

  出家苦行,不要說世間人,真正的佛教徒,大成就者和高僧大德也不能接受,更不要說理解和支持,因爲這個法太深了,就像是印度有實宗聽到萬法空性一樣。

  其實修行人在隱蔽的寂靜地方依靠知足少欲的生活來修持是最有意義、最有功德的,但是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他們不認爲要看破今世,一定要好好享受城市中的五欲妙樂,有時間的時候念一點阿彌陀佛就可以了。我是不是也痛斥了很多的高僧大德?但實際上我覺得教義就是這樣,現在很多人完全不能接受看破今世。他們也大呼小叫地講:“什麼看破今世,簡直是一派胡言!”

  對他人的規勸拒不聽從,置之不理,並將此法視爲畏途,一聽其名便誠惶誠恐、毛骨悚然。

  一聽到這些就認爲看破今世的話簡直是誤入歧途,或者驚懼萬分:“你怎麼一下子把所有的事情全部放棄了,你家裏的事情和單位的事情也不處理,看破今世?不應該這樣的,佛陀都隨順世間,不管你在銀行裏面也好,公司裏面也好,一定要慢慢地來,死的時候才可以看破今世。”

  若見到他人毅然決然地看破今生的高山景行,卻不以爲然地嘲諷道:“那人一定是啞巴或者一意孤行,不聽從父母親友等的勸告,而顛沛流離、四海爲家的乞丐。”

  有些人很堅決地看破了今世,對于他的這種高尚行爲,他們是這樣諷刺的:那人一定是啞巴 。是別人不能理解的頑固行爲。他們還把他當作乞丐,有些人出家他們不理解,非佛教徒不理解我們也會明白,但是真正的大上師和大修行人不理解並且反對,讓你做生意,不要你出家,我真是百思不解。

  我們這裏的很多出家人的親屬最初時會反對,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一定要幫助他們,比如說家裏的人來找的時候最好不要告訴他。他家裏的人到我這裏來問的時候,我首先要觀察這個人,然後我悄悄地通知給他,看他自己怎麼樣面對。不過有些人自己也想家,來了家裏的人就馬上去迎接:“你好,你來了,你辛苦了沒有呢?要不要明天我們一起回去?”在這裏出家兩叁天就跟家人一起回去,這種人是無可救藥的。但有些人非常堅定,不願意跟著回去,但是因爲這些人的引誘性、誘惑性特別強,交給他們,他們馬上就把你帶走了,就像是貓含著老鼠一樣帶跑了。以前也是有這種現象。因此,別人向你詢問的時候,你可以讓他暫時住在賓館裏,答應找到的話可以告訴他。如果你告訴他就住在某某房子裏的這個方法可能不太妥當,希望大家要幫助,有些是好心,但是方法上面弄得不太好,以前就有很多類似問題出現。有些人,如果家裏人沒有把他帶走,他可能會變成很好的修行人。

  將看破今世的人看作啞巴,當作愚癡之人、愚笨之人,也是正常現象。確實他們認爲我們舍棄一切住在山裏面是發瘋了,但我們認爲人生是如此的短暫,業因果明明絲毫不爽地存在,前世後世也無欺存在,卻一點也不考慮自己的後世,短短的人生有如此多的苦惱,我們認爲他們都是瘋人。

  所以佛教徒和非佛教徒之間有完全不同的觀點!

  很多人把看破今世的人當作乞丐那樣對待,認爲這些人非常愚癡,與到處流浪的乞丐沒有差別。

  將其視爲愚魯孟浪或無能之輩。

  認爲都是無能之輩,認爲出家人沒有前途、沒有出息、沒有能力,所以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出了家,很多人說各種各樣譏諷的語言,但這一點我們理解,世間人怎麼說我們不管,最好能看破今世,看破今世的行爲是非常難得的。

  我想在座的修行人,是上師如意寶的加持和慈悲勾召的看破今世的一大僧團,很多人在這裏沒有財産、沒有地位、沒有名聲,住在這裏早晚都這麼冷,而且還有很多違緣,但是大家能呆得住就是上師如意寶的大慈大悲勾召的,希望大家的修行圓滿成功,但是關鍵要看破今世,大家現在做得很不錯,希望能持之以恒地修下去。

  

  2004年1月5日 第13節課

  昨天已經講了很多人耳聞目睹別人看破今世的行爲時都接受不了,因爲這是非常高深莫測的法。

  無論他們怎樣勤勤懇懇地聞思修行等等,然而,其目的只不過是爲了此生無需承受痛苦的打擊;

  有些人雖然在即生中勤勤懇懇、不分晝夜地聞思修行,但如果目的只是爲了即生中不要感受痛苦的打擊,自己獲得一點境界以後,就不會有很大的痛苦,目光放在今生當中。

  爲了步入喧囂的人群,逍遙自在,尋歡作樂;

  還有一個目的:來到五明佛學院沒日沒夜地精進修行,就是以後有學問的時候到喧囂的城市裏面、摩肩接踵的人群當中過逍遙自在的生活,因爲具有一定聞思修行的智慧,有了文憑就有了人民幣,有了人民幣就不管到哪裏都無拘無束、逍遙自在了。

  我有時候是不是以生邪見的眼光來對待問題呢,但有些人依止上師真的並非爲了脫離輪回和來世獲得如來正等覺的果位,而是得一點文憑,或者說是法王如意寶的弟子來炫耀身份,自己的相續中有一定的智慧和能力的時候可以到處去灌頂,逍遙自在。因爲世人也是如此,他們看別人有一些錢財和名聲的時候就恭敬供養,如果沒有這些,他們都不願意。所以有些人聞思修行就是爲了即生享受快樂的生活。

  不過有些人憐憫漢地的衆生,去做放生等有很大利益的事,也有這種發心,高僧大德肯定是這樣,不會有自私自利之心。

  不知道上師如意寶過一段時間能不能講課?老人家可能也聽得到很多修行人在外面享受生活的消息,上師聽得多、見得多了,可能在長途電話裏面也會批評我們這裏的人,我擔心這樣。學院裏面的一些情況可能上師不一定批評,如果上師住在外面講經,學院裏面亂七八糟的事情聽得很少,他老人家心裏也可能比較快樂。我去年在馬爾康傳法的時候,學院裏面什麼五花八門的事情都不知道,每天就講一堂課,反正書本裏面有什麼東西,就把它講出來,除此以外想也想不出,說也說不出,想問,他們也都不說,我什麼都不知道。但是在學院裏面不相同,每天都有“某某晚報”、“某某日報”等,來自不同地方的新聞,耳邊也聽得到,眼睛也看得到,一些蜚語在課堂上就不得不說。

  爲了成爲人們尊崇敬仰的大人物;

  我們現在聞思修行的目的,有些就是要將自己變成一個佛教中的大人物。比如說有些女衆聞思就是要變成一個隆蓮法師那樣的人,日後要建立道場,高高在上。但你建立道場有什麼目的呢?從來都沒有想過來世。我們這裏有些法師想要像能海上師一樣,一定爲人類社會或者對佛教的事業做出巨大的貢獻,衆人敬仰。這就是爲了今生的名聲而已。

  爲了成爲家財萬貫,不必假求他人,無需向人伸手乞討,無論黑茶、白茶,還是肉類、酥油和酪糕,各種受用一應俱全,取之不盡、享之不竭的大亨富豪;

  有些人聞思修行的目的是爲了錢財,有了錢財就不需要向人伸手乞討。以前藏地的生活習慣是家裏面有牛奶白茶、酥油茶,或者是一般的清茶,牛肉、豬肉、羊肉等,還有酥油糕和奶酪做成的蛋糕等食品。看有些大上師和大活佛的家裏真的惬意非常,地板上布滿地毯,一大盆一塊塊的牛肉,肉上面還有很多小刀插在那裏,這裏放奶糕,那裏有人參果,還有白茶、黑茶,什麼都一應俱全。

  “這種生活多麼有意義呀,我以後也應該當一個好上師,好上師吃得多麼好啊!”有些苦行者的目的就是變成一個這樣的上師,到喇榮聞思修行的目的就僅此而已,這樣不好。

  爲了聽到“您是當之無愧的大修行、大智者”的誇贊等等諸如此類的幸福快樂。不但自己爲了此等而勤奮不倦,對他人也是如此殷殷教誨。

  有些人的目的是得到大堪布、大智者、大格西等很了不起的稱號,凡夫人對這些念頭沒有善巧觀察,就會這樣。我們這次學習《開啓修心門扉》,我問了很多金剛道友,看他們看得怎麼樣,修得怎麼樣,很多人也許是對我一種口頭上的贊歎,但也許真的發自內心的有一種收獲。我們凡夫人難免有這些想法,很多人都根本搞不懂什麼是佛法,學佛以後的目的是什麼,雖然盲目地來到這裏,也出了家,但學佛出家以後的目的就是即生當中的快樂,以後回去的時候受到人們的恭敬,有錢財、有地位、有名聲等等,這樣的想法是根本不究竟的。

  自己是爲此而聞思修行的,給別人告誡的時候也要他日後變成一個這樣很了不起的人。

  原來我剛到學院的時候,我們寺院裏有一個叫日噶的喇嘛,他在其他人面前也聞思了很長時間。但他是怎麼殷殷告誡我的呢?他說:“你去喇榮聞思修行,以後回來的時候,就像我這樣,家裏面什麼都具足。再也不用求別人了,這一點很重要。你父母在你小的時候爲你花了多大的心血啊,你們的條件也不好,以後你回來的時候對照顧父母等各方面都能承辦,別人都恭敬你,很不錯啊!”因爲他福報比較大,有很多食物,他自己也是將酥油和酥油糕放在別人看到的地方,一包一包的面也堆在那,當時那個年代有一包面人們都特別羨慕。他就是這樣告誡我的,一方面他是好心好意勸人家聞思修行,我也非常感謝,但目的就是回來的時候變成那個樣子,這沒有什麼意義。

  若能通曉此(舍棄今生之)理,也可算得上是超然卓絕、智慧深廣之壯士,那麼,對于其他在家人不能行之有效地接納此等深奧之法的現象,就更不能說什麼了!

  如果真正通達這個道理,就算得上是真正的智慧深廣的壯士。現在一般的大格西、大智者們根本就不能通達看破今世的道理,世間一般從來沒有學過佛的在家人,或者雖然學了,但是一點也不深入佛理的人不接納此等法門的就更不用說了。我昨天也講了,很多的格西、堪布、上師、大和尚,對于有些人看破今世在喇榮出家,或者在其他寺院出家,他從此就對此人置之不理了,“好好地享受就可以了,你把家裏的父母、單位全部舍棄了,我以後不理你。”以前的一些皈依上師根本都不理解我們,那麼其他一般的在家…

《開啓修心門扉講記 上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