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開啓修心門扉講記 上冊▪P2

  ..續本文上一頁辛也無法做到,我們通過努力就可以做到,因此一定要精進修持。

  令此生具義、精勤修持的首要條件,就是切莫貪戀此生。

  修行人精勤修持的最初條件是什麼呢?只是辦一個皈依證、剃個頭或急不可待地穿上出家人的僧衣,這些外表形象都不是最關鍵的事情,看破今世是最首要的條件。如同想進入一棟房子,要看自己有沒有鑰匙,如果沒有鑰匙就無法進去,同樣的道理,形象上修建殿堂,或者做講經說法之事宜等等,似乎是具有意義,實際上你的內心如果沒有看破今世,一切所作所爲都是貪著今世。

  比如某人每天拜佛,目的是什麼呢?就是令自己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其實我們現在的肉身最多能在這個世界存留幾十年,只爲短暫的一己私利而學佛不叫修行人。還有些人天天修黃財神,認爲擁有財富是他最大的滿足。我們放眼整個世界,說實話,即便是爲數不多的學佛人中也有很多不是修行人,包括我們在座的金剛道友,很多人的目的如果是要逃避城市中生活的艱辛,爲即生中過得開心一點,或者只想得到錦衣玉食的享受等,就是沒有看破今世的象征。所謂的看破今世並不是要節衣縮食,天天都只有苦行,我們苦行過程中肯定是需要衣食,這一點沒有否定。但是最關鍵的是心中對現世所有的親戚朋友、眷屬財産無有貪執,這樣才可以說明你有看破今世的境界,所以說所謂的看破今世不是表法,而應該是心法。

  《秘密總續》雲:“追尋來世之意義,以大信心而修持,趨入具智之壇城,切勿希求此生果。如若經營此生義,來世之義不能成,若萌追求來世念,此生之果亦增盛。”

  首要條件在《秘密總續》中說:真正要入密法,需求來世的意義,獲得佛果的目的,應以大信心行爲趨入具智之佛陀密宗壇城。有些人認爲密法是高深莫測的法門,而修出離心是很低劣的法,修密法的時候用不上。如果你這樣思維就已經搞錯了,牆的基礎都沒有,牆上的花紋根本不可能顯得美觀。

  所以,入密宗壇城之時的發心千萬不要尋求升官、發財、療病之類的此生果。不要爲今生短暫的需求毀壞來世的利益,來世和今世相違之故,欲求世間法與出世間法並行不悖是辦不到的。所謂的出世間法就是尋求爲利益一切衆生而獲得佛果的來世,因此,只是理著光頭,穿著出家法衣,自以爲是的修行人不一定是真正的修行人,包括在法座上講經說法的法師,如果內心中沒有看破今世,也只是一種形象而已。如果你的相續中真正生起了“我所謂的修行不是爲了短暫的今生,而是乃至生生世世爲利益一切衆生”的念頭,那麼即生的名譽、地位、財産、利養等,不求也會自然獲得,上師如意寶也經常爲我們宣說此等殊勝的教言,因此極爲重要。

  

  2003年12月23日 第2節課

  我們這次學習《開啓修心門扉》的過程中我不想趕進度,每天都講幾句,我不怕重複,再叁地啰唆,這些法理需要反複串習,這樣會對你們有一點幫助。我希望一邊學《俱舍論》的同時,每天所講的噶當派的教言,也應該思維,這就是所謂的修行。

  下面接著講正文,作者這樣說的:

  記得阿底峽尊者在印藏弘法事業圓滿,即將示現圓寂之時,弟子中一位叫恰徹卻的瑜伽師啓禀尊者:“上師圓寂後,我將好好修法。”上師並不滿意,回答說:“希望你能放下雜事。”

  《大圓滿前行》中也有這個公案,只是文字上略有不同。

  恰徹卻瑜伽師對即將示現圓寂的阿底峽尊者表示今後要努力修法時,他認爲如此會令上師歡喜,上師並沒有直接回答,而說:這種修法固然很好,但我希望你能放下雜事。意即你這樣修法也是耽著雜事,沒有很大的意義。

  弟子又說:“那講經說法呢?”上師態度也如前。弟子再問:“邊修邊講如何?”上師仍如前面一樣回答。“那麼,弟子應當如何行事?”尊者回答說:“應當舍棄今世一切瑣事。”

  弟子又轉而說道:你圓寂以後我給衆多弟子講經說法,這樣好不好?上師也如前表示說希望他能放下雜事,無論是講經說法還是修行都沒有很大的意義。弟子再問:邊修邊講怎麼樣?尊者一如既往地回答。弟子有點爲難,尊者一語道破修法的關鍵——應當舍棄今世的一切瑣事。阿底峽尊者最後圓寂的時候爲弟子留下了這麼殊勝的教言。

  華智仁波切在《前行引導文》中也再叁地囑咐我們要舍棄今世。我昨天也講過,所謂的舍棄今世並不是現在要你不吃不喝,對家裏不聞不問,這雖然也是舍棄今世,但最關鍵的是在我們內心中對現世轉瞬即逝的財富和快樂能不能有一個深刻的認識?不僅是今生,而且擁有來世的福報也無有任何實義的觀點能不能透徹地理解?這裏主要是從舍棄今世的角度闡述的。

  因此,我們做任何一個功德的時候,形象並不關鍵,看你的心能不能看破,也就是說內心中真正生起爲利益一切衆生修法才是最重要的,形象上的講經說法,也無有意義。此中密意並不是阿底峽尊者認爲修行無有必要,也不是說講經說法全然無用,更不是說一邊講經一邊修法徒勞無功,但是如果你心裏沒有舍棄今世,講經說法也是枉然,整日裏掩門閉關,過不多久你內心中就會生起追求世間八法的念頭,無法對治。所以,修行人從內心中看破今世實在是重中之重的事情,心裏沒有看破,影像上做任何事情對今生來世皆無助益。

  我講一個雖然是世間法但同樣可以深觀內心的故事:一個男子有一個他並不喜歡的女友,爲與女友斷絕關系他想盡各種辦法——他將家中的桌椅、茶具乃至衣服上用的香水全部煥然一新,他認爲換成她不喜歡的樣子就可以達到斷絕關系之目的。這時他看到一只喜歡搖頭擺尾迎接女友的狗,便想將它的尾巴剪掉,在他無法下手的時候他想到了獸醫站,他到獸醫站說明原委,得到的答案卻是“最好你不要剪狗的尾巴,這樣做解決不了事情,你用桌椅、茶具來表示也無有任何意義,你應該用心表白”。這個比喻,漢地的高僧大德也引用過。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如果內心貪嗔癡極其旺盛,始終貪執今生來世的名聞利養、快樂贊歎,哪怕作供燈、誦經還是講經說法等也均是形象上的善法,所以,最關鍵的是看破今世,看破今世並不在于外相上穿一個破爛的衣服,或者吃低劣的食物,而是觀察你的內心貪嗔癡煩惱是否極爲旺盛。貪嗔癡徹底滅盡作爲凡夫人來講是很困難的,但只要在自相續中生起出離心,看破今世的境界會自然具足。如來藏上面有良好的種子,只是我們不串習而已,實際上無論怎樣惡劣的人,相續中也有這樣的種子和能力、工夫和功能。

  阿底峽尊者也再叁說看破今世一定是從內心上安立的。

  恰徹卻將上師教言牢記在心間,抛棄一切,前往熱振的休色寺,像野獸一樣地精進修持,未與任何人交往,如此窮其一生,直至圓寂。(果倉巴尊者傳記雲:其爲米拉日巴尊者前世。)

  真正高僧大德的修行就是如此,依靠上師所傳竅決,在一生中依靠上師之教言而修持,與野獸無別,形只影單地在休色寺 修行。雖然許多人在短暫年月中閉關修行是屢見不鮮的,但如果其內心中並未生起真正的出離心,終有一天他仍會到城市中行非法,這是我常常親眼目睹的事實,所以,真正的修行人窮其一生依此殊勝見解修持是非常重要的。有時上師的竅訣只是只言片語,也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譬如,有一天我去色達縣放生,遇到一個以殺生爲業的漢族屠夫,我問他生計如何?他說只能賺得到吃稀飯的錢。我又問起他的兄弟,他回答說在甘孜開飯店。原來他的兄弟也是屠夫,曾經我放生的時候對他說過一句話:“在世界上這麼多的行業中,爲何一定要以殺生度日,可不可以換一個行業?”他後來覺得這句話有意義,于是扔下屠刀,改行換業,開其他的鋪子。我自忖:哪怕是對尚存些微善根的屠夫,我們誠摯忠告,勸他改掉惡行,他如果斟酌並履行忠告,終究獲得利益。

  同理,阿底峽尊者臨圓寂時只說“舍棄今生的一切瑣事”這一句教言,只要弟子反省自己的所做,依教修持,一句話也會起到很大的作用。倘若上師沒有這樣說,也許恰徹卻尊者一生中忙碌于在別人面前講經說法或形象修行,看起來很不錯,但實際上他的內心不一定舍棄了今世。

  一次,一位僧人正在轉繞寺院,仲敦巴尊者語重心長地說:“你這樣轉繞當然令人高興,但若能獨自修習某一法門則更令人開心。”

  曾有一次,一位僧人精勤于轉繞寺院時,仲敦巴尊者對他好言相勸道:你這樣轉繞固然值得高興,但是你如果靜下來修一個真正的法不是令人開心的事嗎?

  有些人整日裏轉繞,要轉一百萬圈壇城,可是他的發心只是想要發財、健康、平安、圓滿。有些在家人轉繞壇城主要是爲了感情生活等方面圓滿,那天我也講了,有一個人只是爲了他喜歡的人開心而轉了一萬圈壇城,從暫時種下善根的角度雖然不能否定其功德,但這些人非常可憐。實際上如果你內心中沒有看破今世,雖然轉繞壇城、佛塔、寺院,或者朝拜神山,功德都不會很大。

  僧人心想:也許頂禮可以討得歡心吧?于是,就開始頂禮。誰知,尊者仍然如前面一樣地勸誡。僧人又嘗試了念誦及觀修,得到的仍是同一答案。他無計可施,只得詢問道:“那麼,我該如何是好呢?”尊者毋庸置疑地回答:“舍棄今生!舍棄今生!!舍棄今生!!!”

  僧人嘗試頂禮,誰知尊者仍如前所說。(有些人頂禮的時候非要把頭使勁的磕在地板上,他認爲這樣上師會歡喜,誰知道上師越來越不歡喜。有些人在水泥地上也要使勁的把頭搞破,但實際上你沒有看破的話,頭搞破了也沒有很大的實義,過一段時間愈合了以後又開始搞世間八法。)僧人念誦經典、閉目修行,上師給他的答案仍是同樣的。轉繞、頂禮、誦經、觀修都不合上師意願,正當弟子愁眉不展時,尊者義正詞嚴地說了叁遍“舍棄今生”。此公案在華智仁波切的《大圓滿前行》中講得稍廣。

  以前薩迦班智達面前有一位名叫甯莫的大修行人對…

《開啓修心門扉講記 上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