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開啓修心門扉講記 上冊▪P39

  ..續本文上一頁,你就會像牦牛用鼻繩牽著一樣。如果對家庭也有關系,對寺院也有關系,還有其他的很多關系,就是牽鼻繩已經放在別人的手裏了,他隨時輕輕一拉你就乖乖跟著他。所以,真正的修行人要自己把握自己,不會把權利交給別人,自己隨時都有自主權。

  只有這樣,美妙的修行功德才會如雲般聚集。

  另外,修持舍棄今生之人必須具有滴水穿石般的毅力,砸碎頑石般斬釘截鐵的勇氣。

  勇氣和毅力非常重要。如果我們沒有滴水穿石般的毅力,看破今世是不可能的,砸碎頑石般斬釘截鐵的勇氣我們不具足,每天早上特別冷,就會一直沈湎于睡眠,不要說看破今世,連聽一堂課都辦不到。每個人的身體都不好,每個人可能都有理由。但是不管是夏天的狂風暴雨還是冬天的冰天雪地都堅持不懈,我們算是有一點勇氣和毅力,在修行的過程當中看破今世也應該這樣下工夫,如果這樣,看破今世也會逐漸在自己的相續中得以串習。

  以前的很多高僧大德也是首先對世間很貪戀,後來已經舍棄。就像奔公甲,奔公甲以前在家的時候是怎樣,後來真的已經看破,短暫的一生中獲得了解脫。所以關鍵是能不能看破今世。

  如果令其重新追求暫時之歡悅,則猶如強扭老牛的脖子般難于登天;

  真正的看破今世是什麼樣?一點也不會爲追求現世的名聲快樂而改變。就像老牛的脖子很難以扭轉一樣,怎麼說呢?比如說用一條繩索稍微拉一下小牛的脖子,它就馬上轉動,但是用繩子怎麼樣拉老牛,它也很難轉。所以,我們有了一點定解的時候,我們的見解和修行的方向根本不會被世間暫時的名聞利養所吸引,我們應該達到這樣的境界。就像我們怎麼樣給有些老黨員和老唯物主義者教育,他唯物主義的思想根本沒辦法改變,像老牛的脖子一樣,你怎麼樣想讓你的媽媽、爸爸好好學佛,因爲這是我們的釋迦牟尼佛說的。“釋迦牟尼佛說什麼我不聽,反正毛澤東給我這樣說過。”他就像老牛的脖子一樣紋絲不動。我們如果真正對看破今世的定解打下了根深蒂固的基礎,那麼以後對于世間上怎麼好的名聲財産,什麼樣的暫時利養,你根本不會有興趣,更不會有所轉變。

  對于愦鬧散亂則如臨大敵,猶如鹿子般稍有驚動則倉皇逃逸;

  如果我們真正能看破今世,對大城市中的散亂,比如我剛才說的卡拉OK廳等會特別害怕,如臨大敵就是說敵人降臨的時候特別害怕,很恐怖的比喻。這裏是指對城市中的散亂行爲特別害怕,就像山上的野鹿,稍微驚動,它就馬上離開。你們也看見過鹿子,鹿子在森林中一旦看見獵人來了,它就會從此以後遠離這片森林到另外一個地方去,這是一個比喻。同樣的,別人讓我到城市裏面,如果我心的相續當中真的已經生起看破今世的念頭,就會像鹿子稍微感覺到動靜旋即奔逃一樣,稍微有一點散亂的地方,稍微有一點愦鬧的地方都會特別害怕,不會呆在此地,應該到另一個地方去。

  那天有一個人對我說有一個堪布凡是散亂的地方就不呆,又到寂靜的地方去,因爲他有一定的名聲,別人知道對他供養的時候,他就離開此地,再次尋找其他的地方。他贊歎這個人非常了不起,我說:“他沒有菩提心,他如果有菩提心的話,只要對衆生有利,他根本不會到寂靜地方去,看破今世方面還是可以的,但沒有菩提心。”我對他們開玩笑,如果真正有菩提心,他觀察到通過佛法會對很多衆生帶來利益,他是不會舍棄的,但如果從看破今世的角度講,有散亂的地方他就沒興趣,一定會倉皇逃遁。

  無有絲毫顧慮,猶如罪人般毫不遲疑地縱入深淵;

  有些罪人跳懸崖的時候一點懷疑也沒有,我們看破今世也應沒有任何懷疑,一定要毫無顧慮,就像罪人跳懸崖一樣。

  能吃苦耐勞,猶如嫠婦般含辛茹苦地撫育遺孤。

  我們修持看破今世一定要下工夫,願意吃苦耐勞,就像一個寡婦付出她的一切願意撫養被人遺留的孤兒,我們想一想,一個寡婦養一個孤兒是很辛苦的事情,我有時候想這些比喻用得非常好,寡婦養孤兒的過程中該是如何艱難,一樣的,我們對看破今世方面一定要下這樣的功夫,不分晝夜地把所有的精力和心力用到看破今世方面,不足兩叁年或者五六年,一定會在自相續中生起定解。就像以前華智仁波切講的,自己的根本上師對世間法一點也不貪執,最後我們的相續也會這樣,如果我們相續中對世間法一點也不貪執的話,其他的修行自然而然會增上,可是現在很多人希求高法、貪執今生,就是爲了解決今生的問題而希求佛法,這是完全顛倒的。

  換言之,關于舍棄今生的念頭,聖者無著菩薩曾一針見血地指出:“對于事物的貪戀以及對于煩惱的貪戀,此二者出家人都應義無反顧地舍棄。”

  對于煩惱的貪戀,下面還有一點解釋,本來煩惱按照《俱舍論》的觀點來講是一種心所。對事物的貪戀大家都知道,對財産的宣說以下也有,但我認爲對煩惱貪戀的意思是具有貪嗔之心,始終心懷執著,這也稱爲對它的貪戀。比如說我相續中有嗔恨心,我對敵人很怨恨,這樣的念頭一直挂在心間,就是所謂對煩惱的貪戀。

  對于事物的貪戀包括對故鄉、田地、房舍、父母等親友、財物以及糧食等等的耽執。

  大家都知道,父母和親戚朋友也包括在事物當中, “身外之物”在世間的用法是除去自己身體以外的財産,這裏也應該這樣理解。

  應當將此一切徹底斬草除根,當機立斷地出家。所謂“擺脫家室而出家”的本意就是如此。舍棄今生的行爲,是在佛陀的聖教中,對所有出家人的要求,大家都應遵循這一言教。

  草已經斷了,根已經除了,自此以後就沒有再産生的機會了。

  我們常說的出家是什麼呢?出家就是斷除對房屋、財産、親友等的貪戀,但是很多人只有形象上的出家,嚴格地要求,對房舍、財産、親朋好友都沒有斷除貪執。

  至于具體行持的方式,本來只需加以觀察自己便應心知肚明。但是,如今的世人智慧淺陋,若不一一詳盡地加以闡釋,他們就不可能了達。

  一般來講作爲一個出家人該舍棄的是什麼,該放棄的是什麼,稍加宣說大家就會心知肚明。

  可是現在的人對佛法方面的智慧非常淺薄,對世間法方面卻很精通,可是佛法方面所謂名氣很大、對佛法的基本教義不懂的人也相當多,因此,如果沒有詳細宣說、詳細分析,恐怕很多人不會了達。

  今天講到這裏,下課以後要講考《開啓修心門扉》。

  

  

  2004年1月27日 第22節課

  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許大家心裏比較悲傷而沒有看書,也許大家都認爲這個法比較簡單,誰都可以講,誰都可以聽,誰都可以修,沒有什麼值得看的,所以大家並沒有重視。我已經苦口婆心地講了,我想很多人字面意義上還沒有通達、沒有思維,這樣我講了也沒有多大的意義,不如你們想看的人自己看,不想看的人幹脆不看,因此,從今天開始,我隨時看到你們就要問《開啓修心門扉》的詞句和意義。一定要看它的內容和詞句,每一個內容表達的什麼,我想你們很多人從未聽過修心竅訣,很多人智慧還不錯但還沒有學進去。因此,你們如果願意學就好好地看,不管你是有什麼樣的學曆,不要認爲自己是很了不起的人,這種人不會有什麼學識、不會有什麼境界和修行,因此任何身份都必須要學《開啓修心門扉》的教言。

  下面我們繼續講看破今世的道理,昨天已經講了尤其作爲出家人一定要有看破今世的境界,沒有這種境界,僅僅是穿著法衣,剃了頭發不算是出家人,所謂的出家人是內心中真正能看破的人,心沒有出家,只是身體出家,過一段時間就會還俗與世間人同流合汙,因此,一定要從內心中觀察自己是不是真正的出家人,詳細地用《開啓修心門扉》的教言來衡量自己。

  正如前面藏巴加惹所說的,在看破今生的十一條學處中,最首要、最關鍵的就是抛舍故鄉。

  《開啓修心門扉》中講了十九個教言,但是前面所講的藏巴加惹說的是十一條,可能是藏文當中的錯別字,但是我在漢文中應用的是十一條學處。

  前面已經講了舍棄今世、背井離鄉、抛棄故土還有厭離一切妙欲、恒處卑位等等,總共講了十一條,十一條當中,作爲真正的修行人,首先抛棄故土對一個修行人來講是至關重要的。如果你自己呆在家鄉能不能修行成功呢?會困難重重,因爲家裏畢竟有貪嗔癡的各種對境。一般來講,很多人喜歡在其他上師處學完佛法以後回到自己的故土弘揚佛法,但是有時候也有一些違緣和困難,因爲自己故鄉的環境不良,所以弘法利生的對境最好不是故土,自己求學的對境聖地最好也遠離故土。

  因爲故鄉充斥著衍生貪執的外境——親友以及良田、舍宅等物質財富,以及滋長嗔恨的對境——怨敵等等。如果自心被貪嗔之念所左右,而企望修行能馬到成功,簡直是異想天開!

  在自己的故土不管是什麼身份的人肯定會有一些親朋好友或者自己的糧田舍宅等等,同時嗔恨心的對境——怨敵在自己的故土往往出現。即使自己沒有什麼仇怨,自己的親戚和朋友們的怨敵在自己的心裏也會起一些作用。

  如果你在故土當中心一邊貪執親戚朋友,一邊跟怨恨的敵人生嗔恨心,被貪心和嗔心所左右,同時還要在修行中馬到成功,那簡直是異想天開,根本不可能現實的事情。如同在天空當中打洞是不可能現實的事情一樣。

  即使自己本身沒有貪嗔之念,它們也會自尋上門,讓貪戀與嗔恨毫無節製地在你的相續中蔓延滋長:親友們會爲了他們現世的生計而求助于你,滿心希望你能爲他們助一臂之力。如果你婉言相拒,他們就會(因失望而耿耿于懷),從而積累惡業。

  有些修行比較好的對親戚朋友雖然沒有真正生貪心,但是怨恨的敵人來到你的門口、來到你的身邊開始造作各種違緣,這樣一來,我們作爲一個凡夫人不被外緣所轉是不可能的。

  親友們求你做的事情也接踵而至,滿心希望你會幫助他們,如果聲明自己是修行人沒有幫助的話,他們從此耿耿于懷,會製造各種謠言…

《開啓修心門扉講記 上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