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开启修心门扉讲记 上册▪P39

  ..续本文上一页,你就会像牦牛用鼻绳牵着一样。如果对家庭也有关系,对寺院也有关系,还有其他的很多关系,就是牵鼻绳已经放在别人的手里了,他随时轻轻一拉你就乖乖跟着他。所以,真正的修行人要自己把握自己,不会把权利交给别人,自己随时都有自主权。

  只有这样,美妙的修行功德才会如云般聚集。

  另外,修持舍弃今生之人必须具有滴水穿石般的毅力,砸碎顽石般斩钉截铁的勇气。

  勇气和毅力非常重要。如果我们没有滴水穿石般的毅力,看破今世是不可能的,砸碎顽石般斩钉截铁的勇气我们不具足,每天早上特别冷,就会一直沉湎于睡眠,不要说看破今世,连听一堂课都办不到。每个人的身体都不好,每个人可能都有理由。但是不管是夏天的狂风暴雨还是冬天的冰天雪地都坚持不懈,我们算是有一点勇气和毅力,在修行的过程当中看破今世也应该这样下工夫,如果这样,看破今世也会逐渐在自己的相续中得以串习。

  以前的很多高僧大德也是首先对世间很贪恋,后来已经舍弃。就像奔公甲,奔公甲以前在家的时候是怎样,后来真的已经看破,短暂的一生中获得了解脱。所以关键是能不能看破今世。

  如果令其重新追求暂时之欢悦,则犹如强扭老牛的脖子般难于登天;

  真正的看破今世是什么样?一点也不会为追求现世的名声快乐而改变。就像老牛的脖子很难以扭转一样,怎么说呢?比如说用一条绳索稍微拉一下小牛的脖子,它就马上转动,但是用绳子怎么样拉老牛,它也很难转。所以,我们有了一点定解的时候,我们的见解和修行的方向根本不会被世间暂时的名闻利养所吸引,我们应该达到这样的境界。就像我们怎么样给有些老党员和老唯物主义者教育,他唯物主义的思想根本没办法改变,像老牛的脖子一样,你怎么样想让你的妈妈、爸爸好好学佛,因为这是我们的释迦牟尼佛说的。“释迦牟尼佛说什么我不听,反正毛泽东给我这样说过。”他就像老牛的脖子一样纹丝不动。我们如果真正对看破今世的定解打下了根深蒂固的基础,那么以后对于世间上怎么好的名声财产,什么样的暂时利养,你根本不会有兴趣,更不会有所转变。

  对于愦闹散乱则如临大敌,犹如鹿子般稍有惊动则仓皇逃逸;

  如果我们真正能看破今世,对大城市中的散乱,比如我刚才说的卡拉OK厅等会特别害怕,如临大敌就是说敌人降临的时候特别害怕,很恐怖的比喻。这里是指对城市中的散乱行为特别害怕,就像山上的野鹿,稍微惊动,它就马上离开。你们也看见过鹿子,鹿子在森林中一旦看见猎人来了,它就会从此以后远离这片森林到另外一个地方去,这是一个比喻。同样的,别人让我到城市里面,如果我心的相续当中真的已经生起看破今世的念头,就会像鹿子稍微感觉到动静旋即奔逃一样,稍微有一点散乱的地方,稍微有一点愦闹的地方都会特别害怕,不会呆在此地,应该到另一个地方去。

  那天有一个人对我说有一个堪布凡是散乱的地方就不呆,又到寂静的地方去,因为他有一定的名声,别人知道对他供养的时候,他就离开此地,再次寻找其他的地方。他赞叹这个人非常了不起,我说:“他没有菩提心,他如果有菩提心的话,只要对众生有利,他根本不会到寂静地方去,看破今世方面还是可以的,但没有菩提心。”我对他们开玩笑,如果真正有菩提心,他观察到通过佛法会对很多众生带来利益,他是不会舍弃的,但如果从看破今世的角度讲,有散乱的地方他就没兴趣,一定会仓皇逃遁。

  无有丝毫顾虑,犹如罪人般毫不迟疑地纵入深渊;

  有些罪人跳悬崖的时候一点怀疑也没有,我们看破今世也应没有任何怀疑,一定要毫无顾虑,就像罪人跳悬崖一样。

  能吃苦耐劳,犹如嫠妇般含辛茹苦地抚育遗孤。

  我们修持看破今世一定要下工夫,愿意吃苦耐劳,就像一个寡妇付出她的一切愿意抚养被人遗留的孤儿,我们想一想,一个寡妇养一个孤儿是很辛苦的事情,我有时候想这些比喻用得非常好,寡妇养孤儿的过程中该是如何艰难,一样的,我们对看破今世方面一定要下这样的功夫,不分昼夜地把所有的精力和心力用到看破今世方面,不足两三年或者五六年,一定会在自相续中生起定解。就像以前华智仁波切讲的,自己的根本上师对世间法一点也不贪执,最后我们的相续也会这样,如果我们相续中对世间法一点也不贪执的话,其他的修行自然而然会增上,可是现在很多人希求高法、贪执今生,就是为了解决今生的问题而希求佛法,这是完全颠倒的。

  换言之,关于舍弃今生的念头,圣者无著菩萨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对于事物的贪恋以及对于烦恼的贪恋,此二者出家人都应义无反顾地舍弃。”

  对于烦恼的贪恋,下面还有一点解释,本来烦恼按照《俱舍论》的观点来讲是一种心所。对事物的贪恋大家都知道,对财产的宣说以下也有,但我认为对烦恼贪恋的意思是具有贪嗔之心,始终心怀执著,这也称为对它的贪恋。比如说我相续中有嗔恨心,我对敌人很怨恨,这样的念头一直挂在心间,就是所谓对烦恼的贪恋。

  对于事物的贪恋包括对故乡、田地、房舍、父母等亲友、财物以及粮食等等的耽执。

  大家都知道,父母和亲戚朋友也包括在事物当中, “身外之物”在世间的用法是除去自己身体以外的财产,这里也应该这样理解。

  应当将此一切彻底斩草除根,当机立断地出家。所谓“摆脱家室而出家”的本意就是如此。舍弃今生的行为,是在佛陀的圣教中,对所有出家人的要求,大家都应遵循这一言教。

  草已经断了,根已经除了,自此以后就没有再产生的机会了。

  我们常说的出家是什么呢?出家就是断除对房屋、财产、亲友等的贪恋,但是很多人只有形象上的出家,严格地要求,对房舍、财产、亲朋好友都没有断除贪执。

  至于具体行持的方式,本来只需加以观察自己便应心知肚明。但是,如今的世人智慧浅陋,若不一一详尽地加以阐释,他们就不可能了达。

  一般来讲作为一个出家人该舍弃的是什么,该放弃的是什么,稍加宣说大家就会心知肚明。

  可是现在的人对佛法方面的智慧非常浅薄,对世间法方面却很精通,可是佛法方面所谓名气很大、对佛法的基本教义不懂的人也相当多,因此,如果没有详细宣说、详细分析,恐怕很多人不会了达。

  今天讲到这里,下课以后要讲考《开启修心门扉》。

  

  

  2004年1月27日 第22节课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许大家心里比较悲伤而没有看书,也许大家都认为这个法比较简单,谁都可以讲,谁都可以听,谁都可以修,没有什么值得看的,所以大家并没有重视。我已经苦口婆心地讲了,我想很多人字面意义上还没有通达、没有思维,这样我讲了也没有多大的意义,不如你们想看的人自己看,不想看的人干脆不看,因此,从今天开始,我随时看到你们就要问《开启修心门扉》的词句和意义。一定要看它的内容和词句,每一个内容表达的什么,我想你们很多人从未听过修心窍诀,很多人智慧还不错但还没有学进去。因此,你们如果愿意学就好好地看,不管你是有什么样的学历,不要认为自己是很了不起的人,这种人不会有什么学识、不会有什么境界和修行,因此任何身份都必须要学《开启修心门扉》的教言。

  下面我们继续讲看破今世的道理,昨天已经讲了尤其作为出家人一定要有看破今世的境界,没有这种境界,仅仅是穿着法衣,剃了头发不算是出家人,所谓的出家人是内心中真正能看破的人,心没有出家,只是身体出家,过一段时间就会还俗与世间人同流合污,因此,一定要从内心中观察自己是不是真正的出家人,详细地用《开启修心门扉》的教言来衡量自己。

  正如前面藏巴加惹所说的,在看破今生的十一条学处中,最首要、最关键的就是抛舍故乡。

  《开启修心门扉》中讲了十九个教言,但是前面所讲的藏巴加惹说的是十一条,可能是藏文当中的错别字,但是我在汉文中应用的是十一条学处。

  前面已经讲了舍弃今世、背井离乡、抛弃故土还有厌离一切妙欲、恒处卑位等等,总共讲了十一条,十一条当中,作为真正的修行人,首先抛弃故土对一个修行人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你自己呆在家乡能不能修行成功呢?会困难重重,因为家里毕竟有贪嗔痴的各种对境。一般来讲,很多人喜欢在其他上师处学完佛法以后回到自己的故土弘扬佛法,但是有时候也有一些违缘和困难,因为自己故乡的环境不良,所以弘法利生的对境最好不是故土,自己求学的对境圣地最好也远离故土。

  因为故乡充斥着衍生贪执的外境——亲友以及良田、舍宅等物质财富,以及滋长嗔恨的对境——怨敌等等。如果自心被贪嗔之念所左右,而企望修行能马到成功,简直是异想天开!

  在自己的故土不管是什么身份的人肯定会有一些亲朋好友或者自己的粮田舍宅等等,同时嗔恨心的对境——怨敌在自己的故土往往出现。即使自己没有什么仇怨,自己的亲戚和朋友们的怨敌在自己的心里也会起一些作用。

  如果你在故土当中心一边贪执亲戚朋友,一边跟怨恨的敌人生嗔恨心,被贪心和嗔心所左右,同时还要在修行中马到成功,那简直是异想天开,根本不可能现实的事情。如同在天空当中打洞是不可能现实的事情一样。

  即使自己本身没有贪嗔之念,它们也会自寻上门,让贪恋与嗔恨毫无节制地在你的相续中蔓延滋长:亲友们会为了他们现世的生计而求助于你,满心希望你能为他们助一臂之力。如果你婉言相拒,他们就会(因失望而耿耿于怀),从而积累恶业。

  有些修行比较好的对亲戚朋友虽然没有真正生贪心,但是怨恨的敌人来到你的门口、来到你的身边开始造作各种违缘,这样一来,我们作为一个凡夫人不被外缘所转是不可能的。

  亲友们求你做的事情也接踵而至,满心希望你会帮助他们,如果声明自己是修行人没有帮助的话,他们从此耿耿于怀,会制造各种谣言…

《开启修心门扉讲记 上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