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诽谤你等等。
过去的仇敌也因宿怨深藏于心,便抓住时机,想方设法加害于你。故乡是令自他造作恶业,蒙受痛苦的源泉,所以应当将自己曾经所留恋的故乡弃若敝屣,只有这样,才是万无一失的行为。
一般我们烦恼的来源有两种:一是依靠缘而产生的烦恼,一是依靠因而产生的烦恼。依靠因而产生的烦恼就像我们自相续当中存在的以前的习气。依靠缘而产生的烦恼,就是说有些烦恼本来在相续中并不容易产生,但是依靠外境的缘而产生烦恼。我们平时住在家里面不生烦恼,出去看电影、电视时而产生的烦恼就是依靠缘而产生的。所以故乡是产生烦恼的根本因之一,是因缘当中的缘而产生的烦恼之一。
因此,就像扔掉自己以前的破鞋一样,从此以后再也不回故乡。有些在家人,比如在学院当中的一些居士,他们还没有完全看破。但是作为出家人最好不要经常去家里看望母亲、看望父亲,看望这个、看望那个,去的次数越来越多,最后慢慢地被家人束缚,自己也没有修行的机会了。既然你已经出了家,身体出家,心也应出家,在寂静山里面修持佛法。只有这样才是完全正确的行为,尤其是作为出家人抛弃故乡非常重要。
博朵瓦曾一语中的地说道:“远离故乡与亲友,如理作意弃愦闹,此等之人趋解脱。”
前面已经讲了,什么是真正的迈上解脱之正道呢?就是我们心里面产生真正的出离心。很多人认为自己的境界很高,很了不起,但是你的相续中有没有真正的出离心,假的出离心可以说,“众生好可怜啊!轮回好苦啊!”口头上的话谁都可以说,但是我们内心当中要从三界轮回中获得解脱,这样的出离心如果用菩提心来摄持就是为了众生而获得解脱。
佛法广大无边、包罗万象,但是总的归纳起来,我们从三界轮回中出离获解脱,再用菩提心来摄持,这种心是弥足珍贵的,这种人会趋于解脱,每一个修行人每天都应该观察自己的相续。
此处博朵瓦的教言当中有四个条件:远离故乡、舍弃亲友、如理作意和舍弃愦闹,如果具足这些条件,这个人已经趋入了解脱道。不用问其他人也不用算命,看看你有没有远离故乡,有没有远离亲友,有没有如理作意,作意以后有没有舍弃愦闹,是否具足这四种条件。
“舍弃生养自己的故乡,斩断亲友的关系,唾弃一切未观察的物质这三大要领,自来是热振寺畅行无阻的训诫,然而,想让所有的后人遵从这一戒条,却显得那么步履艰难。”
还有一个教言当中说:博朵瓦以前也是要求舍弃故乡,斩断亲友的关系,唾弃未观察的物质。“未观察的物质”在藏文中也不是特别好懂,这里做了一个注释,意思是说我们对于财物和物质应该详加观察,比如说我们修行当中用得上的,像起码的生活资具,比如水器、法衣或者自己基本的饮食资具,这是通过自己观察而准备的,没有经过观察的五花八门的很多东西积累在一起对修行毫无作用,因此必须要舍弃。
作为修行人第一是要抛弃故乡,这是一个条件;断除对亲友的关系,这是第二个条件;第三个条件是未观察的财物要抛弃。自身到底能不能用得上,对解脱到底有利益还是无利益,很多人在这方面从来没有观察过。
我的家里乱七八糟的东西特别多,那天我房子旁边起大火,我有点高兴,乱七八糟的全都烧光了好,他们都叫我说:“你的房子已经起火了。”我说:“起就起,把这些乱七八糟的全部都烧完了好一点。” 结果未如愿。有些未观察的财物对解脱也用不上,对修行也用不上,这样的东西全部要抛弃,这是热振寺畅通无阻的训诫。
现在的人全部要按照热振寺的传统和规矩来行持是多么的困难,为什么呢?以前古代的高僧大德确实能做到抛弃故乡、斩断亲友的关系、抛弃未观察的财物,他们真正能做得到,热振寺奉行这种传统。可是现在的修行人既不断亲友的关系,也不抛弃故乡和未观察的财物,所以很多修行人刚开始听《开启修心门扉》的时候,就把家里所有的东西全部扔掉了。男众当中也有,女众当中也是有,但有时候还是要观察,没有观察最后后悔也不知道。我们刚开始讲的时候天气不是那么冷,有些人将被子、衣服全部转送他人,后来天气冷的时候又想买,又没有钱,也很痛苦,所以还是要经过观察以后再抛弃。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中云:“何处具有杂事及争论,远离一百由旬极妙胜,何者烦恼惑业极炽盛,须臾也不留驻及停顿。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中讲:不管是什么地方,如果此地有对自己修行有影响的杂事和争论,你不能呆在那里,一定要到远离那里一百由旬以外的地方是最胜妙的。如果在任何一个地方业和烦恼非常炽燃,再呆下去根本没有任何意义,一瞬间也不要停留。
在我们的家庭当中,社会的一些团体当中经常产生一些烦恼,但是有一些人可能在上师面前生烦恼,想离开上师到其他地方的想法是错的,这在《札嘎山法》里面讲得很清楚,有时候外魔故意对你造违缘,让你离开上师,好像离开上师烦恼就没有了一样,在上师身边的时候烦恼增盛,这种感觉就是外魔对你制造违缘。这里说凡是有杂事争论的地方,我们最好不要停留,一定要离开,现在的有些大城市和一些佛教团体是非很多,争论很多,这样的地方对自己的修行不一定有利,一定要到寂静的地方去。
欲求出家胜义功德者,切莫以嗔恚心而辩论。
有些人想获得出家胜义功德,此处的“胜义”不是世俗谛和胜义谛的“胜义”,是“殊胜的意义”的意思,想求得出家殊胜意义功德的人千万不要以嗔恨心互相辩论和驳斥。我们平时在辩论和破析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要有嗔恨心,如果有嗔恨心就像《中观宝鬘论》中所讲的一样,会焚毁自相续的。
汝等无田无需耕耘商,岂言为财帛故生彼耶?
我们这些出家人没有田地、没有家室,更何况耕耘、经商。既然这样,为什么为田地整天奔波忙碌,对钱财生起执著的念头呢?不该如此,可是现在有时候颠倒了。当然大多数出家人和僧团还是非常清净的,每天都闻思修行,作为我们学院而言,可能百分之八九十的人每天都是不分昼夜、长年如一日地修学,但是有些个别的人,虽然身体出家了,却为了钱财而忙碌,这样的现象也会有的,所以佛陀告诉他们:你已经是出家人,没有田地耕耘,你为什么为了财产而忙碌呢?
汝无妻室童儿及娇女,亦无家庭至亲之众属,男仆女佣长官皆不具。”
你们这些出家人没有家室、没有儿女,也没有亲属仆人等,你为什么整天护持别人的情面,为什么整天跟在家人没有差别?因此,我们作为出家人应该自我反省,已经抛弃了家庭,发心也很大。很多出家人刚开始的时候真是发心很强烈,谁都可以不理,但是慢慢过了五六年、七八年以后,跟家庭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这样一来自己的修行越来越退步,有这种现象,因此自己出了家以后应该从各方面行持。
藏巴加惹也对此说出一段心腹之言:“烦恼皆因外境而生,不弃故土乃无心人;
藏巴加惹对我们教诫道:烦恼是依靠外境而产生的,不弃故土的人真是没有心了,非常愚痴。
修行当以对治而行,不依对治乃无心人;
所有的修行以对治而生,但是没有行持对治,生烦恼的时候也不闻不问,任其发展的人也是无心人、愚痴人。
讲法当依因缘而行,不造因缘乃无心人;
所有的讲经说法,上师传法,还是需要很多因缘,不去创造因缘的人也是非常愚痴的。比如说有些上师传法依靠一些因缘,弟子通过各种方法来让上师生起欢喜心的因缘可以积聚,但是很多人根本不想这些因缘,上师传也可以,不传也可以,这种态度真是无心人,特别可笑。
士夫理当抛弃故乡,斥为“漂泊者”也无悔;
真正的修行人应该抛弃故乡,到其他地方出家精进修行,人们讽刺说你是漂泊者或者是没有良心的人、不懂生活的人、没有头脑的人等等,自己也一点不后悔,坚信自己选择的道路一点也没有错。
器物恭敬供奉师尊,饥饿致死无怨无悔;
我们将财物全部恭敬供养自己的上师,如果自己饿死也不后悔。
水中捞出已经干爽,依师短暂无怨无悔;
“水中捞出已经干爽”在藏文当中也不是特别好懂。意思可能是这样的:本来轮回当中是湿性的,水一样的,一般来讲大海里不会有干燥的地方,但是我们已经在水里面获得干燥,已经获得干爽,依止上师的时间虽然是很短暂的,但一点后悔也没有。
它是从比喻方面讲的,从水里面获得干燥比喻虽然依止上师的时间短暂也应没有后悔和怨言。
在上师面前,轮回的大海中干爽的教言如果已经得到,不管你在上师身边呆的时间再长或再短都无所谓。有些人依止上师的时间是很短暂的,尤其今年来的有些道友在上师面前没有得过法,有些是来了五六个月的,有些是来了一个月的,也有一些一年两年的,之后上师就圆寂了,这种现象比较多。有些人在这里已经呆了几年、十几年。但是我想从教言融入相续的角度说时间越长越好,如果没有把教言融入相续,你在上师身边呆了十几年也不一定起到作用。在上师面前呆了十几天,十几天当中,上师的一句话,上师的有些教言真正融入你的心相续,可以解决你的一生乃至生生世世的大问题,所以说我认为不在于时间的长短。当然如果你如理如法精进修持,在上师身边的时间自然越长越好,如果你没有如理修行,还不如刚来的如理修行的人也许把上师的个别教言融入自己的心。
从传承上师的传记里面看,有些在上师面前的时间不一定很长。以前上师如意宝在江玛佛学院呆了六年,六年当中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大家都清楚。因此我们以后随时都应该观无常,现在很多人说:“上师您老人家长久住世,永远都要住世,要活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但这从人的寿命来说也是不可能现实的,从生活的规律来说,也不可能有这种情况,一切都是无常的,有些依止上师几个月的时间、一年的时间的情况都会存在。
以前上师传法的时候讲过很多教言,尤其是讲《大圆满前行》的时候引用《…
《开启修心门扉讲记 上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