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佛法里所说的出离心和菩提心你在自相续中真的生起来了,这个时候你才算是真正的修行人,应该这样来衡量。
意指即使此生财力雄厚,也并非具有福报者。如果能生起出离心等了知如何不颠倒之心念,才是真正具有福报之人。”
比如说世间人财力雄厚,很多人都认为这个人福报很大,他生意很好,搞得很成功,就很有出息。但作为修行人来讲有一个发愿的偈文说“将来我不要转生到特别富贵的人家,也不要转生到特别贫穷人的家里,应该转生到中等的家庭,恒时愿我出家。”因为太富裕难有修行的机会,人们就变成了经济的俘虏,特别贫穷身心都痛苦,难以维持生计,故应转生到不是很富裕也不是很穷苦的人家里,所以所谓的有福报者从修行的角度来讲并不是财力雄厚才算是有福报。
如果我们心的相续对世间万物兴致索然,利他的菩提心兴味盎然,在这个基础上对大圆满的信心、觉受、证悟、觉悟会自然而然生起来,那时候不管你怎么贫穷,怎么难看,但实际上你是真正有福报的人,是否有福报应该从这方面来计算。所以世间人和修行人的说法是不相同的,很多人说自己没有福报,没有供养的钱,但实际上真正有福报不是外相的经济和名声上,而是真正在自己的内心当中。在座的金刚道友中我们公认的没有福报的人,如果他有纯洁的信心,还有很坚固的出离心和稳固的菩提心,那这个人真正是有福报, 的人。
加哲仁波切云:“心趋于法是最究竟的积资;
这里的加哲仁波切是造《佛子行》的无著菩萨,他有不同的名字。
有些道友心不能趋入法,对世间法等很感兴趣,但一听佛法就开始打瞌睡,或者一讲闻思修行的时候心就乱了,如果心能趋于佛教,这就是最究竟的积累资粮。
忆念死期不定是最究竟的机警;
如果我们经常观死亡无常,明天还在不在?我们的想法是正确的,应该早有准备。比如说对上师如意宝的离开,我昨天晚上也在想,讲《宝性论》时中间停了,我想上师以后会不会有机会再继续讲下去。经常观修无常在真正出现一些事情的时候就不是那么痛苦。如果是世间人本来对无常没有观修,可能突然出现无常之时就觉得天塌地陷,痛苦至极。这里很多金刚道友也经常观修无常,《大圆满前行》中也说:“如果去往其他地方也想可能会客死他乡而没有重返故土的机会;启程上路或者在台阶上休息时也想可能会死于此处;无论坐在何处也都应观想可能会死在这里。”真正有事情出现的时候也不会太过痛苦,这对修法很有助益。
弃恶行善是最究竟的聪慧;
顶戴众生是最究竟的高位;
对每一个众生恭恭敬敬,这就是最究竟的高位。
知足少欲是最究竟的财富;
对一切不生贪恋是最究竟的幸福。”
对一切都没有贪恋,这个人是非常快乐的,如果对什么都生贪恋,不管他有多少财富,他却是最贫穷的,因为他还有很多的希求。
我们应当如此思维,舍弃一切贪图此生享乐的念头,如果此念增上,则能对整个轮回断除贪执,此时,也就真正地踏上了解脱之路。
我们首先应断除今生的贪执,因为断除今生的贪执才可以断除轮回的根本。如果在心坎深处生起今生是短暂的,今生的名闻利养没有任何实义的念头,你就是真正踏上了修行之路。否则只是形式上办一个皈依证或者穿上一件袈裟,是不是就迈上了修行之道呢?不一定!我们不敢说不是,但是不一定。
因为心里面没有看破,过一段时间还俗或者入邪道是很有可能的。以前我们学院的金刚道友有些在大城市里面,但他的信心还是非常稳固的,绵阳的一个老居士,我1991年去绵阳时曾住在他们家里,他的信心很稳固,前一段时间上师圆寂的时候,他虽然身体非常差,但还是要到这里来。我想他十几年稳固的信心,很不错。有些人并不是这样,在上师面前灌顶立誓言永远要怎么样,之后没有两天就变心,所以,对于这些人灌了顶是不是就入了修行道路呢?不一定。在内心当中真正生起了稳固的出离心,也就是看破今世的念头,这个时候才可以说踏上了修行之路。
如果没有生起此念,则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迈上解脱正道。只有生起此念才算真正趋入了修行人的行列。
你每天在天空当中飞来飞去,或者标榜自己是如何的大成就者,某某人的转世,是莲花生大士的大弟子。现在莲花生大士的二十五大弟子全部都被认定完了,现在看来佛法真的有点复杂,莲花生大士的大弟子有怎样的神通神变,弘法利生的事业和菩提心那么强,为什么到我们这个时代的时候那么好的一个人就变得这么自私自利了,可能我的邪见比较重,但是我对佛法负责任的角度来讲不得不说。因此,你的传承上师,你的前世后世吹嘘得多么冠冕堂皇,如果自己的相续中没有生起出离心,没有生起看破今世的念头,就没有任何意义。
我坐在这个法座上给大家滔滔不绝地说,但是自心中确实没有出离心,所以没有给你们讲的资格,不管是自己也好,他人也罢,不好的地方应该真正点出来。
但是这么多的僧众都是这样是不可能的,大家都如理如法闻思好多年了,相续当中应该是有出离心,我有时候对这些平凡的出家人生起很大的信心,他们的生活很平凡,每天闻思修行的精神特别值得佩服,有财富愿意供养这些人,不愿意供养所谓有名位的人,当然有些不光是名位上,真正弘法利生的事业非常广大,这些人当然令人钦佩。希望大家对人、对法都要有智慧,无论自己或是他人,如果自相续中真正生起了看破今世的念头,即使行为上不做昭彰显著的事情,无论住在哪里就是真正地趋入了修行人的行列。
所以,让我评判学院里最熟悉的人是不是修行人也不好判断,但是我自己确实不是一个好修行人,在看破今世方面只不过是道理上懂一点,我们在座的道友中有些是真正的修行人,你们扪心自问是真正的修行人,有些算不上真正的修行人,以后还需更加努力。
舍弃今生的功德与未舍今生的过患就是如此。那么,我们该如何舍弃今生呢?正如藏巴加惹所说:“舍弃今生必须具备十一种誓言:
既然看破今世有这么大的功德,不看破今世有如此多的过患,那么我们该如何舍弃今世,藏巴加惹说舍弃今世必须要具备十一种誓言。
⑴、不随顺他人而独处;
别人怎么样说仍是到寂静的地方独处,这个是第一条。
⑵、背井离乡、抛舍故土;
这一点我们在座的人应该具足了,从闹市里出来,在寂静的喇荣山谷,自己住在自己的小屋子里面,虽然这个屋子透风,不是很暖和,但还是具足了这个条件。
⑶、厌弃一切妙欲;
所有的妙欲全部要断除,作为凡夫人来讲很困难,但对于世间的歌舞等还是很容易断除的。现在社会上真像发疯了一样,在杭州的时候,有些人叫我去舞厅,他们吃一个丸子头一直摇,叫摇头丸还是什么名字我都说不上,我本来想去看,我确实在这方面不会有兴趣,我想应该看一下,也许看到他们的疯狂行为,自心中应该能生起很强烈的无常感和正念感。但是我害怕别人会毁谤,因为有些出家人有一点财力的时候就到汉地去做各种不如法的行为,后来还是没有去,时间也比较紧。
像这样的“妙欲”,修行人是不应该有的,但一般对好吃好穿、特别寒冷的时候烧火的这种妙欲,虽然也是细微的所断,但全部要断除不要说我们,可能米拉日巴特别寒冷的时候,如果旁边有一个电炉可以烤,他也欢喜。现在这样的冬天,下完课以后烧个火多么舒服,特别饥饿的时候有新鲜的菜很好。但真正要看破今世的话,对暂时的妙欲除了如幻如梦以外根本不会有其他的感受,更不会有兴趣。
⑷、恒处卑位;
应该不希求高位,现在世间人们不是这样,报纸上有很多人争论,到了一个寺院去,如果能办到活佛证就可以坐上法座等等,行为非常不如法。
⑸、不护他人情面;
真正能看破今世的人不护他人的情面,不管别人高兴与否。
⑹、恒时纠察以行对治;
就是要恒时对治自己的烦恼。
⑺、不在意他人说三道四,而认为一切理当如此;
比如说我在这里出家修行,对别人的说三道四、说长道短,自己一点也不在乎,不管他们怎么说我还是好好修行,这样我的人身才会获得意义。他们嘴巴不痛的话,怎样说也是无所谓的。应该这样想。
⑻、即使珍爱之物被风吹散,也不生丝毫痛苦;
自己最珍爱的财富被风吹走了或者最可爱的人死了、最好的东西丢失了,但心里面不生丝毫的痛苦心,真正看破今世的人会达到这样的心量。当然对于上师圆寂而流泪真的有很大的功德,我们那天害怕出事情,制止大家流泪,也许是有过失的。让大家全部都失声痛哭,我也有办法,讲起自己很伤心的事情,可能大家全部呜呜地哭起来,但是没有必要。所以整天让你们尽量不要哭,哭的人就是坏人,因此大家情绪控制得不错。但是有些人没有看破今世,对于亲人死了、最珍贵的财物丢了而伤心的话,真的不是修行人了。
平时可以观察到,有些觉姆的父母死了便嚎啕大哭,好几个人劝也劝不住。我们那边有一个习惯,人死的时候必须要大声痛哭,声音不大就说明在世的人没有良心,因此,凡是听到一个人死了的消息,有些人高声的痛哭声在整个山谷里荡漾,但这是不是很好呢,这是世间的传统。从修行的角度讲,自己珍爱之物被风吹散,也应觉得无所谓,没有什么大不了。
⑼、犹如乞丐死亡一般舍弃今生的苦痛;
乞丐死亡时可能没有任何牵挂,不会执著自己的财产。有今世的牵挂,痛苦自然如影随形,有痛苦就说明放不下今生。
⑽、猛厉不断地念叨“一切都不需要!”;
经常很猛厉地意念:“财产也不需要,名声也不需要,地位也不需要,我什么都不需要。短暂的几十年中用这些干什么,最重要的是我来世的解脱,来世愿我生生世世相续中生起菩提心,其他什么都不需要!”应该这样想,猛厉念叨一切都不需要。
⑾、自己掌握自己的牵鼻绳,如此这样,美妙的修行功德就会如云般聚集。”
牵鼻绳最好不要给别人,如果给别人了…
《开启修心门扉讲记 上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