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開啓修心門扉講記 上冊▪P38

  ..續本文上一頁佛法裏所說的出離心和菩提心你在自相續中真的生起來了,這個時候你才算是真正的修行人,應該這樣來衡量。

  意指即使此生財力雄厚,也並非具有福報者。如果能生起出離心等了知如何不顛倒之心念,才是真正具有福報之人。”

  比如說世間人財力雄厚,很多人都認爲這個人福報很大,他生意很好,搞得很成功,就很有出息。但作爲修行人來講有一個發願的偈文說“將來我不要轉生到特別富貴的人家,也不要轉生到特別貧窮人的家裏,應該轉生到中等的家庭,恒時願我出家。”因爲太富裕難有修行的機會,人們就變成了經濟的俘虜,特別貧窮身心都痛苦,難以維持生計,故應轉生到不是很富裕也不是很窮苦的人家裏,所以所謂的有福報者從修行的角度來講並不是財力雄厚才算是有福報。

  如果我們心的相續對世間萬物興致索然,利他的菩提心興味盎然,在這個基礎上對大圓滿的信心、覺受、證悟、覺悟會自然而然生起來,那時候不管你怎麼貧窮,怎麼難看,但實際上你是真正有福報的人,是否有福報應該從這方面來計算。所以世間人和修行人的說法是不相同的,很多人說自己沒有福報,沒有供養的錢,但實際上真正有福報不是外相的經濟和名聲上,而是真正在自己的內心當中。在座的金剛道友中我們公認的沒有福報的人,如果他有純潔的信心,還有很堅固的出離心和穩固的菩提心,那這個人真正是有福報, 的人。

  加哲仁波切雲:“心趨于法是最究竟的積資;

  這裏的加哲仁波切是造《佛子行》的無著菩薩,他有不同的名字。

  有些道友心不能趨入法,對世間法等很感興趣,但一聽佛法就開始打瞌睡,或者一講聞思修行的時候心就亂了,如果心能趨于佛教,這就是最究竟的積累資糧。

  憶念死期不定是最究竟的機警;

  如果我們經常觀死亡無常,明天還在不在?我們的想法是正確的,應該早有准備。比如說對上師如意寶的離開,我昨天晚上也在想,講《寶性論》時中間停了,我想上師以後會不會有機會再繼續講下去。經常觀修無常在真正出現一些事情的時候就不是那麼痛苦。如果是世間人本來對無常沒有觀修,可能突然出現無常之時就覺得天塌地陷,痛苦至極。這裏很多金剛道友也經常觀修無常,《大圓滿前行》中也說:“如果去往其他地方也想可能會客死他鄉而沒有重返故土的機會;啓程上路或者在臺階上休息時也想可能會死于此處;無論坐在何處也都應觀想可能會死在這裏。”真正有事情出現的時候也不會太過痛苦,這對修法很有助益。

  棄惡行善是最究竟的聰慧;

  頂戴衆生是最究竟的高位;

  對每一個衆生恭恭敬敬,這就是最究竟的高位。

  知足少欲是最究竟的財富;

  對一切不生貪戀是最究竟的幸福。”

  對一切都沒有貪戀,這個人是非常快樂的,如果對什麼都生貪戀,不管他有多少財富,他卻是最貧窮的,因爲他還有很多的希求。

  我們應當如此思維,舍棄一切貪圖此生享樂的念頭,如果此念增上,則能對整個輪回斷除貪執,此時,也就真正地踏上了解脫之路。

  我們首先應斷除今生的貪執,因爲斷除今生的貪執才可以斷除輪回的根本。如果在心坎深處生起今生是短暫的,今生的名聞利養沒有任何實義的念頭,你就是真正踏上了修行之路。否則只是形式上辦一個皈依證或者穿上一件袈裟,是不是就邁上了修行之道呢?不一定!我們不敢說不是,但是不一定。

  因爲心裏面沒有看破,過一段時間還俗或者入邪道是很有可能的。以前我們學院的金剛道友有些在大城市裏面,但他的信心還是非常穩固的,綿陽的一個老居士,我1991年去綿陽時曾住在他們家裏,他的信心很穩固,前一段時間上師圓寂的時候,他雖然身體非常差,但還是要到這裏來。我想他十幾年穩固的信心,很不錯。有些人並不是這樣,在上師面前灌頂立誓言永遠要怎麼樣,之後沒有兩天就變心,所以,對于這些人灌了頂是不是就入了修行道路呢?不一定。在內心當中真正生起了穩固的出離心,也就是看破今世的念頭,這個時候才可以說踏上了修行之路。

  如果沒有生起此念,則無論如何也不可能邁上解脫正道。只有生起此念才算真正趨入了修行人的行列。

  你每天在天空當中飛來飛去,或者標榜自己是如何的大成就者,某某人的轉世,是蓮花生大士的大弟子。現在蓮花生大士的二十五大弟子全部都被認定完了,現在看來佛法真的有點複雜,蓮花生大士的大弟子有怎樣的神通神變,弘法利生的事業和菩提心那麼強,爲什麼到我們這個時代的時候那麼好的一個人就變得這麼自私自利了,可能我的邪見比較重,但是我對佛法負責任的角度來講不得不說。因此,你的傳承上師,你的前世後世吹噓得多麼冠冕堂皇,如果自己的相續中沒有生起出離心,沒有生起看破今世的念頭,就沒有任何意義。

  我坐在這個法座上給大家滔滔不絕地說,但是自心中確實沒有出離心,所以沒有給你們講的資格,不管是自己也好,他人也罷,不好的地方應該真正點出來。

  但是這麼多的僧衆都是這樣是不可能的,大家都如理如法聞思好多年了,相續當中應該是有出離心,我有時候對這些平凡的出家人生起很大的信心,他們的生活很平凡,每天聞思修行的精神特別值得佩服,有財富願意供養這些人,不願意供養所謂有名位的人,當然有些不光是名位上,真正弘法利生的事業非常廣大,這些人當然令人欽佩。希望大家對人、對法都要有智慧,無論自己或是他人,如果自相續中真正生起了看破今世的念頭,即使行爲上不做昭彰顯著的事情,無論住在哪裏就是真正地趨入了修行人的行列。

  所以,讓我評判學院裏最熟悉的人是不是修行人也不好判斷,但是我自己確實不是一個好修行人,在看破今世方面只不過是道理上懂一點,我們在座的道友中有些是真正的修行人,你們扪心自問是真正的修行人,有些算不上真正的修行人,以後還需更加努力。

  舍棄今生的功德與未舍今生的過患就是如此。那麼,我們該如何舍棄今生呢?正如藏巴加惹所說:“舍棄今生必須具備十一種誓言:

  既然看破今世有這麼大的功德,不看破今世有如此多的過患,那麼我們該如何舍棄今世,藏巴加惹說舍棄今世必須要具備十一種誓言。

  ⑴、不隨順他人而獨處;

  別人怎麼樣說仍是到寂靜的地方獨處,這個是第一條。

  ⑵、背井離鄉、抛舍故土;

  這一點我們在座的人應該具足了,從鬧市裏出來,在寂靜的喇榮山谷,自己住在自己的小屋子裏面,雖然這個屋子透風,不是很暖和,但還是具足了這個條件。

  ⑶、厭棄一切妙欲;

  所有的妙欲全部要斷除,作爲凡夫人來講很困難,但對于世間的歌舞等還是很容易斷除的。現在社會上真像發瘋了一樣,在杭州的時候,有些人叫我去舞廳,他們吃一個丸子頭一直搖,叫搖頭丸還是什麼名字我都說不上,我本來想去看,我確實在這方面不會有興趣,我想應該看一下,也許看到他們的瘋狂行爲,自心中應該能生起很強烈的無常感和正念感。但是我害怕別人會毀謗,因爲有些出家人有一點財力的時候就到漢地去做各種不如法的行爲,後來還是沒有去,時間也比較緊。

  像這樣的“妙欲”,修行人是不應該有的,但一般對好吃好穿、特別寒冷的時候燒火的這種妙欲,雖然也是細微的所斷,但全部要斷除不要說我們,可能米拉日巴特別寒冷的時候,如果旁邊有一個電爐可以烤,他也歡喜。現在這樣的冬天,下完課以後燒個火多麼舒服,特別饑餓的時候有新鮮的菜很好。但真正要看破今世的話,對暫時的妙欲除了如幻如夢以外根本不會有其他的感受,更不會有興趣。

  ⑷、恒處卑位;

  應該不希求高位,現在世間人們不是這樣,報紙上有很多人爭論,到了一個寺院去,如果能辦到活佛證就可以坐上法座等等,行爲非常不如法。

  ⑸、不護他人情面;

  真正能看破今世的人不護他人的情面,不管別人高興與否。

  ⑹、恒時糾察以行對治;

  就是要恒時對治自己的煩惱。

  ⑺、不在意他人說叁道四,而認爲一切理當如此;

  比如說我在這裏出家修行,對別人的說叁道四、說長道短,自己一點也不在乎,不管他們怎麼說我還是好好修行,這樣我的人身才會獲得意義。他們嘴巴不痛的話,怎樣說也是無所謂的。應該這樣想。

  ⑻、即使珍愛之物被風吹散,也不生絲毫痛苦;

  自己最珍愛的財富被風吹走了或者最可愛的人死了、最好的東西丟失了,但心裏面不生絲毫的痛苦心,真正看破今世的人會達到這樣的心量。當然對于上師圓寂而流淚真的有很大的功德,我們那天害怕出事情,製止大家流淚,也許是有過失的。讓大家全部都失聲痛哭,我也有辦法,講起自己很傷心的事情,可能大家全部嗚嗚地哭起來,但是沒有必要。所以整天讓你們盡量不要哭,哭的人就是壞人,因此大家情緒控製得不錯。但是有些人沒有看破今世,對于親人死了、最珍貴的財物丟了而傷心的話,真的不是修行人了。

  平時可以觀察到,有些覺姆的父母死了便嚎啕大哭,好幾個人勸也勸不住。我們那邊有一個習慣,人死的時候必須要大聲痛哭,聲音不大就說明在世的人沒有良心,因此,凡是聽到一個人死了的消息,有些人高聲的痛哭聲在整個山谷裏蕩漾,但這是不是很好呢,這是世間的傳統。從修行的角度講,自己珍愛之物被風吹散,也應覺得無所謂,沒有什麼大不了。

  ⑼、猶如乞丐死亡一般舍棄今生的苦痛;

  乞丐死亡時可能沒有任何牽挂,不會執著自己的財産。有今世的牽挂,痛苦自然如影隨形,有痛苦就說明放不下今生。

  ⑽、猛厲不斷地念叨“一切都不需要!”;

  經常很猛厲地意念:“財産也不需要,名聲也不需要,地位也不需要,我什麼都不需要。短暫的幾十年中用這些幹什麼,最重要的是我來世的解脫,來世願我生生世世相續中生起菩提心,其他什麼都不需要!”應該這樣想,猛厲念叨一切都不需要。

  ⑾、自己掌握自己的牽鼻繩,如此這樣,美妙的修行功德就會如雲般聚集。”

  牽鼻繩最好不要給別人,如果給別人了…

《開啓修心門扉講記 上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