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要求寺院裏面的人一定要學《開啓修心門扉》,雖然這個堪布對格魯派的法門不大熟悉,也沒有看過這本書,但是一說這是加行的修心法門就認爲一定很殊勝,他也認爲修行人首先不要尋求高大的法,否則是難以成功的,所以首先打好基礎非常重要。作爲一個修行人,千萬不能離開修心法門,現在大多數人的想法和行爲完全背道而馳,對所有的修心法門全部嗤之以鼻……關于這一點,我們下面還會講到。
盡管前輩們以此爲重點,苦口婆心地對我們進行循循善誘,但我們卻將之視爲低劣的法,對其嗤之以鼻。
我們翻開無垢光尊者、麥彭仁波切或者華智仁波切的教言,他們全部主張從加行法入門,對此極其重視,他們叁番五次地以各種善巧方便來諄諄教誨我們,前輩的高僧大德們真是給我們留下了好的教言,但我們把這些全部看成了低劣法門,像《大圓滿前行》、《入菩薩行論》、《開啓修心門扉》,“開啓修心的門扉?什麼修心啊,還是修大圓滿好,大手印好。”很多人這樣說。大圓滿、大手印固然很好,但卻並不適合于新入佛門的人。
昨天有一個道友請求我給他傳一個成就最快的捷徑法門,但最快的法在沒有打好基礎之前就修持的確很困難,你越是喜歡快速就越應該從修心法門開始,成就並不是那麼輕松易得的事情。
我猜這次我傳講《開啓修心門扉》很多人不一定喜歡聽,聽說《修心門扉》裏面講的是人身難得、壽命無常就認爲沒有什麼可學的,但是噶當派的高僧大德並不是這樣認爲,以前漢地印光法師的禅房裏寫有一個大大的“死”字,在本書的後面也提到有一個人在噶當派上師面前乞求賜予法要,供養了許多財物並再叁乞求後,上師才拉著他的手說了句:你也會死,我也會死!這就是我的教言,我的上師也是這樣傳授給我的。
在一般人看來,並不認爲這是一個教言,但實際上像這樣死亡無常的教言如果深入人心的話,修行的證相就會倏然開發出來,自己的智慧也會顯露出來,總有一天會豁然開悟的,所以我們不能把這些看成低劣的法而斷然舍棄。
並殚精竭慮地去尋找自以爲高深的大法,最終必將一無所獲。
用自己畢生的精力去學一些高深大法,不要說精力,將錢財等全部傾其所有而去尋求,但結果一無所獲。
我們這裏的有些人也是同樣,剛來的時候就要修大圓滿,其他的一切法門全部棄置一旁,認爲《俱舍論》是小乘的法,無有用處,中觀對我也沒有必要,我是大圓滿的根基。但如果是像薩熱哈巴一樣的大圓滿根基,在極快的時間內獲得成就當然是最好不過。昨天有金剛道友說要頓悟法門,漸悟的不要,但是要頓悟也不是那麼快的時間就開悟,一定要有一個過程。
所以,很多人耗盡畢生精力去求高大的法門,但最後一無所獲,甚至很有可能對佛法生起邪見。“聽說大圓滿是六個月成就的法,我都已經修了八個月,但是好像什麼感覺都沒有,看來這個上師也是假的,佛法也是假的,我自己也是不是假的?”最後包括對自己都生起疑惑心,這就是我們沒有打好基礎的緣故。所以,我這次講《開啓修心門扉》以後,大家能不能真正生起基礎法門更加重要之心,不管我們今後修什麼高大的法,都不離開加行修法,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就是我翻譯和傳講的目的所在。
還有一個比喻,如果用濕皮將人包裹起來,一開始,裏面的人還感覺輕松自在,皮革逐漸幹硬以後,就會被緊緊地捆縛住,絲毫動彈不得,必將由此招致極大的苦痛。此時,若能用一柄鋒利的刀子將皮革割破,那裏面的人一定會喜躍抃舞的。
用皮革把人的身體包裹起來的時候,首先裏面的人覺得怡然自得,快樂自在,皮革越來越幹就會越來越緊縮,裏面的人也越來越被捆緊,最終動都不能動了就會覺得痛苦難耐。如果這個時候用刀子將接近幹硬的皮革剖開,裏面的人肯定會歡喜雀躍、手舞足蹈不能自已。這是一種比喻,不知道博朵瓦格西在哪個地方搞一個人用皮革包起來了,會不會這樣呢?!
關于這個道理,《因緣品》中也雲:“若能善加觀察于財物,耳飾兒女貪執之心念,鐵木捆紮纏縛難匹敵,切莫將其緊攥聖者言,即使貪欲束縛極松弛,亦難順利掙脫聖者言。”
此中意義在《因緣品》中已經講了: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善加觀察,對財物、兒女等的貪戀之心,實際上是與木板和鐵板捆住的痛苦難以匹敵的,因爲表面上看來擁有家庭、財産、兒女等等,什麼都樣樣齊全,好像在享受天倫之樂,其實就像剛才所講的比喻中皮革尚未幹硬時候的快樂一樣,但慢慢你在修法上會越來越不自在,越來越把你捆住,最後動彈不得。想在開法會的時候來喇榮一趟,都沒有辦法,工作上請不到假,家裏人不同意,孩子要上學,要來就得偷偷地跑等等的一些苦痛,大家不是很難了解的。
在學院中,雖然最終修行沒有成功,但心中的見解並沒有舍棄,在世間每天爲了生活而轉,修法根本沒有自在。所以財物、兒女、家庭就像木板和鐵板一樣會牢牢把你夾住,與被皮革裹住身體並無二致,千萬不要把家庭和財産緊緊地攥在手裏,這就是聖者的教言。即使表面上沒有被世間貪欲緊緊束縛,顯得非常松弛,但是根本不可能順利逃脫。在這裏金厄瓦羅珠加參只用《因緣品》的教證來解釋噶當派的比喻,意義上用教言已經比喻。
因此,沒有看破世間的過失大家一定要認清,不單要認清,還要經常串習,這一點相當重要。
《開啓修心門扉》剛剛發給大家的時候,我從很遠的地方給大家打電話,很多人都認爲這個教言很殊勝,請求我以後給他們傳講,當時我真是喜不自勝,重視修心法門就說明修行已經有了一點成就,如果把修心法門看作一個低劣的法,不管他說什麼神通,我還是有點懷疑。不敢說肯定沒有那些境界,有些真正的利根者,不一定非要苦苦地看修心法門,之後修五十萬加行,然後再慢慢成佛,但是這種人非常少,所以,佛陀的很多教言是針對一般普通人的根基來講的,但對世間貪戀還是比較麻煩,這一點智者的觀點都異口同聲,因此用這種道理來解說。
是故,如果仍與塵世藕斷絲連,到了緊要關頭,就會牽腸挂肚,不能毅然舍棄,甚至會由此而出現失毀戒律的現象。
如果我們仍然不能斬斷對塵世的念頭,對如同蟻穴之家、蚊睫之利、幻化之財、虛華之位乃至危脆之名藕斷絲連。藕斷絲連的意義大家應該知道,藕切開以後,裏面細微的藕絲線一直牽連,(我去了廈門以後,釋迦牟尼佛的《白蓮花論》中有關于藕的公案,從此以後我也喜歡吃藕,也喜歡研究藕。)我們對世間還是有少許的牽連,就像是藕斷開後裏面的藕絲仍然相連一樣,雖然已經剃發出家,但是經常與家人電話聯系,書信往來,或者雖然與自己的丈夫(妻子)已經斷絕關系,就像藕已經切開了,但是藕絲並沒有斷,經常對他(她)憂心忡忡、牽腸挂肚,牽挂對方會不會生病了?是不是非常痛苦了?是不是他現在工作不順利了?還是心裏牽挂不舍,到關要的時候很有可能將自己的戒律也舍棄的,這就是博朵瓦尊者給我們的教言。
真正的修行人,出家以後必須要斷掉所有的關系,不然對方如果真的害了一場大病,你就會到我這裏來求我准假:“我一定要去照顧,他已經在醫院裏了,上師你加持加持給我請個假,我明天一定要去看他,但是你放心,我會守戒律的,我們家裏面的房子是分開的。”首先是這樣說,但是到時真的會不會分開,真正能不能把握得住,作爲凡夫人來講面對對境的時候還有一種串習的習氣。在《俱舍論釋》裏講過:“具足未以對治斷除隨眠、與生起煩惱相合的對境存在、非理作意這叁種因而産生煩惱。”所以,由此出現失毀戒律的現象。
所以,我們應當以具信心刀背的鋒利智慧刀刃,斬斷今世的一切牽絆。
我們要斷開牽連,第一是對上師叁寶生起信心的刀背,信心就像刀背一樣,沒有刀背的刀子不是真正的刀子;第二是要具備鋒利的智慧。具有智慧和信心才可以斷除今世的牽連,沒有智慧只有信心,只可能在短暫的時間中對上師叁寶有信心,認爲自己一定能看破,但是沒有智慧的緣故一切都成爲不一定。如果只具備智慧而沒有信心,雖然很聰明,但是對上師叁寶的教言不一定能生起信心,上師說的和叁寶的教言自己也會說,所以必須要信心和智慧兼而有之才能看破我們現在所謂的今世。
有一天我去偷聽女衆堪姆的課,她說:“我們女衆一定要發動起來,我們是女人大丈夫,一定要……”還是講得很好,好像在發動農民起義一樣,作爲女衆應該響應,爲什麼這樣講呢?女衆知道女衆的煩惱、心情和毛病,所以,女衆來度化女衆很相合,講經說法時是男衆法師就不一定相應,也有贊歎男衆、譏毀女衆的情況。所以,一定要發動起來,修行人一定要拿起智慧和悲心的刀子砍斷今世的繩索,而且要完全斬斷,不要留有細微的絲線。
在五種欲妙中,以對衣食的貪執爲最,渴望擁有四五套華貴的衣服(在噶當派大德們住世時的藏地,擁有四五套服裝是極爲奢侈的事),不遺余力地滿足口腹之欲,如此絞盡腦汁苦心盤算,是很難令自己掙脫束縛的。
在所有的妙欲當中,對衣食的貪執是擺在首位的。
很多人想擁有四五套衣服,當時噶當派的修行人如果擁有四五套衣服已經是非常富裕、奢侈了,但在當今時代有四五套衣服也不算什麼,我聽說一個被接到漢地的活佛,單單東嘎 就有六十套,他寺院裏人這樣說。現在漢地有些富裕的家庭中也是一套一套的衣服非常多,今天穿一件,明天再換。但是噶當派修行人有四五套衣服就已經算作不知足少欲的行列中了,不是好修行人。
還有就是因對口腹之欲的貪執而耗盡力氣,人們絞盡腦汁卻深陷其中不能逃脫。
尤其是對肉食的貪執過失非常大,最近我也了解了金剛道友的情況,有些害怕不能斷除吃肉的惡習,一直不吃,有個別道友故意吃一點,以斷掉貪心。我私下打聽,情況各說不一。但是這兩叁天中你們可以吃一點,元旦那天剛好藏曆初十,功德很大,到時…
《開啓修心門扉講記 上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