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要求寺院里面的人一定要学《开启修心门扉》,虽然这个堪布对格鲁派的法门不大熟悉,也没有看过这本书,但是一说这是加行的修心法门就认为一定很殊胜,他也认为修行人首先不要寻求高大的法,否则是难以成功的,所以首先打好基础非常重要。作为一个修行人,千万不能离开修心法门,现在大多数人的想法和行为完全背道而驰,对所有的修心法门全部嗤之以鼻……关于这一点,我们下面还会讲到。
尽管前辈们以此为重点,苦口婆心地对我们进行循循善诱,但我们却将之视为低劣的法,对其嗤之以鼻。
我们翻开无垢光尊者、麦彭仁波切或者华智仁波切的教言,他们全部主张从加行法入门,对此极其重视,他们三番五次地以各种善巧方便来谆谆教诲我们,前辈的高僧大德们真是给我们留下了好的教言,但我们把这些全部看成了低劣法门,像《大圆满前行》、《入菩萨行论》、《开启修心门扉》,“开启修心的门扉?什么修心啊,还是修大圆满好,大手印好。”很多人这样说。大圆满、大手印固然很好,但却并不适合于新入佛门的人。
昨天有一个道友请求我给他传一个成就最快的捷径法门,但最快的法在没有打好基础之前就修持的确很困难,你越是喜欢快速就越应该从修心法门开始,成就并不是那么轻松易得的事情。
我猜这次我传讲《开启修心门扉》很多人不一定喜欢听,听说《修心门扉》里面讲的是人身难得、寿命无常就认为没有什么可学的,但是噶当派的高僧大德并不是这样认为,以前汉地印光法师的禅房里写有一个大大的“死”字,在本书的后面也提到有一个人在噶当派上师面前乞求赐予法要,供养了许多财物并再三乞求后,上师才拉着他的手说了句:你也会死,我也会死!这就是我的教言,我的上师也是这样传授给我的。
在一般人看来,并不认为这是一个教言,但实际上像这样死亡无常的教言如果深入人心的话,修行的证相就会倏然开发出来,自己的智慧也会显露出来,总有一天会豁然开悟的,所以我们不能把这些看成低劣的法而断然舍弃。
并殚精竭虑地去寻找自以为高深的大法,最终必将一无所获。
用自己毕生的精力去学一些高深大法,不要说精力,将钱财等全部倾其所有而去寻求,但结果一无所获。
我们这里的有些人也是同样,刚来的时候就要修大圆满,其他的一切法门全部弃置一旁,认为《俱舍论》是小乘的法,无有用处,中观对我也没有必要,我是大圆满的根基。但如果是像萨热哈巴一样的大圆满根基,在极快的时间内获得成就当然是最好不过。昨天有金刚道友说要顿悟法门,渐悟的不要,但是要顿悟也不是那么快的时间就开悟,一定要有一个过程。
所以,很多人耗尽毕生精力去求高大的法门,但最后一无所获,甚至很有可能对佛法生起邪见。“听说大圆满是六个月成就的法,我都已经修了八个月,但是好像什么感觉都没有,看来这个上师也是假的,佛法也是假的,我自己也是不是假的?”最后包括对自己都生起疑惑心,这就是我们没有打好基础的缘故。所以,我这次讲《开启修心门扉》以后,大家能不能真正生起基础法门更加重要之心,不管我们今后修什么高大的法,都不离开加行修法,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是我翻译和传讲的目的所在。
还有一个比喻,如果用湿皮将人包裹起来,一开始,里面的人还感觉轻松自在,皮革逐渐干硬以后,就会被紧紧地捆缚住,丝毫动弹不得,必将由此招致极大的苦痛。此时,若能用一柄锋利的刀子将皮革割破,那里面的人一定会喜跃抃舞的。
用皮革把人的身体包裹起来的时候,首先里面的人觉得怡然自得,快乐自在,皮革越来越干就会越来越紧缩,里面的人也越来越被捆紧,最终动都不能动了就会觉得痛苦难耐。如果这个时候用刀子将接近干硬的皮革剖开,里面的人肯定会欢喜雀跃、手舞足蹈不能自已。这是一种比喻,不知道博朵瓦格西在哪个地方搞一个人用皮革包起来了,会不会这样呢?!
关于这个道理,《因缘品》中也云:“若能善加观察于财物,耳饰儿女贪执之心念,铁木捆扎缠缚难匹敌,切莫将其紧攥圣者言,即使贪欲束缚极松弛,亦难顺利挣脱圣者言。”
此中意义在《因缘品》中已经讲了: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善加观察,对财物、儿女等的贪恋之心,实际上是与木板和铁板捆住的痛苦难以匹敌的,因为表面上看来拥有家庭、财产、儿女等等,什么都样样齐全,好像在享受天伦之乐,其实就像刚才所讲的比喻中皮革尚未干硬时候的快乐一样,但慢慢你在修法上会越来越不自在,越来越把你捆住,最后动弹不得。想在开法会的时候来喇荣一趟,都没有办法,工作上请不到假,家里人不同意,孩子要上学,要来就得偷偷地跑等等的一些苦痛,大家不是很难了解的。
在学院中,虽然最终修行没有成功,但心中的见解并没有舍弃,在世间每天为了生活而转,修法根本没有自在。所以财物、儿女、家庭就像木板和铁板一样会牢牢把你夹住,与被皮革裹住身体并无二致,千万不要把家庭和财产紧紧地攥在手里,这就是圣者的教言。即使表面上没有被世间贪欲紧紧束缚,显得非常松弛,但是根本不可能顺利逃脱。在这里金厄瓦罗珠加参只用《因缘品》的教证来解释噶当派的比喻,意义上用教言已经比喻。
因此,没有看破世间的过失大家一定要认清,不单要认清,还要经常串习,这一点相当重要。
《开启修心门扉》刚刚发给大家的时候,我从很远的地方给大家打电话,很多人都认为这个教言很殊胜,请求我以后给他们传讲,当时我真是喜不自胜,重视修心法门就说明修行已经有了一点成就,如果把修心法门看作一个低劣的法,不管他说什么神通,我还是有点怀疑。不敢说肯定没有那些境界,有些真正的利根者,不一定非要苦苦地看修心法门,之后修五十万加行,然后再慢慢成佛,但是这种人非常少,所以,佛陀的很多教言是针对一般普通人的根基来讲的,但对世间贪恋还是比较麻烦,这一点智者的观点都异口同声,因此用这种道理来解说。
是故,如果仍与尘世藕断丝连,到了紧要关头,就会牵肠挂肚,不能毅然舍弃,甚至会由此而出现失毁戒律的现象。
如果我们仍然不能斩断对尘世的念头,对如同蚁穴之家、蚊睫之利、幻化之财、虚华之位乃至危脆之名藕断丝连。藕断丝连的意义大家应该知道,藕切开以后,里面细微的藕丝线一直牵连,(我去了厦门以后,释迦牟尼佛的《白莲花论》中有关于藕的公案,从此以后我也喜欢吃藕,也喜欢研究藕。)我们对世间还是有少许的牵连,就像是藕断开后里面的藕丝仍然相连一样,虽然已经剃发出家,但是经常与家人电话联系,书信往来,或者虽然与自己的丈夫(妻子)已经断绝关系,就像藕已经切开了,但是藕丝并没有断,经常对他(她)忧心忡忡、牵肠挂肚,牵挂对方会不会生病了?是不是非常痛苦了?是不是他现在工作不顺利了?还是心里牵挂不舍,到关要的时候很有可能将自己的戒律也舍弃的,这就是博朵瓦尊者给我们的教言。
真正的修行人,出家以后必须要断掉所有的关系,不然对方如果真的害了一场大病,你就会到我这里来求我准假:“我一定要去照顾,他已经在医院里了,上师你加持加持给我请个假,我明天一定要去看他,但是你放心,我会守戒律的,我们家里面的房子是分开的。”首先是这样说,但是到时真的会不会分开,真正能不能把握得住,作为凡夫人来讲面对对境的时候还有一种串习的习气。在《俱舍论释》里讲过:“具足未以对治断除随眠、与生起烦恼相合的对境存在、非理作意这三种因而产生烦恼。”所以,由此出现失毁戒律的现象。
所以,我们应当以具信心刀背的锋利智慧刀刃,斩断今世的一切牵绊。
我们要断开牵连,第一是对上师三宝生起信心的刀背,信心就像刀背一样,没有刀背的刀子不是真正的刀子;第二是要具备锋利的智慧。具有智慧和信心才可以断除今世的牵连,没有智慧只有信心,只可能在短暂的时间中对上师三宝有信心,认为自己一定能看破,但是没有智慧的缘故一切都成为不一定。如果只具备智慧而没有信心,虽然很聪明,但是对上师三宝的教言不一定能生起信心,上师说的和三宝的教言自己也会说,所以必须要信心和智慧兼而有之才能看破我们现在所谓的今世。
有一天我去偷听女众堪姆的课,她说:“我们女众一定要发动起来,我们是女人大丈夫,一定要……”还是讲得很好,好像在发动农民起义一样,作为女众应该响应,为什么这样讲呢?女众知道女众的烦恼、心情和毛病,所以,女众来度化女众很相合,讲经说法时是男众法师就不一定相应,也有赞叹男众、讥毁女众的情况。所以,一定要发动起来,修行人一定要拿起智慧和悲心的刀子砍断今世的绳索,而且要完全斩断,不要留有细微的丝线。
在五种欲妙中,以对衣食的贪执为最,渴望拥有四五套华贵的衣服(在噶当派大德们住世时的藏地,拥有四五套服装是极为奢侈的事),不遗余力地满足口腹之欲,如此绞尽脑汁苦心盘算,是很难令自己挣脱束缚的。
在所有的妙欲当中,对衣食的贪执是摆在首位的。
很多人想拥有四五套衣服,当时噶当派的修行人如果拥有四五套衣服已经是非常富裕、奢侈了,但在当今时代有四五套衣服也不算什么,我听说一个被接到汉地的活佛,单单东嘎 就有六十套,他寺院里人这样说。现在汉地有些富裕的家庭中也是一套一套的衣服非常多,今天穿一件,明天再换。但是噶当派修行人有四五套衣服就已经算作不知足少欲的行列中了,不是好修行人。
还有就是因对口腹之欲的贪执而耗尽力气,人们绞尽脑汁却深陷其中不能逃脱。
尤其是对肉食的贪执过失非常大,最近我也了解了金刚道友的情况,有些害怕不能断除吃肉的恶习,一直不吃,有个别道友故意吃一点,以断掉贪心。我私下打听,情况各说不一。但是这两三天中你们可以吃一点,元旦那天刚好藏历初十,功德很大,到时…
《开启修心门扉讲记 上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