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智慧寶燈▪P34

  ..續本文上一頁別說醉話或夢呓。對第二類人則需曉之以理:若連皈依都未能如理如法進行的話,你是不是一個佛教徒都已很成問題。別人怎麼知道你是外道還是內道?況且皈依等于是正式邁入佛門,連門檻都未曾進得,你又如何獲取上師叁寶的加持與佛法的傳承?所謂皈依者乃一切解脫之基,它能令進入佛門之人在相續中漸漸生起甯舍生命不舍叁寶的決心,而這一點對任何欲求解脫者來說都至爲重要。不論你是出于欲獲今生來世人天善趣安樂之目的而皈依,還是爲自己能擺脫輪回之苦而皈依,抑或爲衆生同證佛果而皈依,都必須首先履行皈依儀式,並進而時時提醒自己不忘作爲佛教徒所應負起的責任與義務,同時還可把自己交付于自他的監督之下,力爭在世人眼前樹立起一個佛教徒名至實歸的美好形象。故而無論從哪方面來講,皈依都不是可有可無的一種擺設,它實在是有自己深深的密意。若能以大乘之發心皈依,並明確皈依之對境,且真實生起從今乃至成佛間永不舍離佛、法、僧之心願,這樣的皈依實在是殊勝無比,它比那種不明所以的所謂究竟學佛要有意義、有價值得多。

  今天,2002年6月3日,在我住的成都八一賓館內,我就爲來自美國的林心博士舉行了簡短而莊重的一次皈依儀式。

  林博士是美國紐約城市大學(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物理學專業的博士,他的本科教育是在上海複旦大學物理學系完成的。從小到大,他對佛教都抱有一種非常親切的態度,並且一直堅持鑽研佛經。今天的皈依對他來說就像是水到渠成般自然,而且我相信,未來的他一定可以在學佛的道上走得更穩、更堅實。

  我出生于浙江普陀山附近的一個小地方,可能是因從小就受佛教的熏陶,加之周圍的人們十有八九都信佛、拜佛的緣故,故我接受起佛法來要比一般受正規學校教育的同齡孩童自然、容易得多。對我而言,佛教揭示出的關于宇宙、生命的正見,從未曾引起我片刻的懷疑。我總在想,如果佛陀都不能宣示真谛、解答我們關于人生的疑惑,這個世界上恐怕也就沒有誰能敲開真理的大門了。這個道理並不深奧,翻開整個人類社會的思想發展史就可一目了然:在古今中外的剖析社會本質、試圖提供社會發展指南的理論與實踐體系之中,有哪一個已被時間與實踐證明爲是唯一真理?有哪一個可以將我們從生死的迷茫中拯救過來?迄今爲止,不論是醫學還是哲學,它們有關死亡的描述都讓人無法信服,我還怎麼可能再相信它們對別的領域的闡釋。既如此,爲何不能把我們探尋的目光投向佛教呢?所以我一直對一個問題耿耿于懷,那就是假如我們從小就能在一種寬容、多元的文化氛圍中接受教育,人們對佛教普遍的無知與偏見肯定可以減少很多。而在過去的教育環境中,佛教已被先天地定名爲封建思想的流毒、殘余,它與迷信、自我麻醉早就被畫上了等號。這種公衆認識的誤區是如此強大,以致佛教、佛教徒甚至沒有發言的場合和機會去爲自己掙得一席生存之地。如果是在一個開放的教育體製之下,情況就絕不會如此糟糕。(當然,現在的情況已比以往有所改善。)等我後來到了國外,這種感覺就更強烈了。是好是壞最好留待事實本身來證明,對佛教也應該這樣看待。

  如果說兒時的親近佛教得益于周圍濃濃的佛教氛圍,那麼長大後的深入佛教則來自于自己獨立思考後的決心。剛開始時,受母親的影響,常常跟著她到廟裏燒香拜佛。到了能思索一些問題的年齡階段,我就自己找來佛教經典認真去看。我上學時,無神論幾乎是所有中國人都必須接受的唯一信仰。盡管當時的我才初涉佛理,但也已能看出粗俗的機械唯物主義再加庸俗的辯證法所可能導致的惡劣後果:人們以爲人是只可以活一世的,人死之後便是徹底的斷滅、消失。這樣他就不必再擔心所作所爲、所言所行的後果,這一切都將隨著肉體的死亡而煙消雲散。如此一來,我們便可以在這個世界上爲所欲爲了。

  長大後再思考這一問題,特別是在面對當前整個世界範圍內大面積存在的經濟生活、政治生活、社會生活中的諸多暗流、腐敗現象、極端的利益至上風尚時,深深的遺憾便油然而生。我們現階段所遇到的許多問題,不能不說與我們兒時、青年時所接受的教育有一定的關系。若未來還是把物質至上主義擺在首位,現行的教育體製還拒絕佛教的因果之說,則將來的社會前景更可堪憂慮。

  很替自己慶幸的是,我當時並未因了別人的看法而舍棄對佛教的信仰,自己心中多多少少還對佛法有著一點正見。這點良知讓我陸陸續續把《心經》、《金剛經》、《妙法蓮華經》、《菩提道次第廣論》、《中論》等經論一一完整研讀再叁,特別是上了大學之後,所學的物理學簡直就像是給佛法在作注腳,這讓我對佛法的信心更是空前增勝起來。很多同學以自诩的科學工作者的眼光笑我,他們總要在我面前理直氣壯地高聲呵斥道:“從未有任何一個科學家以任何一種科學實驗得到過關于佛教的任何一個定理,你別再五迷叁道的了,好好掌握科學吧,那才是你作爲一個知識分子所應獻身的事業。”每當此時,我都會同樣理直氣壯地反駁他們道:“佛法的研究範圍遠遠超越科學的認知水平之上,科學的探索領域尚未觸及佛法的研究範圍,對一個自己還未展開研究的事物,你怎麼能指望馬上就做出判斷呢?佛教揭示的是人心的奧秘,這根本就不是科學的探討範圍,故而越是嚴肅認真的科學家就越不會對科學還沒能涉足的領域亂發表看法。所以你們才真正不配承當科學家這一頭銜,有哪一個科學家會以對陌生問題的無知看法來標榜自己科學家的名分呢?所以你們才是五迷叁道,總以爲自己掌握了宇宙人生的全部真谛。如果科學已通達了所有令人們倍感懷疑、困惑的問題,那科學家還有什麼能存在于世的理由呢?他將不可能再代表人類的精英階層,他只不過是在重複前人的勞動成果而已。承認有科學家未知的領域,而這個領域幾千年來已經被無數的佛教修行人用自己的悲智與生命證實過,這才是科學家在面對這一問題時所應持有的態度。科學解答不了的,佛學都給你作了解答,老老實實深鑽都來不及,還著急著到處誹謗,你學的這是哪一門子科學,又是哪個科學大師教給你的?”

  到美國攻讀博士學位後,我又恭讀了天臺宗關于止觀方面的一些著作,並非常幸運地讀到了《大圓滿前行引導文》。這部書將叁士道次第全部包括,它甚至將能令修行者即身獲得金剛持果位的無上大圓滿法也和盤托出,這實在令我歡喜不已。另外,現在我還在讀《華嚴經》,能暢遊在華嚴義海實在是叁生有幸。

  這麼多年來的學佛經曆讓我深深體悟到,如果說科學著重的是事實,它針對的方向主要朝著現象界的話,佛學則無疑可爲它提供靈魂。因佛學以其大智照破了現象的虛幻不實,又以其大悲引領世人走出實執的輪回。科學可使我們擺脫貧困的困擾,佛教則使我們不被物欲所累,並成爲精神上的自由人。就現階段的世界環境來看,悲智正離我們越來越遠,貪嗔癡帶來的物欲橫流、爭鬥不休、急功近利正在世界範圍內愈演愈烈。如果每個人都肯扪心自問的話,相信大多數人日思夜想的不是金錢便是地位,要麼就是美色、醇酒、個人的小家庭,我們似乎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意願以及智慧去關心我以外的世界與世人。我們邁向外太空的腳步越來越大,但同時也越來越囿于自己心靈的小天地。我們不知道怎麼關心自己精神的渴求,也不明白自己到底要做什麼,渾渾噩噩的生存就這樣被盲目的欲望引向深不可測的黑洞。

  放眼全球,和平顯得如此得脆弱,戰爭似乎成了無處不在的陰影;貧富差距是如此的懸殊,不平衡、不平等的景象仿佛是人類抹不掉的標記;我們容忍了自他的墮落,並把它當成是最自然的人性……在貪、嗔、癡大行其道的當口,科學比曆史上的任何時期都表現得更加無能。原因到底在什麼地方,恐怕聰明人應能多少看出一點端倪:現代科技已在很大程度上成爲人類集中展示分別念的舞臺,分別念越發達,科技就越“繁榮”,而這同時就使人類離自己原來清淨無生的狀態更遙遠。

  當人們漸漸不知道自己是誰時,此時所謂的發展、進步、文明都有什麼意義呢?我們是爲誰,又是爲什麼而做這些?佛教恰好可在此時扮演它原本就該扮演的角色,因它直接對治的就是人的分別念,它首先要人們明了的就是“我是誰”這一自人類開始創造文明以來就一直困擾衆人的問題。而且當衆生的分別念越粗大、越熾盛,貪心也越發泛濫時,佛法的清涼甘霖也才越加顯示出它救人于水火的及時與威力。當我們在它的指引下,一步步認清輪回是苦、妄念爲空的本質後,心底無我天地寬,神與物遊相往還的境界就一定可以現前。

  所以佛教才在近年來的西歐、北美、澳洲、東南亞等地廣泛流行起來,人們日漸發現在佛法中竟蘊含了無盡的寶藏,只要能按照它的教導依次聞思實踐,自他的煩惱、痛苦、爭鬥,乃至整個世界的無序、浮躁、顛倒都可以在不同層次上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國內外的學佛環境越來越向好的方向發展,這是因爲東西方的人們在初涉佛法後就已感到受用不盡,故社會和人群才開始形成一種合力,共同歡迎佛法的到來。別的不說,僅我在菲律賓就曾目睹過傳法者在能容納幾萬人的體育場內爲信衆宣講佛法的盛況。佛法應能在世界範圍內贏得衆人的尊重和信解,全世界所有智者中有誰創下了八萬四千法門去供根基不同的人們各得其所、各自隨症下藥?僅憑這一點,就足以使佛教特立獨行于世界宗教、信仰、哲學、實踐體系之林。

  如果說世人是以狹隘的分別念走進自設的物質畸形發展的怪圈,對學佛者而言,同樣不能在佛法的萬千法門中妄自分別、互爭長短。對應自己根基的就是最佳法門,圓融不二方是學佛正途,對這一點我感觸尤深。近幾年來,我一直是顯密並重,這方面的行持讓我獲益匪淺。現在,我每天都要堅持坐禅四十至六十…

《智慧寶燈》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正法醍醐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