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益衆生,這才是佛法真正的原則。
這種相似的善法正是當今時代大多數人所忙碌的事,這些只是表面上的善事,實際根本不是清淨的善法。憑借此類外相上的善法欺騙衆生、自己也認爲是在做善事的現象可說是如今比比皆是。
各位修行人應該好好思維,如果以前做過不如法的事情,希望以後一定要改正。如果想要做一個好修行人的話,這些表面的善法確實沒有很大利益,應該一心一意地住在寂靜地方,這就是真正的饒益衆生。
其他的人們認爲這是一位修行人,事實上,他根本算不上是調伏自心的修行人,
有些頭腦特別簡單的人,認爲“這位修行人嘴巴特別會說,修行真好”,但是嘴巴會不會說不是衡量修行好壞的標准,修行是內在的一種修行,嘴巴只是外在的一種表達方面,即使鹦鹉也可以做得非常好。
這種人的目的就是獲取大批的財利、得到衆人的恭敬,如此已經成了不清淨的修行者,在不知不覺中已積下了數多深重的大罪,以這種方式虛度人生有什麼用呢?
我們現在已經出了家、進入了佛門,就最好不要做不清淨的修行人。
因此說,始終住在寂靜的神山中,修行人日日夜夜唯一修持道次第,其余的任何事也沒有。
真正修行人的做法應該是這樣,如果沒有簡單的生活資具肯定不行,但具足了這一條件之後,就應該日日夜夜地修持道次第,其他任何事情都不要管。
尼則巴仁波切曾經親口講述過:“以前在農區時看見一位密咒師用酒獻新,
獻新是指在享用新鮮食品之前首先作的供養,比如燒好茶之後,首先用中指和拇指點少量的茶水向空中彈叁次,口中也說:“供養諸佛菩薩、供養上師叁寶……”
于是以諷刺的口吻說:“拉白咒師飲酒前獻新時口中念著請叁寶享用、請護法神享用、請叁世父母享用、請六道衆生享用,再沒有剩下的吧。”具德上師阿底峽尊者的這部《道燈論》中四續叁藏顯密的所有法義無不包含。
這位瑜伽師該供養的已經供養了,沒有剩下的;同樣,《菩提道燈論》是宗喀巴大師《菩提道次第論》以及《密宗道次第論》的主要根本,所有四續叁藏的法義已經全部包括其中了。此處所說的含義希望你們好好思維。
其實,阿底峽尊者已經爲我們配製好的這劑靈丹妙藥 ,對此請諸位享用一些,服用之後千萬不要吐出來,
有些人雖然聽了很多殊勝法要,但是他的根基很差,對佛法的道理無法理解,無法消化,用不了兩天就全部舍棄,這就是把佛法的道理吐出來了。
如果有要吐的迹象,應當通過向他吐口水或者吹氣、將冰冷的石頭放在頭上以及拔頭發的方法盡可能製止嘔吐。
藏地民間有這種現象,在看到小孩子要吐的時候,經常會向他吐口水、吹氣。就像這樣,如果見到有人要舍棄佛法,就應該想盡一切辦法叫他不要舍棄,尤其對于甚深的法,如《上師心滴》、《大圓滿心性休息》,如果見到誰要舍棄它,就一定要製止他,否則非常的不好。
如果現在還未曾服用過,也要爲了方便以後享用而揣在右側的懷裏。
這裏說是揣在右側,不過右側不好揣,應該揣在左側,你們觀察一下藏人的衣服就可以知道。
倘若你擔心遺失,最好放于懷中深處。”將道次第作爲妙藥想而精勤修持。
佛法非常的珍貴,一定要牢牢地記在自己內心的深處,不然非常可惜。希望大家應該把這部《劄嘎山法》放在自己內心的最深處,這樣用起來也很方便。
專心一意
有些人對此不以爲然,他們認爲修道次第倒也可以,但供養僧衆、鑄造佛像、講經說法、廣作布施,功德也是非常大的。
有人想:修無常、空性的功德確實很大,但是供養僧衆、鑄造佛像也是有功德的,佛經中不是也如此講過嘛!尤其個別善知識對于講經說法、廣作布施非常重視,因此很多人都認爲二者應該沒有什麼差別。
這種說法確實有一定道理,但你之所以産生這種懷疑,就是因爲根本不知道哪些是成佛的直接因、哪些是間接因,對于這些一定要詳細分析,否則肯定不行的。
如果産生此等想法,那就應當自己提醒自己說:唉,我不要這樣想,比修道次第功德更大的法以前出世的諸佛以及曆代大德均未曾得過;現今住世的所有佛陀大德同樣未曾得過;未來即將出世的諸佛菩薩也不會得到。
道次第的修法是叁世諸佛之因,除此之外,再也沒有比它更殊勝的法門了。
而且此法門不是已被諸聖者們贊歎爲“諸佛菩薩成就之遺道、叁世諸佛同行唯一道”了嗎?唯修此道次第法便已經足矣。
在這樣的道次第中已經圓滿了一切功德,其他表面的善事不做也是可以的。
依此可以調伏煩惱,可以生起地道功德,因而再沒有比它功德更大的法門了。
這一點一定要注意,佛經中說這樣做有功德、那樣做也有功德,但對所有的功德進行比較時,在寂靜處修行的功德是最大的。
如果還想另外去尋找其他比這功德更大的法門,則此人顯然已被魔加持了。
如果想要除此之外尋找另一種功德更大的法,這個人顯然已經被魔加持了。
暫時的化緣雖然獲得了一些錢財,但是當你發現自己已經站在懸崖邊上時,即使後悔也沒有辦法了。所以住在上師身邊的時候,一定要抓住機遇,不要找任何借口隨隨便便離開,如果內心當中出現了想要離開的念頭,就一定要提醒自己:千萬不要被魔加持了!
因此,我們必須一心一意地修持這一法門。
一心一意的品德不僅是修行者所應具備的,
一心一意地修行是每個修行人必須具足的,不論是修淨土宗、禅宗還是密宗都應該一心一意,內心專注非常重要。
就是以世間的道德標准來衡量,一心一意者也算是最上等的人。
即使世間人也非常重視這一點,因爲一心一意的人心很穩重,非常值得信賴。
相反,最惡劣的莫過于叁心二意的人,胡思亂想、朝叁暮四的人一個法也修不圓滿。
整天胡思亂想、心無法專注的人對任何法都不會修行圓滿,因爲他今天修這個法、明天修那個法,今天依止這個上師、明天依止那個上師,他不但修法不會成功,即使世間上的事情也不會成功的。
我們應當經常心想:有上師傳授自己的這一個教言就已經足夠了,如果能深信不移地加以修持,則這種誠摯的信心就是一切善法的根本。因而很快會獲得加持。
我們應該想:上師如意寶傳授的教言已經圓滿宣說了一切道的次第,能使我一生成就的法也是僅此而已。
平時修行時,將其他法要作爲參考是可以的,但終生依止的唯一就是大圓滿法。一般來說,對自己的上師和教法應該有一種執著,如果沒有這種歡喜心、恭敬心,那上師的教言也不一定對你有利益。通過你們自身的體會也會發現,對某位上師特別有信心時,哪怕聽到這位上師的一句話也會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有些人,雖然上師講的法非常殊勝,但是他自己沒有信心甚至經常誹謗,這樣不管是上師還是法都不會對他産生加持,他在修法過程中也會遭遇各種各樣的違緣。因此不論依止哪一位上師,都要有一種恭敬心,首先可以是一種改造的心——每天刻意地觀想上師的功德,漸漸地,就會變成一種任運自成的心了。
一想到這些,擁有唯一的道次第法,自己就應當心滿意足了。如此專心致志精勤修持無常觀等內在瑜伽,功德極大。
專心致志地修行無常觀,這樣修行的功德非常大。
《妙法白蓮經》中雲:“設使無量無邊世間界所有衆生得以成佛,無邊無際之大劫中安住,若有人以妙衣、神馐、臥具、妙藥、資具等一切于彼等前恭敬作供養,待諸佛涅槃後將以七寶作成遺塔,以寶傘、幢幡、華蓋、花鬘、塗香、薰香作供養。若有人一心一意聞法,僅于彈指間作意諸行無常或諸行痛苦或寂滅空性或無我,則其福德勝過前者許多倍。”
在無量無邊的佛陀前作無量無邊的供養,或者佛陀圓寂後,以七寶做成遺塔,在如是殊勝的對境前,以殊勝的發心作供養,可以獲得殊勝無量無邊的福德。但是,假設有人僅在一彈指間觀想萬法無常、輪回痛苦,或者空性無我,他所獲得的功德已經遠遠超勝了前者。
因此,每天在短暫時間中坐禅,靜心觀修“萬法沒有一絲可靠”、“一切所作所爲皆爲空性”等道理,或者觀修釋迦牟尼佛的身相,這種功德是非常大的。不然只是呆呆地坐著只會成爲四無色界的因,沒有任何用處。
僅于彈指間觀想無常的功德,已經遠遠超過了無量無邊世界中供養諸佛的功德,如此便可知道,去城市中化緣會不會超勝在寂靜處修行的功德呢?答案是否定的。
諸如叁千大千世界無量無邊世間界中的所有衆生成就正等正覺果位直至數劫之間住世,若有人于彼等佛陀前作供養,則此善根遠遠比不上僅在彈指間觀修諸行無常的福德。如此說來,將道次第修法抛在一邊,于別處哪裏能找到比它功德更大的其他法。因此,平日裏要精進修持內在瑜伽。所謂的內在瑜伽指的也就是無常法門,如果集中精力實修無常觀,則可使自相續迅疾解脫,生起珍寶菩提心後能淨化他相續,成辦廣大的度衆事業。
如果精進修持無常法,首先可以使自相續在盡快時間當中解脫,而且依靠隨之生起的菩提心也可以淨化其他人的相續。
依止寂靜的神山觀修無常,功德無量。
住在寂靜地方的功德非常大,在其他地方修持一百年也不如在寂靜地方修持一天的功德大,有些人在城市裏修了十幾年也沒有生起任何感受,但是在寂靜地方住了幾天,相續中就已經生起了不可改變的堅定定解。
所以希望你們不要輕易離開,住在寂靜處即使一天的功德也是不可思議的,而且依靠善道友,哪怕一彈指間修持的功德也是相當大,出去化緣的功德絕對比不上。
《叁摩地王經》中雲:“造罪故舍諸凡愚,如野獸般靜獨居,何人喜歡寂靜處,彼沙門享大安樂。”
依靠凡夫愚人必定會造作罪業,因此千萬不能與他們交往,如果誰喜歡像野獸一樣住在寂靜地方,那他必定會獲得最大的安樂。
像野獸一樣無有挂礙地安住在寂靜處的修行人,遠離了貪愛自方嗔恨他方的伏怨護親等類的痛苦,積累廣大無邊的善根,依此後世中享受增上生、決定勝的大安樂。
如果是…
《山法寶鬘論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