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慈悲.孝親.佛歡喜(上)
農曆七月俗稱「鬼月」,傳說因爲鬼門開,鬼道衆生出來滋事,因此諸事不吉。爲了祈求事業、家庭平安順遂,所以舉行各種普渡、法會,拜祭亡靈。如此「自利」的風俗由來已久,更使無知大衆普遍相信七月象征著不祥,而不會選擇在這個月份籌辦喜慶活動。
然而臺灣的佛教徒,對農曆七月一點也不避諱,反而認爲這是值得慶祝的時刻,因爲佛歡喜日、地藏王菩薩聖誕、盂蘭盆法會,這叁個重要節日皆在此月份。在此簡單介紹這叁個殊勝的日子:
佛歡喜日
每年農曆七月,各地佛寺大多會舉辦盂蘭盆法會,此爲中國佛教裏非常重要的節日。尤其七月十五日更是「佛歡喜日」。所謂佛歡喜日,乃源自于佛世時的印度,每逢夏天雨季來臨時,所有僧侶皆不外出托缽,專心修持,此稱爲「結夏安居」。經過叁個月的時間,到了七月十五日安居結束之日,所有僧衆便一一向佛陀報告自己的修行體悟,等待佛陀的印可。也因爲不少精進的僧衆在結夏安居期間用功修行而開悟,令世尊非常歡喜,因此七月十五日也被稱爲「佛歡喜日」。
在佛歡喜日這天,如果能夠供養開悟或有修有證的僧衆,不僅是殊勝難得的因緣,所得到的功德也非常大!因此,大多數的寺廟會在這一天供佛、齋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