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心的迷惑
人類爲了維持「我」的舒適而需索無度,造成心的迷亂。我們的心有時缺乏彈性,有時卻很軟弱,因爲它總是不停地四處遊走。若仔細去思惟,心之所以散亂、放逸,皆與貪圖自我享受有關。我們可以窮盡畢生之力營造堅實的自我,卻無法使自己獲得究竟之樂。
佛陀的教法告訴世人,心是人生痛苦的主導。若我們想要消除自己內心的迷惑與痛苦,並有益于他人,就應當努力學習佛法,來了解心的狀態和運作方式。當我們對自心的運作方式了解越多,便可避免許多麻煩。若配合修持戒德、禅修,心所能發揮的功用也就越大,因爲我們可以調伏自己的心,並將它運用在其他法門上。
在禅修中,我們學習如何安住在念頭與情緒上,使自己漸漸遠離心的束縛、迷惑,進而了解生命的本質。一旦我們接受了生命無常無我的本質,便能離苦,獲得內心的甯靜。
我們必須了解迷惑之心的痛苦,並決定不再受此痛苦的危害。這並非要你遁世歸隱,而是要認清人的「存在」,其實有著如夢一般的虛幻本質,假如我們能像佛陀一樣,看清實相本身的空性與光明的本質,便能瞬間從夢境覺醒,不再自欺欺人——相信存在是具體且真實的。
一旦能看清無常無我所幻化的遊戲,就不會再將自己看得如此重要,而能自在享受生命。
自累世累劫以來,我們就不斷執著于某種虛幻、由各種想法和觀念所拼湊出來的「身分」,這是我們痛苦的起因,也是迷惑的心源于無始以來的習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