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是礙于法律、輿論的製約,才不敢去殺害同類,否則也不會手下留情的。
佛陀又說道:如果在青稞、大麥、小麥等糧食中發現有小蟲,便考慮到:“如果將這些糧食送到磨坊去推成面粉,就會碾死這些小蟲;而將這些明知不能食用的糧食銷售出去,不但不能轉嫁罪過,反而會有偷盜的過失。”爲了避免這些情況,于是自己不食用,也不賣給別人,則也是一種戒殺;
當牛、馬、駱駝等牲口因爲馱運貨物過久、過重,而引起背部潰爛生瘡,瘡口裏面繁殖了很多小蟲的時候,就不再讓這些牲口去馱東西,而且還用柔軟的鳥翅羽毛,將這些微小柔弱的生命從瘡口中取出,並放到安全的地方;或者在發現肉食中孳生小蟲的時候,就不食用、不銷售,也不用來喂養豬狗等家畜,並想盡一切辦法保護小生命安全;如果發現被褥下面存在啃食、損壞墊褥等東西的小生命,也不去傷害;或者在走路的時候,雖然知道無意間踩死螞蟻等小生靈不是罪業,但也小心翼翼,盡可能地不傷害它們。以上這些善待生命的態度,都是戒殺;
上等的戒殺,就是在內髒器官中寄生了蟲類,如果不殺死它們,自己不但會疼痛,還會有生命危險;如果打死它們,就可以結束痛苦,獲得健康。在面對這種重大抉擇時,也甯可犧牲自己的性命,而不傷害其它生命的行爲。
佛陀又說道:什麼是戒殺呢?如果在僅剩的食物中發現了蟲子,若將這些蟲子放到其它地方,它們就只有死路一條,如果不吃這些食物,自己又會餓死。于此緊要關頭,甯可自己餓死,也絕不傷害衆生,就是戒殺。
以上內容,就是佛陀在經書中所宣講的戒殺概念。這些要求不是佛陀對大乘菩薩特有的要求,而是對大小乘佛弟子的共同要求。
我們以前總以爲,自己不去飯店中點殺雞鴨魚兔,也不親自去宰殺豬馬牛羊等,就算是戒殺。這雖然是戒殺的一部分,但戒殺還有很多細微的要求。在了知這些要求之後,我們也應該盡力去做到。
以上簡單地介紹了叁種不同層次的戒殺,以及佛陀所宣說的戒殺概念。
(四)綜述
有人會認爲佛教的這種要求太過分、太不近人情,簡直是匪夷所思,但不論是否理解,佛就是這樣以身作則、言行一致地珍愛生命。現在全世界都在提倡珍愛生命,但他們所珍愛的對象,只是人類自己的生命。而佛陀所指的生命,卻不僅是指人類的生命,而是包括蛔蟲在內的所有生命。只有佛陀,才是珍愛生命的典範,將博愛的意義發揮到了極致;也只有在佛陀的博愛世界裏,才沒有任何片面、偏袒、狹窄、自私的成分。由此可見,佛不但在宣說如來藏、空性等勝義谛方面是無與倫比的,在勸誡後人善待生命方面,也是如此。
既然我們自稱爲學佛的人,就應當按照釋迦牟尼佛的要求去做。比如說,遭遇疾病的時候,不但自己不去服用殺滅寄生蟲的藥物,而且也力勸他人放棄這一念頭。是否堪稱佛教徒的試金石,就在于生死關頭能否嚴格履行佛陀言教。如果僅僅在平時精進地磕頭、念經,外表看起來非常虔誠,但遇到具體情況的時候,卻仍然怙惡不悛,隨意違背佛陀教言,就不配進入佛教徒的行列。
如果根本沒有善待動物的心,只是一味地去接受各種灌頂,拜見很多上師、活佛,修持所謂的“大圓滿”等等,都是沒有用的。連佛陀的最低要求都做不到,又怎能修高層次的法呢?
我目前對自己的要求,就是從這些方面入手。高層次的要求做不到,是可以原諒自己,理解自己的。比如說,如果不能證悟大圓滿,生起次第的本尊觀想得不清楚,或圓滿次第的氣脈明點修得差勁,我也不會傷心失望,不會對自己失去信心。因爲大圓滿、生圓次第等等不是像我這樣的人可以證悟的,我離證悟這些高深之法的境界還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沒有必要勉爲其難。但如果我發現自己連佛陀的最低要求都達不到,居然在小的基礎方面停滯不前,就會傷心失望甚至萬念俱灰。
不知道你們是怎樣要求自己的?是往高處著手,還是從低處落腳?如果選擇的是前者,我就不得不告訴你們,這種眼高手低的選擇是錯誤的,我們只能從最低處起步,先奠定好堅實的基礎,才能一步步地往高處走。
在座的人當中,很多人的歲數已經不小了。在幾十年人生曆程中,你們也耳聞目睹了很多令人動容的事情,但是否看到世間有哪一本書有這種善待生命的要求?或者聽到世間有什麼人是嚴格遵循這種要求去做的呢?雖然西方也有一些動物保護協會,我們也非常贊歎、隨喜、敬佩他們的行爲,但在有人申請做動物試驗的時候,他們還是會批准。而佛卻不會開許這種做法,絕不允許任何人爲了任何目的,去剝奪其它生命生存的權力。
按理來說,任何生命都有生存權和自由權,雖然殺戮行爲也不時地在自然界中發生,但除了人類以外,沒有哪個生命會自認握有對他衆的生殺大權。人類的蠻橫無知常使其變得禽獸不如,往往僅爲了自己的私欲而凶殘地侵犯其它生命,直至物種滅絕的地步仍不爲所動。
希望大家不要再對這一切充耳不聞,也不要僅僅將這些要求停留在口頭上,而應該付出實際的行動。今天講完之後,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在客觀評價自己的基礎上,盡己所能地在以上叁種層次中,作出符合自己的選擇,並在以後的生活中嚴格遵照執行,盡量以自己的行動交出令人滿意的答卷。
(五)戒殺的功德
1、現世的功德
佛經中說過:諸佛菩薩、世間神靈都會對戒殺行爲感到滿意、高興,並竭力贊揚戒殺之人。
也許有人會想:諸佛菩薩是否會了知我的戒殺之願呢?關于這一點,相信很多對佛教常識有稍許了解的人,都會輕而易舉地作出解答。我們也有無數的例證可以證明,佛陀是全知的正量夫。
另外,戒殺之人還可以獲得健康。當然,如果前世的殺業重于今世的戒殺功德,或因爲其他原因,就仍有可能會生病。但發誓戒殺之人即使偶感小恙,卻可以代替墮入地獄的巨大痛苦。
戒殺之人縱使到了晚年也是耳聰目明、五根敏銳。
戒殺還可以消除壽障,延年益壽。有很多人在遭遇壽障之際,會驚恐不安地延請僧衆念誦很多儀軌。其實,念誦儀軌雖有作用,但最奏效的方法,無疑是戒殺。通過戒殺,就可以遣除所有的壽障。
戒殺之人不僅可以得到佛菩薩的庇護,就連世間的羅刹、魔鬼等非人,也會保護此人。護法以及其它世間神靈,也會晝夜圍繞,嚴加守護。
很多居士都在堅持供護法,並念誦格薩爾王等各種護法儀軌,但如果不吃素戒殺,其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如果能戒殺吃素,則儀軌可念可不念。即使不念,護法等鬼神也會履行保護、照看戒殺之人的責任。
以上這些戒殺的現世功德,都是佛陀親口所說的。
2、後世的功德
經書中講了很多戒殺的後世功德,歸納而言就是:在沒有出離心、菩提心以及特別回向的情況下,戒殺之人來世可以投生爲天人。
戒殺、放生還有一個重要功德,就是可以成就戒殺之人的任何一個心願。
比如說,如果在戒殺放生時發願:願我能以此功德,而成就阿羅漢的果位,將來就會成爲阿羅漢;如果發願:願我能以此功德,而成就緣覺的果位,將來就會成爲緣覺;如果發願:願我能以此功德,而成就佛的果位,將來便會成就佛的果位。其它願望也可依此類推。願力本身就是不可思議的,在有了戒殺放生功德的配合之後,更會如虎添翼,成就所願。
因此,在我們每次放生結束,念誦《普賢行願品》作回向時,大家一定要珍惜這個難得的特殊機會,盡力地強調自己的心願。要知道,這時的回向之力與平時是迥然不同的。
二、關于放生
(一)放生的概念
佛陀對放生所下的定義是:在市場上看到有魚販、鳥販爲了宰殺而銷售魚類、飛禽(包括雞鴨等家禽以及其它動物在內)時,以錢買下這些衆生剩余的壽命,並用自己的手將其放回原處。所謂原處,是指如果是水生動物,就放回湖泊、河流或者海洋當中;如果是森林動物,就放歸森林等等。不但自己作,而且心生歡喜,並動員他人參與且隨喜此事。當自己做完之後,又滿心歡喜地想:我今天完成了一件很有益的事情,將來我還要繼續堅持下去。
總而言之,真正意義的放生包括叁個必不可少的程序:前期加行、中期正行以及後期結行。
前期加行:就是拿錢去購買生命的過程。此時的每一個步伐、每一次呼吸,都是爲了放生而作的預備工作;
中期正行:就是在購買之後,用自己的雙手將所買衆生放回原處的過程;
後期結行:包括隨喜,竭力勸勉他人放生,並發誓再接再厲等所有的行爲。
毫無疑問,我們一向的放生完全符合佛陀的要求。
(二)放生的功德
在不少的《放生功德文》及以前的放生開示中,已經講了很多的放生功德。在這裏,我們只補充性地講一下,其它書中沒有收集的,小乘佛經中佛陀親口宣說的教言。
經中雲:“萬法之根本乃爲生命。”對于包括人類在內的任何生命而言,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比生命更重要、更寶貴。如果有人賜予他衆生命,也就賜予了對方所有的幸福。
比如說,在我們買下一頭牛用于放生之後,假如這頭牛以後可以活五年,那麼就說明,我們這次不僅給予了它重生的機會,在直至它臨死爲止的五年當中,它所享受到的,就它自己而言的所有幸福,也都是我們給予的。因爲萬法的根本就是生命,如果這頭牛失去了生命,就不可能有幸福可言。只有在生命能夠延續的情況下,才能享受到所謂的幸福。
同樣,在一個人即將死亡之際,如果讓他在自己的生命與全世界的所有財産之間進行選擇,他肯定會選擇自己的生命。因爲如果保不住生命,全世界的財産都毫無價值可言。
因此,佛陀才諄諄地教導後人:“諸布施中,放生第一。”
如同戒殺的功德一樣,如果作了無畏布施(放生),在沒有出離心、菩提心的情況下,死後立即可以投生爲天人。若希望能享用輪回世間的圓滿,並有針對性地進行回向,便可以隨己所願,轉世爲天界的梵天、帝釋天,人世間的轉輪王,或者非天界的阿修羅之王。當然,如果能具備出離心與菩提心,則效果更是不可估量。
經書中還講過:如同金匠可以將金銀加工製作成各種各樣的首飾、容器與佛像等等一樣,戒殺放生的功德可以幫助自己實現各種各樣的心願。因爲戒殺放生的功德是不可思議的,不管怎麼回向發願,都必定可以成就。
戒殺放生的人還可以自然而然地令心相續中生起慈心和悲心,因爲生起慈心與悲心的主要因素,就是戒殺、放生和吃素。
佛陀還說道:大悲心是一切正法的種子!戒殺放生的人是輪回衆生的怙主、救星,是輪回黑暗中的一盞明燈!
佛陀又說道:“諸持戒中,戒殺第一。”
因爲,小乘所有戒律的基礎,就是不傷害衆生。而對他衆最嚴重的傷害,非殺生莫屬。如果能守持這條戒,就斷除了對衆生的嚴重傷害,所以是最殊勝的持戒。
平心而論,作爲一名佛教徒,雖然在其它的高標准方面我們不能做到,但在殺生以及跟殺生直接有關的吃葷方面,我們必須嚴格要求自己,千萬不要出爾反爾,作出草菅他命的傷天害理之事。
要受持殺戒,只需要自己私下發願即可,不需要外在的儀軌、儀式。
如果我們能心系衆生,將戒殺放生作爲迫在眉睫的頭等大事,就是名符其實的佛弟子。能竭力倡導這種精神,可使佛法進一步發揚光大,使佛之慧燈更長久地照亮世間!
《慧燈之光叁 戒殺放生的功德》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