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誦四無量心
《大智度論》中雲:「四無量心者,慈、悲、喜、舍。『慈』名愛念衆生,常求安隱樂事以饒益之。『悲』名愍念衆生,受五道中種種身苦、心苦。『喜』名欲令衆生,從樂得歡喜。『舍』名舍叁種心,但念衆生不憎不愛。」
慈、悲、喜、舍的修持是「心的練習」,不能是有條件的,不可以有界限,它必須是無量的。佛陀強調,應當像父母親愛子女一樣,不在乎自己的身、命,去照顧、幫助一切衆生。
四無量心是成就佛道的重要法門,也是培養菩提心的基礎。我們必須時時反複思惟四無量心的道理,在修習任何課誦、禅坐、法門之前,也都可以念誦「四無量心偈」,以堅固此心:
願一切衆生具足樂及樂因
願一切衆生遠離苦及苦因
願一切衆生不離無苦之樂
願一切衆生遠離愛憎住平等舍
這四句偈誦的意思是:願衆生能獲得真實的利樂,這是與樂之心,即慈無量心;願衆生能徹底去除所有苦痛,這是拔苦之心,即悲無量心;願一切衆生皆得無苦之妙樂,這是隨喜之心,即喜無量心;願于衆生,無論怨、親,皆舍二元對立,住大平等性,這是平等之心,即舍無量心。
「四無量心偈」每次應念誦叁遍:第一遍、觀想令菩提心發起,第二遍、觀想令菩提心增上,第叁遍、觀想令菩提心穩固。
修四無量心,能使慈悲心增長,成就出世道業。因此無論小乘聖者、大乘菩薩,皆應修四無量心。
四無量心成就,即稱之爲慈心叁昧,能達到無人、無我、心行平等的境界,故四無量心,實爲殊勝妙嚴的菩薩行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