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存在什麼空性不空性的念頭,但卻能非常清楚地知道這是空性,對空性有一種非常清楚的感受。
就像上面我所說的一樣,有些人在感受到這種空性以後,會有哭泣或大笑的反應,這都是很正常的。當然,這與修煉某些外道法門時的哭泣或者大笑的反應是完全不同的。
在深深地體會到空性的時候,所有的煩惱、執著都煙消雲散,然而,因爲我們的修行不到位,所以只是在那一瞬間沒有煩惱執著而已,頃刻之後,一切都會恢複原狀。但是,如果能長年累月地堅持下去,處于這種狀態的時間就會越來越長,最後就能徹底地斷除煩惱。
因爲現在是講實修,所以不說很多話,否則大家就會搞糊塗,最後也抓不住要領了。
實際上,修空性不需要太多的語言,證悟空性的境界也沒有什麼可說的。比如說,禅宗從來就主張不立文字,不喜歡說什麼。爲什麼禅師們不喜歡說呢?因爲他們認爲這裏面沒有什麼東西可講,沒有什麼是我們的語言所能傳遞的東西。說是空不行,說是不空也不對。爲什麼空與不空都不行呢?因爲這些都是凡夫的概念,而空性卻超出了凡夫的語言和思維的境界。
雖然語言不能表達這種境界,但它卻不是像睡著了或暈倒了一樣毫無感覺,此時此刻,我們會有一種深切的感受——清清楚楚地看到一切都是空性,就像現在我們能清楚地看到這堵牆是白色的,而不需要通過思維來抉擇出“這堵牆應該是白色的”等等一樣,這不是用肉眼來感覺的,而是由心來體會的,是發自內心的真切感受。
以上所述,就是中觀應成派的修法。
這些都是實際修行的方法,除了這些以外,我既沒有看到其他的中觀修法,上師們也沒有講過什麼其他的中觀方法。這個修法雖然是中觀的修法,但已經算得上是密宗的部分修法了,很多高層次的修法也就是這樣修的。用人類語言所能描述的,恐怕也只能達到這個程度。再高的境界,就只能自己去體會。只要你們對中觀的見解沒有什麼不好的看法,能夠接受這個修法,我就可以講出來,沒有什麼需要保密的,當然,其他的密宗修法卻又另當別論。無論如何,雖然顯密的修法與過程各不相同,但最後證悟的境界卻幾乎是一樣的。
如果你們能證悟這一點,我想大圓滿可能也只有一肘的距離了。法王如意寶以前經常引用他的一位上師說過的一句話:如果真正證悟了中觀的空性,離大圓滿就已經很接近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必定會證悟大圓滿。
令人失望的是,我們往往都不重視這些,以爲在此之上還有更好的東西,從而放棄了基礎的修法。其實,如果真正能修好出離心、菩提心,最後再修空性,並證悟到這種境界的話,在此之上還有什麼呢?除了令這個境界更清楚一點之外,其他沒有什麼了。如果輕易地舍棄出離心、菩提心這些基礎修法,哪怕大圓滿的名字再好聽,也是無濟于事的。
這些都很重要,以後我們不需要去問別人自己證悟沒有,只需自己去看。我們以前有沒有這樣的感覺,如果有的話,這就是初步的證悟。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有的人只是對空性有一點點了解,我們就不能說他是證悟了。爲什麼呢?因爲,如果承認他證悟了,也許他就會生起傲慢心:我好了不起噢!我已經證悟了!這樣就不但不能讓他進步,反而還會讓他後退的。
要知道,這種證悟並沒有什麼了不起,這就像從很遠的地方看到月亮的照片——既不是在附近看到月亮的照片,更不是看到月亮本身一樣,我們並沒有看到真正的實相,離斷除煩惱、獲得解脫還有很遠的距離,所以,在一般情況下,對初步的證悟都不能過分在意。
有個故事就能很貼切地說明這個道理:有一位十分擅長做食子 的密宗上師,他有一個弟子,已經跟他學了很長時間了。讓弟子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他覺得自己做的食子和上師做的已經完全一樣了,根本看不出其中的任何差別,但每次他把自己做的食子拿給上師看的時候,上師總是說這不對、那不對,反反複複地讓他重做。
有一天,他把上師自己做的樣本塗上水,使它看起來像剛作出來的新鮮食子一樣,然後端到上師面前,結果上師仍然還是說不行。弟子十分不服氣地說道:“這是您自己做的啊!”
這時,上師才告訴他說:“其實,在很早以前,你做的食子就已經合格了,但爲了讓你能夠進步,使學到的技術更加娴熟,我才這樣不斷地否定你的成績。”弟子終于恍然大悟,原來這一切,都是上師的一片苦心啊!
同樣,我們也不能滿足于初步的境界,而應再接再厲,力爭使現有的境界日臻完美。
證悟與否是我們自己的體會,除了有他心通的人以外,其他任何人都無法了知。除了上面所講的標准以外,即使你們把整個《大藏經》顯宗中觀部分的理論拿來印證,也不可能找到別的什麼更好的直接印證的內容了。也就是說,所謂的證悟,就是前面所講的境界。
還有一個標准就是,自從有了這個感受以後,自己的出離心和菩提心是否有所增長,對貪嗔癡的減少是否有所幫助,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可以確定自己已經證悟。
接下來的工作,就是要讓自己的證悟境界提升、升級,其他沒有什麼,這已經是很不錯的境界了。如果在打坐的時候能有這樣的境界,在出定的時候,會有什麼樣的感覺呢?在出定的時候,會感到一切都是虛幻如夢的,有些時候甚至覺得自己的手都可以穿過牆壁等有礙之物,因爲他知道這一切都是幻覺,所以穿過牆壁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我這次去五臺山時,遇到一個年輕的藏族修行人,他就有這種感受,而且境界非常好。
他在我面前打坐,想讓我印證他的境界是不是大圓滿。本來,在大圓滿的境界中沒有什麼可以言說的東西,以前的弟子們就是到上師那裏去打坐,上師通過這種方式就能知道對方的境界,並可當即確認弟子的境界是不是大圓滿。
那位修行人知道以前的這種傳統,他以爲我也可以這樣印證。我很慚愧,自己都不知道大圓滿是什麼東西,又怎麼去給別人印證呢?通過這種打坐的方式來印證就更不可能了。我只能通過語言來了解對方的感受,並將其與書中所講的相比較。
因爲入座時的境界本來就無法言表,我只有問他:你在出座之後的感受是什麼樣的?
他告訴我說,有些時候我覺得,前面的桌子等所有物品都是虛幻的;有些時候我覺得自己的手可以穿過桌子……這些感受都很強烈。隨後,我告訴他說,你的這種境界應該是一種初步的證悟,因爲他的感覺非常符合修行法本上面所說的開悟標准,所以我認爲,他應該是證悟了。
你們有沒有這種感受,不要一天到晚說什麼“我昨天夢到觀世音菩薩啦”,“釋迦牟尼佛對我笑啦”,“我看到阿彌陀佛啦”,誰誰誰的照片發光啦等等,這些都是很無聊的。
前幾天有位活佛組織了一次放牦牛的活動,參加活動的一位上海居士隨後來見我時,興奮地告訴我說:“我們昨天的放生好殊勝噢!”“怎麼殊勝呢
”“當時飛來了一只蝴蝶,在那裏停留了好長時間噢!這肯定是一種殊勝的征兆!”
我當時就覺得很可笑,漢地這個季節到處都是蝴蝶,我們放生時天天都有蝴蝶飛來飛去,一只蝴蝶飛來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
很多居士都有這樣的習慣,希望以後不要再有這種愚蠢的行爲了。
要知道,看到阿彌陀佛等等並沒有那麼容易,你們不要隨便說這些神神秘秘的東西。即使有這些情況,也不要四處宣傳,我們只需要講空性、講慈悲、講出離心,其他都不需要,如果有了這叁者,就無需八方索求、四處亂跑,只需培養這些智慧,令其逐步成長;如果還沒有這些境界,就認認真真地修行,更沒有到處亂跑的必要。
當然,“不要亂跑”的意思,並不是不要你們去尋找上師,依止善知識,善知識肯定是要依止的,法也肯定是要聽的,在聽了以後,就需要靜下來去修。如果修的話,這些感覺就會出來的,這就是初步的證悟空性。
請大家想一想,我講了多少個證悟的標准。
第一個,就是打坐時自己的感受,這是最關鍵的;第二個,是出座以後對外境有沒有一種不造作的,自然而然的虛幻無實的感覺;第叁個,是對出離心、菩提心的增長,煩惱的減少有沒有作用。如果有的話,就可以算得上是證悟空性了。
不過,這種證悟空性只是最基礎的境界。打一個比方,假設從此地走到拉薩,要走五十多萬步,現在我們只能算是走了一步,以後還有很遠的路要走,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千萬不要驕傲自滿。不過,萬事開頭難,證悟的第一步也是來之不易的。只要有了初步證悟的基礎,就有了一個明確的方向,如果我們能夠堅持下去,就會走出第二步、第叁步,這樣離目標就會越來越近,最後的成就也是指日可待的了。
《慧燈之光四 四法印的見解與修法(六)》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