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福德日記5月31日─勿以貌取人

  5月31日─勿以貌取人

  一般人很容易以貌取人,憑借外表就替人下判斷、做分類,然後再以「人應該好好打理自己」、「第一印象決定一切」等似是而非的理論,爲自己的偏見找借口。甚至,許多人常爲自己具有「一眼看穿他人」的能力,而沾沾自喜!

  除了以貌取人,我們對職業也常帶著刻板印象。例如我們會認爲一位老師的個性應該如何;而一名醫生又該具有怎樣的性格!說到底,這也是一種充滿偏見、先入爲主的判斷。

  事實上,以貌取人是很容易出錯的。美國有一位著名的刑事學家,就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他搜集了許多人物的照片,其中包含了神學家、哲學家、慈善家以及政治家,也就是被我們歸類爲「好人」的人。然後他再把這些照片與殺人犯、流氓惡棍和竊賊盜匪,一般俗稱爲「壞人」的照片摻雜在一起。接著他請一些法官、檢察官、心理學家和警察,試著從這些照片裏挑出哪些爲犯罪者?

  結果這些被認爲最有識人之明的人,竟然都無法准確地做出判斷!那些行爲良好者的照片,被挑出來的數目竟和作奸犯科的罪犯一樣多。

  就連孔子也發生過看錯人的故事。他說:「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子羽就是淡臺滅明,他是孔子的弟子,也因爲其貌不揚而被誤解。若連至聖先師都曾如此,一般人就更在所難免了。

  既然明白這是人極易犯下的錯誤,我們就該時時提醒自己,多注意他人的內涵,不要只將注意力放在外表上面,甚至隨意爲他人貼標簽。畢竟我們自己不喜歡被人誤解,也應該要求自己盡量不去誤解別人!

  

  邪惡常被人窩藏在內心之中,並不完全展露于外貌上;內涵和修養也並非光靠外表就能察覺到的。現實生活中雖有許多「內外皆美」或「內外皆醜」的人,但光憑外表來判斷人,不但可能會傷害到對方,有時候也會蒙騙到自己!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