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皈依心態的差別
我們皈依叁寶,主要是尋求佛、法、僧的庇護,避免將來墮入地獄、惡鬼、畜生叁惡道。皈依是一切修行的開始,其發心至爲重要。依照皈依的心態,可做出下列叁種區別:
第一個是下等的發心:
不僅希望這一世健康、長壽、發財,而且也希望自己下輩子能得到人、天的安樂。他恐懼的不是整個輪回,只是輪回裏的一部分,所以皈依叁寶。
第二個是中等的發心:
有些人意識到,整個輪回──從地獄到無色界──都充滿了痛苦,叁界六道都沒有可以躲避痛苦的地方,所以他厭離整個輪回,希望自己從中得到解脫,所以皈依叁寶。
第叁個是上等的發心:
菩薩與聲聞共同之處,就是菩薩同樣意識到輪回充滿了痛苦,不同的是,小乘聲聞努力修行使個人能得解脫,大乘菩薩則爲了幫助其他衆生解脫或成佛而努力修行,這是菩薩的皈依目的。
即使是出于下等的發心,皈依叁寶仍然是佛教入門的基礎,仍能産生極大的利益;在明白皈依發心的差別之後,也必須時常思惟:如何修行才對自、他最有利益?是否該提升自己發心的層次?
如果我們擴大對菩薩道的理解和認同,就不會對菩薩行有所恐懼!
皈依是一種誓言,即對叁寶發起了堅定的誓願,甯舍生命也不舍叁寶。發心是從內心深處發誓,願一切如母衆生成佛,爲此自願修六度萬行。
如果我們在修皈依戒時發菩提心,這就稱做菩薩的皈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