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學習自他相換
有一個少年,心中存著難解的疑惑,故而特別去拜訪一位被稱爲「智和尚」的老和尚。
少年問老和尚:
「我到底該怎麼做,才能變成一個自己愉快,也能夠帶給別人愉快的人呢?」
智和尚笑著對他說:
「孩子!你有這樣的願望,已經很難得了。」
智和尚接著說:「關于你的問題,我送給你四句話!
第一句話是:把自己當成別人;
第二句話,把別人當成自己;
第叁句話,把別人當成別人;
第四句話是,把自己當成自己。
記住,你要用一生的時間和閱曆來體驗這四句話!」
少年將老和尚的這幾句話記在心裏。後來少年變成了壯年,又變成了老年……他慢慢地也成爲了人們口中的智者!因爲他是一個愉快的人,而且也爲每一個見到他的人帶來愉快。所以即使在他離開這個世界很久以後,人們都還是常常懷念著他。
尊重自己與他人、認識自己與他人,在不同場合下修習自他相換,以真誠、慈悲的心待人……弄懂了這些道理,就會成爲近于完美的人。你也試試看吧!
把別人當作自己,依照佛教用語來說,就是培養自他平等相換的心。在未發菩提心時,雖然不容易産生真實的自他平等、自他相換、自輕他重的念頭,但通過修法的鍛煉,卻可以生起真實無僞的菩提心。
菩提心自身具備了清淨罪業和積累資糧兩種能力;同樣的,自他相換等修法也具有相同的作用。雖然我們無法馬上做到自他相換,但是我們可以把它作爲修行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