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視衆生爲一子
「愛護衆生,猶如一子」是佛陀常常說的一句話。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以對待、愛護自己唯一孩子(獨生子女)的方式,來對待所有的衆生。
疼愛孩子是爲人父母者的天性,獨生子女通常更是受寵。從孩子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父母便無時無刻呵護著孩子,深怕他生病或出了意外、期盼他能生活得幸福快樂,甚至爲了保護孩子,犧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父母對于孩子的愛,可說是最真實的愛──充滿了無我、耐性,以及寬恕。這種發自天性的愛毫無任何附加條件,而且從不企求回報。
佛教的菩提心法門,就是引導衆人以這種天性爲起點,將父母對待子女的慈愛擴大,進而去疼愛其他家庭的孩子。如果再繼續延伸下去,就會明白:整個世界的衆生,都有需要被關愛、被保護的時刻!因此,我們便能對所有衆生一視同仁,以平等無差別的心,去愛護一切有情。
某位媽媽曾說:「自從有了孩子以後,我才了解昔日所經曆過的愛,包含伴侶之間的愛,都是自私的。……雖然女兒有時候會做出讓我傷心的事,但那都不能讓我停止愛她。」
許多人也都是在爲人父母後,才感覺自己變得更能以慈悲心去待人;他們漸漸了解,所有的孩子都是父母親的寶貝,以「愛」爲出發點的言行,不只能利益他人、化解紛爭,更能讓自心得到快樂與滿足!
佛陀告訴我們:身爲人母、人父,有非常重大的修行意義。這裏的意義並不是指子女會帶給父母煩惱及痛苦的試煉,也不僅是慈悲的展現,它所代表的最大意義,便是讓人體驗到大悲心的修行。
對于孩子的愛能帶給我們幸福與喜悅。而經由愛孩子、爲孩子付出的過程,我們也能成爲更有慈愛能力、更能爲他人付出的人。
任何事情都能循序漸進來完成:像菩提心的修持方法,就是先從慈心、悲心、平等心開始,漸漸地便可擴展爲完全的發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