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视众生为一子
「爱护众生,犹如一子」是佛陀常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以对待、爱护自己唯一孩子(独生子女)的方式,来对待所有的众生。
疼爱孩子是为人父母者的天性,独生子女通常更是受宠。从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父母便无时无刻呵护着孩子,深怕他生病或出了意外、期盼他能生活得幸福快乐,甚至为了保护孩子,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父母对于孩子的爱,可说是最真实的爱──充满了无我、耐性,以及宽恕。这种发自天性的爱毫无任何附加条件,而且从不企求回报。
佛教的菩提心法门,就是引导众人以这种天性为起点,将父母对待子女的慈爱扩大,进而去疼爱其他家庭的孩子。如果再继续延伸下去,就会明白:整个世界的众生,都有需要被关爱、被保护的时刻!因此,我们便能对所有众生一视同仁,以平等无差别的心,去爱护一切有情。
某位妈妈曾说:「自从有了孩子以后,我才了解昔日所经历过的爱,包含伴侣之间的爱,都是自私的。……虽然女儿有时候会做出让我伤心的事,但那都不能让我停止爱她。」
许多人也都是在为人父母后,才感觉自己变得更能以慈悲心去待人;他们渐渐了解,所有的孩子都是父母亲的宝贝,以「爱」为出发点的言行,不只能利益他人、化解纷争,更能让自心得到快乐与满足!
佛陀告诉我们:身为人母、人父,有非常重大的修行意义。这里的意义并不是指子女会带给父母烦恼及痛苦的试炼,也不仅是慈悲的展现,它所代表的最大意义,便是让人体验到大悲心的修行。
对于孩子的爱能带给我们幸福与喜悦。而经由爱孩子、为孩子付出的过程,我们也能成为更有慈爱能力、更能为他人付出的人。
任何事情都能循序渐进来完成:像菩提心的修持方法,就是先从慈心、悲心、平等心开始,渐渐地便可扩展为完全的发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