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慧燈之光四 四法印的見解與修法(一)▪P2

  ..續本文上一頁位于同時。世間的一切萬物,都是在産生的同時就當即毀滅,其生滅是同時存在的,這就是刹那的無常。

  通過刹那無常,可以讓我們明白什麼道理呢?

  比如說,當我們看著這堵牆壁時,以前會認爲它就是一動不動、絕對靜止的東西;如今則可以領會到,這堵牆壁每時每刻都在生滅。下一刹那的牆壁,早已不是前一刹那的牆壁了。

  釋迦牟尼佛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將上述道理告訴了我們,現代物理迄今也承認,在千分之一秒或者萬分之一秒的時間內,極其微小的粒子都在不停地生滅。釋迦牟尼佛所講的,比現代物理的研究結果還要深入、還要細致,因爲無分刹那的概念,是遠比千分之一秒或者萬分之一秒更小的時間單位,是我們的思維幾乎無法捉摸的一個概念。在這樣的短暫時分,生滅都細微到了無從認知的地步。

  我們一般認爲,所有的物質都有生、住、滅叁個階段,但在這個特定的微觀世界當中,就根本無法感覺到生與滅,根本不存在什麼生或者滅。生就是滅,滅就是生。

  這些與我們慣有的常識相反的觀念說明,所謂的生、住、滅,完全是一種錯誤的概念。佛教中稱之爲“刹那的生滅”,如果用現代科學的名詞來表述,就是“微觀世界中的運動”。

  雖然我們的肉眼無法觸及這些概念,但依靠我們的意識去體會、觀修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我們的意識就會變得像顯微鏡一樣,能將細小的物質觀察得一清二楚。比如說,在觀察這堵牆壁的時候,就能立即將牆裏面的每一塊磚頭,磚頭裏的每一粒微塵,微塵之間的空間,每一個粒子的生滅等等,像用快速攝像機攝下來一般看得十分清晰透徹。在那個時候,整個世界就成了虛幻的世界,世間萬物都在虛幻的幻覺當中産生、留駐、毀滅……如同《心經》所說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一樣,生和滅就成爲完全同等的一回事。

  體會到這一點有什麼用處呢?跟解脫有何關系呢?

  一旦能領悟到這一切,就可以斷除我們的常執。比如,以前我們始終認爲,這棟大樓從建好完工之日直至毀滅之前,都是存在的,現在就從根本上徹底推翻了。再比如,假設以前此處有一塊空地,後來建起了一座樓房,直至樓房最終被拆毀,此處又變成一塊空地。樓房從無到有,然後再從有到無,其間經曆了很多年的時光,但我們也可以清醒地知道,在樓房存在的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連續不斷的生滅演變。

  通過相續無常的修持,就可以斷除我們的相續常執。能斷除相續常執,是十分有用的。比如,即使我們不能感覺到其內在的刹那無常,但是,當意識到某個東西是不可靠的、是無常的之後,就不會過分地執著這個東西,就會一再地提醒自己,既然它是靠不住的,我又何必去在乎它、執著它呢?這樣就能逐步淡化執著。一旦執著減少到不存在的程度,對其的貪著、嗔恨等等煩惱也會消失無蹤,就不會因爲煩惱而去造業,這樣就能逐步遠離輪回。

  以上所講的內容,爲外無常。

  (二)內無常

  什麼是內無常呢?所謂“內”,就是指衆生。此處所說的衆生,不包括植物的生命在內,而是指有痛苦、快樂感覺的生命。

  內無常也包括相續的無常與刹那的無常兩種。

  相續的無常很容易理解,比如,上一輩子是人或者天人,這一世投生爲人,下一世又轉生爲人或者畜生;或僅就此生而言,從出生到死亡之間,經曆了嬰兒、幼兒、少年、青年、壯年、老年以及死亡的各種變化,這些變化是一目了然的,不僅在自己身上,包括在其他的生命上面,都能夠清晰明了地觀察到,其中的變化,就是相續的無常。

  刹那的無常:是指衆生的心身,也像外在的山川草木一般,都在刹那刹那地生滅遷轉。

  《俱舍論》中講過:除了肉體等物質以及精神之外,根本不存在一個單獨的輪回。整個世界,就是由物質與精神二者所組成的。

  前面分析了物質的部分,下面進一步來剖析精神的範疇:

  在不觀察的時候,意識或者精神當中出現的每一個念頭,都存在著生滅。當某個念頭在一刹那間生起的時候,我們就去追蹤這個念頭,看它從何而來,並用時間將該念頭劃分成很多階段。

  比如,佛經當中也講過:在口中念誦“嗡阿吽”叁個字的時候,意識當中也會出現叁個念頭——嗡、啊、吽;然後觀察位于中間的“啊”的念頭,並將該念頭分爲叁個階段:第一個,是靠近“嗡”的階段;第二個,是處于中間的階段;第叁個,是靠近“吽”的階段。其中的每一個階段,又可以一再細分,最後分到凡夫的意識所能抓住的最小片斷。在這個不可再分的片斷當中,肯定也同時存在著生滅。由此可以判斷,所謂精神或者意識,也只能存在于一瞬間,除了這一瞬間之外,根本不存在任何世界或者任何人。

  比如說,正當我們聽法的時候,我們會一直認爲有一個我的存在,但實際情況卻是,所謂的“我”,只能存在于一個刹那之間。假如我們把連貫的十個刹那中的第五個刹那認定爲現在的“我”,那麼第一、二、叁、四個刹那就成了過去,第六、七、八、九、十個刹那就成了未來,如今能夠存在的,只有第五個刹那,因爲過去的法已經消逝,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任何一個星球、任何一個時空當中都不可能存在;而未來的法又尚未産生,因而更不可能存在。能夠存在的,唯有第五個刹那,但第五個刹那卻是轉瞬即逝的,然後我們就再把第六個刹那認定爲現在的“我”,之後就是第七、第八個刹那,當所有的刹那陸陸續續地進入現在的位置時,我們就不斷地將其認定爲“我”。

  這就像念咒的佛珠,雖然念珠是由一百零八顆獨立的珠子組成,但當念珠一顆一顆地進入食指和拇指之間的時候,我們卻只能數到一顆當前的珠子。

  同樣,一個人的所有生命加起來,肯定有成千上萬個刹那,但現在能擁有的,卻只有一個刹那,過去的已經不複存在,未來的還沒有誕生,我們卻往往認爲:“我”昨天去放了生,“我”今天又在放生,明天“我”還要去放生,將“我”的概念延伸到昨天、明天以及更加遙遠的時空範圍之內。實際上,真正的“我”卻只有一刹那。

  (叁)勤修無常,遠離常執

  明白這個道理之後,就要去修。觀察物質和精神是怎樣無常的,經過觀察就會發現,我們所處的世界是非常靠不住的,不但宏觀的相續是無常的,即使刹那刹那的瞬間,也是變幻無常的,但身處虛幻世界的我們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這就像美國電影《黑客帝國》中所描述的一樣,我的一位朋友認識該片的導演拉裏·華丘斯基(Larry Wachowski)與安迪·華丘斯基(Andy Wachowski)兄弟,他們對佛教理論十分感興趣,便將佛教的某些理念應用到影片當中。在這部影片的最後我們會發現,電影中所出現的看似正常的現實世界,實際上是由一個名爲“矩陣”的計算機人工智能系統所控製的,所有的人物以及情節,都只不過是電腦的程序而已。

  同樣,我們現在所看到的花木、房屋、桌子等等,都只能存在于一個刹那間,當無數個刹那連接起來以後,就形成了相續;當無數的微塵組合在一起的時候,就形成了房子、車子甚至人類。

  僅從無常的角度來進行觀修,也可以達到如下境界:了知整個世界僅爲幻象而已。

  然而,我們卻被這些幻象所欺騙、所引誘,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我們的眼、耳、鼻、舌,因爲我們的眼睛有問題,所以看到的牆壁、桌子等等,都是靜止不變的,而不能透視到其中的無常。因明當中認爲,當眼睛出錯以後,就將錯誤的信息傳遞給我們的意識,意識也上當受騙,接受了眼睛所發出的信息。這些錯誤信息的來源,就是我們的眼睛。當人們剛出生,第一次睜開眼睛觀察外界的時候,就接收到來自眼睛的錯誤信息,從此以後就不再往深層次去思考,而將這些錯誤概念一直存留于心中,這就是天生的常執。

  另外一個後天的常執,是指從外道接受的,以錯誤的邏輯推算證明出來的觀點。很多人在認爲這些觀點是正確的以後,就會錯上加錯,在原有的俱生常執基礎上,又加上一些外道的常有觀念,也即遍計常執。

  後天的遍計常執,會讓人走彎路;先天的俱生常執,會讓我們生起普通的煩惱——貪、嗔、癡,有了貪、嗔、癡,就會造業,從而流轉輪回。這一切,都是常執所導致的。

  釋迦牟尼佛曾經說過:所有的腳印當中,大象的腳印最殊勝;所有的觀念當中,無常的觀念最殊勝。

  爲什麼大象的腳印最殊勝呢?因爲大象不會選擇危險的路,只會選擇安全的路,跟著大象的腳印走,就會平安抵達目的地;

  爲什麼無常的觀念最殊勝呢?因爲,如果修持相續的無常,就會有修行的動力。當我們修行懈怠的時候,一想起人生的無常、世間萬事萬物的無常,就會受到鼓舞,就會産生強烈的修行欲望;而修持刹那的細微無常,則可以成爲證悟無我的基礎,因爲在刹那變換的事物當中,不可能存在一個所謂的“我”,經過一段時間的觀修之後,能讓我們證悟空性和無我,所以,我們一定要修無常,修了無常之後,就會有很大的進步。

  雖然現在講大圓滿、講密宗、四處灌頂的人很多,口口聲聲宣稱要修大圓滿、要得灌頂的人也很多,但老老實實地說要修無常、修菩提心的人卻很少,這就是爲什麼修行總是沒有進步的原因。只有修好了無常、痛苦等基本的法,才能成爲一個真正的修行人。到那個時候,我們對整個世界的看法都會全然改變,無論在人世間再辛勞、再痛苦,也不會有什麼想不通、看不開的。

  修行的時候該如何觀修呢?《普賢上師言教》關于壽命無常的章節中,介紹了相續無常的修法;在介紹完四個法印的見解之後,還將進一步講述刹那無常的修法。

  

  

  

《慧燈之光四 四法印的見解與修法(一)》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