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情緒是煩惱嗎
什麼是情緒?
情緒,是指人直接對外界的情感反應,呈現暫時或持續的心理狀態。
我們常說「情緒有好有壞」,情緒似乎可分爲兩種:一種是感到喜愛、快樂、得意、興奮的情緒,一種是感到哀傷、苦悶、生氣、憎恨的情緒。
情緒會表現在身體或行爲上,例如恐懼時,呼吸、心跳會加速,消化系統、內分泌也會受到影響。影響的大小與情緒的強弱有直接關系。
情緒有時會增強,或是減弱,例如由不滿引起生氣,進而産生憤怒,甚至是爆發沖突。
情緒不會永遠固定不變,它非常無常,像是「樂極生悲」、「破涕爲笑」等等。
放縱的情緒就像溫度計一樣,隨著環境變化而高低起伏。
佛陀看到衆生隨情緒起舞,最常用傀儡、木偶來比喻我們被情緒舞動的情形──不得自在,而且渾然不知。
難道情緒全是負面的嗎?想一想,有哪種情緒會爲我們帶來利益,産生功德呢?
我們浸淫在中樂透的狂喜之中,或是因贏得比賽而高興、喝采,這些給我們帶來身、心的愉悅,這不是極大的好處嗎?仔細分析,這分別是兩件事:我們所有身、心的苦樂感受全是過去業果所帶來的,而情緒的反應卻是(無明)執著的産物──煩惱的興起。
嚴重的是,過度發展的情緒會轉移我們的注意力,破壞我們的修行──不思惟苦的本質、沒有維持正念的態度、不去觀察生命的不圓滿……。
這樣的情緒就是佛法所說的「煩惱」,除了用于修行之外,對我們完全沒有好處!
事實上,屬于樂受的愉悅情緒仍是不持久、會變化的,所以是「苦」。
只要是習慣任由情緒活動,對當事者都是不利的,特別需要注意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