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參加拜忏法會
拜忏,又叫禮忏,就是禮拜諸佛、菩薩,忏悔自己的一切罪業。忏悔有兩個面向:必須知道曾經對不起衆生(爲「忏」),自己認錯並痛改前非(爲「悔」)。對聖衆忏悔,並不是求佛赦罪的意思,而是求佛證明,向佛、菩薩坦白自己所做的罪業,下定決心,不再作惡。
佛典常以染布──弄髒的白布必須經過清洗,才會潔淨,不會累積汙穢──來做比喻,說明衆生今生以及過去世無量劫來所累積的罪業,如果不忏除,罪業將永遠存在。拜忏的作用則是盡力消除過去惡業的力量,而且發誓再也不做會引起惡業的行爲。
我們應當想到今天所發生的一切災障,都是因過去所造的業因而生。現世以至于過去世,什麼惡我們不曾造作!經典裏曾描述一個衆生所累積的惡業的數量,它說:「若此惡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如果我們尚未解脫,也沒有任何證德,就應該在淨除罪業、累功積德上努力。而修持忏悔法門、參加拜忏法會正是對治惡業、不起犯行的一個基本且有效的方式。
拜忏時,我們除了上述的認知之外,還必須真心忏悔。必須要懇切地披陳、列舉自己的罪業,然後禮敬叁寶,以減輕我們的罪障;祈請佛、菩薩加護,使修行順利。
參加團體的忏悔,因爲透過法師的慈心與願力,以及參加者至誠的忏悔,其所凝聚的功德,對罪業的洗滌有不可思議的力量。
祖師大德編寫了種種的忏儀,如:梁皇忏、水忏、藥師忏、地藏忏、大悲忏、法華忏。如果能夠參加這些修行儀軌,大衆一起忏悔、共修,效果會比較好。
從古至今,很多高僧大德都藉禮忏來輔助修行。一來能助人消除修行上的障礙,二來也能提升戒、定、慧的道力。